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韋應物 >

韋應物與滁州

韋應物與滁州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1 一蓑煙雨、一葉孤舟、一澗清溪,數聲黃鸝。這是韋應物為我們定格的滁州最初的影像。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千二百多年,在江風淮雨的吹拂下,一個詩人清癯的背影像屋檐瓦塄上的蓬草,孤獨地寫照着曠世的蒼涼。

如果説歐陽修的述職報告是那篇《醉翁亭記》,那麼,韋應物的那些彪炳千秋的詩章,則是他的離任審計;如果説是歐文墊高了滁州的的文化品性,那麼,是韋應物的詩句,點亮了滁州這個當時闇弱寒荒的偏邦小邑,成就了滁州在中國文化版圖上的的挺拔。

歷史有時真的過於吝嗇,在新、舊《唐書》裏竟然不曾為這位風華絕代的詩人著上一言半語。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尊崇和禮敬,他的詞章像深沁着滄桑的玉璧,在歲月裏温潤着人性的輝光。

既然在史書和方誌裏我們觸摸不到詩人的形跡,那麼,我們就去他的詩文裏追索吧,看看這位與滁州結下深厚情緣的詩人,在將近兩年多治滁的經歷中,都有怎樣的心路歷程和政績流風。

2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夏,韋應物辭別長安,出任滁州刺史。經洛陽,由水路乘船,歷大梁(開封)、睢陽(商丘)、符離、盱眙,一路迤邐而來。這一年,他四十七歲。他二十歲時娶了十六歲的夫人元蘋,不幸的是這位敏慧賢淑的妻子,只活了三十六歲,在他四十歲那年別他而去。這成了詩人終身無法平復的傷痛。

韋應物出身於長安的顯宦世家,此時,辭別京都,拋卻家園,去兩千裏之外地僻事簡的滁州任職,我們無法知道當時他懷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在途中,巧遇了老朋友楊開府,為此他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逢楊開府》,回憶自己當年的諸多無賴事蹟。由於蒙寵承蔭,他十五歲是就成了唐玄宗身邊的貼身近衞,難免恃寵而驕,幹些“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的出格勾當。羅衫寶帶,香風鬢影。少年的輕狂就像春風裏的風箏,升騰的快,跌落的也快。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奔蜀,韋應物扈從不及,不僅錯過了馬嵬坡楊玉環玉隕香消的華麗而悽楚的一幕,也讓自己成了落職的失業青年,那一年韋應物十九歲。經此一變,盛唐的歌音不再那麼磅礴和奔放,世象的迭變,在詩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劃傷。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出自名門閨秀的元蘋成了他的新娘。女性的美,可以讓劍的寒色回暖,女性的柔,可以使狂躁的心平順。韋應物開始了人生的蜕變,他席地焚香,折節苦讀,一個“自成一家之體,卓為百代之宗”的偉大詩人,在為日後的人生高度,默默地進行着自我修煉和奠基。

3 公元783年的秋天,韋應物來到了滁州,這個身銜正四品下的刺史,治下領有清流、全椒、永陽(來安)三縣,計有二萬六千四百多户,人口十五萬二千三百多人。州署官舍就在今天的滁州中學的位置。一路旅途勞頓,加上心情穆鬱,韋應物到滁州就病倒了。

他到滁寫下的最初幾首詩,都是關於生病和對故鄉長安、親友懷念的。秋夜,月色,樓中,笛聲.....這些是他詩句裏出現最多的意象。

那時的西澗肯定荒草蓁蓁,溪水恣肆,那時的琅琊肯定是清榮峻茂,老樹寒煙。年少時的心雄萬丈早已被時間消磨,滁州的秋色正吻合了傾心於儒佛之道的韋應物的心境,也許,這裏正是他吏隱的最佳去處。他的病也和他的心情一樣漸漸好了起來,南池和北樓是他和親友同僚最常去的地方,有時還和官署的下屬們一起策馬去東岡打獵,那些噗噗飛起的野雞雖不能百發百中,但在遊獵中彷彿重現少年時灞水邊的矯健身影。

