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1200字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1200字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1200字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創作的長篇小説。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敢於向自然挑戰的人,三次駕船出海,在一次風暴中被海浪推上了一個荒島。他始終保持着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甚至還捉了一個奴隸“星期五”為他幹活。他頑強的在荒島上度過了漫長二十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幫助一位船長奪回了被海盜搶走船隻,因此回到了他的故鄉。魯濱遜最令我欽佩的,便是他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積極的心態。

什麼是積極的心態呢?我認為,在現代世界,積極心態就是面對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困難、挫折、挑戰和責任,從正面去想,從積極的一面去想,從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積極採取行動,努力去做;也就是可能性思維、積極思維、肯定性思維。主要的“成分”是執着、挑戰、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我來幫大家分析一下魯濱遜。他執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執着;挑戰:他敢於向大自然挑戰,三次冒險出海;他熱情:飽含“活下去”的熱情;他奉獻:為了未來他奉獻一切;他激情:心中的激情火焰高萬丈;樂觀:始終都有的樂觀的心態;他有愛心:他有包容“星期五”的善良愛心;他自豪:在完成“工程任務”的自豪;他渴望:在荒島時對回故鄉前所未有的渴望;他信賴:他對船長和“星期五”的深切信賴。有了這些,魯濱遜還有什麼理由不積他極向上呢?況且,他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偉大的“世外桃源”,他怎麼會不積極向上呢?

聯想到我曾經的經歷,我也曾經像魯賓遜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過。記得四年級學校組織過一次速算比賽,我的數學計算準確率好,但運算速度卻很慢,平均60題需要45秒。在數學老師的鼓勵下,我每天放學後堅持一小時的苦練,終於練到做完一本速算題卡(當時我上四年級)僅需要45分鐘速度!在全班同學“不拿第一對不起老師”的積極心態下,每天晚上主動要求做兩本速算題卡,併發誓“背水一戰”,在全校 1500多名參賽的情況下 我得了的二等獎!(一等獎五名,二等獎十名,全是我們班的!)正是這次比賽,開發了我的速算潛能,激發了我的鬥志,更讓我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態。

拿破崙希爾説的好:“一個人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成敗”。保持一種陽光、積極的心態,尤其對開發潛力大有好處。人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一般人只是發掘了一部分潛能而已。比如説一個文盲,或者是一個體力勞動者,如果他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他就會開始學習一些文化知識,開始讀一些書。如果他曾經讀過一些書並能保持積極心態的話,他就能學到一些科學知識,他也可能是一個技術工人,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積極心態,那麼他就會讀更多的書,也就可能是一個高級技工或管理者,比如工程師、醫生、經理或市長,到最後,如果他讀的書足夠多,那麼他可能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家;相反,即使他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家,如果他的心態是一種消極的甚至是頹廢無為的,那麼他就不可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對社會做出貢獻。長此以往的話,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社會也將拋棄這種人,到最後,他的生活根本就比不上那個一直保持積極心態的文盲。

感謝《魯濱遜漂流記》,它像一盞啟明燈,照亮了我的人生路!讓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永遠保持執着、挑戰、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心理要素!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2

最近,我閲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在閲讀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一位堅毅的航海家、探險家,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丹尼爾·笛福。他是一名優秀的小説家,《魯賓遜漂流記》是他發表的第一本小説。1974年,一名英格蘭水手在大西洋中荒島的冒險經歷引起了但是英國社會的巨大轟動。作者正是以此為題創作了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英國人魯濱遜因出海冒險而流落荒島並在那裏生活了二十八年後又重返祖國的故事。魯濱遜從小就夢想乘風破浪,到世界各地遠航。但是他出身於名門望族,父母都想讓他做一名律師,過無憂無慮的生活,因此,父母和魯濱遜經常會發生爭執,但是魯濱遜並沒有放棄,在他堅持不懈的請求下,達斯的父親帶魯濱遜出了海。

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航海旅程,他們剛航行了八天,就遭遇了劇烈的風暴,洶湧澎湃的大海把那艘大船吞沒了,只有魯濱遜和一個水手逃離了危險。這一次的慘痛教訓並沒有讓魯賓遜放棄自己的航海夢,他又一次出海了。這次,在船長朋友的指導下,他學到了不少航海知識,還成了一名商人。但沒想到的是,這次魯濱遜乘坐的船遭到了海盜的襲擊,他從一位商人淪落到了海盜的奴隸,每次出港捕魚,海盜船長總是讓他和一名小孩搖船。在又一次出港的途中,魯濱遜把海盜推進了海里,並再過了一段時間後,碰到了一艘葡萄牙商船,獲救了。

在巴西,葡萄牙商船船長把他介紹給了一個種植園主。在不久後,魯濱遜買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土地,開始種植甘蔗,準備自己發家致富。有一次,魯濱遜在與另一商人談論購買僕人時,又聊到了出海,最終,魯濱遜經不住航海計劃的誘惑,又一次冒險出海了。這次出海可不得了,風暴一個接一個的發生,巨浪排山倒海般的從魯賓遜身後湧來。與他同行的船員們全都葬生魚腹了,只有他僥倖逃生。

