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讀後感引議聯結討論

關於讀後感引議聯結討論

讀後感引議聯結篇一:高考作文之引議聯結式模板及範文

關於讀後感引議聯結討論

高考作文之引議聯結式模板及範文

模板解説:

引議聯結模式,是議論文寫作比較常見的寫作模板,尤其適合用來寫材料作文或思辨性強的話題。

“引”,即引論,提出問題,一般寫在第一段,要求從材料中引出恰當的中心論點。那麼從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論點呢?

①一句話。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語,甚至諺語和哲理性的話。例如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論點“提倡尊老愛幼”。

②一種現象。如從“逢年過節,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可引出論點“成由節儉敗由奢”。

③一件事情。如從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論點“車禍猛於虎,生命價更高”。 引用時,三言兩語,擊中要害,乾脆利落,恰當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論點。 “議”,即本論,分析問題,一般採用幾個分論點的形式。每個分論點,語言要凝練、簡潔,力求醒目,結構清晰,思路清楚。“議”是文章“豬肚”部分,要材料豐富,內容充實,有説服力。要採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方法議論,恰當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做論據。除了擺事實外,還應有講道理。可採用事理論據,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語諺語等。要有點辯證分析,符合哲學觀點,短短几十字,還可防止將論點極端化以後出現漏洞。

“聯”,就是聯繫現實生活,聯繫時事。或集體,或個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側面地闡述,還可指出論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意義。

“結”,即結論,解決問題,總結全文。或以抒情句式發出鼓勵和號召,或對論述的問題有所深化和拓展。結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做驚人之語,要精練

有力,反對尾大不掉。

模板範文

有關生命的範文: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古希臘神話中有個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註定推一塊巨石上山,當石頭靠近山頂又滾落下來,於是重新再推,循環不息。?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人還活着,他就註定要為一個目標奮鬥不止。(作文開頭第一段,以課本中出現過的古希臘神話中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推石頭為引子,引出文章的觀點:只要一個人還活着,他就註定要為一個目標奮鬥不止。這是文章的“引”。)

縱觀古今,無數的偉人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道爾頓臨終前還在實驗室中記錄數據,最後安息在了這個與他相伴一生的地方;詩人海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堅持用顫抖的手在本上寫下剛想出的詩句;無產階級革命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則是在自己的寫字枱前溘然長逝。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能夠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也有許多人,他們奮鬥過,輝煌過,但隨後便懈怠了,最後落得個“逸豫亡身”的下場。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究其原因就是沒能將奮鬥堅持到底。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生便是如此,奮鬥可以使你前進、成功,甚至輝煌。但是一時的輝煌不可長存,時間久了就會腐爛變質。當然輝煌也有它的保鮮劑,那就是不懈地奮鬥。這是為什麼呢?從哲學上説,一切事物都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這就要求我們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發展的過程。時間不可能永遠定格在那輝煌的瞬間,只有不懈地奮鬥,才能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輝煌。生命是短暫的,奮鬥使之不朽。道爾頓、海涅、馬克思他們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原子學説、美麗的詩句和《資本論》,更寶貴的是他們那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推動着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一時的成就當做永久的成功,從此鬆懈下來,這種做法大錯特錯。這也正如我們學生的考試:一次考好不代表可以從此鬆勁,而要更加努力,奔向下一個目標。(文章第二至四段開始“議”,即論證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觀點。論證時,作者先正面舉例論證(第二段)I然後反面舉例論證(第三段),與前面構成對比,更有説服力;再從哲學的高度深入分析論證(第四段)。這樣反覆的“議”,使文章的觀點鮮明突出。)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奮發進取,不可以鬆勁懈怠,時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範文的運用評析

這是一篇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為話題的高考滿分作文,也是一篇成功使用了”引議聯結”寫作模板的考場作文。作文開頭第一段,以課本中出現過的古希臘神話中服苦役的西西弗斯推石頭為引子,引出文章的觀點:只要一個人還活着,他就註定要為一個目標奮鬥不止。這是文章的“引”。

接下來,文章第二至四段開始“議”,即論證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觀點。論證時,作者先正面舉例論證(第二段)I然後反面舉例論證(第三段),與前面構成對比,更有説服力;再從哲學的高度深入分析論證(第四段)。這樣反覆的“議”,使文章的觀點鮮明突出。在觀點得到充分“議”的基礎上,第五段,作者再聯繫實際,指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現實意義,這是“聯”。最後一個段,作者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這是文章“結”的部分。

