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教師的魅力源於創造》讀後感

《教師的魅力源於創造》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篇關於教師魅力的文章,頗有感觸,感覺角度很廣,但卻有其獨特的看法。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得到學生的喜歡。那這麼簡單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可那我們也不是有魅力的教師,為什麼?

《教師的魅力源於創造》讀後感

如果問我們喜歡什麼樣的官,我想答案就是愛民如子,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魅力的教師,我認為就是我們不能愛生如子。小孩是最好哄的,也是最好騙的,那為什麼這樣的簡單的道理我們卻做不到呢?原因很多。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有源於先天的成份,我不談,只談我的淺顯的認識。我們不能成為魅力教師的因素。

一、環境的影響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

對於我指人所處的地理環境位置,它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覺不自覺地得到某種啟示、內化,養成一種內在的固有成分,所謂環境育人便如此。如學院的校園美化在好。卻無人欣賞。在校園生活、學習、工作,優勢過於繁忙,就會雜亂無章。教師身心疲憊,才有了職業倦怠,才沒有了熱愛。

同時,給人以無私之感,讓人聯想到高尚、正直和純潔。再如人們常説“窮山惡水出刁民”,家長性格千樣,家長也在幫助老師改變性格,其説法雖具片面性,但也有環境育人、環境改造人的意思。

社會環境是人的社會關係的體現,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它對人的影響體現在社會風氣對人的教化方面,是最直接、最具誘惑力的影響。它使人的性格、氣質在內部和外在兩方面發生變化,同時內在和外部的東西又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二、個人的態度不想親近

愛學生的老師也是愛崗敬業的老師。在班主任的隊伍中,我們能觀察到這樣一個現實現象:有的人道德素養並不差,人格也很高尚,但在學生中卻缺乏應有的感召力、影響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人格魅力障礙。人格魅力障礙是指由於人格認定上的`錯覺而出現的親和力缺失現象。其實是覺得教師的崗位不夠好。不喜歡這職業,怎麼會喜歡學生呢。

三、由“師道尊嚴”引起的疏遠感

當代學生民主意識強,他們希望獲得尊重,喜歡與老師平等交流。但有班主任喜歡以“師”自居,不是整天在學生面前板着面孔,就是動輒訓斥學生。學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只好對其敬而遠之。這樣,其人格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教育本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為,在這個雙邊活動中,只有學生信任、尊敬和愛戴老師,老師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彼此情感和諧、順暢,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然而,長期以來,學校裏的師生關係多是淡漠而疏遠的,師生關係就是講課與聽課的關係,教師—下課來便回了辦公室,與學生交流甚少。

四、管理產生的逆反心理

當代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和老師過多的呵護使他們渴望在在學校獲得自由。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能力的提高,他們也有了相當的自立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事無鉅細,無所不包,整天在學生耳邊嘮嘮叨叨。老母雞式的愛,不但用自己的辛苦給學生製造負擔,還用自己的過分呵護給學生製造逆反心理。這樣,其人格魅力就無從談起了。

五、由“小節”不拘造成的形象損害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範,教師的人格魅力就在其“身正為範”的影響力。特別是班主任,其言行舉止不但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還直接影響自己的形象和人格。其人格魅力幾乎蕩然無存。

總之,不管影響我們成為魅力教師的原因何在,我們應該知道提高其師德境界,培養和塑造其高尚完美的師德人格,展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對教育教學,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標籤: 讀後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kqjn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