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劉禹錫 >

劉禹錫詩詞創作的現實性淺析

劉禹錫詩詞創作的現實性淺析

劉禹錫詩詞創作中的現實性,是他所處的特定社會環境和特定的創作視角所決定的。

劉禹錫詩詞創作的現實性淺析

劉禹錫在中唐現實主義詩人當中,可稱得上是一位佼佼者。他的絕大多數詩篇,在反映中唐社會現實的某些方面,其深刻程度是同時代的好多詩人都無法比擬的。他的詩(詞)創作,善用典實,透脱不滯,詞采豐美,筆致流利,造境明麗清遠,風神俊爽,氣度恢宏,骨力豪勁,素有“詩豪”之稱。他與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齊名,時謂“劉、白”。

他的詩(詞)大致可分為四種:諷諭詩、感遇詩、詠史詩和民歌體詩(詞),每一種詩(詞)都鐫着深刻的現實主義印記。

一、諷諭詩和感遇詩的現實性

“歌詩合為事而作”。一個現實主義作家必須書寫他所處的時代,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是由作家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特定的創作視角所決定的。現實主義作品要求作家正視現實,忠實現實,無論現象是美好還是醜惡。“作品好象一面鏡子,一路上,它既可照見天空,也可照見路邊的泥塘。”

劉禹錫的詩歌準確地反映了中唐時期的'重大事件。“永貞革新”、“淮西之捷”、“牛、李黨爭”、“甘露事變”等等,這些事件在劉禹錫的詩(詞)中都有所反映,尤其“永貞革新”是以順宗內禪而告失敗的,“內禪”真相,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文學家都諱莫如深,劉禹錫的詩作則揭露了順宗“內禪”的內幕真相,使之大白於天下。又如李雪夜襲蔡州,生擒了叛亂軍閥吳元濟,平定了淮西叛亂,劉禹錫寫了《平蔡州三首》,熱情地謳歌了平淮戰爭的勝利,表達了他反對藩鎮割據,維護國家統一的主張,他在詩中寫下了“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的詩句,記下了平蔡之役,這是詩人的史筆,其準確程度不亞於史家記事。

現實主義作品必須按照客觀世界固有的面貌,按照生活本身的邏輯,真實地、逼真地反映客觀生活,描寫生活中已經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也就是説,詩人對於形象表現的態度是客觀的再現,而不添加自己的脱離於對象的意志,達到追求真實的目的,劉禹錫正是實踐了這一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

劉禹錫被貶朗州時期,運用“諷託幽遠”的手法,創作了大量諷諭詩和感遇詩(政治寓言詩),這是劉禹錫的一大創造。他的這些詩作不僅塑造了 饕蚊、昏鏡、飛鳶等形形色色的羣醜形象,而且塑造了白鷺、秋熒、明鏡等光明磊落、潔白無瑕的形象。特別是“翁悴沮而追昨非之莫及”,以朱絲崩斷,瑤瑟無聲為喻,深刻地講明瞭對被剝削者要實行某些讓步的道理,這是告誡統治者“苛政猛於虎”農民被搜刮得“力屈形削”了,再對其“役之無藝”,必須要引起反抗。詩人就是這樣明白地告訴執政者必須實行寬緩的政策,用讓步來和緩矛盾,鞏固唐政權。他的這些“主張”,在“永貞革新”中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實踐,歷史也有定評,是有進步意義的。

二、懷古詩的現實性

劉禹錫的懷古詩(詞)作遵循着生活本身的邏輯,寫出了他當時社會生活的現實,那其中也包含了他的理想與愛憎。在劉禹錫的作品中,懷古詩的份量不大,卻是藝術上精湛而思想最為深刻的。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深切的感染力去認識生活,對待歷史,使之達到了借古喻今,以古鑑今的目的。這是對一個有着坎坷經歷的封建士大夫在其政治理想難以實現的情況下,藉助懷古詩託物言志,表達“憂國不謀身”,“心如砥柱”不畏強權,英勇鬥爭的有效方式。

劉禹錫有着政治家的膽略、哲學家的智慧和文學家的才氣,他的懷古之作,之所以千古流傳,固然有其“使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在於作品積極的現實主義思想,在於他總結了“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教訓,為唐王朝政權的鞏固提供了歷史借鑑。不止這些,詩人還自詡“知兵者”,要作治國安邦的政治家諸葛亮,指點現實社會的是非,以圖執政者悔悟,改革弊政,削平戰亂,“重見天寶承平”了。

三、民歌體詩(詞)的現實性

一個現實主義作家是必須關心政治,體察勞動人民的生活的,這在表現手法上,要求採用寫實的方法,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高度的逼真感。劉禹錫的民歌體詩(詞)創作適應了這種要求,是吸收借鑑光輝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他自己切身的生活經歷相交融的產物。“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長期被貶謫在邊遠的地區,這給了他較多的接近下層社會的機會,他的一些民歌體詩(詞)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如《竹枝詞》和《浪淘沙詞》等作品。他善於學習吸取民間文學藝術,用它們來豐富、提高自己的創作,並在探索中獲得了巨大成就。

通觀劉禹錫詩詞作品中的現實性,不難了解到,他有一段受封建打擊、排擠出貴族士大夫的“經歷”,他沉於下僚,有更多接觸下層社會的機會,他對農民的生活有更多的瞭解。比較關心農民的疾苦,就是在任地方官期間,每遇災害,便上書請求救濟和蠲免,寫出了一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辛勞的討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劉禹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了大量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但他還不能夠揭示其造成這種矛盾對立的根本原因,這既不能責難他沒有階級矛盾、階級鬥爭的理論,更不能把他拔高看作是一個階級論者。劉禹錫那種關心民生疾苦,為民請命,敢於改革創新,失敗後仍不失鬥志,“吹盡狂沙始到今”的豪邁氣概和曠達的人格,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uyuxi/gdpg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