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1

在寒假中,我讀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説《巴黎聖母院》,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中葉的法國的故事: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純潔熱情的吉普賽少女,在巴黎靠賣藝生。不幸的是,巴黎聖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羅看上了她,並開始瘋狂地愛上了她。道貌岸然的弗洛羅先是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女郎,又因為嫉妒刺傷弗比斯嫁禍給艾絲美拉達,最後得不到愛情的他便置艾絲美拉達於死地。可憐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死去了。後來,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因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艾絲美拉達而絕望,憤怒地殺死了弗洛羅,追隨她而去。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15世紀法國上流社會的虛偽和下流社會勞動人民的善良、互助與捨己為人。除了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也是一個在書中情感。

豐富的角色:作為敲鐘人的他,雖然面目猙獰,但是卻為人和善、富有正義感他對艾絲美拉達充滿了愛慕,這種愛慕並不是普通的愛,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組成的,一種高潔到值得人讚頌的愛。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書中”善良”的象徵,在人們的意志中,善良註定要壓倒任何邪惡,卡西莫多便這樣誕生,為人們送去雨果”面容不美麗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這兩位“善“與“美“的代表,他們揭露了那個時代法國下層人民的美麗高潔品質,批判了上流人民的腐敗與做作。讓我們一起翻開書,去體驗歷史的滄桑風雨吧。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2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寫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説,這部小説是以中世紀的巴黎為背景,揭示了禁慾主義壓抑下的人性的扭曲。

書中午很有感觸的一個人物就是克洛的副教主。他是文章中的大反派。但是可恨的人也必然有可憐的地方。

克洛德副主教表面上道貌岸然,德行高超,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他出於慾望指使敲鐘人劫持愛斯梅拉達,他出於嫉妒刺傷弗比斯卻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他苦於得不到她的愛情便想方設法將她置於死地。這是一個扭曲的病態的靈魂。病態的愛,這一點有些像《十宗罪》。同樣是他愈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人間的歡樂,便愈是仇恨世人,敵視一切。他既是宗教偽善和教會惡勢力的代表,又是中世紀禁慾主義的犧牲品。是他親手將愛斯梅拉達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同時他內心邪惡的佔有慾也使他飽受“刑責”的痛苦。

小説使用對比的手法,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是在於美與醜的對比;卡西莫多和克洛德,是善良和邪惡的對照;弗比斯和卡西莫多,是虛情假意和堅貞不渝的對照。卡西莫多雖然醜,但卻心地善良。克洛德雖然受人愛戴,但他卻有一顆虛偽、邪惡的心。

如果華麗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虛偽的心,那怎麼裝扮都是醜陋的。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3

歐洲之行的第十一天,來到這座舉世聞名的教堂——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屹立在塞納河河畔,位於巴黎的市中心。

剛進雄偉的大門,就感受到了它神祕的氣息。從1345年教堂完工;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1840年,拿破崙掌權;到現在,悠久的歷史和長久的文化傳承,它見證了十幾個世紀的翻新,見證了幾十代人的生、息、繁、衍,見證了十幾次重大活動。它閃爍着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聖母院內,比花園要平靜。閃爍的吊燈猶如當年一般古老,五彩的琉璃窗好像當年那樣耀眼,神聖的氣息就像當年似的不可侵犯。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嚴謹肅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美好的天堂。聖母院內右側安放一排排燭台,數十枝蠟燭輝映使院內洋溢着柔和的氣氛。抬頭往上看,頂部並不金碧輝煌,柔和蜿蜒的條紋散發着教堂的嚴肅。坐在椅子上,好像心靈都被感染,被這景象吸引,深刻難忘。戀戀不捨,第一次見就盛情難別,這就是巴黎聖母院的魅力。

走出門來,慢慢思考,看着這座神聖的殿堂,記載了歷史的輝煌。在今日,聖母院依然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並幾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風貌。靜靜默想,不知是誰又會翻開這美好的新的篇章!——這神聖的殿堂!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這個寒假裏,我品讀了浪漫主義大師雨果的命運三部曲之一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作於1831年,以1482年路易十一治下的法國為背景,作者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在巴黎聖母院裏,以不同尋常的緊張情節,誇張的人物形象,描寫了善良的無辜者在中世紀封建專制制度下,遭受催殘和迫害的悲劇。

我看到了少女愛斯美拉達那美麗善良的心,她救出了格蘭古瓦,是以妻子的身份,她送水到卡西莫多的嘴邊,是以仇人的姿態。終究沒有逃脱邪惡的黑暗勢力和致死的命運。一個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但他的內心十分善良、美麗,在強大的黑暗勢力下,他失敗了,最後為愛選擇了殉情,即使死也是快樂的。我想這對卡西莫多和愛斯美拉達都是解脱。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個醜陋的敲鐘人,一個非常邪惡的副教主,在莊嚴、雄偉的巴黎聖母院裏上演了一部美與醜、善與惡的故事,這就是《巴黎聖母院》。

故事的情節是感人的,曲折的,結局是悲慘的,這本書帶給我許多許多,我們要尊重內在的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美。我想這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

千言萬語還是那句話:雨果不愧為19世紀浪漫主義的領袖,世界文學寶庫的佼佼者。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5

《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醜聾人卡莫西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洛德神父自從遇見吉普賽少女艾絲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莫西多強行擄走埃斯梅達拉,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艾絲美拉達因而愛上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殺,但沒有死。

並嫁禍與埃斯梅達拉,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莫西多將埃斯梅達拉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羣眾為救艾絲美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莫西多大戰,埃斯梅達拉被誘克洛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莫西多憤然將克洛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莫西多撫着埃斯梅達拉的屍體殉情。

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當時法國天主教會的的黑暗勢力和人性的善與惡與外貌上的強烈反差,讚美人心的善良善良,文中的卡莫西多是一個又駝、又瞎、又聾的醜八怪,被世人所唾棄,但他卻有着對愛情純潔和認真,他默默的`守護着艾絲美拉達,但他還是逃脱不了命運對他的捉弄和拋棄。吉普賽少女對於愛情的堅定使她惹殺身之禍,英俊的外表之下是一顆骯髒腐蝕的心靈。福比斯與卡莫西多在外貌和心靈上的對比折射了本文的主題,在雨果筆下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構成了一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讓我們對於外貌與心靈有更深的思考。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6

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羣,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着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裏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看完巴黎聖母院,我不僅為人性的醜惡感受可恥,也為流浪漢們的偉大感到高興。這本書不愧是世界名著,值得每都去看看這本經典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7

聖母院裏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悽婉地,好像在陳述着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剛開始,伽西莫多的出場給我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人人唾棄的“醜八怪”。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之後,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以前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感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着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分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説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只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什麼都要圍着他轉。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聖母院裏,所有故事都結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恆地被傳誦……

《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8

拿到書才翻了幾頁,我便愛不釋手了。

故事的內容是:醜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神魂顛倒,但愛斯美拉達喜歡上了了非必斯。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美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愛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衝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隨之殉情。

這本書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道人民,人民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爭鬥的故事。而在我面前展現了貴族人的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讓我清楚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有一次,我和媽媽逛街。看到了一個又髒又醜的殘疾人正在向路人討錢,每個路人都用厭惡的眼神看了那個人,我的心不禁“動”了一下,正想把手中的錢給他,但腳彷彿裝了鉛似的,動不了。這時,有一位二十幾的大姐姐不嫌髒的去為他披上一件衣服……

是啊,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大家庭中,人不分尊卑貴賤,每個人都有被幫助的時候,所以,但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請伸出我們可愛的雙手吧,因為人與人這件應該是互相尊重,相互平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qvv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