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剪紙 >

剪紙藝術的資料

剪紙藝術的資料

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剪紙藝術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剪紙藝術的資料

內容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併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

《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着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鬥的勇氣。

用途形式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綵、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粧、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窗花

用於在貼窗户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説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佈置。有一種佈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貼在梳粧鏡上。喜花圖案題材多是強調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色彩為大紅,外形樣式有圓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種吉祥的紋樣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構圖佈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禮花

擺附在糕餅、壽麪、雞蛋等禮品上的剪紙。在廣東潮州一帶稱作“糕餅花”“果花”,浙江平陽一帶稱作“圈盆花”。禮花題材多取吉祥喜氣的圖案。在山東為慶賀生子的“喜蛋”上貼剪紙,或將蛋染紅露出白色花紋。在福建農村互相饋贈壽禮用烏龜圖案以象徵長壽。有龜形糕餅,也有龜形剪紙。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繡底樣的剪紙。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繡於鞋頭,稱“鞋頭花”,二是適合着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稱“鞋面花”,三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稱“鞋幫花”。另外還有一種“鞋底花”,舊時多用於“壽鞋”。或繡於布襪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題材有花草、小鳥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開而不鏤空,此稱“暗刀”,是繡花時套針換色的依據所在。

門箋

又稱“掛箋”“吊錢”“紅箋”“喜箋”“門彩”“齋牒”。一般用於門楣上或堂屋的二樑上。其樣式多為錦旗形,天頭大、兩邊寬,下作流蘇。多以紅紙刻成,也有其它顏色的或套色的。圖案多作幾何紋或嵌以人物、花卉、龍鳳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連年有餘”“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喜鵲登梅”“福、祿、壽、喜、財”“五業興旺”等。張貼時或一張一字、或一張一個內容,成套懸掛,一般以貼五張為多。貼門箋除有印春除舊之意外,也有祈福驅邪之意。

斗香花

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傳統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剪紙的題材多選用戲文、歷史故事、民間傳説、花卉、人物等吉祥圖案。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紅、桃紅、綠、藍、橘黃、淡黃、黑等蠟光紙組成,顏色豐富、效果十分強烈。剪紙時需用7層蠟光紙和一層皺紋金紙疊在一起,按照統一的樣式刻花,完成刻花之後,再根據剪紙藝人的靈感將每張刻花的不同部分拼湊起來,重新貼在一張白紙上,最後將白紙也刻成圖案完全相同的樣式。因此,一套斗香花可以做出8張花樣相同、顏色各異的剪紙。

剪紙旗幡

用於民俗活動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紙。如民間重陽節時,以色紙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陽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舊俗,如有病人,巫者執剪紙龍虎旗驅邪消災。在喪禮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紙剪成。剪紙花幡與佛教中引路菩薩所持幡狀物相關;另在紀念逝者過週年時的齋事中也有剪紙而成的“招魂紙幡”,以及懸掛經堂樑上的“疏”(其形也類似於幡)。

方法技巧

一、摺疊

將紙摺疊後產生重複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取決於摺疊的次數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摺疊兩次或三次後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摺疊一次剪後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摺疊剪紙由於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於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二、陰、陽刻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通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緻。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三、刺孔

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後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接,同時於粗糙中見細緻。這種手法常用於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後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繡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接的效果。

裝裱樣式

一般市場上出售裝照片和畫片的就可以。在裝剪紙時需要將剪紙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膠粘連在託紙上,否則待鏡框掛起來後,剪紙往往會掉下來或移動位置,顯得東倒西歪不整齊。 託紙的顏色選擇主要看剪紙的顏色,起襯托剪紙的作用。比如剪紙是重顏色時,襯紙就要選擇淺色的,剪紙是淺色或白色時,襯色就要選擇重顏色。

紙版式

紙版裝裱可分平面裝裱和立面裝裱,平面裝裱將剪紙用透明乳膠全部粘連在事先設計好的紙版上即可。 立體裝裱是將紙版分成二層,中間夾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紙,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紙貼好,這種裝裱給人一種立體空間感。

