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給教師的一百條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的建議讀後感

篇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大海,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給教師的一百條的建議讀後感

利用假期我認真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理論專著,這個閲讀過程彷彿是在和一位和藹的老人親切地對話,裏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對我們教學第一線教師的諄諄教誨,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寶。他的教育理論深深地鼓舞着我,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幾條建議來談談自己粗淺而樸實的想法。

一、讓我學到了教學的方法,例舉如下:

把2500個常用詞分配如下:每個學習日平均學3個詞。孩子們把它們抄在本子裏並且記住。這項作業每天只佔幾分鐘。在童年時期,記憶是很靈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學生在早年記住的東西,常常永遠不會忘記。“使用記憶的技術”,在這裏表現如下:在學習日開始的時候(第一節課上課前),我在黑板上寫下今天要學的3個詞,例如,“草原”、“温度”、“沙沙響”。孩子們一進教室,就立即把這些詞抄到詞彙本里,這種詞彙本他們要連續地記錄三年。他們對這些詞進行思考,在它們旁邊寫幾個同根詞。這項作業總共花3、4分鐘時間。孩子們都逐漸地養成了習慣。接着,作業就帶有遊戲的性質,這種遊戲裏鮮明地表現出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的成分。我對孩子們説:“在回家的路上,你們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抄了哪3個詞,它們是怎樣寫法的。你們在記憶裏回想一下這些詞的模樣兒。明天早晨一醒來,馬上就來回想這些詞的寫法,靠記憶把它們默寫在練習本里。”

原本也是覺得教一年級的孩子詞彙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來又沒想出什麼可行的方法。我想這本書中教的這個方法確是十分可行。日積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穫,而且並不是需要太多的時間,學生的興趣也易激發。如同高年級一些老師採用的每課課前學古詩一樣,對一年級的學生,學些詞彙應也是切實可行的。

我們平時在抱怨、發牢騷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在你的課堂上你的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腦力勞動嗎?在你的課堂上為什麼會出現學生掉隊的想象呢?那是因為在學校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説白了就是我國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這條教育原則我們也常掛嘴邊説,不僅要背教材,還要備學生,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幾人能做到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上同樣的課、提同樣的問題、做同樣的作業、考同樣的卷子,那怎麼能做到個別對待呢?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對學生進行細緻的瞭解,比如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比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檔次的問題,做難易不同的題目,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在不停地進步。

二、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許多教學的道理。

如:對於後進生的工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細細想來,確是如此,單純的教師一片苦心的逼,也許會讓這些孩子更加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的用心,確成了惡性循環的淵源,真是事倍功半之舉。在我知道了這一道理之後,書中又給我們教師説明了明確的方法,那就是得讓這些孩子增加閲讀量。注意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閲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問我,——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裏,在他從周圍世界裏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在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中,我總是努力達到這一要求,並且也向所有的教師提出這個建議。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現在還很難説明,當兒童面前出現某種使他驚奇和讚歎的東西時,他的頭腦裏究竟發生着什麼變化。但是,千百次的觀察使我們得出結論:在兒童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着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

三、通過閲讀讓我改變了一些觀念。

閲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閲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嚗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因為閲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使我想到身邊所發生的,有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閲讀課外書籍,只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也有老師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這樣做過,不惜浪費自己的休息時間把他們拉來補作業、背書、默寫,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學生學習效果也不好,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今天會默,明天就忘,要麼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成為一種“死”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淪落為後進生,這其中我們做教師的其實是阻礙、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想想真有些後怕,為了孩子趕快轉變觀念吧!

