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呼蘭河傳有感(15篇)

讀呼蘭河傳有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呼蘭河傳有感1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小説。

全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河種種的人和事:跳大神、

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

艱苦生活……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事發生。蕭紅筆下小鎮的一切都是

暗灰的。淒涼的 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地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遮住瞭如陽

光般燦爛的笑容,蕭紅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對世界充滿好奇,她有天真活潑、任性頑皮的性格。當她

在祖父的後園亂鬧一陣後,卻不被責備,因為祖父是一位慈愛的老人,對外孫女充滿愛心和耐心。他的愛

放飛了孩子的天性,給小孩自由、快樂、幸福。

在尾聲,老祖父已經不在了,而後花園也荒涼、枯黃了,讓我感到十分淒涼和悲傷。不由想到那

首詩: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什麼,就有什麼。都是自由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2

“月圓的時候,可以看到;月彎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但人的靈魂的扁缺卻永遠看不到。”

我被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深深吸引了,於是開始看蕭紅的書《呼蘭河傳》。

作者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寫過很多書,如《生死場》《馬伯樂》《她認出了風暴》……《呼蘭河傳》是其代表作。

故事主要講的是童年的蕭紅與鄉親們的故事。在呼蘭河城不是天堂,那裏充滿着無知,但也被蕭紅包容的心接受。她寫出了那份獨屬於童年鄉土的心靈,那是她心靈的家。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個辟邪的故事,是一個年幼的童養媳,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她的婆婆就傾家蕩產地救她,不是求醫治病,而是請“神”驅邪:燒柴火架鍋燒水,然後讓她進去洗澡的事,她在鍋中痛苦地掙扎,而圍觀的人羣還認為是鬼邪在她身體裏反抗……因為這個婆婆的迷信無知,明明是要為她治病,卻還“煮”她,最終害她在悲慘中死去了。

讀到這裏,我非常震驚,非常氣憤。我為這個小女孩兒可憐的遭遇感到悲痛不已,為這些人的愚昧無知感到氣憤!真想衝進去對他們説:“你們真的太愚蠢了,這樣會害死她的!”

看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迷信愚昧,也要自己動動腦子,如果一味地聽別人的話,就喪失了自己的靈魂,所以我們也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去分辨是非對錯。

滿天星光,滿目月亮,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中不由得有一些憂愁,蕭紅把那些苦難和悲涼通過《呼蘭河傳》傳遞了出來,而我們在這些苦難中領悟到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3

前不久,我看完了蕭紅的鉅著《呼蘭河傳》,作家稱這是一部優美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蕭紅以一個北方小城的單調美好,敍述了呼蘭河傳人生的故事,裏面有對善良、樸實、勤奮的讚美,也有對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評,主要寫了小城人們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舉,第三——四章寫了“我”與祖父的童年時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涼;第五——七章節寫了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讓我記憶深刻,因為他和藹可親,祖父總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見到孩子都要開一個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下面,有時放在袖口裏面,祖父很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喜歡祖父,而對於我,祖父尤其喜歡。祖父還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就勸老胡不要動手,要以理服人。給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絲暖人的色彩。

還有馮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後,他就一個人堅強地帶着兩個孩子,雖然有時也偷偷地抹着眼淚,但他一旦看見他的大兒子能牽着小驢飲水了,就立刻笑了起來,他只是想滿懷希望地活下去,他對生命有一種珍視,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光明,而這絲光明,足以讓我們擁有希望。

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要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閲讀。

讀呼蘭河傳有感4

《呼蘭河傳》是一本記載了很多事情的小説,但其中最讓我感慨的‘盛舉’卻是從團圓媳婦的悲劇命運中引申出來的跳大神。

跳大神雖然在當地被譽為‘盛舉’,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跳大神是一種迷信,是一種禁錮了人類的思想的迷信。

越跳,就會讓人越分不清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有好處的。人們往往被這種迷信矇蔽了雙眼,生病時,寧肯去請毫無用處的大神,也仍不去相信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好處的‘藥’。