這種風暴算不了什麼,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怎樣獲取食物;怎樣逃避野獸;怎樣呼救;怎樣躲避風寒,這些都是魯濱遜要挑戰的。常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失去信心,埋怨上蒼,但是魯濱遜卻不同,種種的不幸並沒有壓倒他,他變得更加堅強,信念支撐着他對生存的希望。首先,他從船上運回了許多有用的東西,如:糧食、麪包、歐洲麥子、木匠箱子、槍、火藥。接着,他把所有東西都分類整理了一遍,搬到了自己的新家。為了保證火藥的可用性,魯濱遜工作了兩星期。然後,他就在野外開始了新生活。他每天都過得很充足,打獵,播種,環遊荒島,教偶然遇到的朋友星期五學英語,砍樹,造船……在這樣不知不覺中,二十八年過去了,在一次偶然,魯濱遜遇到了受難的英國船,經歷了種種曲折後,他終於回到了祖國。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一個平常人,竟然只依靠兩支槍和其他幾樣雜物,在一個荒島上過了二十八年,還把他的領地治理的井井有條,真是不可思議!在那樣惡劣的情況下,他頭腦清醒,既沒有對生存失去希望,還考慮到了野外的危險、惡劣,並且去面對了這些,他在逆境中鍛鍊了自己,是那樣勇敢,魯賓遜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當一個人遭遇不幸時,他應該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幸運的一面,好的一面,同時也應當考慮的更壞的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的處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應該像魯濱遜一樣,臨危不懼,勇敢、堅強的去面對重重困難!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3

魯濱遜出身在英國的一箇中介級家庭中,他不願享受富裕、安樂的生活,私自離開家去航海冒險。一次在海上遇難,他獨自漂流到一個無人島上。開始很悲觀,後來為了生存,他從船上找來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島上,他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取得足夠的食物。很多年後,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魯濱遜最忠實的朋友和僕人。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他們搭乘一條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到了英國。

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之後,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説之父"丹尼爾迪福在59歲時創作的。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的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沒有人的陪伴,可是他獲救後卻絲毫沒有改變他作為一個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他不像其他遇難者那樣喪失了語言,喪失了生活習性,甚至喪失了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的條件,他不但成功的作為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明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只有一個原因——信念!他來到荒島上,當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後,首先做的,就是去記錄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當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實,好好活!於是他不斷地自己去努力,從船上找來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沒有的也自己想辦法去製造!這也是他沒有喪失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魯濱孫還自己寫日記給自己看!這樣他不至於忘記語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説話,也是為了可以撫慰 自己孤獨的心靈吧!這是他活下去,作為一個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説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在海上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孫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毅力以及他的堅強!他是一個戰勝命運的人,堅強可以戰勝世界任何一座高峯,人活着就是要和命運挑戰!從古到今凡成大事者都同魯濱孫一樣,如果當初魯濱孫沒有信心他一定不會活下去,離開荒島。只要有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尋找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唯一倖存者,使自己有信心活下去。嘗試拼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總是美麗的,人生在於奮鬥。無論是誰,都是有過困難的!所以需要有樂觀的精神去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去戰勝困難!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4

一個出身中產階層家庭的子弟,本可以享受安逸幸福的生活,但魯濱遜一心想着航海冒險,遨遊世界,結果航船遭到了無情暴風的襲擊而失事,他流落荒島,度過了28年的艱苦卓絕的生活。總結其苦難豐富的歷險經歷,在實現個人夢和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可以獲得深刻的啟示和寶貴的教益。

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

魯濱遜漂落的荒島荊棘叢生,野獸出沒,山勢陡峭,陰森恐怖,他既無衣食,也無棲身之所,隻身一人,孤單無助,風雨毒癧和野人野獸時刻威脅着他,其險惡的環境,惡劣的生存條件把魯濱遜逼到了生活的絕路。

殘酷的現實擺在他面前,過去的一切優越生活條件從此喪失,生活境遇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從一箇中產階層落到孤島隻身,其心理落差是多麼巨大。他曾懊惱、恐懼、失望、沮喪過,但更多的是生存下來的意志和勇氣,以及同困難作鬥爭的堅毅和頑強。他在荒島上安頓下來,用自己的雙手勞動開拓,最終度過了28年的光陰,創造了冒險經歷的奇蹟。

我們今天的生活雖不會有魯濱遜的遭遇,但生活中的艱難不幸、事業上的曲折坎坷,每個人都在所難免,魯濱遜的頑強堅毅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啊!

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

在一個貧瘠的荒島,魯濱遜面臨生存的威脅,他振作起來,用自己的雙手進行異常艱苦和困難的勞動,表現了令人驚歎的堅忍不拔的精神。

他製作木排,把擱淺的大船上的物品一點一點地運出,砍伐樹木營建兩處堡壘,挖鑿山洞貯藏物品,晾曬葡萄乾,用獸皮製作衣帽,躲過地震,戰勝疾病,馴養山羊,用木鍬掘地,用大樹枝耙地,種植稻穀小麥,做瓦器,燒陶器,做木杵磨糧食,烘烤麪包,製作兩隻獨木舟,挖運河引水下獨木舟……魯濱遜用最原始的辦法制作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經過數年不停歇的艱苦勞動,吃過無數苦和累,終於使自己有吃有住,居然還享受着美味珍饈,還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和幸福,這一切都體現了他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另外,魯濱遜極為勤勞努力,從不懶惰,艱苦的勞動鍛鍊了他極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磨鍊了他的意志。

