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張九齡 >

張九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張九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張九齡被稱為一代名相,張九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或許是兩位名相的複合體,宋璟加張説。

他既有宋璟的剛正不阿,又有張説的才華橫溢和人文情懷。

在一起特殊案件上,張九齡的人文情懷展示得淋漓盡致。

開元十九年,嶲州(總部在今天的西昌)都督張審素被人舉報,罪名是貪贓枉法。

監察御史楊汪受李隆基委派前去調查,沒想到這次調查居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楊汪一出現,便被張審素的部下總管董元禮率領七百士兵團團圍住,並且當着楊汪的面,董元禮格殺了舉報者。

董元禮對楊汪説:“在奏疏上給張審素美言你就可以活,不然就得死!”

楊汪被嚇住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就在這時,楊汪的救兵到了,激戰之後,董元禮等人被格殺。

楊汪便上了一道奏疏:張審素謀反。

不久,張審素被斬首,全家被罰沒,兩個幼小的兒子也被髮配嶺南,仇恨的種子也在兩個孩子心中發芽。

公平地説,楊汪在這次事件中做得有些過分,張審素的部下逼迫他,但並不意味着張審素背後指使,即使指使,也未必是存心謀反。楊汪不分青紅皂白地給張審素扣上了謀反的帽子,這就是簡單思維了。

這個簡單思維葬送了張審素,也葬送了他自己。

開元二十三年,張審素的兩個兒子張瑝、張琇從嶺南逃回,進入洛陽,開始了復仇之旅。

三月十一日,兩人在洛陽與楊汪仇人相見,將之格殺。

殺死楊汪之後,張瑝、張琇把一份奏疏系在一把斧頭上,留在現場,在奏疏上詳細申訴父親張審素的冤情。

他們不僅要為父復仇,還要為父申冤,儘管這樣會直接暴露他們的身份。

殺完楊汪,哥倆還有下一步計劃,準備去長江以南找當年楊汪的幫兇報仇。走到半路,哥倆被抓獲了,他們的申冤奏疏暴露了他們的身份。

張瑝、張琇落網之後,頓時引起了轟動,輿論居然是一邊倒:

他們的父親冤死,這兩個孩子年紀輕輕就能捨身為父報仇,應該寬恕。

案件報到三位宰相那裏,三位宰相發生了分歧:張九齡同情張氏兄弟,肯定他們的忠孝,打算把他們救下來,裴耀卿和李林甫卻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樣會破壞法律。

法大,還是情大,皮球踢到了李隆基那裏。

李隆基站到了裴耀卿和李林甫一邊,身為皇帝,他得維護法律尊嚴,如果連他都不維護了,法律的尊嚴誰來維護。

李隆基對張九齡説:“孝子心情可以理解,為了復仇不顧自己的生死。然而畢竟他們殺了人,如果赦免,就會起到很壞的效果。”

最終,張瑝、張琇被判亂棒打死。

在張瑝、張琇的身後,奇特的場景出現了:

百姓紛紛為他們撰寫悼念文章,並且貼遍了大街小巷。他們湊錢把張氏兄弟入殮,下葬於洛陽北邙山上。為了防止楊汪的家人挖掘,他們甚至在一個地方連造了數個疑冢,讓張氏兄弟享受了曹操的待遇。

張氏兄弟殺人案就此畫上句號,張九齡的人文情懷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展現。在他的心中,倫理道德佔據上風,孝佔極大位置,甚至為了孝,他贊成血親復仇。

贊成血親復仇的不只張九齡一個,杜甫也是其中的一個。

因為他的家族就有血親復仇的案例。

杜甫的祖父叫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高官,由於杜審言恃才傲物,便被排擠到江西吉安出任司户參軍。

在司户參軍任上杜審言依然不消停,同事關係一塌糊塗,司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訥索性捏造了一個罪名安在他的頭上,這樣他就被打入大牢,不日將被處斬。

在杜審言被打入大牢後不久,杜審言的次子杜並來了,這一年杜並剛剛十三歲。

杜併名義上是替父親求情,實際另有打算。當週季重還在漫不經心地應付杜並時,杜並迅速抽出了藏在袖中的利刃,對着周季重連捅數刀,周季重當場倒在血泊之中。為父報仇的杜並當然也沒有好結局,他被周季重的隨從當場打死,結束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

彌留之際,周季重説了一句話:“早知道杜審言有這樣的孝子,我怎麼也不會去惹杜審言了!”

