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名著的讀後感(通用7篇)

名著的讀後感(通用7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的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的讀後感(通用7篇)

名著的讀後感1

再次翻開那本依舊珍藏在書櫃中的《老人與海》,間間行行,字字語語,從那寫精彩動人的語句中,我找到了答案。翻開這本書鋪撒璀璨的書,那個老人漸漸地向我走來,像一場永遠也演不完的電影,在我心頭回蕩。它走向大海,用堅定地信念和非凡的勇氣與大馬林魚展開、與兇猛的鯊魚展開血拼,用盡自己渾身解數來保護這隻馬林魚。回到海港,他放下了漁具,慢悠悠地走回他那間破舊的茅草屋,躺上他那簡陋卻異常温暖的牀,和小男孩相伴,漸漸進入夢鄉。

默默體會到作者在最後寥寥數筆的描寫——老人走回了海岸,他沒有沮喪,沒有悲歎,只任由海浪吹打着那雪白雪白的魚骨;他沒有因此而氣餒,只是回到家中,若無其事地躺下,可他的心中卻醖釀着希望;他沒有去收拾殘局,只是漸漸進入夢鄉,他又夢見了獅子,夢見了昔日的童年,也彷彿找到了一個勇敢的自己。猛一回頭,我初時萌生的想法頓時煙消霧散。

是,這位老人無疑是位失敗者,可是他的失敗卻比成功更加令人讚歎。他付出了,他拼搏了,他竭盡全力了,這比他的成功更加令我難忘。如果説,這位老漁夫成功了,可能這部不朽的故事就不會被人們所發掘;如果他成功了,僅僅因為是談笑間區區數語而成功,唯恐這堅毅的光環就不會套在這個平平常常的老漁夫身上。而就僅僅是這簡簡單單地故事,正時時刻刻鼓舞着我們,難道僅僅是失敗了,就令我們所讚歎嗎?

一個英雄,他不僅僅是因為成功。他貴為付出,有時雖然我們只因一些皮毛小事而成為英雄,那英雄這個詞就絲毫沒有意義了。

回憶起我們祖國的歷史長河,無數個英雄都湧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們雖然是個失敗者,但他們的名字仍舊名傳青史。他們的故事並不都是感人肺腑,卻一個個都令人難以忘懷。大家還記得“西楚霸王”項羽吧!李清照有一首詩句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垓下一戰,他大獲全敗,江東子弟無數,全部死於漢軍手下。最終,他帶領屈指可數的烈士衝出重圍看,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最終敵不寡眾,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和老漁夫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可是,他的豪情壯志卻依舊流傳至今。那老漁夫就好像項羽,拼命反駁,卻都無濟於事,那烏江河邊無數江東子弟的身軀不就如同那夕陽日下海岸遍被老人遺棄的魚骨嗎?

幾經風沙,他們就好像是一隻隨風飄蕩的小船,在曲折的河道上幾經顛簸,狂風暴雨,小船的身上濺滿了水花,浸濕了身體。可是,他依舊堅定着航向,絕對不會向河岸靠攏。或許,來到大海之時,大海的波浪會將它打翻,會將它覆沒,可這段曲折艱難的歷程也足以讓它死而無憾!

名著的讀後感2

書是流消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温馨的寧靜,是激烈的舞動……

許多人都讀過書,都説:書能讓人增長智慧。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書可以告訴你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每當你讀完一本書時,就像挖掘出了一片財富;書就像你最忠誠的朋友,每天它都默默無聞的陪伴着你,給予你知識,給予你快樂,,更重要的是,它能帶給你智慧和生活中的啟示。”

