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三毛有感(精選6篇)

讀三毛有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毛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毛有感(精選6篇)

讀三毛有感1

我對於三毛的涉獵並不太深,她是一個在文壇上名噪一時的人物,抑或是一個操持着家務的平淡女子。有關她的評價太多太多,但我均不予理會。

沒有看過三毛的照片,但我一廂情願地把她當成一個美麗的,至少是可愛的女子。

有人把三毛和張愛玲作比,我笑笑,不置可否。

從美到極致的絕色女子沙伊達,到仇恨撒哈拉威人卻最終為之送命的沙巴軍曹;從為尋求愛捨棄一切的老實夥計沙崙,到被人奴役仍心懷自由的啞奴……,她筆下的人物,似乎都籠着一層陰影,一步步向着可悲的結局走去。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這活不錯。美麗的人,美好的事物,卻不一定都有完美的結局。只因結局的缺憾,便説悲劇沒有意義嗎?《紅樓夢》,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都向世人有力地證明: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加撼動人心。

三毛卻又不是純粹的悲觀主義者,我更願意相信,她是個十足的樂天派。

因為看了一張撒哈拉大沙漠的照片,感應到了前世的鄉愁,這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安逸的生活,選擇了貧瘠的沙漠。只一念之間,卻付諸於行動,義無反顧。

初到沙漠,她真切地感到了白手起家的艱難:“我被風沙迷了眼睛,覺得毫無方向。”她堅持下來了。用廢棄的材料,構築了一個極格調的家。從三毛的文字中,我們領略悽楚與絕境的戰慄,漫天黃沙翻滾的雄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幽記,駝鈴聲聲的悠揚……我的青春沒有撒哈拉,從她的作品裏,我領悟到一個別樣的温柔、袤遠、充滿活力的撒哈拉。三毛懂得怎樣化苦為樂,她管這叫作生活的藝術。

藝術,對的,三毛學過畫,也頗有一點藝術造詣。在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墳場老人雕刻的石頭,她花一千塊錢如獲至寶地買回來。她懂藝術,所以,她有敏感的心靈和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

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和最疼痛都夾其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流浪異域,勇敢瀟灑的異鄉人,卻把“行”和“知”完美地揉合在了一起。她從小便不安分,不肯活在芸芸眾生既定的軌道里。對於她來説,有書可讀,有路可走,快哉快哉!寫作,只不過是生活之餘的調劑品,正如蛋糕上的櫻桃。

三毛的書我沒有看到最後,有人説,她的人生正如她的小説那樣,起伏不定。最後。好幾逃離到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繼續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

對於她的逝世,我竟沒有一絲的悵然。

也好,人生就像一個圓圈,起點即是終點。三毛的一生很潑墨很盡興,她離經叛道,做了許多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我為她高興,她是真性情地活過,她是真正為自己而活。

很自然而然地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天空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我又想起三毛最愛的天堂鳥,朵朵花瓣好像跳動的火苗,怒放着燃燒,紅豔的鳥兒撲騰着翅膀,似乎下一秒就會飛回天堂去。

本就是的,天堂鳥的花語,正是“自由”。

讀三毛有感2

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在與是否痛快的活過。——題記

對於三毛,總有些似曾相識的滋味。也不知是怎的,越走進她,越覺得她神祕,深不可測。但後來仔細想想,我認為八個字就足以概括她短暫卻鮮活的一生——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她是明媚的天之驕子。

六歲的三毛被送進學校讀書,她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女生,並沒有什麼特殊。然而每每寫起文章,洋洋灑灑,措辭優美,總是被當做範文朗讀。這是一個小女孩心中的小小的驕傲。幼年的她,更表現出在繪畫上驚人的天賦。她筆下的花鳥柔軟而靈動,筆筆都表現出強烈的感情。就連教她的蔣幼軒老師也自歎不如,非常欣賞她的畫。

