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8篇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8篇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下面是小編準備的《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8篇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1

《孫子兵法》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軍事書。它是孫子在春秋時期所寫,在往後的軍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子兵法》分為13篇,講述了戰爭策略、作戰指揮、戰場上的隨機應變、軍事地理和特殊的作戰方式。讓我們知道了孫子的軍事理念,讓我國的軍事變得越來越好。

其中我最喜歡第三篇《謀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它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因為,它告訴我凡事能用智慧解決就用智慧解決,使用武力是最低等的辦法。使用武力常常會鬥得兩敗俱傷,而用智慧,則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我上課的那個班級裏常常會發生這樣子的事情。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打起來,結果都被老師罰。其實可以找老師來教育那位同學,也可以找班長,讓班長教育他。這樣既可以讓他改正錯誤,而自己也沒損失。

其中,我還喜歡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説了解對方也瞭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瞭解對方而熟悉自己的,勝負各半;既不瞭解對方也不瞭解自己,每戰必遭遇危險。因為,你瞭解自己,也瞭解對方就可以做好準備和計劃,勝利自然就是你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徐彥。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對對方知根知底。有一次,我們倆打羽毛球。他天天都會打球,而我就是偶爾打一次。雖然他打球的實力比我強,但是他打球有弱點,我每次打短球時挑他的弱點進攻,使他總接不到,憑着這點,每次都跟他打個平局,他還每次都不服氣呢。

《孫子兵法》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學會了很多軍事知識,並且將這些軍事知識很好的地運用到生活中,讓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2

前幾天看完動畫片後,自己果斷的買了一整套《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我認為,無論是一個創業者或者是一位企業家,他首先應該是一位軍事家,就像之前聽説過的一句話“戰略是什麼?戰略就是在戰場上,你的炮架應該擺在哪裏”沒錯這就是戰略。

特別對於現在的創業者來説,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把握全局觀,如果你的邏輯思路是錯誤的,如果你的認知還是停留在課本上,那你只會離終點(目標)越來越遠。

所以,我選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作為自己的戰略啟蒙老師,學習古人在軍事上的戰略,我個人認為才是最本質的,最真實的。這篇文章首先從整體上介紹《孫子兵法》的架構,日後,我大概會用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更新一部分,我對《孫子兵法》的讀後感或者是所學所得,來分享給大家,也作為自己反思學習的一種手段。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瞻,邏輯縝密嚴謹,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3

要説孫子兵法前就得説為什麼孫子兵法這麼神奇,很多中國的炎黃子孫麼包括我在內都只知道孫子兵法有名,知道它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卻不知道它到底為什麼神奇。直到外國人拿着翻譯不準確的孫子兵法不斷膜拜和讚美才讓我覺得慚愧和感興趣。

一名以色列軍事學家説在西方(歐洲)儘管有過不少軍事偉人,如凱撒漢尼拔,亞歷山大等,他們能把用兵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可以和中國的諸葛亮相比。但是在1800年代克勞茲寫出了《戰爭論》之前,沒有任何一本關於戰爭的書籍能和孫子兵法相提並論。而孫子兵法卻是在公元前520年左右就寫出來了。

但古老並不是孫子兵法的神奇之處。為什麼説西方的書籍不如孫子呢?因為在克勞茲之前的西方軍書都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派兵佈陣,如何運用不同武器和戰術,這些書的知識有兩個弊端。

第一,隨着時間和科技的進步,他們變得過時和無用。

第二,這些書籍裏面沒有一本是與宏觀戰略沾邊的,頂多只能算單一戰役戰術的研究。基本可以説西方兵書在克勞茲出現前沒有宏觀戰略的概念。孫子兵法與他們不同。就讓我借用一個小故事來告訴你不同在哪,扁鵲是一名神醫,名揚九州,他有2個哥哥也都是醫生,世人就問扁鵲他們三人中醫術誰最高?扁鵲説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是最差的。世人驚訝的問為什麼他們醫術比你好卻沒有你出名呢扁鵲回答,因為長兄能在人還沒有病之前就把他們調養好,中兄能在病勢還沒惡化前就看出並治癒,而我只知道如何治重病的患者,所以人們認為我是神醫,而他們只會看小病。

孫子也相信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場雙方勢均力敵的大戰役勝利了,大家看了統帥所用的計謀都説好,其實這並不是最好的。恰恰是這些總能做到以多擊少,攻其不備,讓每一場戰役都以絕對優勢輕鬆勝利的才是真正最強的統帥啊。為什麼這位將軍能在同樣條件下甚至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下也能做到出其不意,以十擊一,讓敵國對手不知如何進攻,更不知該往哪防備,之所謂“戰已敗者也”,出手前敵人已經犯下致命錯誤,還沒打,對方已經註定是輸家了。這就是戰略,這就是兵法的藝術。這也就是孫子神奇的地方。