卷軸式

卷軸是裝裱中國畫的一種形式。它莊重、大方,掛在房間裏很有氣魄和具有東方藝術特色,用來裝裱剪紙自然是上等。如在裝裱好的卷軸上再請書法家題上字,蓋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國軸畫相媲美了。裝裱卷軸價格要比鏡框昂貴,裝裱技術的難度比較大一些,但是,藝術效果卻相當好。

壓膠式

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各種透明化學材料越來越多,其中如透明樹脂膠,加進少許的凝固劑,將剪紙平放在玻璃上,將配好的膠水倒在剪紙上面,然後用木架繃平的玻璃紙平放在膠上,再用橡皮滾筒壓平,放在400度燈光下烤乾。用這種方法裝裱後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術比較複雜,如果禱時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將玻璃紙烤破而失敗。這種裝裱效果近似照片過膠效果。

作品分類

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用於刺繡底樣的剪紙,常用剪刺結合的手法。刺是以針尖在花紋的細部刺出小型圓點,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為刺繡時套針換線的依據。摺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一、摺疊剪紙

摺疊剪紙是民間最常見的一種製作表現方法。所謂摺疊剪紙即經過不同方式摺疊剪制而成的剪紙。最早的“對馬”“對猴”等團花就是經摺疊剪出的。摺疊剪紙折法簡明,製作簡便,省工省時,造型概括而有一定變形,尤其適於表現結構對稱的形體和對稱的圖式,如人、蛙、蝶、龜、倒影、對魚等,幾何紋、花卉、景物、器具等題材都能適應,而且展開極為對稱,又能變化出多種適合形,兩方連續,四方連續或多方連續,這是它能長久得以流傳的一個主要原因,摺疊剪紙對中國的剪紙普及和工藝圖案造型,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剪影

剪影是剪紙藝術中的一種古老形式,通過外輪廓表現人物和物象的形狀,所以它最注重外輪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於受輪廓造型的侷限,一般以表現人物或其他物體的側面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紙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紙,在表現人物側影時,一般是邊看對象邊剪。剪影很適合表現透光效果,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剪紙類型。

三、撕紙

撕紙是由傳統的民間剪紙變形出的新類型。其方法是利用不同類型的紙,採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會受到很大的侷限,不適合去表現巧工細琢的效果,但正是這種侷限,又恰恰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個性,有一種古拙雅樸、豪放雄健的格調。在撕紙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隨意性,有一種自然天成的韻味。

彩色剪紙

隨着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一、點染剪紙

以顏色在刻紙上進行點色為點染剪紙。這種剪紙也屬於刻紙,在設計上陽線不多,偏重幹小面積的陰刻,以留出大面積的陽面進行點染。類似於木版年畫的效果。

點染剪紙所用顏色,一般系民間染布用的品紅、品綠等,統稱“品色”。染到用白生宣紙刻成的剪紙上。品色一融到生宣紙,便立即上下左右滲透擴散開來,一次可染三五張。滲透不足的部位,可翻過來在背面補筆。調製時摻入白酒或酒精,滲透性很強,用在宣紙等吸水性較強的紙質上。由於酒精和白酒中不含膠,酒精揮發後紙面依然平整,不起皺,能產生較好的暈染效果。

點染時,一支毛筆蘸一種色,互不串穿,配色原理如同水彩、水粉畫調色。黃、藍相混呈綠色,紅藍相融成紫色等。有的廠家採用流水作業,染工一字排開,一人染紅黃,一人染藍綠,輪到最後一個人時就全部染完了。

二、套色剪紙

套色剪紙通常以陽刻為主,與點染剪紙相反,進行大面積鏤空,給套色留有餘地。從作品的背面貼以色紙塊,多用黑紙或金紙剪刻,按膚色、服飾、器物、花木等分別貼以不同的顏色。在拷貝箱上用鉛筆把所需套色的形狀勾畫下來,再根據鉛筆形狀剪下來,按部位用小毛筆蘸糨糊粘好,可先套小色塊,後套大色塊,所套顏色要以一個色調為主,一般以三四色為宜,套色要少而精,注意冷暖對比關係。有時套色有意超出或不到輪廓線,顯得更生動。如套一個姑娘的臉龐、臉頰的紅暈,剪成橢圓形,很具民間囡娃的藝術情趣。