跳大神是封建社會一種極端愚昧的活動,從小團圓媳婦的死來看,之所以會有跳大神,就是出於些許人們的不信任現實,因為人們不信任現實,才會讓這種愚昧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跳大神是一種騙取錢財的作為,但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看透他的本質,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當時,連蕭紅這樣有思想的人都忍不住回去瞻仰一次跳大神,那,其他人對跳大神的狂熱程度我們就可想而知。

當時的人們,將跳大神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有時跳大神,就是為了讓別人説三道四,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裏熱鬧起來,這種孤陋的思想道是很配得上跳大神這項愚昧的活動。

當地跳大神跳多了,婦女們看到服裝也都想起了大神的服裝,男人們談天説地也都想起了跳大神中的唸唸有詞,可以這麼説,跳大神已經完完全全封閉了當時呼蘭河城裏的人們的思想,讓他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認為也存在着‘跳大神’,我們時常會對周邊的現實和自身的狀況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以,那種潛伏在我們心裏的某種物質,在這時,便打起了鼓,這種鼓,會讓我們急躁、退卻,甚至自暴自棄,會讓我們在懷疑的心態作祟下,分不清好與壞,這就是我們內心存在着的"大神"。

當我們不願意接受新東西或聽取別人的意見時,那我們內心的‘大神’肯定又是在封閉我們的思想。"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接受新東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相當於是豐富了自己的見聞,增加了自己的知識。

總而言之,跳大神是一切愚昧的代名詞,是悲劇的起點,通常也會是悲劇的終點。

呼蘭河,一個跳出來的小城,而眾多的悲劇,也都是因為愚昧而產生的‘跳出來的悲劇。’

讀呼蘭河傳有感5

在這個暑假,帶着對於作家蕭紅的一種神祕感,帶着對於《呼蘭河傳》的一種新鮮感,我翻開《呼蘭河傳》。

蕭紅用着細膩的筆觸,平靜的話語將我領進了1940年的東北,一個沒落的村莊。我隨着這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的小姑娘蕭紅,慢慢體會了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個歡樂而又有些寂寞的童年。在她的童年裏,只有她,祖父和後院,年年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抓蝴蝶,螞蚱,蜻蜓,慈祥而猶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她和祖父一起生活,一起勞動,清早在牀上學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詩;白天纏着老祖父講那些已經聽厭了的故事活看看那左鄰右舍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晚上甜蜜地躺在祖父的懷裏熟睡去。她和老祖父一起"種田",一起"收果","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在這座大花園裏,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勾起了小時候我快樂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是一首詩,一幅畫,是一曲歌,一陣風。童年裏,我們自由自在的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三月桃花連十里,我們在春風的吹拂下放風箏;六月荷花滿池塘,我們在游泳池裏享受水的清涼;八月丹桂滿枝黃,我們在深秋品嚐美味的瓜果;十二月梅花雪裏藏,我們在雪中享受晶瑩的世界。相比蕭紅的童年生活,我們不知幸福了多少,幸運了多少,我們還是十分懷念童年,這讓我想起了蕭紅更加懷念童年的原因,寫下了《呼蘭河傳》。雖然沒有多少優美的情節,但處處都是故事。

讀到小團圓媳婦去世的時候,我心理很難過,很糾結,很憤憤不平。小團圓媳婦才12歲呀,她的年齡比我們還小,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年齡,卻被過早的嫁了出去。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説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為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度造成的。在小團圓媳婦的遭遇裏,我們很同情,憐惜她,我們為她叫屈,憎恨她的婆婆,從頭到尾,愉悦陪着沉痛,我偷窺到了舊社會一角的腐敗。

蕭紅的《呼蘭河傳》,幽默,諷刺,帶着一種甜甜的美。

讀呼蘭河傳有感6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心中深有感受。她用童年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情人情,一部悽婉的歌謠。

這本書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自主得沉浸在那歡樂的時光中。看那笑盈盈的小女孩,玩累了,就在屋子底下隨便找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着了……著名作家矛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敍事,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可它也是短暫的。小蕭紅也正式如此。當她出生不久後,母親就死了,祖父成了她唯一的快樂,當蕭紅出生時祖父都六十幾歲了。5、6歲時祖父都將近七十了。十八九歲時祖父早就走了。雖然祖父走的早,但也在小蕭紅的心中留下了許多美好。祖父有個大園子,裏面種着許多菜有着許多昆蟲。祖父一天都在園子裏,小蕭紅也跟着祖父在園子裏到處玩耍,自由自在的……