孫子是一種思維方式,學懂孫子的人是學會了一套戰爭哲學。就像一套數學公式,學懂了公式裏每個因數之間的關係以後,無論數字怎麼變都可以算出答案。同時還知道若想得到不同的答案應該調整哪些因數。過了2千年,西方人終於用經濟學把戰爭數學化了。

其中心思想有的和孫子兵法不相上下,有的地方卻還不如孫子。所以我將試圖結合我學到的“戰爭經濟學”克勞茲的“戰爭論”並以“孫子兵法”為中心加上一些歷史事件來做一個簡短的讀後感和對戰爭的認識給大家一個介紹。

孫子兵法的精闢細節可以寫成書,很多人也成功的寫了,我這篇文章只能做一個引,希望大家讀完之後有興趣去讀一讀我所推薦的書,以便全面的瞭解這位老祖宗的智慧。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4

利用工作之餘把《孫子兵法》讀了兩遍,從書中我瞭解到《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軍事理論專著,從他誕生起到此刻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他藴涵了普遍的、樸素的、辯證的真理,數千年來《孫子兵法》和孫武在國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百戰百勝、決戰決勝的鋼鐵統帥的代名詞及其聖經,《孫子兵法》能夠説是中華民族5000年禮貌的結晶之一。

時間掩不去《孫子兵法》的魅力,讀他如飲純酒,又如醍醐灌頂,很多感慨心得,不吐不快。《孫子兵法》能夠涉及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刻從我個人的角度談談讀《孫子兵法》後的體會和感想。

一、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説的是: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夠不認真研究的。再聯想到我們的企業,道理也是一樣的:中建五局作為國字號中央直屬企業,1965年成立到2002年之間,經歷了初創發展階段、曲折發展階段,94年到95年五局規模到達這一階段最高值30個億左右,但隨後出現下滑,一向到2002年,經營規模徘徊在20億上下,企業得不到發展,就直接影響到職工的生活、福利,在當時的狀況下,幾個月拿不到工資,職工無事可做是常見現象,2003年魯局長出任執掌五局後,迅速調整管理思路,完善企業體制,對企業進行重組,並緊盯市場發展方向,實現了三到五年時間解困脱貧、進而做強做大五局的規劃目標,並高瞻遠矚透過轉型發展,再加上五局“信和”文化的落地生根,使得五局能有這天的成就,這離不開五局各級領導班子的英明領導、員工的共同努力。

二、孫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説的是: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徵集兩次,糧秣不運輸三回,軍需自國內取用,糧秣就敵國徵集,所以軍隊的糧秣就能夠保證足食了。該策略能夠引申到工程項目管理上:一個工程項目做得好不好,首要一條是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首當其衝的就是勞務隊伍的選取,我個人覺得選取好勞務隊,工程目標的實現就成功了一半,同時管理上也相對要簡單些,所以勞務隊儘量要選定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社會信譽好、管理力量強、人員綜合素質高、人源充沛、業績較好的隊伍。

否則,一但隊伍沒有選取好,後患無窮,因為勞務隊一但進場後,如在施工過程中人員數量跟不上、人員素質差、管理脱節、班組更換頻繁、甚至於勞務隊更換的話,就會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造成致命一擊,並對經濟上造成巨大損失,管理上也會造成混亂,並對士氣造成巨大影響。再個,大宗材料如:鋼筋、水泥等進行廠家集中採購,減少了中間環節,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並能有效的保證鋼筋、水泥的及時到位,不至於影響工期;至於河砂、卵石等材料,則能夠工程所在地選取臨近的供應商,同樣能夠降低運輸費用,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材料的單價,同時也理順好了地方的關係。

三、孫子曰: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收也。

説的是:用兵法則,不要指望敵人不來打,而要依靠我們自我有了準備等待他;不要指望敵人不進攻,而要依靠我們有了使敵人進攻不下的力量和辦法。項目管理也是如此:一個工程在開工前進行策劃時,就應提前思考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因素,並提出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案,從而做到防範於未然。

如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有這種狀況出現:在主體一次結構施工時,往往因雨水季節來臨,致使河砂、卵石供不應求,使得商品砼攪拌站經常性斷料或供應不及時,既影響工程進度,也影響工程質量;在砌體工程施工時,不是磚砌體大幅漲價,就是砌體供不應求,甚至短期斷貨;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有可能因建設單位資金短缺而不能及時支付工程款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怎樣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進行思考,制定相關預案,一但出現異常狀況,也就能很簡單的應對,而不至於對工程造成較大影響。

