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

曹文軒的長篇小説《根鳥》,書中的悲歡離合讓我時而落淚,時而興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歡迎閲讀參考。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1

“他讓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將臉埋在百合花叢中,號啕大哭……”

當看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因為故事中的主人公根鳥讓我無比的敬佩。根鳥是一個鄉村少年,他在獨自一人打獵時發現了一隻雪白的鷹,但那隻鷹的腳上綁了一張布條,布條上寫着一名叫“紫煙”的女孩子對外界的求救。根鳥也從此踏上了尋找紫煙的路途。

雖然一路上根鳥碰到了許多的困難,但是他都一一用自己的毅力克服。根鳥在路途上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他並想過放棄,但他最終還是堅持到底,找到了那個大峽谷……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深深地反醒自己,我也感到很內疚。因為小説中的主人公是那樣的有毅力,是那樣的堅強,從而堅持到底,取得勝利。而我?卻一點也不像他。

我碰到困難時,並沒有想着去克服它,而是要麼躲避,要麼乾脆大哭。有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了一道難度比較大的挑戰題讓我們自己回家去想,第二天他會在班上跟同學們一起交流。可我一回到家,打開作業本,我一看那道題,我根本不會做。當時我並沒有去克服這個困難,而是哇哇大哭,找着爸爸讓他教我這一道題目……

暑假裏媽媽讓我學游泳。起先,我認為游泳很好玩,不就是玩水嗎。教練教了三四天,就不想學了。因為游泳很難學,又要練憋氣,又要在水上漂浮起來,我覺得不想學了。於是我跟媽媽説了又説,最後媽媽被我纏得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讓我別學了……可是現在,我真得很後悔,因為班裏每人都有一種自己擅長的運動,看我,啥都沒有,假如世上有後悔藥我一定吃一盒,繼續學習游泳,堅持到底……

《根鳥》這本書帶給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一定要有毅力,因為這樣才能堅持到底,取得最後的勝利!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2

《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着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着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着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説“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着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裏,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着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着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着的追尋夢想的。

2020曹文軒經典《根鳥》讀後感3

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夢,他一飛出天,褻瀆朋友們對他的勸告,一個人孤獨的踏上了追夢之旅,一路顛沛流離,風餐露宿。此時的他終於明白了一句話“到不了的地方都叫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他多麼想念與他相依為命的父親啊。

或許有人會讚賞他的堅持不懈,勇於追求的心與勇氣,但也會有人批評他的剛愎自用。對於莫衷一是的評論,我更讚許第一種。

他只是一個獵人,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夢中的那聲“救救我”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心。或許是一種孩子氣的叛逆,也或許是小大人的直覺判斷,讓他義無返顧的去追尋。在當時的情況下,作者以根鳥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追夢少年的鼓勵與反叛,鼓勵了他們對夢的執着與追逐的勇氣;批判了他們不以現實出發,不以實際為基準,盲目的,不加思索的固執。

相對於他們的執着,而我更糟糕。青春是個謎,如同我的理想一樣,理想迷失了,我不知道它在什麼鬼地方沒完沒了的遊蕩,固執的不肯回來。原以為心中有夢,只是一份義務,一種無形的壓力,意味着一種虛無,卻漸漸發現,其中糅合着淡淡喜悦與憂傷,還有一份淡淡的從容的心。夢因為有了我而現實,我因為有了夢而努力,但努力也是要有現實為基礎。

他歷盡滄桑找到了夢境,而什麼都沒有,一切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平靜。他哭了,也或許是傻笑,笑他的天真,笑他的痴迷,笑他……此時,我已無心再讀下去,或許是自己的多愁善感,限制了我繼續行走的思路,但我清楚的知道,真正限制自己的還是自己。很多時候,做了正確的選擇,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沒有絕對的人生,得此而失彼,再正常不過。

得到與失去,有時是千里鴻壑,有時僅是一念之差。多少好年華都消磨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裏。少年易老,前塵如夢啊!

如今桃花落滿了衣襟,暫借花香引你返轉路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e8q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