套色剪紙不必處處全套。不論全部套色或局部套色,都應考慮是否套得有必要,謹防事倍功半和費力不討好。全部套色要強化主調,局部套色要注意少而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套色剪紙雖用色較為自由和便於選擇,但多一個色確實要起多一個的作用,兩個色可以概括,就絕不要增添第三個顏色。用色精練,手法簡潔又恰到好處,是藝術高超的表現。

三、分色剪紙

分色剪紙有的也稱為剪貼剪紙。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單色剪紙的組合拼貼,基本上還是單色剪紙。它是用剪好的不同顏色形狀的紙拼成一個畫面。拼貼組合時要注意顏色之間的協調性,不宜過於瑣碎。也有一種是將剪紙分成主紋和底紋,然後以底襯托主紋,交錯重疊拼貼的。如一幅剪紙中天空是藍色,雲是白色,地是草綠色,蒙古包是紫灰色,駱駝是赭石色,分別剪好後,拼貼在一起,這種剪紙鮮麗明快,裝飾性很強。

四、填色剪紙

填色剪紙亦稱筆彩剪紙,着色時運用筆繪。具體做法是,將黑色剪紙貼到白襯紙上,用筆在線條輪廓內塗繪。平塗效果與套色剪紙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後可出現濃淡變化和自然暈出的效果。注意用筆不要呆板和反覆塗改,可充分利用自然浸開的效果。

五、木印剪紙

木印剪紙是印刷與剪刻相結合的一種剪紙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開相’’後再鏤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紙上再染色,還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紙效果直接貼用。木印剪紙近似民間木版年畫,可大量製作。多用於表現戲曲人物和神話故事的題材,與純刻紙相比有更強烈的表現力,但不及點染刻紙那樣完美自然。

六、噴繪剪紙

噴繪剪紙是經噴筆(噴槍)噴染成的剪紙。可噴在襯紙上,也可噴在裱好的剪紙上。噴筆噴出的霧點,有特殊效果,像薄霧、晨露、霜雪、雨珠。點有大小、疏密之分。

七、勾繪剪紙

勾繪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一種是以剪刻為主,兼用毛筆勾繪細部,也有全用線條勾出畫面,然後用剪刀將空白處鏤空的;另一種是用金箔紙刻出花紋的大體輪廓,使某些局部空白,並適當勾以線條。由於它是剪畫結合,很多細部可以直接用筆畫出,剪畫結合可以產生一種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繪畫技法,同時也保留了剪紙的獨特性。

八、彩編剪紙

彩編剪紙是一種編剪並用的剪紙類型。就是用各種色彩的紙條,經過不同的裁剪和編織,組成各種幾何圖案及花卉、動物、人物等。其線條明快、構圖別緻,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可用於席編、筐編、刺繡、兒童手工等。

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可用於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製作等。

剪紙作文

我喜歡剪紙是從四歲時開始的,多才多藝的奶奶經常用紙剪小動物,她幾剪子就能將各種小動物勾畫得活靈活現,我對奶奶的剪紙藝術真的羨慕極了。

從那時起,我就被奶奶的剪紙藝術所征服了,也許正是這種家庭氛圍,使我對剪紙有了最初的朦朧的認識。

在我一年級時,正好我的美術老師又是剪紙高手,她送給我一本關於剪紙的書。我被書裏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通過這一本書,我才真正地對剪紙有了書本知識的再認識,因為我有美術基礎,學起剪紙來就如魚得水。不過剪紙是個細緻活兒,心急的人做不來,往往一件作品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為一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而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説起來,這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只有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雲流水。

對我來説,剪紙是一種享受。那剪刀鉸紙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裏,可愛的動物 活 了,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它的基本功:繪畫,繪畫過關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最簡單的用剪刀來剪。剪紙藝術中的基本符號有小圓孔、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繪畫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練得很好之後,就可以嘗試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剪紙,體現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剪紙,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的展示;剪紙,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我也想像民間手工藝人那樣剪出一幅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溝通的橋樑,成為中外小朋友友好的使者!

標籤: 剪紙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jianzhi/0zg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