《孫子兵法》能夠説一部百寶全書,深刻理解了這部書,就能很好的運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就能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企業,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5

説起來生為一箇中國人真是非常幸運,可以直接接觸到兩三千年前的先賢的著作。不管是成書2600年的《孫子兵法》,還是記錄了從3100年前到2500年前的周朝詩歌的《詩經》,我們都依然有幸可以直接進行閲讀,汲取他們的智慧。想到今後在美國學習時,要是遇到老美問我你在讀什麼,我回答説是在讀2400年前的鬼谷子,感覺一定是非常的高貴冷豔。

首先,讀完《孫子兵法》的第一感受,就是孫武先生對於計劃與情報的異常的重視。體現在“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以及“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之中。在開戰前要充分的瞭解信息,作出完善的計劃,那麼勝利自然是可以預測的了。這方面很好的例子就是“互聯網大帝”孫正義了。他熟讀孫子兵法,在大學畢業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對34個行業進行深入而透徹的瞭解與預測,每份材料都有幾十公分高,所以最後他的softbank突飛猛進,無與倫比。

比及於我,這次的報告ppt我的準備一開始就欠考慮,以至於在昨日上午面對教授的預演之後,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氣進行修改。我第一個欠考慮的地方是沒有對我要作報告的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定位。我一開始覺得是在專家雲集的場合作報告,那麼我的內容應該要儘量的詳實,並且突出“有技術含量”的部分;同時我也認為這樣的“國際會議”的聽眾一定在英文上沒有障礙。實際上這是顯然錯誤的思考,我過分書面化與詞句結構複雜的演講稿以及較快的語速導致教授無法很好的聽懂(他們無疑在英文閲讀上見長,而非是口語與聽力),而ppt中宂長的文字和不清晰的結構也使得他們覺得“頭大”。一個教授指導我説:數學領域的報告總是把重點放在最有技術含量的推導上(價值所在);計算機領域的報告總是把重點放在算法思想的改良與解決了什麼問題上(而不是具體的代碼);商科的報告則是“簡潔明瞭”,重點在“颱風,口才,溝通”上,一頁ppt文字最多都不超過七行(讓他人感興趣,明白你做了什麼東西,有什麼用,或者更重要的是推銷出去你這個人,而不是具體這事是怎麼做的)。這段話當真是醍醐灌頂。我的聽眾大部分可能對這方面不見得有深厚的基礎,我花太多時間在具體內容上又有什麼用處?方法的具體應用是我報告的二十分鐘內能講明白的麼?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刪去了大量的文字,每塊內容之前都列出目錄提綱,強化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在關鍵詞句上加粗或者標紅以示強調······總而言之,孫子説過“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我就是出於知己而不知彼的狀態,勝利當然是不能期待的。

第二則是在昨晚感受特別深刻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之前在人人上微信上有一句話轉的很火熱“當你感覺生活的很累,不要氣餒,走上坡路總是如此”。竊以為切中要害。這幾日每天早上起來一直到晚上就是不停的查論文,對照吸收,翻譯,加入ppt和演講稿中,從上週日上午明確安排的小會開始,一天半內就要完成;而後昨日早上預演,今天中午已經完成全面修改再次交給導師確認。其間,我看到有同學出去吃飯,有同學今早打了一上午籃球,有同學大聲的聊天説笑——我則是在九點多完成文稿,才訓練兩遍就已熄燈,思及今日閲讀任務沒完成,又要藉着電腦的燈光讀上十幾頁《孫子兵法》,最後在睡前完成40分鐘的打坐。

很累,但是很有收穫。

昨日晚上打坐完,揉着痠疼的腿,正當記錄每日的過錯時,突然打開自己的“詩聯雜記”寫下一個句子

百尺竿頭得突破,縱橫死地始新生。

如同小學時練長跑,沒有在突破耐力的那個“節點”時,你不會感到輕鬆;如同每日靜坐盤腿,沒有在腳腕的疼痛中堅持,在酸脹中不換腳,也不會有境界的提升。上學期我一週健身三次,從不落下,卻只是保持原來的體型,沒有更大的突破,就是因為我沒有進一步的挑戰自己。只有在精疲力竭中繼續做一組訓練,只有第二日感受到肌肉的痠疼難耐,才會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你的自我“訓練”,變成了習慣,不再像原來這麼難耐,這是好消息:你又有所精進;這是壞消息:你不進一步提高要求,那就不會再有進步。