可以填平的鴻溝 (引議聯結式 )

某校高二一學生暑假想承包一個冰櫃,既可學到課本外的知識又可減輕家裏經濟負擔,但良好的想法、一腔的熱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而傷心已極,離家出走。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與孩子之間思想上已出現了一道鴻溝。由此我們不得不發出呼籲:兩代人之間應互相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推出論點。首段要言不煩,綱舉目張 )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人,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年輕的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他們的想法、

做法都與上一代有着這樣那樣的不同,這時父母不應該一概否定他們甚至責罵他們。時代不同了,我們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變呢?作為父母,應與孩子多接觸,多瞭解,不要讓彼此的距離越拉越遠,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鴻溝。(要求父母理解子女。)

同樣,作為孩子,也應設身處地地為父母着想,也許他們是有點守舊,不大能接受全新的東西,但他們是出於一片關心。記得報載一初中女學生成績不好,常受父母責打,終因厭世而自殺,她死後,父母哭得死去活來。着她的父母真的不關心她,又怎會如此之傷心呢?因此,多與父母溝通,多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兩代人的思想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子女理解父母。)

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思想上的差距,這已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為此而離家出走,棄世自殺的孩子時有所聞,唯今之計,父母所該做的是少一點嚴厲的批評、打罵,多一點真誠的關懷,而孩子則該多體貼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情,切不可輕易悲觀厭世。(本段聯繫現實,並照應題目與觀點。)

從一箇中學生的離家出走,我們應該警惕,不可再讓那條“溝”擴大下去,理解與熱忱,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徑。鴻溝,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兩代人共同的努力。(末段照應材料;題目與觀點。)

【材料】 發人深思的試驗

一天,我忽然想起20年前我上小學時,老師給我們做的一個實驗。 我何不再給我的學生做同樣的試驗,看結果如何?於是我把一個長頸 小口瓶子放在桌丄,把三個繫着細縛的錇墜分給三個學生,讓他們拿着 蠅子頭?先後把鉛墜放進瓶中。我對三個竽生説:這個瓶於,我們把它 看做一口並,不過現在沒有水。你們拿錇墜代表你們自己,你們現在正 在這枯並中沅,丼口很小,一次只能爬上一個人。”

隨後,我提起水壺,向“井”中灌水,邊灌邊喊“危險!快上來”三^ 學生一起爭着往外拉鉛墜,結果都聚集在瓶口,嵌於被提起又被拍到, 水也流出來。看着這種幘旯,我的心隱陳做痛,不禁想起20年前的那 次這驗:

當時,我、班長和一個叫李梆的女孩三人敵這個試驗。當老師“快 上來!”話音一落,班長以命令的口吻説:“曲文,你第一4李娜,你第二, 我最後上!”我們三個迅連先後安諗地把錇墜拉上來。

相隔20年,同樣的試驗為什麼會一成一敗? 我忽然覺得,為人之師擔子極重,猶如泰山壓肩。

【要求】根據以丄材料,自擬超目,寫議論文,字數800字左右。

一個長頸瓶中放在繫着繩子的三個鉛墜,瓶子代表一口枯井,三個 學生各拿着一個鉛墜分別代表他們三人自己。井口很小,一次只能爬 上一個人。當老師邊往瓶裏灌水邊大聲喊道,危險!快上來!“20年 前的三個學生分先後有秩序地拉出了鉛墜,成功了;而20年後的三個 學生卻因同時奔命而全被堵在了井口,失敗了。兩代人做着同樣的試 驗卻得出如此不同的結果,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這是為什麼? 20年前試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臨危不亂,英明果 斷,先人後己,顧全大局,他首先想到的是“我們怎樣脱險”。20年後的 試驗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三人臨難驚慌,束手無策/自私自利,無全局

思 想,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我怎樣脱險”。看來,還是人的思想品質和椿神 風貌起作用。只有先人後己、有大局思想的人,才可能臨危不懼,處事 果斷。

當年許雲峯在國民黨渣滓洞集中營,硬用十指挖了個一次可供一人爬出去的小洞,但他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同志們越獄做準備。越獄 時,老弱先上,年輕人靠後;婦女先上,男的靠後;普通戰士先上,黨員同 志靠後……儘管敵人嚴密封閉,還是從這裏跑出去了一大批優秀同志。 而今天,克拉瑪依市一次火災中由於不是領導退後指揮,而是播音員叫 喊:主席台上的領導先走”,人們奔命,一齊向大門口湧去,以致造成 了那麼多學生被踩死燒死的嚴重後果,震驚全國!真是無獨有偶,這與 20年前後的兩次“試驗”多麼相似啊!

