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禮儀有什麼意義?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很多國家辦有專門禮儀學校,更多的是將禮儀納入基礎教育之中,讓孩子在進入校門時就開始學習禮儀,使之從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立人立業的根本。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第2張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第3張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第4張

文明禮儀手抄報題目 第5張

飲食禮儀

1、中餐禮儀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為禮儀之邦,在講究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禮儀自然是飲食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裏的燕窩,海蔘宴裏的海蔘,魚翅宴裏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2、中餐進餐禮儀

餐具使用

吃中餐時,應特別注意濕毛巾、餐巾、餐紙巾、筷子、湯匙、食盤、牙籤、水盂、筷子的使用規範。

(1) 濕毛巾只能用來擦手,絕不能擦臉、擦嘴。一般在宴會即將結束時,再上來的濕毛巾,才是專供擦嘴用的,但不能擦臉抹汗。

(2) 餐巾是為了保潔服裝的,應把它鋪在併攏的大腿上,不要圍在脖子或腰帶上。餐巾折起的內側可以用來擦嘴或手。

(3) 餐巾紙主要是用來擦嘴或手。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紙巾,更不能用衞生紙代替。

(4) 湯匙不用時應平置於食盤上,

不要讓它在湯碗中“立正”,或直接放在餐桌上。

(5) 食盤是用來放菜的。一次取菜不宜過多。不宜入口的廢棄物,可以堆放在盤中,不要直接吐在餐桌上或地上。

(6) 席間牙籤要在萬不得已時使用,用時注意以手相護。

(7) 水盂,即洗手碗。它是在用餐期間洗手指用的,千萬別把它當洗手水或飲料。洗手碗的用法為:進食海鮮等帶有腥味食物後,可將雙手指尖輪流放入碗中洗之,然後用餐巾擦乾手指。

(8) 筷子在使用時,忌舔筷、叉筷、扔筷、舞筷等。在用餐時,如果暫不使用,

3、席間禮儀

出席宴會前,要做簡單的梳洗打扮,女士要淡淡地修飾一下,顯出秀麗高雅的氣質。男士也要把頭髮和鬍鬚整理和刮洗乾淨,穿上一套整潔大方、適合身份的衣服,容光煥發地赴宴。

參加宴會切記不要遲到,要按規定的時間準時赴宴,到達的時間應以提前五六分鐘為宜,有時請柬上寫明客人到達和宴會開始的時間,一定按時出席。進入宴會廳,要先向主人問候致意,再向其他客人問好。當你入席時,用手把椅子拉後一些再坐下,切記不要用腳將椅子推開。小姐身旁若有男友,男友應拉開椅子請女友入座。用餐前,正確的身體姿勢應是:身體坐直,手放在膝蓋上,不要把手放在桌子上或者擺弄餐具。進餐前要與周圍的客人互相結識、交流,因為這是結交新朋友的好時機。

進餐時,舉止要文雅,應把食物送入嘴中,而不是把嘴湊近食物。咀嚼食物不要發出聲音,萬一打噴嚏、咳嗽應馬上掉頭向後,用手帕掩口。菜或湯很燙時不可用嘴吹,等稍涼後再吃。口中有食物,不宜高談闊論。嘴脣有油污不要沾染到酒杯上,應先用餐巾拭淨。魚刺、骨頭不要丟在桌布上,要放在盛殘渣的碟子裏。宴會上,若感覺悶熱,不可當眾解釦寬衣、鬆褲帶,這是不雅觀的,需要時可去盥洗室。用餐時遇有酒水打翻、筷子掉地,碰到了鄰座,要道聲“對不起”,再請服務員幫忙。對於餐桌上的公用物品,若離你較遠,不可起身去取,可請求鄰座幫忙,用後放回原處,並向鄰座致謝。

宴會中,主人應向來賓敬酒,客人也應回敬主人。敬酒時,不一定個個都碰杯,離的較遠時,可舉杯用眼睛示意,不要交叉碰杯。

席間,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説明後俏俏離去,也可以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宴會結束退席時,應向主人致謝,對宴會的組織及菜餚的豐盛精美表示稱讚。

在不瞭解席間禮儀的情況下,不可貿然行事,比如,服務員送上的第一條濕毛巾,你不可用來揩臉,它的用途是擦手。再比如,入席後何時開始動筷,要看主人何時打開餐巾。主人打開餐巾,其他人方可拿起餐巾,鋪在膝頭上。雖説“不知者不怪”,但在隆重的場合,你應模仿別人的做法,或者老老實實地請教旁人,沉着應付一切

4、西餐禮儀

a.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説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b.再昂貴的休閒服,也不能隨意穿着上餐廳。

c.吃飯時穿着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d.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e.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f.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 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g.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瞭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h.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i.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j.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鑑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籤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k.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l.喝湯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脣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的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m.麪包的吃法。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的原則。吃硬麪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麪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麪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麪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n.魚的吃法。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餚,還能將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為宜。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叉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針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由左至右面,邊切邊吃。

o.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摺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p.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説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zw3o0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