如果説,幼年的三毛是天資聰穎的,那長大後的她就是豪放不羈的。她喜歡穿紅色的高跟鞋,喜歡做萬眾矚目的公主。在送別顧福生的晚會上,她不停的與人跳舞,渾身上下散發着水晶一般的光芒,無數人被她吸引。就算是在遙遠的馬德里小鎮上,她也總是最受追捧的神祕優雅的東方女子。

她的情感生活也是相當的然人羨慕,她有眾多的仰慕者,她卻嫁給了一個西班牙人。童年的預言一朝成真。他是真正理解他的人,他包容她的一切不合邏輯的行為,他陪她在撒哈拉沙漠行走,過起了神仙眷侶般的屬於他們的小日子。簡單而温馨。

她也是憂傷的紅塵寫者。

就像太陽照射下的地球,總有一面是陰暗的。上帝總是公平的,不會只是賦予人們美好,也會適時地讓人們經歷一些糟糕的事情。

三毛從小就被認定為是一個怪孩子,她表現的不合羣,不愛説話,她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奇怪的人或東西。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她生命中第一個朋友是一個啞巴,一個擁有悲傷往事被人嫌棄的啞巴。她在學校經常和啞巴玩耍,然而啞巴走的時候送她的牛肉乾卻被老師打翻在地,她對啞巴充滿了愧疚,認為是自己背叛了朋友。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三毛總是帶着一絲靈異的味道。她最喜歡在墳頭玩耍,認為碑文是一種奇異的文字。她説,在那裏有好多好多的和藹可親的人,他們或有一段憂傷的故事,或有深沉的面孔。靈魂之於她,總有説不出的温暖。她孜孜不倦的算卦和與亡靈對話。

荷西是帶給她快樂的,卻也是她最終走向自殺的根本緣由。荷西在一次出海中不幸離世,她像是與荷西有感應似的,在她擁抱荷西已經浮腫的不像樣子的屍身時,屍身突然流出了大量的鮮血。她悲痛的親手埋葬了自己的愛人,離開了那個傷心地。後來,她無數次的在夢中流淚,驚醒。最後,她再也忍受不了對荷西的思念,放開自己向他而去,留下了阡陌一夢。

我一直在思索,對於三毛的熟悉感從何而來。最後我終於明白,陽光穿過身體總會有一個影子,那影子便是我們始終不敢面對的另一個人憂傷的自己。總有些事是敢想卻不敢做的,三毛像極了心中的另一個自己,做了我們想做卻沒有做的事。

有時候,我是極其羨慕她的。又有時候,覺得自己和她是同一類人,有着自己的不為人知的憂傷,只想一個人躲在暗處舔舐傷口。

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三毛就是一個瘋狂的熱愛生命的人,她有着感染別人的明媚,也有着不為人理解的憂傷。她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她只在自己搭建起來的世界裏活着,又在自己的世界裏結束生命,奔向另一個世界。

讀三毛有感3

三毛,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因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獨自走進了撒哈拉沙漠,尋找生命的真善美;三毛,一個真誠可愛的生命,以萬水千山皆走遍的豪情,書寫了無數傳奇故事;三毛,一個風情萬種的女子,用美麗的文字,勾畫了迷人的大自然,構築了一個有淚有笑的精彩世界。

就是這樣一個靈魂,一生精彩而曲折,讓我好奇,這份好奇把我帶進了三毛的字海里。

當翻開《三毛文集》的那一刻,心也隨之澎湃了,讀着《撒哈拉沙漠》、《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我彷彿置身於了另一個天地,朦朧中,這些文字像一團火一樣籠罩着我,三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詮釋,讓我震撼。

以前一直不明白,在那一望無垠的荒漠裏,三毛何以能生活的那麼多滋多味,何以創造那五彩紛呈的快樂?當讀了《撒哈拉沙漠》後,我終於明白,一切只源於愛。撒哈拉沙漠雖然沒有鮮花,沒有清泉,但是有三毛,三毛愛生活,愛萬物,愛追求,只要三毛在的地方,一切都靚麗起來。在三毛的眼裏,仙人掌就是鮮花,駱駝骨骼也是一件工藝品。在她靈巧的雙手下,破輪胎成了最舒適的沙發,棺材板也變成了一件件精巧的傢俱,常人眼中的廢物,經她改造,全成了寶貝,我覺得,三毛有一種能力,她能化腐朽為神奇,這樣的三毛,怎能不吸引人呢?

