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家書》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們認為是教育的寶典,簡直是親子關係的《聖經》。隨着時代的變遷,萬事萬物都在變,但不變的其實只有中國式的教育和中國式的家長。

傅雷的願望是讓他的兒子傅聰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要超脱鋼琴家的境界,成為藝術家。而傅聰本人的願望,我們就無從得知了,畢竟書裏並沒有收錄傅聰的回信。從傅雷比關心傅聰本人身體條件還要關心他的演出情況和在鋼琴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傅聰並不想成為鋼琴家:起初只是他的興趣,或者乾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從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類型編排的,體現得不明顯)的書信和每次有意無意地提起“要給我們多寫信啊”的叮囑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個自私的父親,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聰不喜歡寫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沒有時間寫信呢?如果是因為他病倒了,才沒有時間寫信呢?可見傅雷並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本質,而是像復讀機一樣催促。

傅雷説老舍的《四世同堂》寫的不好,“發覺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囉裏囉嗦,裝腔作勢,……現在竟發現他毛病百出。”請問您就寫得比他好?我覺得您的家書才是“硬拉硬扯,囉裏囉嗦,裝腔作勢”,還多一個“又臭又長”。看過《紅星照耀中國》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諾在開頭那一段一長串問題是想吊起讀者的胃口,但疑問過多過長,效果適得其反。傅雷也運用了大量如是的疑問段,經常一寫就是幾百字。我在看那些問號時,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個被翻譯耽誤的哲學家——估計蘇格拉底都沒有那麼多問題要問。

但是也並不能説《傅雷家書》就全是壞的。那種設身處地與兒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學習。不過有時候會有點過,幫兒子做決定和打着“過來人”名號的道德綁架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傅聰的未來是傅聰自己的,他的腦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當一個把他接來世上的角色罷了,只有傅聰自己才會做出不會令他後悔的決定。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的愛。

傅雷寫給兒子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整整一本書信寫下了多少個春夏秋冬對兒子的期盼與思念。

傅雷呢,可以説是一位嚴父,傅聰從小就被傅雷嚴格的管教着,但是從出發點來説,他只是希望子女成才。事實上父親的嚴厲對傅聰今後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傅聰在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裏,傅雷以寫信的方式與傅聰交流,讓他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之感。傅雷説他和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父子之間的關係能好成這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傅雷在兒子的教育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將大兒子傅聰培養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鋼琴家,在傅聰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後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在生活中也時常給兒子談心,為他排憂解難,教給他寶貴的人生,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合格,優秀,成功的父母。

金庸也曾這樣評價過這本書:“這是一本中國君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為中國君子的一本書。”我想這也就是這本書為何到現在還如此暢銷的原因吧!

他告誡兒子: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越留着絲圍巾,把手常常插在口袋或衣褲袋這都是不禮貌的行為。他教育兒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注意個人禮儀,由此可見傅雷先生是一個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令人肅然起敬。

傅雷是一位好的翻譯家,但他更是一位好的父親,他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斷提高。高尚的父親培養出成功的兒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

濃濃的舔犢之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3

父愛,如星辰,劃破黑暗的陰霾;父愛如陽光,照亮人生的迷途;父愛如美酒,醇香而酒烈。而在我看來,父愛就是那一封封傳遞的家書。

一本不算太厚的《傅雷家書》陳述了這樣一段美好的父子愛,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説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是以這種方式傳達的。

傅聰與父母的分離,彷彿成了這個家唯一可重視的事情,月台上的離別之景令人痛心,母親哭的眼睛都腫了,幹得發痛了,而此時的傅聰早已沒了往日的笑臉,悲傷地分別於父母,傅雷如今也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回想兒時對兒子的嚴厲,便有些愧疚,總感覺自己做了天大的錯事,心想自己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不過對兒子對妻子卻感到無比的抱歉,仔細思索,倒多了份憂慮,日日寫信關照兒子,問其是否有什麼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

在學習上,傅聰也十分努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鋼琴演奏家,獲得了許多獎項,擁有“鋼琴詩人”的美稱,但這一切的一切也不能少了父親傅雷的指導,在學習上,教會兒子先易後難,欲勝必剛的做法,擁有了信心,擁有了勇氣,有資格做一名成功者,這種方法讓他的兒子擁有足夠大的勇氣去戰勝這一切無法超越的難到了極致的樂趣。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對已經接觸社會生活的傅聰,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同樣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為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學習來回報父母的恩情,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着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指尖劃過扉頁,時光流轉千年,合上這本書,那一頁頁的文字講故事述説與你。