“州貧人吏稀,雪滿山城署”,詩人很快就和琅琊山裏的法琛、道標幾位大德高僧成了好朋友,雪天閒暇,正可以圍爐而坐,談佛論道,相互酬答。

轉眼第二年春天來了,韋應物在遊西山的時候,巧遇一位農婦,詩人在詩句裏記錄了這位忠厚善良的婦人有“嘉獻”送給自己,“嘉獻”會是什麼呢,無外乎山餚野蔌吧。

春天是植樹的時節,他從琅琊山的寺廟前移來杉樹還有海榴(茶花),栽在衙署門前。琅琊山幾乎就是一個天然的藥圃,在當地山民的指點下,詩人又挖了許多草藥栽在自己開挖的空地上。聽説黃精是大補的中藥,韋應物又挖了不少,在官舍裏煲湯直到半夜,屋內屋外都飄散着濃郁的香味。“好讀神農書,多識藥草名”,沉醉在琅琊山林嵐水月中的刺史幾乎成了山民藥農。

為政寬簡,與民休息,幾乎是仁政者的通例,在韋應物的仁懷德政之下,州民寡訟,公務消閒。夏夜之時,月暗竹亭,流螢拂席,詩人或秉燭夜讀,或遣興夜遊,許多浸潤着水光草香的詩句,象山澗之水突湧而出,流佈四方。

刺史大人也在駐軍裏安排些文體活動,“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蹴鞠是現代足球的先祖,誰能想到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滁州就開始了現代足球的遊戲。那是一個戰亂頻仍的年代,為了以備不虞,韋應物讓人張起熊皮作靶,供兵勇們做騎射練習。説到了熊皮,我又想到了他的另一句詩“掃林驅虎出,宴坐一林間”,我們的詩人,領着一幫人在琅琊山的樹林裏,一番撲打吆喝趕跑了老虎,就地而坐喝起了小酒,這是何等的瀟灑快意。

公元785年的`春天,韋應物在滁州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名篇《滁州西澗》;這一年的秋天,他的大女兒出嫁,詩人為此寫下了感人至深的《送楊氏女》,妻子早逝,長女如母,韋應物的小女兒就是由大女兒一手帶大,此時,女兒遠嫁,作為父親的不免傷感和不捨。隨後不久,詩人去揚州述職,冬,罷刺史之職。

這一年,他五十歲。他搬離官署,在城外的西澗之濱築舍而居,生活陷入困頓,想回長安老家,卻苦於沒有川資。“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是詩人的自省,也是一個清廉自重的州官從政修為。“逐兔上坡崗,捕魚緣赤澗”,逐兔捕魚,這對一個不事農桑的半百老人來説,怕不是一種消遣,而是生活所逼。

4 詩人在滁州僅僅不到三年時間,其中有大半年閒居郊外。他在這裏寫下了一百二十多首詩歌,佔他全部作品(568首)的五分之一,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歌共有十一首,其中,在滁州寫下的就有六首。除了我們熟知的《滁州西澗》、《寄全椒山中道士》之外,還有《寄李儋元錫》、《淮上喜會樑川故人》等等。可見,在滁州的創作,是韋應物一生詩歌創作中最嘹亮的章節。人與山水輝映,詩與草木同光。韋應物的詩,或濃麗纖細意象華美,或沖淡閒遠清幽蕭疏,和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一起,被後人尊為“王孟韋柳”。

韋應物像一葉泊在唐朝的孤舟,他的錨卻深紮在滁州的西澗,也深紮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深處。滁州何等之幸,得蒙諸多文化巨星的垂照,韋應物雖然遙遠,但足夠明亮。

拓展閲讀:韋應物成就評價

韋應物的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閒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於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代表作有《觀田家》。此外,他還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憤之作。部分詩篇思想消極,孤寂低沉。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 ,情文相生,耐人尋味。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後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閒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穠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其田園詩實質漸為反映民間疾苦的政治詩。

韋應物實現了脱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雲物的願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裏用了《魏志. 王粲傳》的典故。《王粲傳》中説到徐幹,引了裴松之注説:徐幹"輕官忽祿,不耽世榮"。

韋應物所説的與徐幹有所不同,韋應物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心安理得,怎麼能説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並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説自己的愚拙,不説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別開來。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並不鄙棄。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

韋應物的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前輩詩人的影響很大,前人説:“應物五言古體源出於陶,而化於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説:“一寄穗穠鮮于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宋濂《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這些評價並不十分恰當,但是可以説明韋詩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的。

標籤: 滁州 韋應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iyingwu/83yo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