的確,個人的人生事業需要這種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和中國夢的實現,也同樣需要這種精神。

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

流落荒鳥的魯濱遜戰勝自然是需要智慧的。他建造堡壘緊挨陡峭的巖石,可避免任何動物的襲擊,並用短梯子翻牆出入,可避免敵人的襲擊,還有拆大船,做瓦罐,燒製陶器等一系列的徒手勞動正體現了他非凡的創造能力。

魯濱遜戰勝敵人更體現了他的機智勇敢。他隻身一人救出被成羣野人即將屠殺的野人“星期五”;再和星期五伏擊21個野人,救出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在平息叛亂時,故意引叛匪上岸,設計引誘敵人分散,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之;還有化敵為友……再有後來用火藥沿木料燃燒,以嚇跑300多條狼。這一切都體現了魯濱遜的沉着冷靜、智謀靈活以及勇敢無畏的精神。

勇氣,給我們以力量;智慧,助我們成功。漫長人生,風雨兼程,佈滿荊棘,智勇雙全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魯濱遜——強者、勇者、智者,堅強的意志、睿智的品質以及百折不撓的開拓精神這三件寶物,在實現個人夢的奮鬥中必不可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更是不可或缺。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5

漫漫人生路,總少不了磕磕碰碰,誰沒碰到過艱難險阻呢?重要的是在困難時刻不放棄生的希望,不斷激勵自己,併為改變眼前環境而奮鬥不息。這一點,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充分地做到了,並做地讓人歎為觀止,連連稱奇。這本書的作者笛福,之所以寫魯濱遜的故事,是因為他偶然聽到一個叫塞爾科克的水手,親身經歷的一段傳奇般的冒險生活,這個真實存在而奇妙的故事一下子激發了他的靈感,並寫下了令人讚不絕口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

古人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怒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永不放棄自我,永不放棄生活,這是成功的重要一步。魯濱遜與世隔絕,孤身一人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艱難坎坷可想而知,但他從不放棄一絲一毫,憑藉人類的智慧和雙手的靈巧,才得以生存下去。他捕獵動物,製作陶瓷,開鑿山洞,開荒種地,砍樹建房,修造船隻,他把自己從社會中學到的所有生活經驗都用上了,他自己也不斷摸索出一些技巧,比如烘烤麪包,製作桌椅等等。他把荒蕪人煙的小島建設地繁榮昌盛,用自己的手改變了一切,從原來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衣食無憂。這不是一步登天的結果啊,這是靠他的辛勞和汗水,創造力和想像力,一步一步,不緩不慢地走過來的啊!他連基本的工具都沒有,只有靠自己地修補、拼接、思考,因為他沒有牢固而耐用的工具,所以他幹活比我們正常人要辛苦十倍!

但在那種生活條件下,魯濱遜依然保持着樂觀向上的心態,這真是難能可貴的!在這二十八年裏,他受到過病魔的摧殘,受到過野人的侵犯,受到過不安的折磨,正因為這樣種種考驗,使他不畏懼任何困難了,有什麼比經歷生死還可怕的呢?然而上帝總是眷顧那些勇敢堅強的人的,他賜給了魯濱遜一個忠實的朋友——星期五,這簡直就是蒼天的恩賜!有了他,他們可以一起工作,一起打獵,甚至他們可以試着交談了,魯濱遜不再寂寞了,他變得更有力量,更勇敢了。

該怎麼評價魯濱遜的這次出行呢?幸哉?不幸哉?他完全有能力過上衣食無憂,吃喝不愁的優等生活,但因為他的倔強,因為他的不聽規勸,因為他的自信自強,導致他選擇了航海這條生活,也讓我們瞭解到了他奇妙的旅行。如果他當初安分守己,安安心心地過日子,就不會有這個驚天動地的故事,就不會留傳於世了。所以我根本無法判斷他的選擇是對是錯,但有一點我們要明確的就是: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

在這本書中所出場的人物裏,我最喜歡的並不是主人公魯濱遜,當然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但是他難免要利用別人。我最喜歡的還是正直善良的星期五,他很熱心,性格開朗,誠懇待人,又很聽話,他知恩圖報,忠心耿耿。雖然他只是個奴隸,但是他也有着許多智慧,又很勤勞,他願意犧牲自己來保護自己的恩人,所以在我心中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不能不説,這次閲讀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面對苦難的堅韌精神,特別是作者以第一人稱來敍述,使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次閲讀之旅,給我的人生又加上了一條原則:永不放棄,奮鬥一生。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6

不安分的心活躍在我們的腦海裏,許多冒險家對大海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我望着窗外的雨,或許魯濱遜是在這樣的天氣裏出航的。

魯濱遜天生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傢伙,他不喜歡父親給他安排的生活,他想去海上當個水手。於是他搭上了朋友父親的船。很不幸當天夜裏就遇上了暴風雨,接着船艙又破了個洞,他排去船艙的水。本來就暈船的他被暴怒的大海嚇的更暈了。當他醒來,已經風平浪靜了,望着陽光照耀下的大海,他把夜裏的慘狀拋之腦後。

在接下來的幾次航行中,他被海盜抓過,也經歷了幾次暴雨。他成為了一位巴西的種植園主。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嗎?不,怎麼可能,魯濱遜是個愛冒險的傢伙,他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他不會安於平淡的生活。

