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心流》優秀讀後感範文

《心流》優秀讀後感範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流》優秀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心流》優秀讀後感範文

《心流》優秀讀後感1

自己目前的三大核心價值觀為健康、幸福、自我成長,幸福是一個較為抽象的詞,很難用具體的語言去描述,自己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知道如何去追求幸福。

在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追求幸福的具體路徑:心流——即最優體驗。並且也概括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徵:

第一,注意力。他説: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

第二,有一個他願意為之付出的目標。那目標是什麼不要緊,只要那目標將他的注意力集中於此。

第三,有即時的回饋。

第四,因全神貫注於此,日常惱人的瑣事被忘卻和屏蔽。

第五,達到了忘我的狀態。

在讀這本書之前,自己或多或少有過心流的體驗,比如在冥想的過程中、在跑步的過程中、專注思考問題並且想出解決方法的時候……

我之前會覺得追求幸福就是要生活當中一直都開開心心,這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生活;但是現在我覺得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和完美主義,此刻的我更傾向於這樣一種想法:生活當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是會有很多微小的瞬間,讓我們得到心流的最佳體驗,或者讓我們感受到一些消極情緒。

生活的感受並不一定是連續的,生活本身也是極其複雜的,我們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最佳體驗,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人生。

《心流》優秀讀後感2

初見《心流》,以為僅僅是一本普通的關於心靈雞湯的書籍;初閲《心流》,知曉這是一本科學的著作,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去解決心理學始終無法解決的幸福問題,很多書籍的作者都是參考了《心流》的研究結果再得出他們的學術結果;再讀《心流》,反覆翻閲,加深感悟,它教會我如何提升幸福感,獲得幸福的`能力。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樣才能提高幸福感?幸福無法度量,《心流》作者認為幸福源自於我們內心的秩序,通過引入物理學概念“熵”,提出“精神熵”這個概念,認為我們精神的混亂程度與人生的痛苦程度相關,資訊對人們意識中目標和結構的威脅將導致內心失去秩序。“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就是“心流”的概念。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時,一種極大的滿足感悄悄地潛入了你的心,使你感到快樂,這就是“心流”的體驗,而“心流”感受的出現就是真正的幸福。

迎着風慢跑,壞心情隨汗液排出了體外;地鐵上,讀到一本好書,竟然坐過了許多站;某天上班效率奇高,前一天的難題,輕鬆搞定;這些都是生活中“心流”的體驗。書中作者做了大量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4%的“心流”狀況發生在工作的時候,18%的“心流”狀況發生在休閒中,沒有質量的純粹放任的不斷“熵”增的休閒方式並不能給人帶來“心流”的體驗。現代生活中,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識別並想辦法創造更多的心流體驗的話,我們可以把每一個工作的時機都轉換成沉醉的時刻。

怎樣獲得“心流”?書中提到,心流產生的關鍵是技能與挑戰的平衡。當技能大於挑戰時,人會覺得無聊;而當挑戰大於技能時,又會覺得焦慮。當技能熟練度遠大於挑戰難度時,人的精神狀態是放鬆的,當挑戰難度上升,技能熟練度保持不變時,人處於控制狀態,比如在駕車時,如果人能確切掌握周圍環境所存在的客觀風險,那麼就會產生控制感,即不會因為周圍環境產生困擾。當技能熟練度和挑戰難度同時達到一個高峯值時,心流就產生了。

當挑戰難度太大,處理事情的技能熟練度跟不上時,焦慮的狀態,此時增強技能,就會從自我激勵狀態過渡到心流體驗。精神高度集中的人,時間感會消失,會有一種忘我的感覺。知行合一,全情投入,心流不是高大上的職位才能獲得,就算你的工作很簡單,每天做着簡單的動作,但是如果能夠非常投入喜歡做這份工作,肯定也是以此為樂的。

《心流》系統的闡述了心流的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心流的方法,為人鋪就通往穩定幸福的高速公路。越是成長越是能感受到書籍的力量,安定人心,指明方向。

《心流》優秀讀後感3

“你幸福嗎?”“你快不快樂?”這是近幾年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個提問,也是每個人在探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隨着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關注精神生活的內涵,但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帶來幸福的體驗。《心流》一書便是告訴讀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細細讀來於你於我都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而我們的技巧又跟這種挑戰匹配,且能在過程中不斷獲得反饋,那我們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於這件事上。結果並不重要,關鍵是這個過程,你在此間達到“心流”的狀態,便能體驗到快樂。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當我閲讀一本書時,如果這本書只是一本閒雜文字(不具備挑戰),那我就會經常從書中走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題比較複雜的書(有挑戰),我想從書中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目標),那我就能聚精會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閲讀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獲得反饋),這時我感覺周圍的空間和時間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這就是“心流”的狀態吧。每天我都會帶一本書在包裏,上下班的交通車上,通過獲得閲讀“心流”,我便不會受到塞車和顛簸的煩擾。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給我們進入心流的環境,比如感官之樂:運動、聽音樂、看書、享受美食等;思維之樂:記憶、寫作、白日夢、演講等;工作之樂:創新工作方法、換個工作思維等;人際之樂:結交知己、把配偶當朋友、獨處時自得其樂等。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內心的體驗品質就能得到提高,這就是幸福和快樂的來源。

書中還説到,我們快樂與否,端視內心是否和諧,而與我們控制宇宙的能力毫無關係。金錢、地位、權力只能帶來一時的控制感和滿足,卻不一定能改善內心體驗的品質。追求內心和諧,唯有從掌控意識着手,成為“自得其樂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對事物的評價,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説同樣的一件事,你對它的闡釋不一樣就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樣都是雨,近代人寫出了“秋風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卻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一個顯得冷硬肅殺,一個卻軟潤舒心。所謂掌控意識,也就是説的這點,我們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資訊,決定讓哪些資訊進入自己的意識,如果不假思索讓所有的外部資訊都進入意識,那就會造成內心秩序混亂,也就是書中所説的“精神熵”,嚴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現代人因為比古代人獲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臨更多的選擇,特別是現在移動通訊技術的發達,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得無限的資訊,所以現代人才會更加苦惱,不知作何選擇,從而內心秩序混亂,體驗的品質降低,感覺不到幸福快樂。每一個人,不論是政治家、科學家、外科醫生,還是藝術家、運動員和生產線上的操作者,唯有給自己樹立明確的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對挑戰,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發現樂趣,最終才能收穫幸福。

誠然,外界的物質條件和環境是讓人幸福的必要條件,而個人內心的和諧有序才是獲得幸福的充分條件。願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心流”,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標籤: 範文 讀後感 心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eqg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