我曾看過《莎士比亞》、《名人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傲慢與偏見》等,凡是隻要是有趣的書我都非常樂意去閲讀。有人説“沒讀過三國的,不是男人;沒讀過紅樓的,不是女人”。但在我認為紅樓不是還不是我能讀懂的,在我眼裏紅樓夢,是枯燥的,是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是耐人尋味的。我覺得就算是大學生也不一定會讀懂呢!我的夢想是能出口成章,在沒有註解的情況下也能讀懂文言文。讀書能錘鍊自己的語言技巧,提高語言的感召力、説服力、鼓動力,拓寬自己的語言內涵,增強語言的親和力、凝聚力、向師力,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再現語言趣味性、靈活性、厚重性。當我們掌握了巧妙的語言技巧,打開了自己的視野後,可以品味出每一本書的真諦。

人的一生如此短暫能被記錄和流傳下來無疑是很不朽的功績。像我們這樣過着自己簡單樸素生活的人,有機會接近了解高尚的靈魂是多麼有意義的事。當寂寞又不想説話時我習慣擁有一本人物傳記。虔誠地去傾聽,以一顆謙虛的心,因為有很多經歷值得慢慢想象體會和學習。在《名人傳》中我可以仔細聆羅曼.羅蘭述説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繪畫家、詩人兼建築師米開朗琪羅,小説家托爾斯泰,雖然各有自己的園地,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的故事。

海倫.凱勒以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創造了奇蹟。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她講述着嚮往光明的願望,她渴望着,她渴望着能有三天的光明,她想在這明亮的三天中看到讓她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想看到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想探索與研究。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藝術世界。

書中那真摯動人的情感,傾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像花瓣綻放在温暖的春陽中一般。書,充實着,快樂着,振奮着,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温潤中閃光,炫彩,歌唱。

名著的讀後感3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奄和羅貫中合作而寫成的。書裏講的是各種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光彩照人。裏面的魯智深、武松、林沖、宋江等都是家喻户曉的人物,在眾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

武松武藝高強,性格剛烈。他還有超人的力氣和勇氣,在景陽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鐵錘般的的拳頭,三兩下就把老虎給打死了。這裏我非常佩服武松的勇敢和氣魄。

武松還是一個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的人。當他知道哥哥被西門慶欺負而死的時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狀,他相信官府會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狀不行,他便親手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然後便去了自首。從這兒可以看出他是個敢作敢為光明磊落的人。

《水滸傳》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好看,把毎個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把每個打鬥寫得都非常逼真。比如景陽崗打虎中,把武器鬆、店家、老虎的動作都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裏面的一拳一腳描寫的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刻畫得非常鮮明。

《水滸傳》還反應了宋王朝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歡看這本書。

名著的讀後感4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日記體小説《愛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説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這本小説沒有任何的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的虛偽的説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就被賣到戲班子,受盡了虐待。一次,戲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機逃了出來。在西班牙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開往意大利的船隻,與一羣來自各國的達官貴人同坐在二等艙中。船上的乘客們瞭解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他,紛紛給了他一點錢。正當他慶幸有了這些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時,他聽到了那些給他錢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國意大利,於是那小男孩就毅然地把這些錢憤怒的扔了出去,並高吼到:“我不要説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這個小男孩寧可捱餓,也要維護自己祖國尊嚴的行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這樣的愛國者。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為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的健兒,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着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着無數國人奮發向上。

我們從小就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樹立愛國的思想。愛祖國,平時應體現在愛人民,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愛祖國就一定要為祖國而奮鬥,將來也像他們,要為祖國增光添彩。

名著的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佔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後,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裏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後,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裏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

名著的讀後感6

我讀過成千上萬的書,但是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常常抱怨命運安排的種種不公。

誰不想活的精彩,過的多姿?我時常慶幸自己的生命中充滿着光明,因為光明讓我能夠更清楚的看到這個世界。光明——總使我想到一個震撼全世界的人——海倫凱勒。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了我很多思考和啟迪。或許,正如馬克吐温所言:“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她出生於1880年6月27日,誰也沒想到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生19個月便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最終又失去了説話的能力。更無法預料的是,這個生活失去光、聲、語的女子竟成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有吧慈愛的雙手伸向了世界。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再和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