隨後,他又出航了。暴風雨的夜裏,船又遇難了,只有他活了下來,他真的應該感到幸運。當他醒來後,歡呼着、奔跑着。但接下來,怎麼生存,卻是個難題。他又懊惱了、害怕了、恐懼了。心情無比的複雜,但他要活下來,就這個勇氣,這個信念很讓我佩服。他不斷地安慰自己,隨後他像探寶一樣搜捕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我也為他分解船隻的魄力與智慧而歎服。

上帝眷顧強者,島上有不少野果樹,島上還有到處亂跑的山羊……因此,他有理由感謝仁慈的上帝,讓他擁有了有用的東西。

我讀到了他成功地製造出了瓦罐,圈養了野山羊,有了羊奶、奶酪。他也可以吃上葡萄乾,他也有了自己的良田。他又造出了自己的小船。他有了一羣狗兒和兩個鸚鵡。他樂觀開朗、勤勞勇敢。他説:我最不值錢的是我的勞動力。我説,他最值錢的就是他的勞動力,是勞動又讓他活了下來。他在島上,過得都是有創造的生活,我深深地痴迷他那樣的生活,他像上帝一樣在創造,像工程師一樣在規劃。他的勞動成果讓我感到震撼,我感覺,生命就該擁有創造的激情。我認為年輕就該有一個不安分的心。

成功的喜悦往往隱藏着悲傷。他的鸚鵡每天只能給他説:“可憐的魯濱遜。”他寂寞孤單,他想離開這個無人的荒島。當有一天夜裏,他聽到了槍聲,發現了一個失事的'船隻,他激動地點燃火堆,不停地叫喊,但暴風雨過後什麼都沒有了。人最怕的就是給他希望,而又讓他看不見希望,又讓他繼續絕望。這一次的絕望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海明威説: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一個人能夠被毀滅掉,但不能被打敗"。這一切彷彿像夢一樣,魯濱遜決定登上那艘船看看有沒有存活下來的人。結果只帶回來一條狗。在尋找物資時,他發現了一堆金幣,他嘲笑它們,彷彿又是在嘲笑自己。在他眼裏金幣還不如一個煙斗好呢,還不如一個乞丐有用呢。他還是要繼續頑強地生活,但是他也孤獨着。一直到他發現了野人的腳印,他害怕極了。又過了兩年,他成功地救回了一個野人,取名叫星期五。他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因為有了 新的成員。

在最黑暗的夜裏,往往黎明是最美麗。好運降臨到了他的身上,或許是上帝是為補償這位硬漢,他成功地離開了荒島。我從魯濱遜身上讀到了年輕人該有的勇氣與韌性,他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着實震撼了我。曾經有人説過:強者面前全是路,弱者眼前都是山。這句話鼓舞着我向前走。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年輕,我就要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神賜給眾生同一種能力,有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創造出奇蹟。而有的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奇蹟’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造,奇蹟就會出現。”我要用我的年輕去創造生命的奇蹟。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7

這幾天,我閲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頗有感悟。

這個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的魯濱遜·克魯索,本來可以在家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業,只要努力,將來的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但不知為何,他內心的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總是使他三番五次地外出航海,卻又一次次的遇到危險,後來他從摩爾人手裏逃出,在巴西置了莊園,我本以為他會在巴西定居,重新發展事業,可內心的一股突如其來的力量又重新迫使屢敗屢戰的他再次航海,不幸的是,這次的他仍沒有幸免於難,跟他一起出去航海的人幾乎全部喪失了生命,只剩下他一人漂到了一個荒蕪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他28年的孤單生活。

對於魯濱遜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獨自一人在荒島上,一開始,他沒有工具,沒有住所,沒有助手,沒有生活用品······這時的他隨時都會遇到野獸,隨時都會喪失生命!一系列的困難在他的腦海中縈繞着,但堅強的他,沒有輕易放棄,而是變得奮發起來,他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住所,種麥田,制面包,造小船,燒陶器······總之,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切!這無疑是他以那堅強的意志和沉着冷靜的心理,我想,他這時早已棄屍荒野了。

魯濱遜是個有志氣的人,他曾經説過:“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夠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的這種思想不禁促使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是個堅毅的人。他説:“我的脾氣是隻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絕不放手的。”他沒有助手,沒有工具,獨自一人又缺乏經驗,所以每做任何一件事,他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勞力才得以完成。

魯濱遜還是個熱愛勞動的人。他也説過:“我平生沒有使用過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運用我的勞動、勤勉和發明才能,我漸漸發現,我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得出來,只要我有工具。話雖如此,即使沒有工具,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就是這樣,魯濱遜用他那雙“永不疲倦”的雙手,與困難的環境作鬥爭,改變了自己的處境,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

現在回想一下自己,唉,假如我一個人漂到小島上,一個人孤零零的,絕對會整天嚎啕大哭直到我哭不出來為止。所以我不得不讚歎魯濱遜那勤勞的雙手,堅定的信念,突發奇想的大腦,永生不滅的志氣等等,實在令我佩服不已。

經過了種種患難,種種奇蹟,魯濱遜終於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這不得不説是個奇蹟。

