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2000字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2000字

壹【又見】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2000字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裏熟悉的霧。

你温熱的胸口。

緩慢流動着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

那些呈現在文字中的影像模糊的人事終止在這樣的言語之中,竟果真似浮在河面的船舶發出的嗚鳴汽笛一般汩汩地流向意識深處,這麼近,那麼遠。時隔經年,終於又看到小四的文字。這已經不是2000年的印象。曾經固執地恐懼着物是人非,而今看到,那個笑容明亮、踩着憂傷的舞步在眾人的目光中一路走來的少年,面孔已經有如這本小説一般富有線條和稜角。言語退去華麗的外衣,真實而慘痛的內核依然這般打動人心。像一部在黑暗而窒息的酒吧地下室播放着的實驗電影,你在席地而坐的觀眾中掩面而泣的時候,膠片依然被機器捲動着無情滾動過去。無人為你的悲傷停留,電影配樂涅沒了你的哭聲。

弄堂裏的霧氣。清晨的開門聲。被母親塞進書包裏的牛奶和水果。乾淨的少年。孤獨的女孩。沉默地等待着你放學後。振動不已卻無人接聽的手機。匕首一般的語言。薄如紙的世事人情。聽到了那句“就我”便轉身飛奔回去的他,以及躺在血泊之中目光失焦的她。

我常以為,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被人間的太多遺憾所映照。

被黑色流雲覆蓋的悲傷的物象,不緊不慢地敍述着一場青春的散場。這本書帶領我們走過的這條悲傷河,是世界的真實之聲。

貳【路途】

生活裏到處都是這樣悲傷的隱喻。

如同曾經我和你在每一個清晨,一起走向那個光線來源的出口。

也如同現在他載着我,慢慢離開那個被我拋棄在黑暗裏的你。其實在自行車輪一圈一圈滾動着慢慢帶我逐漸遠離你的時候,我真的是感覺到了,被熟悉的世界一點一點放棄的感覺。

在那個世界放棄我的時候,我也慢慢地鬆開了手。

再也不會有那樣的清晨了。

讀到這樣平和而隱忍的語句,看到是青春的背影,在時光中轉身,然後不知所終地消失在昭然若揭的懷抱,消失在深情而遙遠的凝視中。那都是年少時的記憶了——那是寫出這樣的文字的少年,留給你我的'記憶。

想想我們走過的那些故事——雪的國度裏孤單而善良的王,城市的永無島上一羣剛剛長大的孩子,1995年被盛濃的綠蔭所深深覆蓋的校園,然後直到今天的悲傷之河:在命運的起點上,少年們單薄的身影勾勒出生命的創痛,望向弄堂的盡頭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手足無措:看,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們曾經擁有大把大把的幸福年華,而想念中深切的,仍舊是那樣一些不復再有的清晨。不復再有的子夜。

他給過的關懷,成為她生命的支撐。在一個緩緩閉上眼睛的時刻,他突然記起她的臉。這樣他便老了。

而活在文字裏的她的信念是,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

叁【尾聲】

遙遠而蒼茫的人海里,扶着單車的少年回過頭來,低低的聲音説着,喂,一起回家嗎?

無限漫長時光裏的温柔。

無限温柔裏的漫長時光。

一直都在。

選擇一個必輸的賭去賭,來證明自己的無辜,籌碼是生命。而之所以讓這一切發生在已經走過了那麼的疼痛和鄙夷之後,在平和的生活似乎近在咫尺之前,僅僅是因為,他的不信,讓她感到最大的絕望。

於是她終於可以活在他的相信中。

這是最美好的生之喪失。

我們常常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但是好多時候,似乎必須足夠無情,才可以避免因愛而苦——就像這本書中説過的那樣。

曾經讀過一個台灣作家的書,裏面説,世界總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着靈魂的病。這本書信集是作者的最後一部作品,寫完之後,她就在巴黎的公寓裏面用刀子戳向胸口自殺而死了。我於是想到,這樣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人,怎可擔當得起命運無常。而又想想這本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不禁為他們鮮明的痛楚所震懾,因覺得他們很有擔當。

言,言而不衷。離,離而不去。長到這樣一天,因了畏懼心的脆弱性,在接納萬事之前,自己已經在眼前掛了一張濾網,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被模糊羽化,看在眼裏,也就沒有那麼觸目,自然也就説不上驚心了。總覺得活得眷戀生世,朝朝暮暮孑然而繁華,越來越寂寞,又歡喜又害怕。

這也許就是縮影在小四的筆下,縮影在他文字的成長中,最深的隱喻。

在這煙火的綱常世間,生命的河流深處是靜默。卻靜默得悲歡俱在。世界並不都由潔淨和精緻的物象構成,關懷與温情永遠只存在於更加龐大的冷漠與無情的對照之中。所以文字的生命可以脱離華美和虛幻而存在,一如這本書,又一次向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通往另一個與他以往的文字都不相同的世界。最終他把這一切展示給我們看。這是由瑣碎和平凡的生活細節構成的青春生命,是幅遠觀才能成形的油畫,是一句稀聲的大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ogw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