三毛曾説:“我喜歡把快樂當成一種傳染病,每天將它傳染給我所接觸的社會和人羣。”她周圍的朋友和親人以及許許多多讀者從她的生活軼事、從她的字裏行間感受着生活的樂趣。三毛的生命中一直有那麼一縷陽光,來自於她摯愛的丈夫荷西,三毛説,荷西應該叫“和曦”,確實,荷西就是那温暖的陽光,他照亮了三毛的世界,把三毛受過傷的那顆心粘合了起來,並注滿幸福。那時候三毛的筆下,處處溢滿幸福。確實,荷西陪伴的六年,三毛無疑是最快樂的,而讀者也是最幸福的。

一直以為這種幸福可以持續,誰知,荷西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這時候的三毛那麼讓人心疼,她寫道:“家裏失去了荷西,便失去了生命。”可是三毛仍舊為了愛她的父母,為了喜歡她的讀者,忍受着失去愛人的孤獨傷痛,含淚寫下了著名遊記《萬水千山走遍》及第一步中文劇本《滾滾紅塵》,在荷西逝去的歲月裏,這個女子將傷痛化作力量,藉着文字,把愛給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靈魂。

《三毛文集》就是三毛一生經歷的寫照,有苦有樂,作品語言通俗易懂,讀她的文字,如同聽一位久違的朋友娓娓而談,她的話語字字珠璣,許多文字故事讓人感受着“生如夏花”的壯烈,這種對生命的熱愛激人奮進;也許讀她後期的文字,會讓人不由自主地落淚,於字裏行間湧出“人生如夢”的悲哀。這樣的差異,讓我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努力從平凡中尋求樂趣,享受這生命的珍貴。

總之,讀三毛的作品,就是進行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們跟着三毛走進沙漠,翻閲千山萬水,讓我們學着愛人、愛生活,學着承受挫折、享受幸福。

讀三毛有感4

三毛的`故事就像一架飛機,會帶着讀者到達奇妙的地方。這個假期,我就跟着她浪跡天涯的腳步來到遙遠又神祕的撒哈拉沙漠、優雅又奔放的西班牙、美麗又整潔的德國……去感受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很喜歡三毛在記錄自己經歷裏洋溢的温暖。雖説《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但通過三毛細膩的筆觸,我能感受到她與荷西的愛足以温潤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了。書中對他們簡約又充滿愛的婚禮的描寫,白手起家生活點點滴滴的記錄和共同面對困難時的堅持,無不洋溢着温暖與愛意。《稻草人手記》中三毛與荷西家人朝夕相處的生活瑣事,也處處折射着陽光般的燦爛快樂,讓人讀後心裏暖洋洋的。

你好我還喜歡三毛的故事所傳遞出的不畏懼困難的強大力量。《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沙漠生活有新奇也有冒險,無論是荒山之夜的驚魂未定,還是哭泣的駱駝難以言盡的悲涼,三毛用她自由的心、獨立的筆傳遞着面對生命艱難時不屈的堅定。

你好“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裏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種子,而三毛用它來種了一個不醒的夢。在夢裏,她快樂,她幸福,因為她永遠和他在一起。齊豫曾回憶:當時在錄音棚錄音,三毛一個人一邊聽着《夢田》,一邊默默地啜泣。也許,就是這種思念讓三毛也追隨荷西去了,他們只是到另一個世界相聚了,留給我們的就是這動人的故事與愛的傳遞了。

如此,三毛雖然已經去了她遠方的故鄉,但我們依然感受到她的氣息與温度,因為在我們心中她從來都未曾遠去。

讀三毛有感5

愛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這是三毛對愛的定義,愛是痛苦和心酸。

看着三毛對荷西刻骨銘心的愛和依戀,讓我心酸,也令我汗顏。三毛為了愛情,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簡簡單單的死又怎麼能喚回斷了線的愛人?冥冥之中,愛的力量能得到永生?