在回到了巴西以後,他找到了當年他的代理人——葡萄牙船長,那個老人早已窮困潦倒,卻仍然拿出了一百六十金幣交還給魯濱遜,並交出了一份詳細的收支賬目,使魯濱遜熱淚盈眶,感動不已,並答應:在老船長在世之時,每年會從自己的財產中送給他一百葡萄牙金幣,在他死後,還會每年送給他兒子五十葡萄牙金幣,如此,以報那位老人對他的恩情。

我深刻體會到,魯濱遜有如此豐富的經歷,與他的熱愛勞動、永不疲倦的精神以及堅強的性格是分不開的。雖然在學習中我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這與魯濱遜相比,實在差之甚遠!讀過了這樣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熱愛勞動,勤勞能幹的英雄傳奇故事以後,我深深的被他那頑強奮鬥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震撼到了。那麼,從現在起,我應該堅強、勇敢地、以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面對生活!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8

小學五年級時,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 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説,是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也體現了英國奴隸制度的黑暗。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小説主人公魯濱遜也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19歲的青年魯濱遜從小就有一顆冒險的心,不聽勸告出海航行,兩次都差點丟掉性命。在第三次出海航行時,他又遭遇了暴風雨,整艘船上只有他一人活了下來。他被衝上一座孤島,開始了長達28年的冒險之旅,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創作出來一片他自己的天地。

被衝上海灘後,黑暗,飢餓,恐懼,孤獨立即包圍了他,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下去。但他並沒有畏懼困難,開始了理智的思考。他先從船上搬來可用的東西,造出了自己的第一間房子,去捕捉並馴養山羊做肉食來源,靠種植大麥來做主食,還養了只鸚鵡做伴。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野人出沒的痕跡,於是,他修築了房子,使它更隱蔽,小心地過了幾年。有一天,魯濱遜出去打獵,救了一位即將被敵人部落吃掉的野人,那天是星期五,野人的名字便取名為星期五。之後,魯濱遜在一次外出時,又用槍救下了兩個野人,其中一個野人居然是星期五的爸爸,另一個則是魯濱遜的同鄉西班牙人。最後,魯濱遜和星期五發現了一條大船,幫船長制服了叛徒之後乘船回到了英國,故事就此完結。

他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説:“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樂觀的精神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而這樣想道: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以一顆堅毅的心,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房子,做了桌子、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説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要是我,説不定早就放棄了。

我很喜歡魯濱遜,因為他是一位冒險家、進取者、開拓者、行動者。雖然他沒有助手,工具殘缺不全,缺乏經驗,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努力,煥發新的面貌。經過了辛勤的勞動,魯濱遜開始富有,他變得有船用,有食吃,有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豪華”的住所,還得到了朋友……這些事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成功的。

縱觀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大的困難也不可怕,關鍵是不能放棄,只要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盡最大的力量,全心全意去做,就有扭轉乾坤的可能,做事就能成功。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9

書,是經過千百年的沉澱而形成的一種智慧的結晶。書,可以使人們進步,使人們開拓視野,使人們增長知識等等。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們進步的階梯。”書,是人們寶貴的財富。

我也讀過很多的書,其中《魯濱遜漂流記》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笛福。十八世紀初,隨着資本主義的初步確立,英國的政治制度相對民主化,經濟狀況大幅改善,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隨着發生了改變,那就是經濟生活中的成敗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重要標準。《魯濱遜漂流記》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的過程中遇到了風暴,船被海浪打翻並摧毀了,所有人都沒有存活下來,除了魯濱遜活了下來,他被海浪捲到了一個鳥無人煙的小島上,在島上生活了整整三十五年他在島上種糧食、訓野獸、救野人等等。一系列的事情,終於,有一天,小島外來了一艘來自西班牙的船,他被救了下來,重回陸地,過起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魯濱遜漂流記》表達了資產階級的進步思潮,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資產階級的競爭和個人要求從封建社會關係中解放出來的精神。小説主人公的冒險精神、實幹精神、財富佔有慾和殖民民主義思想,都是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時代特徵。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資產者。他生長在中下資產階級家庭,本可以安於收成,過小康的生活,不必去冒什麼風險,但他卻不顧父親的反對,執意要去航海經商,到外面去闖蕩,其次,魯濱遜又是一個具有實幹精神的人。他漂流到小島上,並不因絕而坐以待斃。他認為“一個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他因此一次一次的把破船上有用的東西統統搬到島上,然後開始搭帳篷,設柵欄,為自己開闢一個家園,他先是捕殺魚蝦和山羊,過起了魚牧的生活,然後,他又開始馴養動物,過起了畜牧的生活。再次,魯濱遜具有極強的佔有慾,他冒險的出發點就是不願墨守成規。魯濱遜作為資產階級文學中最早的正面形象之一,以堅強的意志,幾級進取的精神壓倒了因循守舊的、萎靡不振的貴族人物。這個形象作為上升時期的優秀代表,也體現人類的許多優秀品質,如: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積極向上,樂觀自信……