篇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一盞指路明燈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讀完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在這本書中他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娓娓道來,輔以精闢的理論分析,內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建議。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於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書中眾多的理論發人深省,它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照耀着我前進的道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師之責

教師的責任是一盞指示燈,為教師的工作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一) 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一: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於:教育者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徵的和諧??在一個全面發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體現出力量、能力、熱情和需要的完滿與和諧。教育者在這種和諧裏看到這樣一些方面,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創造的、勞動的、審美的、情緒的、身體的完善等。”他要求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養和美育等方面得到發展。他強

調,忽視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許的,學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才能達到全面發展的要求。倘若學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養,而無品德的、體育的、勞動的和審美的等方面的素養,就既不能算完全發展,也就談不上統一的、完整的、和諧的發展。

反思:我們的現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輕“它育”的現象。導致課程結構過於單調,課程內容過於侷限,教學模式過於統一,評價方式過於僵化,學生能力單一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難度與世界各國相比是大的,但學生的創新能力卻不是強的。我國的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而實踐能力卻落後於人。這與我們的學校教育過分注重傳統的課業學習智力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肩負發展學生智力的使命。但是,學生的潛能是多元的,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的多元的發展。而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時代下對人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要求。

(二)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師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個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於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

感悟:那麼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教師必須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

點和個性差異,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的責任在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並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賦、意向、興趣和愛好等個性特點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樹立起自尊和自信,並最終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三) 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三: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人到學校裏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可是多麼遺憾,我們許多教師常常忘記了這一點!)怎樣發展學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來,這是整個學校教育的最尖鋭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問題之一。”他認為緊張的、愉快的腦力勞動在學校裏應占據統治地位,智力積極性是學生精神生活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

教育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學生負擔過重,學生感到越學越難,死記硬背,厭學情緒的產生,對學習的冷漠和無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後進生”與“差生”的問題等等,主要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智力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養和發展,智力精神生活沒有得到滿足。

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向就是: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我們教師要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駕馭年輕的心靈,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使思考、認識、發現、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為學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那麼學習對學生來説就不再是不堪忍受的負擔,由此也

不會再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四) 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師的職責之四: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要 發展兒童的思維和智力,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學生不至於出現越學越困難的現象,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髮展智力,就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就需要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應當達到一定的教養水平,應當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規則、結論、公式、定律),並且牢固地掌握到永遠不再忘記的程度。大師概括了10種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他認為我們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達到並具備這10種能力,這將為學生的在校學習和以後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感悟: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解放學生,減輕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這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 師之魂

師德修養是教師的靈魂,而熱愛學生則是教師靈魂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把愛學生作為教師的必備品質和基本的道德修養。如果不具備這一最起碼的條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為一個教師,就必須讓他(她)離開學校,免得誤事誤己。

首先,愛學生表現在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科學用腦。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配合家長注意加強學生的營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開展體育鍛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他還指出:反對教師熱衷於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學方法,把

學生的頭腦當作無休無止地吸收信息的電子裝置,在學生還沒有具備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時,教師就源源不斷的把新知識硬塞給學生。其結果是學生每天10至12個小時坐在那裏讀書、聽講、思考、記憶、回想、再現,為的是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將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淡的和漠不關心的態度,使得一個人只有學習,卻沒有智力生活。還有教師不應人為的排解學習中的困難,解除或降低思維的難度。所以教師要注重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的協調,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教會學生科學用腦,充分享受智力精神生活帶來的樂趣。

其次,愛學生表現在教師要細心呵護,成就學生的自尊和自豪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師要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那些年輕的心靈,而這些心靈又是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在學生的精神領域裏,他們渴望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事實和現象的駕馭者,在他們的手裏,知識變成了力量。這種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這乃是通往學生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所以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要保持審慎而細心的態度,要尊尊和激勵學生,打開學生的創作的源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讓學生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讓他們的內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愉快幸福地生活。

在教育教學中的啟迪,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非常

篇三: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

這些天我一直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都談一個問題,因而非常詳細,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在閲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指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説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繫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起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教學後記、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應該説,注意力不集中與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很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

正,説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麼,蘇霍姆林斯基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裏,他説“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學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繫,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繫,他就會想方設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後果,注意力也就會越來越集中。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和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好書,好書的特點之一就是常讀常新。我想,當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時,我還可以再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9gy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