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1

《水在時間之下》從內容、情節到敍述人物語言,作者運用了許多精巧的敍事手法,也是小説成功的重要原因。作者通過豐富的細節描寫、緊湊的敍事方法和人物對比式的敍事風格,創新了敍事手法,向讀者展現了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時代之間的複雜關係。

以往方方的很多作品中也有細節描寫,但本文的細節描寫的地方更多。作家為什麼注重細節描寫,是因為這些細節雖然是虛構的,但作家可以通過這些生活中的細節,確立人物和故事的真實性,讓讀者讀起來更加親切。整體而言,細節是小説的生命,可以説,沒有細節便沒有小説。細節起着以小見大、細線串珠的作用,不僅在推動故事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還彰顯了人物的性格的演變過程。方方為了寫這部長篇小説,專門對武漢正劇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查閲了很多相關的文史資料,還採訪了相關專家和老演員,並且去看了一場漢劇;方方還對整個武漢正劇的歷史、發展、藝人等,做了詳細的記錄和考察,因而這部小説的創作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藝術加工而成的。因此,作者在描述歷史事實、塑造人物形象、描寫學徒學戲過程都得心應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武漢正劇的發展歷史和刻畫了“水上燈”的經典人物形象。

《水在時間之下》在刻畫人物形象、強化小説可讀性和敍事藝術創新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為這部小説贏得廣大讀者的歡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以後小説的創作提供了借鑑。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2

很早以前看《小説月報》,對方方這個名字有印象,在書店看到》水在時間之下》這本書時,純粹是受書名的吸引才買的,看完。我知道,我能記住方方這個作家了。

看這本書基本上是拿起來就放不下,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用了兩天時間就看完了,第一天晚上看到兩點多,第二天接着看。基本上是一口氣看完的。

迎春説她看着好多地方都忍不住落淚,為水滴所受的'苦。而我,讀這個故事時卻幾乎沒有淚,更多的是困惑:水滴的心裏就不能少一點恨麼?她為什麼不用寬容來面對很多事情呢?

在我的心裏,覺得一個人去恨另外一個人時,這恨首先灼傷的是自己,所以,現在我還沒有長久持續強烈的恨過誰。而且,我也有意識的讓自己別去恨,而是儘量去寬容。我不喜歡恨這種情緒和心態。

帶着困惑和迎春交流,迎春説,水滴怎麼能不恨啊,你看她從小過的什麼生活?再看水家怎麼對待她的?再看她經歷的那麼多事情,她怎麼能不恨啊?其實她最後也有寬恕,所以,她資助水文的孩子上學,她帶着水武這個傻哥哥靠賣茶葉蛋度日。

我想,真的,水滴從小沒有人給她心裏注入愛,更多的是歧視,冷漠和厭恨。雖然有養父,有菊媽,有餘嘯天,有萬江亭,有陳仁厚給過她温暖和愛,可是生活和命運給她更多的是仇恨,打擊和拋棄,所以她心裏那種仇恨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所以,不能道學的説:水滴,你不應該充滿仇恨,而應該是去寬恕。

所以,對於那些經歷豐富的人別羨慕,他們的心苦不是他人所能體味的。

方方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非常準確的説出了我的感受:我們更多是通過書本和文字來認知世界,而水滴卻是通過她的血肉生命。唉,都説平淡地過一生沒有意思,可是讓你複雜地過一生,你試試看?扛住人生的複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慶幸自己生活簡單。經歷簡單,這是一種幸福。

我喜歡書中的菊媽,雖然她是故事裏一個小角色,可我喜歡她心裏那份不忍,因為她的不忍,水滴才有活得機會。這份不忍就是最質樸的善。

水,在我心裏一直是以柔為力量的,可是水滴,讓我看到了水的尖鋭和猛烈。在我欣賞滴水穿石的韌性時也佩服水滴用狂浪反擊命運的勇敢和絕然。她是一滴尖鋭的水滴,埋在時間之下。

唉,我覺得自己説的這些話真是蒼白又無力。

《水在時間之下》讀後感3

用了整整三天所有的業餘時間,終於讀完了方方的《水在時間之下》。好多年沒有像這樣連續的完整的酣暢的去讀一部長篇了,讀罷仍不忍釋卷,不能釋懷。

肖錦富喝了毒藥,張晉生出了車禍,菊媽上吊了,水文被鬼子砍死了,劉金榮跳江了,水武瘋了,陳一大自殺了,陳仁厚走了……所有的愛恨情仇,都灰飛煙滅了。只有一滴水,隱藏在時間之下,慢慢被風乾,慢慢被消解。

這當然不僅是一個伶人的傳奇,更是一闕愛的悲歌。它所折射的人性的複雜,人心的幽微,人生的苦痛,好像只有時間,才能涵容。

作者方方説:“這世上最柔軟但也最無情的利刃便是時間。時間能將一切雄偉堅硬的東西消解和風化。時間可以埋沒一切,比墳墓的厚土埋沒得更深更沉。脆弱的人心只需時間之手輕輕一彈,天大的誓言瞬間成為粉末。説到底,這個世界的霸主就是時間,我們都是生活在它之下。”

如此説來,時間是凌駕於我們之上的敵人,我們不是屈服,就該反抗。可是,我們確實看到過時間賜予我們的彩虹,那是菊媽在風雨之夜將襁褓中的嬰兒抱出去的身影,那是楊二堂護着水滴被慧如一針一針扎傷的手臂,那是陳仁厚對楊水滴的患難相助,那是餘嘯天對水上燈的大義拯救,那是萬江亭對玫瑰紅的一往情深……是什麼,借時間之手,將天大的誓言碾成粉末?是什麼,將時間的傷口掰開,露出森森的白骨?

不過為一份忍辱包羞的富裕,李翠就能割捨至親如贅肉;不過為一個放浪輕浮的情人,慧如就能棄糟糠之夫如草芥;不過為一點虛榮和排場,玫瑰紅就能置痴心愛人於死地;不過為了暫時的安全和安逸,水上燈就能將真愛拋腦後;就算是至情至義的陳仁厚,明知道自己成了水上燈最後的光亮,還是為了所謂的良心,毅然奔赴前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愛,成了公然決然的拋棄。故事的結局告訴我們,所有拋棄愛的人,最後也必將被愛拋棄。

最真實也最可悲的是,許多人內心本來有着滿滿的愛,卻總是被一片或虛榮或仇恨的葉子遮住雙眼,嫉妒、糾纏、報復、毀滅的對象常常就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連小説的主人公水上燈也不例外,當親情的面紗已經揭開時,她的眼睛仍然充滿怒火,直到把一切燒為灰燼。相遇成了永別,有情成了無情,光芒成了永夜。這不是時間的錯,錯的是人心,錯的是人心的放不下。

小説的後部,作者借一座橋告訴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先要“莫錯過”,再要“放下着”。莫錯過的,是善良真情,放下着的,是名利糾葛。只是在紅塵俗世,我們總是因為放不下而錯過。那些見光就枯萎的愛,刺痛着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成為時間也無法癒合的傷口。

水上燈,這盞從水上飄來的燈,它註定能綻放光明,也註定會被黑暗吞沒。這是人的結局,也是命運的結局,更是時間的結局。在本文的結尾,我想引用荊門詩人張作梗的一首短詩《提燈的人》,請允許我將“他”改為“她”:

近處,看見她提着燈在走

稍遠一點

看到燈提着她在走

再遠,只看見燈

獨自在夜色中走了……

標籤: 讀後感 時間 水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er7m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