魯濱遜始終都是一個人在冒險,和現代的我們一樣,我們即將步入社會,處出險惡,需要勇敢的向前走,不畏前方的苦難,始終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上天是善良的,同時也是險惡的。成功的機會往往給勇敢的,自信,有準備的人!人生,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們會遇到重重的苦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才會領略到,那些苦難只是磨練人的火焰,只有經歷了這些困難,才會有機會去獲取成功。正所謂:不禁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和魯濱遜相比,我們平時中的學習困難都是不值一提的,所以我們怎麼可以被這些困難所打倒。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們不可以畏手畏腳,面對難題就直接省略掉是不對的,要勇敢的面對他們,這樣才會成長,我們才會成功。我們的未來就會一篇光明,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美好,我們面對困難將會更加的簡單,不再害怕。記住:不禁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0

我雖然是個男孩子,但天性膽小內向。為此爸爸和我一直苦惱不已。十歲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本書作禮物,讓我這個“小書蟲”快樂不已!當晚,雖已夜深人靜,但我還是滿懷期待地打開沁着淡淡油墨香氣的“禮物”——《魯濱遜漂流記》。

這是個關於“勇敢”的故事。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船在荒島附近觸礁,船身破裂,船艙湧進大量海水,水手和乘客都被海水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人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附近的一個荒島。小島上荒無人煙,就這樣,魯濱遜長達28年的歷險生活開始了!一個人,一座島,二十八年……對他的探險生活我很好奇,於是滿懷期待地繼續往下讀。

魯濱遜做了一隻木筏,把船上的東西一一運到島上。他用帆布搭起帳篷,作為住處,並將船上的全部東西藏在住的地方,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但長此以往又怎麼能行呢?怎麼做才能長期生存下去呢?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如果此時是膽小的我,又該如何面對呢?我不禁為魯濱遜暗暗擔心……

然而,魯濱遜到底不是像我這樣膽小怕事,他是個勇敢的人,是個有智慧的人。面對重重困難,他積極想辦法一一解決。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他學會了製作簡單的麪包等食物。對了,他還馴養山羊來保證肉食供應……你看,智慧的魯濱遜不僅解決了生存的問題,還在積極改善生活,真是讓我既羨慕又欽佩!

解決了生存的困難,對富於創造力的魯濱遜來説,並非難事,更可怕的是要面對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

魯濱遜説:“可是島上的日子可謂度日如年,我沒有人可以傾訴……”讀到他的孤獨寂寞,我的思緒不禁飛到了幾天前,爸爸因為要外出參加教研活動,晨星未落,雞鳴未啼,就將我送去了學校。此時空蕩蕩的校園裏,幾盞孤零零的路燈發出慘淡的昏黃燈光,教學樓的巨大剪影像怪獸似的肆無忌憚地恐嚇着我這個膽小的孩子……我緊緊地抓住爸爸的手,遲遲不肯鬆開。我知道,此時離開了爸爸,孤獨、寂寞、恐懼會在瞬間吞噬我。對魯濱遜此時的孤獨、寂寞,我感同身受。何況,我面對的孤獨、寂寞又怎能和魯濱遜長年的孤寂相提並論!是的,孤獨、寂寞可以戰勝任何強大的對手!然而,魯濱遜並沒有因此消沉,並沒有讓孤獨寂寞淹沒自己!的確是這樣: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為再為你打開一扇窗。任何消極的事情之中,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

魯濱遜是怎樣創造性地解決這個難題的呢?機智的他飼養了一隻鸚鵡作伴,在和野人的戰鬥中,救下了一個俘虜,取名“星期五”……於是魯濱遜的荒島歷險,不再孤獨寂寞,而是迎來了希望和陽光!

你看!有時,打敗你的不是你的敵人,恰是你的恐懼!面對危險,面對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沉着冷靜,不怨天尤人,用智慧和勇敢戰勝畏懼的心理,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正如作者迪福所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我鄭重地告訴爸爸:我要和過去那個膽小怕事的我説“再見”。我要成為魯濱遜一樣的人!一個勇者,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事實上,時至今日,在我不斷的成長中,爸爸多次已經讚賞我成為了一個勇敢的小男子漢!

幸運地遇見“勇敢”的自己!感謝爸爸的“特殊禮物”,感恩爸爸的用心良苦!因為爸爸,我與書結緣;因為書籍,我進步成長!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1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1651年,主人公魯濱遜不顧父母的極力反對開始了他一生中的冒險生涯。他幾度前往非洲,最後一次卻不幸遇上了海盜,他本人也成了奴隸。不久,他瞅準機會攜小黑奴佐立逃走,途中被一艘開往巴西的船救起。到了巴西后,他賣掉佐立和小艇,買了一個莊園,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但生性沉迷冒險的他又想去非洲販賣黑人,結果船在南美洲附近觸礁沉沒,他僥倖獲生,從此生活在一座孤島上,與世隔絕,一住就是28年。小時候,懷着一顆好奇心去讀這本書,看後感覺淡淡的,主人公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初中時再次回味,我開始為魯濱遜的遭遇深感惋惜,而直到如今,歷經了酸甜苦辣,我又打開了書櫃去尋找那本與我久違的《魯濱遜漂流記》,輕輕撥開書面的灰塵,塵封的記憶再次開啟……

