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培根隨筆有感

讀培根隨筆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培根隨筆有感 ,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培根隨筆有感

讀培根隨筆有感 1

培根,17世紀英國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一生追求真理,是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其隨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少則一千字不到;第二印象是講求實用,他是以政治家改造社會,富國利民為目的來説教的。投入其文字中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收穫良多。

在校生活,有追求自然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比較,有比較就易產生嫉妒這種不良心理。讀了《談嫉妒》一篇,讓我深深地瞭解嫉妒這種心態往往發生在一無所長的、八卦的、虛榮的人身上。

“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正如培根所言,我只有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的內心,不關注他人的優缺,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不斷完善自我,逐漸變強,自然不會產生這種消極情緒。

其次,要學習文章的做法,當取得一定成就時要在關係不大的事情上故意受點委屈,甘拜下風,這樣不僅可以使自己更謙卑,還能平衡大眾的心理,不招惹嫉妒。

不久前,我從英國遊學回來,曾因經歷了異域文化風情而迫不及待地要向他人傾訴,旁人總不忘問的一個問題是外國與中國比哪個好,這讓我糾結了許久,不知如何評判。

直到看了《談旅遊》一篇,我的心中才豁然開朗。培根指出出門旅遊應記日記,在陸地上,值得觀察的景物應接不暇,人們大都疏於記錄,我也不例外,可悉心觀察的難道不比闖入眼簾的更值得一記嗎?

慚愧啊!文中説旅遊回國後要讓旅遊成果表現在言談中而非衣着舉止上,也就是説,重要的不是你帶回多少新事物而是你心靈上的提升,見識的擴展,在與別人交流自己外出經歷時要小心回答問題而不是貿然宣傳經歷,最重要的是表現出不想用外邦習俗改變本國習俗,而是把從國外學得的精華植入本國習俗中去。現在,問題就有了答案。

“人們的思想大多取決於自己的願望,他們的言論取決於自己的學識和接受的見解,然而他們的行為依照的則是他們的習慣。”所以無論生性多麼堅強,言論多麼動聽,若沒有習慣予以強化,都是靠不住的。可見習慣的養成對人有多麼重大的影響,既然它是人生的主宰,那我就應千方百計地養成良好習慣,從現在開始!

短短不過幾千字構成的一篇隨筆,卻能擺時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絮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是格言層見疊出。下面是一些信手拈來的例子: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素淨處最佳。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

像這樣至理名言放開頭具有雄奇有力、引人入勝的作用,放結尾則顯概括全文,餘味無窮的作用。

培根的隨筆沒有西方隨筆那種散漫和隨意,而呈現出詩一般的凝練圓滿,小説那樣的佈局謹嚴。句式通常精短雋永、組織嚴密,又知道什麼時候應當用合適的比喻把思想表現得格外鮮明,有時還給他的思想披上一層想象的光彩以顯魅力,十分值得我學習。

培根每篇隨筆後均附一則解析,這解析其實可以説是文章脈絡結構,分點説明,內容簡潔明瞭,思路清晰。正如提綱一樣,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可以學習作者,在寫作前先列個提綱,找準思路再下筆,尤為重要。

黑格爾評價培根“他有高度的閲歷,有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謂的人世上。”在我看來,這就是培根的特色。

培根説:“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寫的書。”我很慶幸,讀了這樣一本好書!

讀培根隨筆有感 2

以前我並不熱愛培根,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關鍵,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夢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讀培根隨筆有感 3

培根的名言警句,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激勵着我們。但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同樣精彩。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健康中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是身體上的將抗,更是思想上的健康,人格的健康,心靈的健康。健康是一個平衡的概念。“健康是指一個人應有的、自然的、最佳的因而堂正的、磊落的、大方的、光明的、平和的、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充滿智慧力量、玄機的狀態。”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在這裏培根把讀書的含義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度數的重要性。

讀培根隨筆有感 4

培根是英國著名學者,作家、思想家與科學家。《培根隨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感觸與收穫,他人生哲理啟發了我,他所説論是我們人生上缺點與優點以及人生觀。

