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書知味》讀後感(精選5篇)

《讀書知味》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知味》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知味》讀後感(精選5篇)

《讀書知味》讀後感1

機械式讀書,就是僅僅讀懂了字面的意思,如同盲人探路,文字的識得,是手中的枴杖;內容的流動和走向,是腳下的盲道,要讀懂一本書,取其精華,那還真得下點功夫,是這本書,讓我領會了其中的奧妙。

最基本的就是聯想和想象,他們是住在一起的鄰居,密不可分,相互滲透。沒有聯想就沒有想象,聯想是想象的跳板,助推器,甚至有時是發射器。想象,則是可以吹動航船遠航的風。我以往讀書只有死板的讀,沒想到這竟是讀書的一大“重頭戲”,現在看來,這是多麼重要,令我不經感歎還是沒有抓住讀書要點。讀書也要帶着思想,帶着問號去閲讀,無論是厚厚的長篇大論,還是短小精悍的文章,都要先問一下,她們的主題是什麼?閲讀是帶着疑問主動思考,與作者互動,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讀懂文章的主題。小學中,老師也是如和尚唸經般在我們耳邊苦口婆心的讓我們在文章中提問題,帶着問號來閲讀文章,可我們終究還是把這當為耳旁風,右耳聽左耳出,知道這一點的利弊後,也是後悔不已,我們一定要做讀書的有心人。

而讀書的樂趣更是隨處可見,細讀便可以知其妙處。如俄國大作家契科夫的《萬卡》,小説講述的故事簡單卻震撼人心,是我喜歡的文章之一。在這篇小説中,,插敍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心情的渲染,乃至藝術情境的烘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插敍,寫了這樣的三件事情:讀後感·一是作為守夜人的爺爺身邊總跟着一條狗;而是爺爺和僕人們快樂地開玩笑;三是鄉間雪夜美麗的景色,“整個天空綴滿繁星,快活的眨着眼。天河那麼清楚的顯現出來,就好像有人在過節以前用雪把它擦洗過似的。”

第二段插敍,寫了兩件事情:一是萬卡和爺爺一起去樹林砍聖誕樹,爺爺不住咔咔地咳嗽,樹木被凍得咔咔得響,萬卡學他們的樣子咔咔地叫,而是女僕人給萬卡糖果吃,還教萬卡跳舞和識字。之前在讀這篇文章時,只是一口氣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插敍,描寫什麼都沒注意到。

讀書須知味,則需細細品讀,理解其奧妙,讓我們一起做讀書的有心人,感受讀書的樂趣。

《讀書知味》讀後感2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閲讀史"《讀書知味》作者肖復興老師的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字,但是,它所帶給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從這句話中,我悟到:讀書會幫助我打下人生結實的底子,並且將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一生。這本書是我們青少年的點津之書。

肖復興老師能寫出這麼精彩的書供我們閲讀,可見他的文學積澱也是深厚的。他引領我走進中外作家的名作,並對內容進行解剖、分析,同時分享他的讀書經歷與經驗,告訴我們讀書不是隻讀表面的字、詞、句,而是要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細讀,鍛鍊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文字背後的細微之處。"這本書培養了我閲讀的興趣,重建閲讀的習慣,使我受益匪淺,記憶深刻。

老師教給我們許多讀書的方法。還為我們推薦了適合我們讀的書。老師認為:古詩要從少年讀,詩詞是中華民族先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上下五千年匯聚的文化寶藏,我們要懂得品味與傳承。我在暑假期間,經常誦讀詩詞,沉浸在古詩的音律中難以自拔。

針對寫作,老師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技巧。他説:在好的文章中,結尾很重要。編筐織簍,重在收口。雖然開頭也重要,但相比結尾,開頭可以平地起雷,先聲奪人,更可以開門見山,平易樸素,不必顯山顯水。而結尾卻必須得有出彩的地方,即使平易,也得有種特殊的味道,讓人能對這篇文章讚賞有加,記憶猶新。