傅雷曾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寫道這樣一句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對平衡,不至於受傷害而已。

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傅雷對於平衡生活的見解,這使我深有同感。在我身邊不少的同學認為平衡生活就是就是平淡生活,也就是聽聽音樂,打打籃球,但筆者認為必然,所謂平衡,就是蛋糕要放奶油和麪包,而不是隻有奶油或麪包;就是川菜裏面要有姜和蒜,而不是隻有姜或蒜;也正如傅雷先生所説,人生要有低潮和高潮而不能只有一個,但高潮不能使你太緊張,低潮不能使你太頹廢,就像蛋糕不能有太多奶油或麪包,川菜不能有太多的蒜或姜。

平衡的生活更需要一種平衡的心態,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不要氣餒。人生總會有陰霾,天空也不總是晴朗,遇到這些時,我們不能陷入崩潰,我們要堅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要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光明的。正如普希金所説:“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想等待黎明的來臨,必然要在黑夜裏默默守候,想要看到美麗的彩虹,總是要經歷暴風雨的洗禮。

而當我們處在也許是巔峯的成功之時,周圍充滿鮮花和掌聲時,我們不要過分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古人語“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生道路很漫長,沒有永遠的平安大道,也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當我們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才不會讓喜悦衝昏頭腦,任自滿矇蔽雙眼。“三人行,必有我師”,明白這個道理也會讓我們學會謙遜。才能不斷進步,得到更大的上升空間。

可見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平衡的心理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只求心理相對平衡,不至於受傷害而已”,每次讀到這一句話都讓我感謝在少年時代能夠讀到傅雷先生的這一篇文章,讓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獲益匪淺。

什麼叫愛?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當你翻開《傅雷家書》,聽着書頁翻過的刷刷聲,聽着窗外的鳥叫蟲鳴,你就會從字裏行間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着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温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

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為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為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為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的母親都為此十分激動,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為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為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着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説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名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名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温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温暖傳達愛,温暖這個世界。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為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着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讀書就應該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是逆境中的慰藉。閲讀一本好書是一個人吸取人生養料的重要一步。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的著作。他的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用色彩變化。

書中所學的《傅雷家書》兩則讓我們記憶猶新。傅雷和傅聰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還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着自己惦念和祖國的聲音。

看着裏面一封一封的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感動只是在那一瞬間,而傅聰面對這些信時,感動是給予他最好的安慰。而對於我,加大了我對讀書的慾望。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下兒子面臨社會的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的經驗,才是天下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自己的兒女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都應該放下逆反的心裏,聽從父母的教誨,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快樂。

“望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

這段話説出了母親就是這樣關愛我們的。要説還是母親的心理,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的用心良苦。母親在兒子感情了路上的苦口婆心。唯獨我們的學習之路總是被自己的耳朵忽視得無所緊要,從不在乎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從書中我們誰都能體會到父母對我們含辛茹苦的養育。而我們每天只是“人身在世,吃穿二字”的想法消遣這時光。每天就那麼一睜一閉地敷衍了之,然後我們活的並不有意義。就像讀書,沒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效資源,每天無所適從地在教室裏追逐打鬧。六年又三年,人生哪有那麼多時間給我們浪費。在我們即將終老之時想到的是:我們這一輩子到底活出了一個什麼名堂。就那麼眼睛一閉,這個世界你還能再看到什麼,還能在享受什麼。

現在,不妨學着傅聰,理解傅雷,好好地為自己的讀書負一回責任。這兵荒馬亂的青春藏夾着我們太多的歇斯底里,當天真遇上現實,才明白我們不能這樣無所適從下去。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在父母的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孩童時他們將我們藏在身後,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阻擋,呵護我們成長。在成長中,父母有時很矛盾,把我們藏在身後怕阻礙我們的長大。把我們放在身前,還怕我們受傷。而傅雷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他是一個博學、正直、聰明的學者,極富個性。他對古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等研究精深。而他的兒子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成為了偉大的鋼琴家。