此時此刻的我心潮澎湃,在書海中迷失了自我,漸漸地,我將書中的主人公當成了自己。在即將冒險時充滿了自信,感受着遭遇海盜時的驚惶,分享着莊園收穫的成功,也體驗着在孤島上生活的樂趣……這幾十年以來,魯濱遜幾乎沒過上一天安穩的日子,每天生活在恐懼和猙獰的邊緣,或許對他來説最幸福的時刻就在每次暴風雨的過後吧。當災難來臨之際,他曾經懷疑過,如果當初他聽從父母的勸告,此時的他哪還會像現在一樣落魄。但他從來沒有後悔過,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機會,我想,他還是會選擇這樣的生活。正如巴金所説:“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魯濱遜在每次瀕臨絕望的時候,他又是憑什麼挺過來的呢?我既好奇又夾雜着些許的不服氣。

這時,我又忽然聯想到自己最近看的一部日本動漫——《火影忍者》,對於裏面的主角鳴人我很喜歡。他因特殊身份而從小就受到排斥,沒有人會在意他的存在,因此有一個夢想一直伴隨着他在孤獨中成長,那就是成為火影(村裏最至高無上的領導者),這樣一來他就能受到大家的認同。在忍者道路上,他一路披荊斬棘,一步一步向夢想靠近。他的能力不一定是最棒的,但在每場比賽中,他總是展現着自己不服輸的個性,就算被打倒,也是輸的漂漂亮亮!

我斟酌一番後,發現鳴人與魯濱遜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從來不貪圖安逸,為了夢想,所有的淚水與汗水都將煙消雲散,文學雖然是虛構的,但其中藴含的深刻道理卻是寶貴的財富。

今年是建黨90週年,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條阡陌縱橫的道路上,他們有過歡笑,有過淚水,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唯一沒有的是放棄,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再長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失敗並不可怕, 就像王明所犯的的左傾錯誤,經過冷靜的思考與分析後,問題最終還是得以解決。90年的崎嶇道路,就如魯濱遜日日夜夜在海上探險,而如今回憶走過的艱險歷程,心中飽含着坦然與無悔。我相信,他們會繼續坦然無悔地走下去。

在花前月下與埋頭苦讀之間,我選擇了求知這條充滿艱辛與坎坷的旅途;在出外遊玩與題海泛舟之間,我選擇了向心中的“象牙塔”邁進的人生站台。在生與死之間的無數種人生中,我選擇一條最曲折的路。因為我始終告誡自己:能登上象牙塔的可以是雄鷹,也可以是蝸牛。如果上天註定我不能成為雄鷹,我也要做一隻小小的蝸牛,踏着共產黨人的步伐,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如魯濱遜一樣永不低頭,永不言棄,向夢想的舞台邁進。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2

一個人的潛力是能夠無限延長的,被生活所逼或自身的精神激勵,或許能使那平庸無常、滄海中的一顆穀子爆發出令人驚歎的能量。這個人可能即使是創造出了這樣的奇蹟,回過頭來也難以置信是自己的所作所為,但他卻的確做到了,這就是潛能。我們常把有為青年們比作一隻只潛力股,然而他們僅是已被髮掘的潛力股,事實上每個人都是、都能夠成為這樣的偉人。

細讀《魯賓遜漂流記》整本書,它講述的是一個平凡人被災難磨礪而成為一個偉人的故事,也就是説,是自然與冒險把一隻潛力股升值、打造成為績優股的過程。故事主角“我”,魯賓遜·克魯索,文章開頭就説明他生活在一個平庸而安定、悠然並自適的中間階層的家庭,他雖然有着獨特而驚世駭俗的想法,但由他當時的生活經歷來看,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説再正常不過,他是毫不驚人的。

本書的側重點是在漂流,因此作者對前面部分,魯賓遜的早前生活環境描寫一帶而過,毫不累贅,顯得主次分明就沒有了囉嗦之感。在書中交代魯賓遜的家庭時,作者花了幾段話,由“睿智而嚴肅的父親”之口,對魯賓遜的“冥頑不靈”的性格對未來產生的影響作了預言,這在現在很多冒險小説裏並不少見,一則烘托出一種神祕的氣氛,二可以刻畫出人物的性格,也值得借鑑。結尾也十分老練,讀到最後,看到魯賓遜的苦盡甘來,看到他經歷重重磨難由一個衝動魯莽的小夥子成長為一名穩重的富翁,讀者內心也會感到温暖。

全書的高潮是魯賓遜在孤島上的生活。這段文字常常作為激勵人獲得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的工具而出現,雖然小説畢竟是小説,要讓一個人真正獨自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荒島長達二十多年實在有些荒誕,但人們仍會因此對照感受到更多的生活的美好。

拾人牙慧,我也認為自己在那種艱苦的自然條件、荒涼的境地裏無法生存下來,從而對魯賓遜對生活抱有熱忱,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地讚頌。但這裏我想照應上文,潛力股假若沒有被引導發現自身優點,他連自己也不清楚和信任自己能夠功成名就,有升值的空間。每一個人對着魯賓遜望洋興歎的同時也應正視自己,固然在文明社會我們不需要親自建造房屋、打造傢俱,或者以一人之力把種子製成麪包。但是大概也只是在那樣的小島上,魯賓遜處於悠然冷靜的狀態,才能動手把不可能的事變為現實;反而在文明世界,腳步匆匆的人類社會上,即使原材料一一對應擺在你的面前,你也會因為沒有經驗而擺手求饒,因為從來都沒有嘗試過做麪包,怎麼做得成麪包呢?當然,在你獲得學習製作麪包的機會時,你也會列舉出一個在其他事情上與自己水平一致或更高的人,用仰望的、高深莫測的口吻解釋:他也不會做麪包,我又怎麼能學會呢?況且我也沒有時間。