在此書中,尋找主題的路標和狀摹人物這兩篇最讓我難忘。前者介紹的是《品質》中哥斯拉兄弟在城市化進展中被無情淘汰的故事,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這是一種追求與執着,更是堅守;後者則介紹了《憶白石老人》中艾青和齊白石的故事。艾青從幾幅字畫入手,旁敲側擊,借水行舟,把感情寫得真摯動人。這兩則故事非常吸引人,讓我深思。

受到這本書的薰陶,我變得更喜歡看書了。每當來到圖書館,是我最快樂的事情之一。我像是跑進深山探寶的貪心的孩子一樣,恨不得把所有的書都攬在懷中,細細品讀。

書——可以帶我走過不一樣的千山萬水,走過別人的春夏秋冬。在讀他人故事的時候,會想到自己,想到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我會更懂得珍惜,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追求!

《讀書知味》讓我受到了多方面的啟迪,對我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讓我受益無窮,閲讀對我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在這樣的成長路上,我心中繽紛如花的幻想與夢想,流星一閃的感動與感悟,甚至紛亂如雲的迷茫與困惑,都可在書中碰撞、交流、融會貫通。在此,我想説一句:謝謝你,肖復興老師!

《讀書知味》讀後感3

從報紙上介紹的新書單中發現了這本書,正是我現在需要的。因為對於讀書,總是有些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讀完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已經完全不記得讀過些什麼。在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節目中,看到董卿總能背出自己喜歡的片段,真是羨慕不已。所以認為自己大概是不會讀書,買來這本書學習一下。

這是一本介紹如何讀書的書。前面四章分別介紹了做讀書的有心人、讀書的樂趣、讀書重在讀什麼、讀書與讀人,最後一章分享了6篇作者的讀書筆記。每章的每個小標題都舉了名家的片段作品作為例證,很有説服力。

比如在“細讀的妙處”中,分析了汪曾祺寫的《鑑賞家》。名叫葉三的水果販子給大畫家送水果,看到剛畫好的紫藤,畫家讓他説説畫得怎麼樣。葉三説:畫得好,您畫的這幅紫藤裏有風,紫藤花是亂的。又一天,畫家畫了老鼠上燈台,又問葉三怎麼樣,葉三説:您畫的這隻耗子是小耗子,您的這耗子尾巴繞在燈台上好幾圈,説明它頑皮,老耗子哪兒有這勁頭,能夠爬上去就不錯了,早沒勁頭繞了。這就叫細。在閲讀中讀得仔細,會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觀察仔細;同樣,在生活中觀察得仔細,也會幫助我們在閲讀中讀得仔細。

好的作家就是不一樣,他們的感情就是細膩,能準確地表達,説出你説不出來的話,説到你的心裏去,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的圖畫。在孩子寫作文時,我常常給他説,你腦子裏是不是有個畫面,你把它仔細地寫出來就行了,注重細節。

比如在“讀書需要想象”中,列舉了季羨林的《夾竹桃》。“夾竹桃的影子投到牆上,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就是地圖,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葕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又舉了趙麗宏的《水跡的故事》。下大雨房子漏水,於是“天花板上果然出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水跡,我在這斑駁的色塊中發現了驚人的畫面。那是海里的一個荒島,島上有巨大的熱帶植物,還有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

《魯濱遜漂流記》中那些使我感到神祕的‘土人’,此刻都出現在天花板上,栩栩如生地對我擠眉弄眼。在睡意朦朧中,我彷彿變成了流落孤島的魯濱遜。”讀書的時候,需要想象來幫助,想象會把生活和讀書聯繫起來,讓我們從中獲得在別處得不到的樂趣。

如果孩子喜歡讀這本書,一定能從中有些收穫。孩子正在記憶力最好的階段,也是讀書最好的階段,他們心思單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從好書中吸收營養,給人生以啟迪,能使他們的情感更豐富,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楚。

可惜的是,我讀完了就又忘了。前幾天還有朋友説,讀書帶來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深入骨髓。記住的變成了知識,忘記的成為了氣質。我的全都變成氣質了,哈哈。又有人説:“讀書不一定是為了增長知識,更多的時候是為了糾正我們的認知”,我很認同。