海倫姐姐一生共寫了14部著作,散文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真實的記載了她艱辛又充滿榮耀的一生。我如飢似渴得看完着本書,已是深夜。熄了燈,我敢肯定海倫姐姐眼中的黑暗絕對要比這黑夜更恐懼,但我不得不承認她心靈深處的光明足以讓她看遍全世界。我自始至終認為這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黑暗世界的海倫,無比的偉大。她那堅強的意志、美好的品質讓我深深感動。之前,我並不認為會失去光明,但自從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我浪費的光陰足以讓無數個盲人過上三天的光明日子,足以讓他們哪怕只看一眼這美好的世界。我有些慚愧,因為我目睹了海倫姐姐真實、艱辛的一生目睹了一個奇人對生活的求知慾望,對光明的渴望之心。

它用它那顆堅強不屈的心挑戰光明,挑戰命運,她更用她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警惕了我。我已經目睹了12年的光明世界,現在,我終於找到了心中那份真正的光明。

名著的讀後感7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評現實主義的奠基著作。小説環繞主人公於連自己奮鬥的閲歷與終究失利,尤其是他的兩次愛情的描繪,廣泛地展示了“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公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激烈地打擊了復辟王朝時期貴族的反抗,教會的漆黑和資產階層新貴的卑鄙庸俗,自私自利。因而小説雖以於連的愛情日子作為主線,但畢竟不是愛情小説,而是一部“政治小説”。

司湯達是長於從愛情中反映嚴重社會問題的文學大師。於連的兩次愛情都與年代風雲嚴密相連,這是其時階層比賽的一種體現形式,他對德雷納爾夫人後來的確也產生了實在的豪情,但開端是出於小市民對權貴的報復心思。因而,於連第一次佔有德雷納爾夫人的手的時分,他感到的並不是愛情的美好,而是拿破崙式的野心的成功,是“狂歡”和“高興”,是報復心思的滿足。

如果説於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追求還有某些真誠情感的話,那麼於連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則純屬政治上的比賽,瑪蒂爾德既有貴族少女的傲慢、固執的氣質,又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深刻影響。她以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操縱社會的必定是像於連這樣富於奮發向上的布衣青年。同於連結成夫妻,既富於浪漫氣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於連則以為與瑪蒂爾德小姐成婚能夠爬上高位,平步青雲,因而不吝去騙取她的愛情。

可是,於連的兩次愛情終究仍是失利了。這是由於在復辟時期,封建勢力向市民階層猖獗反撲。於連不是統治階層圈子裏的人,那個階層決不會忍受於連那樣的人實現其宏願。

《紅與黑》在典型環境典型性情的塑造、勻稱的藝術構造和白描方法的運用上都有突出的成果,而司湯達所以被評論家稱為“現代小説之父”則是由於他在《紅與黑》中體現了傑出的心思描繪天才。現實主義作家都側重細節的實在,但司湯達與巴爾扎克不一樣,他側重描繪的不是客觀環境,而是人物心裏活動的詳盡和傳神,作者常常三言兩語就把人物行動、周圍環境交代曩昔,而對其心裏的活動則洋洋灑灑,不吝翰墨,愛情心思描繪更是絲絲入扣,扣人心絃。作者在於連得知德雷納爾夫人寫揭露信到槍殺她這段情節上僅用了三頁,而與瑪蒂爾德的愛情卻花了上百頁的篇幅詳盡描繪。德雷納爾夫人墮入情網時的那種高興、苦楚、悔過而又不甘拋棄美好的雜亂心思的展示,也令人拍案叫絕。

讀《紅與黑》是一段過分漫長的進程,由於時間已給了作家和著作最忘我而又公平的評判,我的閲覽情緒自不能像對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像對言情小説那樣模稜兩可。我是在用心靈去與那個年代攀談,要點也放在歷史以外的探求和考慮。

標籤: 名著 讀後感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ndyq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