後來,杜甫長大成人,他不以這件事為恥,反而以他是杜並的侄子為榮。

在這一點上,張九齡和杜甫不謀而合。

或許,因為他們都是詩人,骨子裏有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情懷。

作為一代名相,張九齡不僅是文學大家,而且風度翩翩,而且品格高尚,更讓人信服的是,他居然具有預見未來的第三隻眼。

他一眼看透了安祿山。

安祿山,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柳城的胡人,本不姓安,而姓康。

安祿山的母親阿史德是一名巫師,居住在東突厥汗國,與丈夫結婚幾年還沒有孩子,便前往軋犖山進行祈禱。

軋犖山是突厥的神山,傳説是鬥戰神的化身,安祿山的母親到那裏祈禱,便是希望得到神的保佑。

可能是得到了神的保佑,不久,安祿山的母親懷孕了,大約十個月後,安祿山出生了。

安祿山出生時,靈異現象出現了。

有一道光衝出他所在的帳篷,直刺蒼穹,野獸頓時跟着號叫,似乎在迎接一個新狼王的誕生。擅長望氣的人看到這一幕後,不禁感歎,這是祥瑞,這個帳篷將出貴人。

靈異現象之後,危機隨之來臨。

得到消息的范陽節度使張仁願來了,他是來斬草除根的,然而任憑張仁願把帳篷裏裏外外搜了個遍,還是沒有找到安祿山,張仁願只能作罷。

經歷了這一場虛驚,安祿山的母親認定這不是一個普通嬰兒,於是便給安祿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軋犖山(鬥戰神化身)。

從此,你就叫康軋犖山,你就是戰神的化身。

以上是關於安祿山出生前後的記載,有點神乎其神,按照我的推測,其中演繹的成分多了一些,我權且一寫,你權且一看。

儘管安祿山一出生便與眾不同,但他的童年還是很苦的。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不久,安祿山便跟隨母親改嫁到突厥人安延偃家。

時間走到開元初年,安延偃所在的突厥部落也破落了,沒有辦法便前去投奔唐朝。投奔路上,遇到了唐朝將軍安道買的兒子,因為這個緣故,安延偃一家便住進了安道買家。

由於安延偃和安道買都姓安,便讓兩家的子弟互認為兄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康軋犖山改姓為安,並更名為祿山,安祿山由此而來。

漸漸地,安祿山長大了,並找到了一份職業:互市牙郎。

安祿山所在的地區,多民族聚集,多民族間貿易往來非常頻繁,不過在貿易往來之中,一個難題很難解決:彼此間語言不通。

安祿山出現後,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因為他是複合型人才,他懂六種番語,放在現在,相當於六門外語。靠着語言的優勢,再加上他足智多謀、善解人意,他的互市牙郎當得還不錯,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然而滋潤的日子沒過幾年,安祿山栽了。

栽在一隻羊身上。

安祿山一時性起,偷了一隻羊,結果被人發現報了官,這下問題嚴重了。

此時管轄安祿山所在地區的是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張守珪嚴格執法,準備將安祿山殺雞儆猴,一刀兩斷。

如果這一刀砍下去,或許就沒有後面的“安史之亂”了。

明晃晃的大刀片已經舉了起來,留給安祿山的時間數以秒計。

這時安祿山大呼一聲:“大人難道不想消滅奚和契丹嗎?那麼又為什麼要殺我這樣的壯士呢?”

不知是模仿還是巧合,安祿山這聲大呼的背景以及語法結構,跟歷史上的兩位名人如出一轍,一位是韓信,一位是唐朝名將李靖。

韓信臨近被斬,大喊一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後來成為漢朝開國名將;

李靖臨近被斬,大喊一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後來成為有唐一代名將。

那麼安祿山這一聲大喊呢?

這一聲大喊引起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注意。

張守珪聞言,仔細端量了一下安祿山,他發現此人身材魁梧,皮膚白皙,相貌不凡,而且又是胡人,懂得六門外語,或許真是個人才。

不妨把這個人才留下吧。

這一留,便留出了千古禍害。

在這之後,安祿山就與自己發小史思明一起,成為張守珪手下的'捉生將(類似於偵察排排長)。

標籤: 張九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zhangjiuling/493k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