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部分學生的精神品質、思想覺悟為 何不高? 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先前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十年改革,最 大的失誤是教育的'失誤。”我們有的教師只教書不育人,甚至不能為人 師表;我們有些家長只生養不教養孩子,甚至通宵搓麻將賭博,不像做 父母的;我們的一些社會媒體只顧賺錢,出一些庸俗不堪的書刊音像, 而不考慮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方 方面面的“教育”,我們年幼的學生怎能培養出良好的精神品德呢?!難 怪材料作者發出感歎:為人之師擔子極重,猶如泰山壓肩丨”

世紀之交需要培養大枇胯世紀人才,而跨世紀人才不僅要有全面 的科學知識和健康的體魄,更要有良好的楮神品德,更要有對他人、對 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心。但願再過20年後重做同祥的試驗會 得出40年前那樣的結果!

敬愛的老師和家長,善良的社會各界人士,都來"救救孩子”吧?

讀後感引議聯結篇二:20XX年中考作文高分策略六:引議聯結

20XX年中考作文高分策略六:引議聯結

知識要點: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文章形式。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讀後感有敍有議,以議為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説明:我們平時讀書,讀文章,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啟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為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説,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為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閲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着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為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閲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説,“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

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麼,對文章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絃的讀後感來。

(3)聯繫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文章,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繫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繫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盡是一些空洞的説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繫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説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繫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繫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敍夾議以議為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麼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説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敍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説,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文章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文章的整體來説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來説,也往往是敍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敍夾議的形式。在這裏,議是敍的綱領和統帥,而敍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裏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為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繫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為了説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説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説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説,如果是記敍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説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裏就不再重複了。

讀後感引議聯結篇三:引議聯結作文模式訓練法

引議聯結作文模式訓練法

陳果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命題作文,命題人都要求考生“文體自選”。但是,由於受網絡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學生追求個性等因素的影響,許多考生在文體上力求所謂的新奇怪異,以致沒有一個明確的文體概念。非驢非馬,不倫不類,四不像。如有的考生寫記敍文,編述故事但記敍的要素不齊備,文章朦朧晦澀難懂。有的寫議論文,引用事例過於煩瑣宂長,不會概括。議論不像議論,記敍不像記敍,説明不像説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這樣文體不明的作文,即使符合題意,得分也自然是比較低的。

(轉載於: 博 文 學 習 網:讀後感引議聯結)

筆者多次參加四川省高考閲卷,從閲卷來看。給材料作文或思辯性強的話題作文,比較適宜寫成議論文。議論文普遍受到閲卷老師的青睞,得分相對較高。遺憾的是,許多考生在寫作時存在觀點不明、結構不清、銜接不自然、材料不豐富等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寫好議論文呢?下面介紹一種常見的議論文寫作模式——引議聯結法。

引,即引論,提出問題,一般寫在第一自然段,要求從材料中引出恰當的中心論點。那麼從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論點呢?

(1)一句話。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語,甚至諺語和哲理性的話。例如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論點“提倡尊老愛幼”。再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引出論點“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2)一種現象。如從“逢年過節,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可引出論點“成由節儉敗由奢”;又如從中學生早戀現象引出論點“早戀,成功的絆腳石”。

(3)一件事情。如從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論點“車禍猛於虎。生命價更高”。 當然,近年的高考,幾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寫了一種現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認真讀懂材料,深刻領悟材料。三言兩語,擊中要害,乾脆利落,恰當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論點。

從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論點,語句要通順、凝練,絕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個對偶句、判斷句,可以是簡短的哲理性的話。中心論點要正確、鮮明、新穎。正確,就是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符合時代要求,符合社會普遍追求的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鮮明,就是讚揚什麼,批評什麼,褒什麼貶什麼,要旗幟鮮明,態度明確,不能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甚至錯誤。新穎,有時代感,有獨特的見解。中心論點書寫時也可獨立成段。 議,即本論,分析問題,一般採用幾個分論點的形式。每個分論點,語言要凝練、簡潔,一般10個字左右,且獨立成段。力求醒目,結構清晰,思路清楚。分論點要傾情打造,要生動,有意藴。字數儘量相等,結構基本一致,內容彼此相關。要能扣住中心論點,扣住題目。扣住話題。否則,就有偏題之嫌。結構上,分論點之間可以是並列的,如2004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語言是溝通的鑰匙》有三個分論點:①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親情的溝通;②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友情的溝通;③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愛情的溝通。分論點之間也可以是遞進的,遞進式的分論點,可從時間、空間、大小的角度思考,可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個人到國家,由自然到人類社會等。

