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林和大林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1

假期裏,我讀了張天翼的兒童文學——《大林和小林》。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大林和小林。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有個窮人夫婦,他們很老了,突然有了孩子,這就是大林和小林,他們是雙胞胎。他們雖然長的一樣,但性格和心地卻不大一樣。有一天,大林和小林被怪物追丟了,大林因貪財讓狐狸幫忙,成了巴哈富翁的兒子,過起了飯來張口的生活,什麼也不學,最後活活被餓死了。而小林卻被皮皮買到了四四格,他在那兒受盡了苦頭,但也學會了很多本領。雖然小林過得不好,但他很快樂

從這本兒童文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大林太貪心了,在別人的幫助下成為富翁的兒子,二百個隨從,吃飯都不用自己來,向來都是隨從一號、二號……用手幫他扶住嘴一張一和,把菜嚼爛了,然後再過來一個人拿着鏡子往食道里照,看食物嚼爛了沒有,另一個隨從則幫他把食物戳下食道,自己連吞都不用。還有……我也不想説了,他簡直太享福了,象個廢物點心,什麼都不幹,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還是學生可不要向他學習,否則長大了也什麼都不會幹。難道落得象大林餓死的結局嗎?

再説説小林吧,他可和小林截然相反,心地善良,被解救出來後,不依不靠,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汗水養活自己,快樂的生活着。你説同是兄弟倆,為什麼差距就那麼大呢?我們要象小林學習,心地正、不貪心,而且用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我讀完這篇兒童文學的感受。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2

從前,有一個很窮很窮的農民,他和他的妻子住在鄉下,他們已經很老了。有一天,他們忽然生了兩個兒子!

那天,夫妻倆正在為自己的兒子取名字而煩惱。他們翻開《學生字典》看到了“林”這個字便決定大的叫小林,小的叫小林。

直到有一天夫妻倆去世了,他們臨終前對孩子們説:“家裏什麼都沒有,你們應該去外面的世界打工啦!”

兄弟倆在一番商量後,決定外出打工。可是,他們剛走出家門,還沒走幾步路呢!只聽見一聲巨吼,一頭巨大的棕熊朝他們撲來,逼得他們不得不分開逃跑,從此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大林和小林雖然是一對兄弟,但卻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大林對金錢充滿了渴望,為了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富翁,他找到了老奸巨猾的狐狸,想盡一切辦法成為了富翁的乾兒子,最後,大林因為特別貪財,他不得不離開與世隔絕的富翁島,守着他的一大堆財寶活活餓死了。

而小林雖然被迫成為了奴隸,但他並沒有放棄堅強的生活信念,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擺脱了奴隸的身份,得到了一個工作,過上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不禁為大林感到惋惜,如果大林不是這麼貪財的話,他和弟弟小林一定可以相遇,他們也一定可以在一起闖出一番天地。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感悟出了一個道理:貪婪金錢的人,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反而靠自己的雙手來創建自己家園的人,總會過上幸福無拘無束的生活。

小林和大林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叫《大林和小林》的書,它是由新蕾出版社出版的。

這本書主要講了有一對很老很老的夫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哥哥叫大林,弟弟叫小林,過了幾年,夫婦倆先後去世,大林和小林成了孤兒,他們為了生活,四處遊蕩,走了一段時間,他們的水喝光了,米也吃完了。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還遇到了怪物,怪物想吃掉他們,大林向東跑,小林向西跑,他們就這樣跑散了。

大林想當富翁,這樣他就有珠寶給怪物,就不會和小林跑散了。於是他成為了巴哈的兒子,過上了安逸享受的幸福生活,過了不久,在一次事故中,他被風吹到了富翁島,為了金銀財寶,被活活的餓死了。而小林呢?他被四格格買走了,成為了四格格的奴隸,天天給四格格送早飯,天天送,天天送,他的力氣練大了。他救出了被變成雞蛋的喬喬,有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他不願意做奴隸,在夥伴們的幫助下,打死了四格格,他和喬喬遇到了開火車的麥伯伯,自己也成為了火車司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像大林一樣貪財,金錢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像小林學習,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在生活中,我也幫助過別人,記得有一天放學,天空陰沉沉的,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從天上落了下來,像無數顆斷了線的珍珠往下落。我看見賀夕沒帶傘,就走過去對他説:“我送你回家吧!”説完我便拉着他走進了雨中。我們邊走邊説,説道高興時,就一起哈哈大笑,清脆的笑聲彷彿要把雨幕拉起,迎來太陽。賀夕到家了説:“快進來休息一會兒吧!”“不用了,我還要回家呢。”説完,我便一路小跑的回家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q73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