讀過《傅雷家書》後,我為傅雷先生對人生如此認真的態度,和對子女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所談及到的,大到事業人生,小到日常生活,無不關懷備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學藝術的尤為學鋼琴,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有點刻薄,他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種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道德傳統及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誠實的文字,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毫無虛幻,思想在哪裏,文字就在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他在子女前主動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傅雷家書》應該也有自己的影子吧。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也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拉近我們與父母之間距離的一本書,讓我們更懂父母的世界,父母的想法。也讓父母瞭解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想法。

讀《傅雷家書》有感6

有人説,英雄是你永遠遇不上的人,但如果你足夠幸運,他們會是你的家人。

——題記

親情在教育、批評、讚賞中一一體現;夢想在堅持,奮進,挫折中一一實現。

一、親情

在《傅雷家書》中體現了父親和母親不同愛的表現形式。

父親的愛是深沉的。在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中,我很少讀到傅雷對兒子寫一些抒情的話。多的是傅雷對兒子在海外獨自一人生活的嚮導,指明兒子的方向,指出兒子在彈奏中的不足與短缺,為兒子提一些值得運用的技巧。在我看來,傅雷在兒子的生活中充當的不僅僅是父親這一角色,更是兒子生活上的朋友、藝術上的知己。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傅雷對兒子的期盼,關愛以及深沉無言的支持。那是一個父親深沉的愛。

母親的愛,是細膩的愛。在書本,會出現由家母寫的信。梅馥作為母親,她在信中與傅雷的內容截然相反。她用真摯細膩表達了一位母親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牽腸掛肚。母親在信裏多的是對傅聰家常的嘮叨,問問孩子生活的怎麼樣,飯吃了嗎,衣服會洗嗎,維他命B有吃嗎。這是一位平凡的母親的操心,卻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牽掛與擔憂,那是一個母親細膩的愛。

一種深沉,一種細膩都是親情的最美體現。雖然愛的方式不同,但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卻是相同的,不變的,永恆的。

書中的一句話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也許很平凡,卻讓我想起了我剛上初中那會兒。第一回離開爸媽獨立生活,第一回晚上睡覺沒有爸媽聽到的晚安,第一回早上起牀沒有老媽獅吼。那時候,每天晚上睡覺都會想爸媽,有時候還悄悄哭鼻子。我一直以為是我離不開爸媽,結果有一週回家看到老媽寫的一首詩,老爸悄悄跟我説,我剛去學校那會,我媽天天唸叨我,有時沒事就到我房間幫我收拾東西,晚上睡覺想我就跑到我房間去睡那一刻,我發現原來不止我離不開爸媽,爸媽其實也離不開我。無論我長到多大,在爸媽眼中,我依舊是那個不愛收拾房間、愛丟三落四、不喜歡洗碗的孩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也許這就是親情,永遠不會過期,保質期是一輩子。

父母在他人眼中可能不是什麼偉大的人,但在孩子們眼裏,他們是最偉大的父母,是這世上的所有美好。

二、夢想

在書裏,我好似看見了一個風塵僕僕的少年,在夢想的路上艱難地踽踽獨行,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知道,時光的另一頭,有夢在待他歸來。

傅聰從八歲半開始學鋼琴,鋼琴對傅聰來説是追求,是老朋友,更是夢想。在1954年他赴波蘭留學,學習鋼琴。那時的他面對着語言不通、生活需自理、技術不頂尖這一系列的困難,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我不知道他在這種種困難面前,有沒有想到要放棄。我只知道,最後的他堅持下來了,獲得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後來還獲得了鋼琴詩人之美名。我不知道他的過程有多痛苦,但我知道他的夢想最後是美好的。

夢想,會讓你堅持不懈,堅不可摧。

我記得傅聰在信裏提到了他在留學時的困難,高難度的節奏,嚴苛的教授,曲子裏困難的八度和雙全音符。這一切都讓我感同身愛,想起幾年前暑假裏鋼琴七級考試,因為當時面臨着時間不夠的處境,我一天至少在琴行泡八到九小時,每天練着枯燥卻又高難度的曲子,不停加速卻達不到目標,要在三天內背下來的九頁曲子。那樣的日子,我也有過放棄的念頭。可我努力地撥開黑暗裏的迷霧,想讓陽光順着間隙流進黑暗,咬着牙走完了那段日子。在收到考級證書的那天,我高興得哭了,因為努力,讓一切都值得。

傅聰比賽贏了那刻,他看到了聽眾的淚水、發亮的眼睛、漲紅的臉他的心頓時和他們的心交融了。在夢想面前,傅聰熠熠生輝。

夢想本不會發光,發光的是追逐夢想的人。

願所有逐夢者,帶着家長的支持和自己的勇氣,在陽光下追逐青春夢想!