在這本《培根隨筆》中,培根寫到了政治,宗教、友誼、藝術、性格、教育等話題,以及觸及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他談及問題有發人深省見解獨特方式,那些發人深思語句是培根思想精髓,內容應有盡有,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內心世界問題。這些篇章中也處處閃爍着智慧光輝。

就比如説文中”論嫉妒“,每個人都會有小小嫉妒心,培根所寫嫉妒基本包含了大多數人以及所有人嫉妒心。什麼樣人容易招致嫉妒,什麼樣人容易嫉妒別人。我也經常會有嫉妒之心。比如考試成績發下來,沒有其他人好,會悶悶不樂。而培根所説:”從而刺激了他們,耿耿於懷“我會奮發圖強,更加努力,爭取下一次超過其他人。

比如文章中”論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美,心靈美、外表美。她就像花一樣,蓮花清高高潔,菊花高尚,牡丹富貴等等不要因為自己丑陋而斷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人,並不是那樣,也許外表醜陋但內心並不醜陋,有所長必有所短,上天是公平,天底下沒有哪個人是十全十美。那些容貌雖美人多半是胸無大志平庸一生,但這些結論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有許多容貌美麗且德才雙優人存在。除了人之美之外,還有自然之美與心靈之美。世界上萬物都有她美麗存在,只是每個人審美角度與方式大不相同罷了。就算是人類再鬼斧神工也達不到自然創造本身境界。每一次晚霞、每一次雨過天晴、每一次白皚皚大雪等等,對於我們它們是千變萬化。保護自然界生態環境是最重要。

《培根隨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讓我懂得了,學到了如何去看待去面對人生各個方面,是坦然面對是勇敢面對,不要以自己一點小脾氣去看待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讀培根隨筆有感 5

不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現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最近正和一個好朋友鬧矛盾,忽然有一夜夢見了曾經和她同舟共濟度過的美好時光,於是,在夢中,我決定與她言歸於好。但是,當我一覺醒來,又覺得物是人非,再次見着她,卻不知如何是好。我低着頭,保持沉默,氣氛有些尷尬,如果這個時候有什麼人推我一把,讓我鼓足勇氣向對方伸出手去該有多好,但是過了許久,仍舊什麼都沒有改變。睡前,又翻開了《培根隨筆》,這時,培根對我説:“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頓時,我陷入了沉默。我想,如果自己能先退一步的話,也許就會海闊天空吧。失去一個朋友,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一個人可能會同時結交許多的朋友,但是真正願意去傾吐內心的,恐怕就只有一個。如果失去了那唯一的一個,就會同時造成兩個人的寂寞孤獨。無人理解的苦楚是難以忍受的,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也許明天,我應該給她一個微笑吧。“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隨意翻看一本雜誌或許會博得我們的'會心一笑,但看過之後卻彷彿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求知便只是消遣。學得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成為我們最愛賣弄的階段,但即使並沒有深入學習,卻也能夠讓我們做足表面文章,這個時候,求知就像是給自己穿上華麗的外衣,但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充實卻不得而知。只有當我們學得知識的精髓,並能夠對它駕輕就熟的時候,知識才會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它是我們的一部分,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的動力和指南,這時,求知無疑是增長了我們的才幹。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每當鬆懈的想法湧上心頭,就會聽到培根用略帶諷刺的語氣對我説到這句話。我們學習,是為了消遣?是為了裝飾?還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才幹呢?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説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着人們向真理進發。

讀培根隨筆有感 6

《培根隨筆》是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天性猶如野生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命運,在我們一生中是相當重要。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 ,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 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 是我們身邊不可少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刻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恆美。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人是令人肅然起敬。

在這本書裏,讓我學會了很多哲理,我要多讀這本書,讓這些哲理永遠記在我心裏。

讀培根隨筆有感 7

在這個休息時間充足的時間,我讀了弗蘭西斯.培根寫的《培根隨筆》。從書中,我瞭解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在遇到困難時那種堅強的精神。

這本書共收錄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隨筆是《論逆境》。文中説:“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從這兩句話中,我瞭解到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

遇到了逆境,可以説是一個人人生上的不幸。因為它給人帶來痛苦,困難和挫折。可是同時,換一個角度想,它也是人生中的萬幸,因為它給了人一個鍛鍊的機會,它考驗人的意志,心態。使有一些人能夠抵達成功!