究竟怎樣才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僅僅是設定一件事然後一直堅持,而且是當你適應後又樹立更高的標杆。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6

我相信很多中國人都聽説過《孫子兵法》這一部作品。《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的瑰寶,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邏輯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作者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國軍將孫武。

與當時戰爭不斷的時代相比,孫子兵法不僅運用於現代軍事,還運用於企業文化、用人方式、激勵機制等方面。

在用人之道上,《始計篇》中的“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要有明確的獎懲,恩威並重,就像管理企業的領導人管理下屬時,所需要的管理機制。

再如,“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企業是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必要和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業不能協同工作,更多的資源必然會在內部摩擦中浪費。

因此孫子兵法可以在企業管理中起到警醒管理者、引導管理者更好地管理自己企業的作用。

其實孫子兵法也可以給個人帶來很多好的指導。孫子説:“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這就意味着用兵的規則不是指望敵人不會來,而是要靠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和做人是一樣的。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做好,你不能指望能矇混過去。就像打仗一樣,有了必勝的把握,才會不怕與敵人交戰,這跟做事一樣,有了把握,才會不怕去做。

《孫子兵法》可以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影響,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如果你能理解其中之一,你會得到很多智慧。同樣,如果你想更透徹地理解,你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才能找到無窮的智慧。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7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為春秋時期孫武所著,被譽為“兵學經典”。唐王李世民説:“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説:”《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應用,公司才能發達。”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孫子兵法》無論是在軍事方面、商業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其他各個方面,《孫子兵法》都起到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共13篇,分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在這之中,我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主導思想,是孫子兵法的靈魂和核心。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出現在《謀攻篇》中,意為不動用武力,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在孫子看來,“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作戰中最好的策略。常言道:“傷敵三千,自損八百”,戰爭本身就是損人傷己的事,訴諸武力,損耗極大,破壞也極大,不動武而用軍事威脅、經濟手段等都更有利於本國,當今大多數國家遇到糾紛也很少直接訴諸武力的。歷史上許多的戰役、戰鬥都是如此。

例如平津戰役。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部署,祕密跨越長城入關,會同華北野戰軍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平津前線總前委。為了使北平這座舉世聞名的古都免遭破壞,解放軍決定讓傅作義率部起義,派出代表和傅作義接觸。由於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督促,傅作義最終順應人民的意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率部起義出城接受改編。同時,解放軍進駐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戰例。歷史證明,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中最好的策略。一方面避免了許多損失,另一方面又能使敵人屈服。所以孫子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

不使用武力,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這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價,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最好的結果,以獲得最大的利益才是這句話的本意。

就拿上課來説吧,假如我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即使下課和放學再怎麼玩,我還是能從容應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考試,因為我已經在課堂上把老師所講的都消化吸收了。我只花出了很少的時間,卻得到了最大的學習效果,這才是“善之善者也”。相反,如果我上課時不聽講,就算下課和放學再怎麼翻書,再怎麼補課,花再多的努力,都不如上課認真聽講的效率高,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達不到滿意的學習效果,這就不能算是“善之善者”,也就違背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一種體現。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不僅在軍事上十分有用,商業、經濟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處。就像英國皇家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瑟所説的,孫武的思想有驚人之處——把一些詞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好像是昨天剛寫出來的。兵法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希望我們都能銘記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話,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結果。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篇8

相信《孫子兵法》一書很多中國人都有所聽説吧!《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邏輯縝容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國軍將孫武。

和當時戰亂不斷的年代相比,《孫子兵法》在現代不止是用於軍事上,還有用於企業文化、用人之道、激勵機制等等方面上。

在用人之道上,在《始計篇》中提出的“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思威並重,這好比一位企業領導者在管理自己的部下時,所需要的一種管理制道。又如“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企業是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是企業興旺發展的必要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企業內部不能同心協力,必然使更多的資源浪費於內耗之中。因此,《孫子兵法》在現金的企業管理之中,能夠給予管理者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和引導管理者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企業。

其實《孫子兵法》對個人也能帶來很多很好的引導。孫子曰:“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望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做人也是如此,無論做什麼事都好,不能寄望自己能混得過去,而要做到做好充分的準備,正如軍隊打仗一樣,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去尋求敵人交戰,這跟做事一樣,有了把握,才會去做。

《孫子兵法》這部巨着能夠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作用,無論是做事做人也好,如能參透其一二,也能帶來不少的智慧,同樣,如果想參透的更透徹,就一定要多讀多思考,才能發覺其中無窮的智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lqv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