總之,這時一本難得的好書,它是美麗的,更是令人辛酸的,幽怨的,苦不堪言。

《呼蘭河傳》就是一個悲喜交加的詩。

讀呼蘭河傳有感7

在那個午後,我認識了呼蘭河,認識個一個孩子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在她優美動情的文筆下,講述着一個個美好淳樸的故事,不過也有一些心碎人心腸的事。比如小團圓媳婦,在十二歲這個花季之齡,卻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後,病倒了。可這些愚蠢迷信的人啊,病了不看醫生,卻要扒光她的衣服,推進大缸,用熱水往頭上一把澆!滾燙的熱水呀,一點點奪取着小姑娘的青春年華。最後,少女的長髮不見了,可那些人羣説她是妖怪,於是,她就這麼香消玉殉了。更過分的是,她的親人們卻認為虧錢了,錢啊錢,灌滿了腦袋!

可是,比起我們,我們現在孩子有法律護,義務育,父母親,生活優,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封建的中國了。這,就是我們的進步!

我們不要錢,只要仁善心:我們不要錢,只盼快樂歸……

讀呼蘭河傳有感8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把

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

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着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説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説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説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説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裏的辦法,如:有的説拆牆,有的説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

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真是他們的悲哀啊!

在蕭紅童年的後花園中,她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這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玩耍,快樂的……似乎幹什麼事情都是快樂而幸福的,而蕭紅的童年就是快樂而寂寞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茅盾曾經説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説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説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9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

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説拆牆,有的説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10

放暑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讀呼蘭河傳有感11

呼蘭河傳有一點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個故事之間是分開的、各成一體,這是我想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讀下去的原因,就像讀故事書一樣有趣,也許就是這種吸引力是我開始了閲讀。

第一個畫面就反映了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我想大家第一個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説拆牆,種樹,卻沒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暗淡灰色的社會的畫面,平靜的描述把我們帶到了呼蘭河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呼蘭河傳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看完這本書我真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我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的掙扎,彷彿看到了婆婆抽貼時的滿臉心疼,又看到了雲遊真人拿着那些所謂的驅妖道具在哪兒瞎擺弄。與其説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説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兒的人真的很善良,但為什麼就拋不開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許在他們的思想裏只有順應天意吧,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看這本書的開頭我感覺十分輕鬆,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後面卻感覺有點沉重!在這裏到處可見人們的無知,他們只是因為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發生,讓我無法評價到底哪個該同情,哪個該痛恨。

這本書也徹底反映了當時的地位的重要,從有二伯來説吧,和書裏的其他人一模一樣有真名,但為什麼要使用假名呢?每當掌櫃的叫他有二爺,有二伯,二掌櫃他便喜笑顏開,這是因為他覺得伯,爺這個字地位輩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開始追打他們,這説明他還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實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後還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蠟,在別人看來這純粹是滑稽戲,但也説明了他的無奈,這也許是為了表示他的存在把!還有就是他十分平窮致使他的偷竊行為,這是一種可悲的方法,也説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猶如他在晚上唸的一樣:"毛子在街上跑來跑去,那大馬蹄子跑得呱呱地響,我正自己煮麪條吃呢……""殺又怎麼樣!不就是一條命嗎?"説明他的勇敢,還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頓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呢!

這本書不僅形象生動,還有大量的諷刺意義呢。

回憶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違的快樂,也是眾多的讀者得到快樂。

讀呼蘭河傳有感12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著名作家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當讀完這本書時,我才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在這本書中,蕭紅向我們講述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她的童年時光,以及她對呼蘭河的愛和對當時封建社會制度的很都躍然紙上,使讀者無不為之動容。 最悲慘的就是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年僅12歲的小團圓媳婦被老婆婆烙腳心,吊在扇子上被抽打·····結果小團圓媳婦被打怕了,得了一種怪病,老婆婆找了個土房子:用熱水燙三次,整個身子浸泡在滾燙的熱水中。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極力掙扎着,可那些迷信而又無情還是把她摁在水中,三次都是如此,小團圓媳婦暈了過去。就這樣,小團圓媳婦被折騰死了。 有悲就有喜,作者把她小時候和祖父學詩寫成了“一顆顆笑豆”,讓人一“吃”,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蕭紅小時候真可愛真好玩,讓人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麼無憂無慮。