正是人們遇到逆境時產生的不同的表現,才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消極的人,只會絕望,沮喪,歎息。樂觀的人,懂得努力,奮鬥,進取。生命本是一股清泉,只有懂得挑戰的人,才會體會到它的浩蕩。所以,從現在起,把握住自己,努力拼搏,灑下汗水,不斷耕耘,才會為成功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逆境當做走向成功的導師,因為它教了人們許多的受益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使我真正懂得了許多。

讀培根隨筆有感 8

暑假裏,我翻開了媽媽牀頭的一本書《培根隨筆》。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活到現在已經四百多歲了)。他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是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真實始祖。在哲學方面他提出歸納法批判當時的演繹法,這是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認識方法。

這本書藴含了培根的思想精華,有培根經過大半生的理解。培根的隨筆更接近於論文學,涉及哲學、宗教、政治制度以及處世、修身、養性等等方面,比如:《談財富》、《談美》、《談友誼》、《談利己的聰明》、《談虛榮》……

而培根的隨筆中有一篇《談學問》,讓我得到許多啟迪,特別是他提到如何運用學問,如何學習得法。他認為運用學問是一種智慧,那是問之外高於學問的智慧,只有靠觀察才能得到智慧。他還叫我如何擬補智力不足學習得法的方法。實際上學習方法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那也是一種智慧,只有靠不斷琢磨總結才能得到的智慧。

讀完這本書,思緒萬千。不僅為培根對人生的理解感到感歎,更為這些真理表示理解。

讀培根隨筆有感 9

讀罷《培根隨筆》,我感到自己也被培根閃着理性光芒的思想所感化了,這本薄薄的隨筆集,凝聚着培根對人生的感悟、對現實的評價,其中,《談美》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若問起美到底是什麼?我想這世上沒有誰能夠真正地説清。若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説,但凡見到一個陌生人,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必定是從外表所得,而不是立刻就可以深入地瞭解他的內心,所謂感性認識即在於此。而培根在《談美》中則重點論述了我們應如何看待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確,世上有多少人有着俊美的外表,有着高尚的情操,更是不會有十全十美之人,正如培根所説,絕色美人另有大德者難得一見。正因為此,我們更應注重內在的光輝,做最好的自己。

但現如今,茫茫人海之中,有多少人只注重了外表的美麗他們打扮的新穎出奇、花枝招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在美出口成髒,踩着皮靴高傲地走過天橋,不屑地望着路邊揹着袋子、拾着瓶子的老人,絲毫不存悲天憫人之心,如此之人,比不上站在他們背後默默無聞的人們,就像書中所説的:美德猶如寶石,鑲嵌在素淨處最佳。一個打扮並不華美但舉止端莊而嚴肅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即使他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會受到眾人的尊重。

正如培根所言,形體之美要遠勝於顏色之美,行為之美又遠勝於形體之美。我們所崇尚的行為之美就是舉手投足之間的動人,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也是內在美的完美折射。只有將內在的自己做到最好,不斷的追求新的知識,因為追求是人生中最美麗的渴望,在追求中灑下的汗水,灌溉着的、等待着的,是成功之花的含苞欲放,等待着、追求着它的開放,來裝點我們的回憶,這是我們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人生的充實,若能做到不懈地追求這一點,我們也就離美不遠了!

隨着我對美淺顯的思索,培根也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智慧、冷靜而又轟轟烈烈的印象,他激勵着我不斷地追求,追求那一種美麗,那種最充實的人生,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初中生所應該做的。

讀培根隨筆有感 10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着功利主義思想、深諳於官場運作的培根!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説,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 讀《培根隨筆》有感 。

標籤: 有感 培根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my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