無論如何,我都會陪着孩子在讀書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而且,要遠離手機,紙質閲讀。

《讀書知味》讀後感4

鬧鐘只在一時,讀書卻要一世。人應始終在讀書,要多讀書,也要讀好書,還應掌握讀書之方法。

肖復興先生在本書中介紹了不少讀書方法,如將兩篇相似的文章分別讀完,然後分析這兩篇文章的異同之處,如寫法,情節等……掌握讀書的方法,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讀完一本書就好了,只抓住了書中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當做是看完一場電影,從不分析書中各個情節的作用,這本書寫得好的地方,從未帶着已知情節再細讀一本書!讀書,需要一顆"心",需要帶着聯想、想象、思想!

讀書又重在讀什麼?讀它的語言、描寫,那字裏行間溢出的.生動,景物的含義;讀它的段落、情節,結尾的餘味,懸念的設置,重複的意義。

掌握讀書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掌握讀書的方法,本質上是為了讓讀書的樂趣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徹讀出那"讀書之味"。

"讀書之味",在於初讀一本小説時深入於那跌宕起伏的情節中、以書中人物的角度推動情節發展對未知的緊張與期待、看着景物描寫的內容如身臨其境、在生動具體的語言之中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通過歷史而瞭解現在!

仔細品味書中的細節,能鍛鍊我們的眼睛,變得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能鍛鍊我們的心,讓心在生活中能夠細膩而温柔。"小",是書中最生動、深入,最能體現魅力的部分。在書中,那些懸念,那些作者未披露的事實,留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書中情節並不是線性的,不是能被"一眼看破"的,是有張力的,在你翻到下一頁前你不會知道後面將發生什麼,好的文章,總能給予我們一種悵然若失感,這構成了藝術獨有的品質和力量,這能滋潤和豐富我們的心靈,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是"讀書之味"。書中的,常被寄予其情感使我們體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書是有"味"的,讀書也是有"味",我們更要學會讀書,讀出書之"味"!

《讀書知味》讀後感5

《讀書知味》是一本閲讀點津之書,指導我尋找有效的閲讀方法,培養我良好的閲讀興趣和習慣,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張愛玲講:“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也要趁早。讀書的童子功,從小練就,一輩子受益無窮。”年幼時的我讀了很多的書,閲讀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奇妙的文字世界的大門,使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我的童年要是缺少了閲讀,我成長的道路該是會錯過多少無法彌補的風景,失去多少豐富的養料,我今天的回憶又會是多麼寡淡無味。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如何去更有效地閲讀。讀書需要想象,想象帶我走進閲讀的世界,但想象不是天馬行空,亦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想象幫助我深入閲讀,讀到樂趣,讀出味道;想象讓我擴展了作者的表達,讓我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收穫,化為自己能夠吸收的營養。讀書需要思考,要帶着問號細細去閲讀,思考使我融入故事的意境,深入書的世界。我以前讀書可沒有那麼認真,一本《哈利·波特》四小時讀完綽綽有餘,但現在我讀了《讀書知味》這本書後知道了細讀的妙處,領會到了細節的力量和情境的味道,體會到了語言的魔力,認識到了重複的意義,感受到了結尾的餘味等其它讀書的要點,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內容,彷彿自己也成了故事裏的一員,盡情地遨遊在書中的驚險故事裏!

在這本書中我也學到了許多閲讀的方法,如對讀法。對讀,就是比較,就是把幾篇相似的文章對照着讀。在閲讀中找到它們不同特點,讓我一下子提綱挈領,掌握文章的命脈之處,增加閲讀中的樂趣,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震撼讀者心靈。閲讀的方法有許多種,對讀法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星。我們在閲讀時要不斷總結,不斷摸索,找到合適自己讀書的方法,就如同麥收時的鐮刀,用的最順手的才是適合自己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指引人們擺脱愚昧,它教導人們善良、和平、友愛……《讀書知味》一書交給了我一把通往書籍世界的鑰匙,使我更好地領略到書籍世界的精彩風景,品味書籍世界的美妙滋味。讓我們以書為友,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vmx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