那麼,如何來擬分論點呢?可以採用“類、因、法、果”構思法。“類”——“是什麼”,解決的是對象問題,從話題、文題中選關鍵詞提問。如《美麗的夢想》,關鍵詞是“夢想”,可從“夢想是什麼”擬三個分論點。“因”——“為什麼”,解決的是原因問題,如《美麗的夢想》,“為什麼要有夢想”,“折射現實情況如何”並順此提出分論點。“法”——“怎麼辦”,即解決問題的方法。可從“怎樣去實現美麗的夢想”擬三個分論點。“果”——“怎麼樣”,即問題得以解決後“我”的態度和體驗,如《美麗的夢想》,“夢想實現後我會有怎樣的表現,

或夢想沒有實現我會如何堅定地追求”。當然,“類、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選擇一兩個方面即可。用作展開的一兩個方面,一定是自己體驗最深刻,認識最獨到,佔有材料最豐富的優勢方面。

“議”是文章“豬肚”部分,要材料豐富,內容充實,有説服力。要採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方法議論,恰當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論據。論據要準確、典型、豐富。準確,就是所舉事實要真實,不杜撰,不張冠李戴,能用來充分證明其分論點或中心論點。典型,就是有歷史代表性。豐富,就是論據要多,要有説服力,使人看後不得不服。事實論據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要概括、壓縮,不堆砌事例。一定要結合論點對事例作針對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間的過渡和銜接。事實論據要能證明其論點,不要生拉硬拽,牽強附會,人為地給論據和論點之間架起橋樑。如“尊老愛幼”話題,可舉事例:①東漢“黃香温牀”,宋代楊時“程門立雪”。今天的山東田世國“捐腎救母”。②陳毅作了元帥親自為病弱母親洗衣洗褲。③春秋時,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幾十裏山路去親戚家借米為年邁父母煮粥。④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零下20多度天氣中跳進冰窟窿勇救朝鮮兒童而獻身。⑤感動中國人物林秀貞,30年來先後義務贍養6位非親非故老人,並資助十多名下崗職工幼小的子女讀書。⑥洪戰輝十幾年如一日贍養病重母親、瘋子爸爸和撫養幼小的妹妹。 除了擺事實外,還應有講道理。可採用事理論據,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語諺語等等。要有點辯證分析,符合哲學觀點,短短几十字,還可防止將論點極端化以後出現漏洞。如話題“偏見與關係”,如果論點是“要搞好關係,就不要有偏見”,那麼是不是有了偏見就一定搞不好關係呢?再如論點如果是“人必須要有自信”,那麼可能有人説自負也是一種自信,所以在議論時必須指出,不能將自信和自負混為一談。這樣,文章嚴密,無懈可擊。講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別人的話用自己的語言並結合論點進行議論。如論證論點“勤奮,成功的保證”,可以借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來講道理:“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奮。玩耍,只能荒廢事業,使人一事無成。”講道理亦可從反面來分析,從假設來理解。如論證論點“磨礪鑄造人生”可這樣寫:“假如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後萎靡不振,經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礪,他會完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嗎?”

聯,就是聯繫現實生活,聯繫時事。或集體,或個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側面地闡述。還可指出論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意義,比如證明論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魂”,可以聯想到“嫦娥一號”:“正是許許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從無到有,開拓創新,踏踏實實,才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衞星,揚了軍威,長了民族誌氣。”

結,即結論,解決問題,總結全文。或以抒情句式發出鼓勵和號召,或對論述的問題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論點是“我們需要倡導探索精神”,可以這樣結尾:“總之,人們應發揚探索精神,知難而上,不保守,不停滯,勇於進取,不斷獲得新成果,開拓新領域,使國家日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首尾呼應,發出號召,鏗鏘有力,引人深思。結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驚人之語,要精練有力,反對尾大不掉。

當然,一篇好的議論文,除了有好的結構以外,還應有一個醒目、準確、新穎、簡潔的題目。擬題可用修辭法、化用法、借用法、逆向法、生奇法、誤導法等等。而議論文的題目可以説範圍,如“談??”、“論??”、“説??”、“議??”,如《談超越》;還可以直接説出中心論點,如《恆心是成功的保證》《一勤天下無難事》。

標籤: 聯結 引議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kge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