可是,世俗的人啊,愛到底是什麼?是珍貴的親情和友情,也是讓人動情的愛情。以前,常常苦想着“愛一個人就要為他付出,甚至是生命。”儘管覺得不太公平,儘管有些委屈,但仍是那麼認真那麼執着地照着去試、去做了。付出了代價,能換回一時的甜蜜,一時間也會覺得自己已經瀟灑過了,偉大過了,即使是生命立即終止,仍是無悔無憾了。可是,從不滿足、從來自私的心又怎會為此而寧靜,不再掀起巨浪?付出了,總是渴望得到回報,回報了便希望再多一些。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給了回報的已經算是大大的君子,沒有回報的,他會甩給你一句話:付出的不夠,僅僅只是令他感動了一下子而已。究竟,多少的付出才能換回長時間的感動,或是更深刻一點?沒有人回答!多少的痴男怨女,恰恰不懂得怎樣將付出與感動劃上一個完美的等號。

這愛的魔力也太大了!就像燈火外飛竄的飛蛾一樣,明知道跳入“火坑”便是自取滅亡。但是,總是有太多人跳入了愛中。

三毛有那麼辛酸的愛情,那是她心痛的感受。她的為愛而生為愛而亡,值得我們的尊敬。

讀三毛有感6

一個平淡的生命或者説一個平庸的女子放逐到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她本性的東西,或者説一個人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裏才能真真切切地為自己活一回。她選擇了撒哈拉。在哪裏,只要和沙漠有關的東西,人性中的自我,沙漠中的自我,自然之中那些神祕莫測的自我都可以隨便愛,隨便恨。那是一個你不隨時感動沙漠,沙漠隨時就會感動你的世界。你活在沙漠的品質裏,你只能少一些不由自主,多一些可以悲憫的實實在在。你甘願把自己的安身立命許給天涯,別人在適者生存的鏈條中拿走的是利益和平庸,她拿走的是心甘情願。在她看來只有心甘情願才是自己説了算的東西,是自己真正為自己負了一場責,做了一場主。她認為面對一段旅途,情願和值得都是一種前行的力量。

讀過她的書的人總是會説,永遠的三毛被她自己的個性和獨特傷的很重,甚至在平常人看來她的確是自己把自己毀了。但我們又會這樣説,她才是我們的心疼和悽楚,她執意讓自己遭遇絕境的苦和奔波的累是可以被我們原諒的,她無所顧忌地出來一下就是對我們當初的來處最好的探望和敬畏。

這時候如果我們還會這樣説,她是一個苦命的女子,那我們就錯了。她喜歡用類似沙漠這樣的絕境拼命張揚個性,把沙漠的荒涼、恆古、絕跡的美當作是大自然與上蒼給她最好的饋贈,她都一一做到了。

世界留給她很多不選擇流浪的機會,可她偏偏選擇了撒哈拉,活活把自己趕進了沙漠,用無盡的奔波作為感受生之悲歡。

她拼命地輕輕來,又拼命地瀟瀟灑灑着走,她拼命地快樂,又拼命地悲傷。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我們沒有能力成為三毛,假如我們總是喜歡活給別人看,追求讓別人看着是幸福的錯覺,我們就不敢讓自己有任何的閃失,但我們會把最值得的思念和敬畏作為對曾經感動我們的三毛最好的補償。不管我有多麼普通,儘管我懂得的盡是些不由自主的東西,但我在乎三毛所給我的那份沙粒般的感動。三毛是我精神的鑽戒,帶上她走天涯,那是我心裏閃爍着的最彌足珍貴的東西。

我除了一邊好好讀她的書,一邊愛上她,也只能做一個好好心疼她的讀者。身所不至,心嚮往之。如果説撒哈拉是三毛前世的鄉愁,我就是她沙漠裏睡着的淚,是她放蕩不羈和拼命經歷的傷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o0224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