但大家卻也都明白,再成功的人也有過失敗的曾經,偉人兒時也在牀上畫過地圖。績優股的前身是潛力股,潛力股的前身是平凡人,平凡人就是現在的你。這個道理很有道理,只是人們只敢想不敢做罷了。在現在競爭激烈,一個人不比一個人值錢的世界上,有時我們正該再掂量掂量,自己是否還有孤島生存的能力。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3

這幾天,我看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感受很深。

這本書主要講了:魯濱孫非常喜歡航海與冒險。又一次,魯濱孫不小心流落荒島。不過魯濱孫沒有害怕,第二天,魯濱孫在船上找到許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之後,他在這個島上蓋了一個小房子,有了一個容身之地。雖然他在島上定居了下來,但是沒有吃的。於是,他上山打獵種麥子,在二十六年之後,遇見了野人,救了野人“星期五”。他們在島上愉快的生活着,有一天,他們救了船長,回到了英國。

魯濱孫在這種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雖然魯濱孫那樣的遭遇是十分少見的,但是,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上姥姥家玩。在路上,我突然聽到一聲大叫。當時年僅5歲的我十分害怕,就急忙跑回家。後來聽姥姥説,那天是張奶奶的孫女在家做飯,突然,煤氣管道爆裂,她大叫了一聲之後,冷靜了下來。她先把煤氣關上,之後開窗通風,最後出門打了電話。

在生活中,學會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4

主人公魯濱孫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但他毅然拋棄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甘願與海浪為伍,去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他到過倫敦,到過非洲,還到過巴西,途中曾被海盜劫持做過奴隸,但最後還是化險為夷。一次,他在去往非洲購買奴僕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魯濱孫倖免於難,飄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在蒼涼寂寞的荒島,魯濱孫以他勇於冒險、敢於創造的精神,獨自一人與困難和艱險鬥爭,終於創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荒島上,魯濱孫用自己的雙手建立了房屋、籬笆,還學會了做衣服、生活器具等生活必須品。他把還把山羊、鸚鵡等野生動物圈養起來,用剩餘的一點種子經過反覆播種,吃到了自己的糧食。他還搭救了一名年輕的土人,並給他取名為“星期五”,把他收作僕人。終於,他把原本荒涼的小島建造得美麗而富饒,自己非但沒有被困境壓倒,反而過上了自得其樂的生活。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孫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的父母都已經亡故,魯濱孫收回了他巴西莊園的全部受益,並把一部分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孫:他是按照現代文明的模式開闢新天地的創造者,不安於現狀,勇於行動,勇於追求,不畏艱險。很多人都只想滿足於現狀,最好是不經過任何風波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他們卻不懂得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是經不過任何打擊和挑戰的。有些人雖經過了一番考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一旦被他視為珍寶的東西失去了,他們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了。因為他們怕再一次為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大費周折。《誰動了我的奶酪》裏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奶酪後,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穿上鞋子去開始自己新的尋找。這樣,他們的心態和心境才會更平靜,更從容。因為他們懂得去追求,所以他們的前途就在不遠處。

的確,魯濱孫也是一樣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家,而是按照他父親的安排只是做一些日常瑣事,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會有金錢,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衞自己的家園。魯濱孫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了,雖然他一次次地遇到了困難,有一段日子甚至還被當成奴隸。但他勇於向世界挑戰:他離家出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奮鬥。他勇於和大自然抗爭:與巨浪做過殊死搏鬥後,在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去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死了,拼着命去救他,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經歷了大自然的挑戰和重重磨難,但最終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孫這樣,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創造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

濱遜漂流記讀後感_1200字15

魯濱遜出身在英國的一箇中介級家庭中,他不願享受富裕、安樂的生活,私自離開家去航海冒險.一次在海上遇難,他獨自漂流到一個無人島上.開始很悲觀,後來為了生存,他從船上找來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島上,他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取得足夠的食物.很多年後,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魯濱遜最忠實的朋友和僕人.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他們搭乘一條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到了英國。

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之後,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為"英國小説之父"丹尼爾?迪福在59歲時創作的.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的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沒有人的陪伴,可是他獲救後卻絲毫沒有改變他作為一個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他不像其他遇難者那樣喪失了語言,喪失了生活習性,甚至喪失了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的條件,他不但成功的作為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明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只有一個原因——信念!他來到荒島上,當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後,首先做的,就是去記錄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當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實,好好活!於是他不斷地自己去努力,從船上找來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沒有的也自己想辦法去製造!這也是他沒有喪失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魯濱孫還自己寫日記給自己看!這樣他不至於忘記語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説話,也是為了可以撫慰 自己孤獨的心靈吧!這是他活下去,作為一個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説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在海上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為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孫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毅力以及他的堅強!他是一個戰勝命運的人,堅強可以戰勝世界任何一座高峯,人活着就是要和命運挑戰!從古到今凡成大事者都同魯濱孫一樣,如果當初魯濱孫沒有信心他一定不會活下去,離開荒島.只要有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尋找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唯一倖存者,使自己有信心活下去.嘗試拼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總是美麗的,人生在於奮鬥.無論是誰,都是有過困難的!所以需要有樂觀的精神去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去戰勝困難!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qrj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