讀《傅雷家書》有感7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信中強調的是一個父親對自已兒子的告誡: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已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到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榮辱感,有藝術有人格的尊嚴。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和嚴格的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傅雷把教育兒子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都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精力和心血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慢慢地在生活中,我不經意的看見父親頭上的幾根白髮。

我的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考驗,從現在努力,一定要創造自已更成功的人生道路。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在讀完《傅雷家書》不禁感到震撼,傅雷的教子之路是關乎着傅聰的一代又一代,在傅聰六七歲時開始接觸鋼琴,但總是貪玩,一向謹慎的傅雷,決定讓傅聰走向音樂生涯,並支持傅聰參加波蘭比賽,使他的視野更加開闊,進一步學習,在此同時,他還總會以書信的形式,無時無刻的提醒着傅聰的生活,以及職業生涯,他希望傅聰成為一個謙虛謹慎,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並在信中給予了許多關心以及建議,大道職業素養,小到生活瑣事,在前期他提醒傅聰的交友之道,要謹慎交友,並被受到邀請時敢於拒絕,在比賽時又會提醒勞逸結合,將事物提前做好準備,但在信中,傅聰得到了成就,卻不會很誇大的誇獎他,而是時刻提醒他做人要謙虛謹慎,目光也要長遠,不能因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大,在後期又對傅聰提起了建議,人生伴侶的情感之道,她提醒兒子,要以事業為重,但更要多關注自己的妻子,在傅聰結婚後,傅雷將書信的內容轉變為兩個人,不僅説道傅聰,也説道他的妻子,生子後也會對自己的孫子無微關懷,告訴他們教育孩子的技巧,以及知識方法,傅雷的做法很像,他在書中説自己像是兒子的“忠實鏡子”,即使身處兩國,但依舊像鏡子一般形影不離的教導、提醒、建議,可以説他的教子之道,細膩的母愛般柔滑在書中,他最常提到的就是交友之道,總是會提醒兒子要慎重的交友。雖然傅雷沒能陪付聰走完他的一生,但他的教子之道,卻永遠地留在了傅聰心中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閲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説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並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説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説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後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着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麼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於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才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後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家書,是親人間傾訴的媒介。以情為筆,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是濃濃親情。翻過一頁頁篇篇,薄薄信紙中傳遞的是赤誠話語。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温暖的情誼,皆流淌在這質樸的家書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聰動身前去波蘭。傅雷一家“一夜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母親哭成了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着傅聰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滿了他的心:“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儘管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着傅聰、一直樹立着一名嚴父的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切、心疼永遠是同他人一樣的。只不過父親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才得以窺見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愛。但是,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並非一味地指揮傅聰“應該怎麼做”,而是提出建議和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於傑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導傅聰處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在那封長度可觀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並且尊重了傅聰的想法,讓他自己仔細考慮、作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後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音樂家。”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強調他時刻心繫祖國。“温室裏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他為了傅聰的成長嘔心瀝血,讓傅聰長成不懼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生活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比起同齡人是嚴格的、獨立的。在我小時候就要求我幫助家裏做家務,也常常就一些含義深刻的問題,和我辯論、探究。在我記憶裏,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學會獨立,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更為從容,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父親在我背後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愛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讚歎偉大的親情!亦讚歎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它還是滿滿父愛的載體。一直以來,在眾人眼中父愛是深沉,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恰恰相反母愛則總是被大聲歌頌。古詩《遊子吟》、故事《孟母三遷》、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從古代到現代母愛一直都是歌頌的主題,與之相比歌頌父愛的文體則甚少。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所集合成的一本書,它載着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父愛。傅雷教育兒子們要先做人後成家,眾多的書信不僅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給天下的萬千父母提供了一本關於教育的珍貴教科書。身在異國獨自漂泊的傅聰,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養料。這些書信的到來就猶如父親在身邊一樣,時時刻刻給予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和無限的力量去戰勝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正當的成長之路。相信傅聰的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的殷切教育密不可分。由《傅雷家書》可知其實父愛一直都在,它並不會比母愛少,相反有時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愛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母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如水的母愛時常伴隨在我們身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山的父愛則是默默的守候着我們,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讓我們自由翱翔。