讀呼蘭河傳有感13

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生活在呼蘭河小城的人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重複的,一年四季沒有新鮮事物,最大的新聞也不過是誰家在“跳大神”,誰家的牲畜悶死在大泥坑裏。那個六七米深的大泥坑,無論在晴天還是下雨天,人們都會遭受災難。大家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大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民啊!他們的腦海裏就是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我真替他們感到悲哀啊!

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團圓媳婦,這麼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可她被賣給了一户人家做了童養媳。她在那個家裏連一個小動物都不如,經常受到她婆婆的打罵,沒過多久就死了。她是被萬惡的封建社會害死的。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社會裏就像是司空見慣的。對一個生命的離去,他們的態度非常冷漠,反而覺得她們是自作自受,是沒有辦法可以挽救的。這就是封建社會對女人的不平等。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灰色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那個荒涼的大花園。她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玩具可以玩,只有她的祖父、後院的玫瑰花、櫻桃樹,給她的童年帶來了一點温暖和愛。和她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啊!我們可以自由的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為我生長在新中國這個大家庭而感到幸運!!!

讀呼蘭河傳有感14

暑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一本課外書,我想起了課本中《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它的作者是蕭紅。於是,我便買了一本蕭紅的《呼蘭河傳》,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

這本書寫的是蕭紅小時候的故事。蕭紅的故鄉在呼蘭河城,那裏生活着一羣自私冷漠、迷信愚昧的人們。小説用灰色的筆調描繪出了潰敗的呼蘭河城。看這本書時,時而令我爆發出大笑,時而讓我感到難過,時而令我沉思。

呼蘭河城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有的無知,有的性格古怪。小説中的一處令我憤怒,説的是團圓媳婦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卻被賣給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她剛來時温柔,善良。可婆婆卻打她、罵她,甚至自己丟了一件東西也要把她抓過來打一頓。在這樣的折磨下,一個健康活潑的姑娘就在惋惜中死掉了。死時她的婆婆竟在為她治病時花掉的錢感到惋惜。看到這,我不禁攥緊了拳頭。

在蕭紅短暫淒涼的一生裏,她的祖父大概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一次,蕭紅採了一大堆玫瑰花,她把玫瑰花放到祖父戴的草帽上,因為玫瑰花很香,祖父還以為是今年雨水太大,導致自家的玫瑰花特別香的。蕭紅這時便捧腹大笑起來。看到這,我再想到她的人生,不禁也為她感到欣慰。是啊,這大概就是蕭紅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亮吧!

讀完這本《呼蘭河傳》,我也對童年產生了新的看法:童年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童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讀《呼蘭河傳》,像吃一塊巧克力,有苦澀,也有甜香。

讀呼蘭河傳有感15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的筆調描寫了以家為原型的"呼蘭河城"的傳記。呼蘭河城不是安詳寧靜的天堂,那裏充滿着愚昧。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述説了家鄉的種種。她將一片片記憶擺出來,回味着那份屬於童年、鄉土的氣息。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胡家做童養媳。可胡家想給她個下馬威,總是無端地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為,都説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兇,最後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開始給團圓媳婦看病,用盡了各種方法但是還不見好,最後聽取跳大神的意見,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開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了。

在當時,她的遭遇在人們眼裏看來是司空見慣的。可在我們現代,這是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的一件事呀!這些愚昧又狠心的人,看得我咬牙切齒,團圓媳婦和我一般大,但她卻不幸生活在那樣的社會裏,是迷信害死了她,是那些麻木、冷漠的人們害死了她,想想都覺得太可悲了。有病應該是請醫生看病,並不是用跳大神來解決問題。我們要相信科學,拋棄迷信。

我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文明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脱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所以,我們更加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標籤: 有感 呼蘭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0e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