閲讀了《傅雷家書》之後,我對父愛有了深刻的瞭解。同時也瞭解到父愛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愛。看了此書我想我會更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使得他們的愛不會盲目。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兩句詞寫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書信的場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遠方,思念着遠在異國的兒子傅聰,幻想着天邊舒捲的雲寄來兒子的書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

讀完這本書,我眼前浮現的便是這樣一位父親的形象,耳畔彷彿還回響着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滿滿的關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點過於嚴厲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書雖多以商量的口吻來寫,卻處處有着不可抗拒的威嚴,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聰的回信總是不卑不亢,沒有半點不耐煩,處處有着對父母的尊敬。他們無話不談,從藝術談到人生,從戀愛談到哲學,他們更像朋友、知己。

一封封的書信,寄出的是父母對兒子的愛與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給予的是父母的驕傲與自豪,是得知兒子一切安好的心安。親情,在這無數次的一來一往中逐漸蔓延,讓人從腳尖暖到了心尖。

你,是不是也羨慕這樣的父子情深。其實,傅聰的父母,只是千千萬萬的父母之一。每個父母都是這樣愛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小城市,總嚮往着一個更大的世界。也許多年以後,我們中有的會像傅聰一樣,遠渡重洋,出國留學;有的會去北上廣那樣的一線城市打拼;再不濟,也會去個二、三線城市。心甘情願留在這兒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們總想如何逃離父母,殊不知,父母卻在苦苦等待我們的一封書信、一句問候。我並不反對去追逐一個更大的世界,並不想用親情的枷鎖去束縛自己所追求的詩和遠方。我要提醒未來的自己,追夢路上,別忘了支持自己、愛着自己的父母。這一點,傅聰教給我的,他在不斷追逐理想的同時,沒有忘記指引他前行的父母。他們之間的親情,沒有因為故鄉還是遠方而漸行漸遠。

閉上眼睛,傅雷似乎還在等待兒子的書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許多名著,但都是馬馬虎虎,唯有《傅雷家書》讓我印象深刻。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閲讀這本家書,體會到的卻是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我對她仰慕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完《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了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教子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總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書,讓孩子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通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為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説:“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才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麼認為。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着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覆讀它。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那天偶然看到了一本書《傅雷家書》,是關於父母寫給兒子的家信的。其實看到這本書時,我很驚訝,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選這本,人們都説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其實父愛也同樣的偉大。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別人不同,他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又多交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是啊!兒子變朋友,做父母的誰能不高興呢?有的父母管教兒子很嚴厲,只把他們當做一個能夠帶給他們榮譽的人,卻沒有想過,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而有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很關心,不僅僅是學習上,在生活上都關心的無微不至,會經常和孩子拉拉家常,説説悄悄話,訴説訴説心裏的苦。傅雷的兒子應該對他是心存感激吧。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他,或許他不會有接觸藝術的機會;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不會知道什麼是鋼琴;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就不會有機會出國留學!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傅雷和他的妻子寫給兒子的,他有封信是這樣説的,“別老説時間不夠,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上,特別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幾年來常囑咐你的,節約時間。擠出時間來!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瑣之事上浪費光陰。”在那時,他的兒子在外留學,問他關於時間的問題,而傅雷看到兒子的信後,本來想讓妻子寫的,可是怕兒子不會理解,就拖着生病的身體,起身寫信給兒子,想讓兒子知道時間是寶貴的。這樣也不難看出傅雷對他的兒子的愛,是非常深的。

傅雷是一位藝術家,他的兒子是學鋼琴的,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關於鋼琴的學問,傅雷還和他的兒子探討了老師上課的問題,他和兒子説某某上課不合理,還會和兒子説説英文。在兒子出國留學前,傅雷夫婦沒有説什麼,只是在兒子走後傅雷妻子的眼睛都腫了,他沒有和兒子説他有沒有哭,他只説對兒子有愧疚,我想那是因為他在兒子小的時候是很嚴厲的對他吧!

通過嚴父這個形象我看到:革命先輩為了中國的新一代,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都是革命戰士們的功勞!“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原來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知道了。國家,是我們共同的,不是個人的,寫了這篇,這代表了我的心意!

中國,我的母親!您賦予我生命,我沒有什麼好報答您的,只能通過文章來表達我的情感!

標籤: 家書 有感 傅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939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