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關於讚美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關於讚美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數學方法滲透並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來愈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誌了。大家知道數學手抄報寫什麼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讚美數學的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閲讀與瞭解。

關於讚美數學的手抄報內容

讚美數學的句子

1、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並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

2、數學是一種會不斷進化的文化。

3、數學是一切知識中的最高形式。

4、數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

5、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

6、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數學。

7、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8、在數學中,我們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是歸納和模擬。

9、數學是各式各樣的證明技巧。

10、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

11、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脱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

12、以我一生最好的時光追尋那個目標……書已經寫成了。現代人讀或後代讀都無關緊要,也許要等一百年才有一個讀者。

13、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立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至善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14、數學是神奇的,她會使人眉頭緊鎖,輾轉反側,寢食難安;她會使人頓足捶胸,煩躁難言;她會使人茅塞頓開,拍案叫絕,心悦狂歡。

15、在數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魔光幻影,神祕莫測;在數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和諧的韻律、抽象的彩虹,讓人難以割捨;在數學的字裏行間閃爍着人類智慧的火花,璀璨奪目,流光溢彩,另人目不暇接。

16、數學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號。

17、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

18、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

10個數學家的故事

1、華羅庚迴歸祖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2、貧賤難移愛國心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

3、俄羅斯英語

貝塞克維奇(Abram S。Besicovich,1891—1970年)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幾何分析學家,生於俄羅斯,一戰時期在英國劍橋大學。他很快就學會了英語,但水平並不怎麼樣。他發音不準,而且沿習俄語的習慣,在名詞前不加冠詞。有一天他正在給學生上課,班上學生在下面低聲議論教師笨拙的英語。貝塞克維奇看了看聽眾,鄭重地説:“先生們,世上有5000萬人説你們所説的英語,卻有兩億俄羅斯人説我所説的英語。”課堂頓時一片肅靜。

4、不可微—不吃飯

波蘭偉大的數學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離開波蘭後,先後在美國布朗大學、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工作。他不大講課,生活支出主要*各種課題費維持。由於很少講課,他的外語得不到鍛鍊,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很晦澀。但伯格曼本人從不這樣認為。他説:“我會講12種語言,英語最棒。”事實上他有點口吃,無論講什麼話別人都很難聽懂。有一次他與波蘭的另一位分析大師用母語談話,不一會對方提醒他:“還是説英語吧,也許更好些。”

1950年國際數學大會期間,意大利一位數學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論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設”,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説:“不,沒必要,你沒看懂我的論文。”説着拉着對方在黑板上比劃起來,同事們耐心地等着。過了一會西切拉覺得還是需要可微性假設。伯格曼反而更加堅定起來,一定要認真解釋一下。同事們插話:“好了,別去想它,我們要進午餐了。”伯格曼大聲嚷了起來:“不可微—不吃飯。”(Nodifferential—bility,nolunch)最終西切拉留下來聽他一步一步論證完。

有證據表明伯格曼總在考慮數學問題。有一次清晨兩點鐘,他撥通了一個學生家裏的電話號碼:“你在圖書館嗎?我想請你幫我查點東西!”

還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他的一個研究生正好要到那裏旅行結婚,他們恰好乘同一輛長途汽車。這位學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車上不談數學問題。伯格曼滿口答應。伯格曼坐在最後一排,這對要去度蜜月的年輕夫婦恰巧坐在他前一排*窗的位置。10分鐘過後,伯格曼腦子裏突然有了靈感,不自覺地湊上前去,斜*着學生的座位,開始討論起數學。再過一會,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後排座位,伯格曼則緊挨着他的學生坐下來。一路上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數學。幸好,這對夫婦婚姻美滿,有一個兒子,還成了著名數學家。

5、閉門羹

哥德爾(KurtGodel,1906—1978年)的舉止以“新穎”和“古怪”著稱,愛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們當時都在普林斯頓。他們經常在一起吃飯,聊着非數學話題,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麥克阿瑟將軍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在麥迪遜大街舉行隆重的慶祝遊行。第二天哥德爾吃飯時煞有介事地對愛因斯坦説,《紐約時報》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麥克阿瑟,而是一個騙子。證據是什麼呢?哥德爾拿出麥克阿瑟以前的一張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較了兩張照片中鼻子長度在臉上所佔的比例。結果的確不同:證畢。

哥德爾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連續統假設(CH)是否獨立於選擇公理(AC)。在60年代早期,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數學家柯恩(PaulJ。Cohen),與斯坦福大學的'同事們聊天時揚言:他也許可以通過解決某個希爾伯特(Hilbert)問題或者證明CH獨立於AC而一舉成名。實話説,柯恩當時只是傅里葉分析方面的行家,對於邏輯和遞歸函數,他只擺弄過不長時間。柯恩果然去專攻邏輯了,大約用了一年的時間,真的證明了CH與AC獨立。這項成果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智力成就之一,他因此獲得菲爾茲獎(FieidsMedal,比自然科學界的諾貝爾獎還難獲得)。柯恩的技術是“力迫”(forcing)法,現已成為現代邏輯的一種重要工具。

當初的情形是:柯恩拿着證明手稿去高等研究院找哥德爾,請他核查證明是否有漏洞。哥德爾起初自然很懷疑,因為柯恩早已不是第一個向他聲明解決了這一難題的人了。在哥德爾眼裏,柯恩根本就不是邏輯學家。柯恩找到哥德爾家,敲了門。門只開了6英寸的一道縫,一支冷冰冰的手伸出來接過手稿,隨後門“砰”地關上了。柯恩很尷尬,悻悻而去。不過,兩大後,哥德爾特別邀請柯恩來家裏喝茶。柯恩的證明是對的:大師已經認可了。

6、維納的故事

維納是最早為美洲數學贏得國際榮譽的大數學家,關於他的軼事多極了。維納早期在英國,有一次遇見英國著名數學家李特爾伍德(Littlewood)時説:“噢,還真有你這麼個人。我原以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為寫得比較差的文章署的筆名呢。”維納本人對這個笑話很懊惱,在自傳中極力否認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種版本説的是朗道(EdmundLaudau):朗道很懷疑李特爾伍德的存在性,為此專程去英國親自看了這個人。維納後來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長達25年。他是校園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與他套點近乎。有一次一個學生問維納怎樣求解一個具體問題,維納思考片刻就寫出了答案。實際上這位學生並不想知道答案,只是問他“方法”。維納説:“可是,就沒有別的方法了嗎?”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隨即寫出了另一種解法。維納最有名的故事是有關搬家的事。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着新居的地址,並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着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裏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傢俱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於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後在院子裏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小女孩説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有一次維納的一個學生看見維納正在郵局寄東西,很想自我介紹一番。在麻省理工學院真正能與維納直接説上幾句話、握握手,還是十分難得的。但這位學生不知道怎樣接近他為好。這時,只見維納來來回回踱着步,陷於沉思之中。這位學生更擔心了,生怕打斷了先生的思維,而損失了某個深刻的數學思想。但最終還是鼓足勇氣,*近這個偉人:“早上好,維納教授!”維納猛地一抬頭,拍了一下前額,説道:“對,維納!”原來維納正欲往郵簽上寫寄件人姓名,但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7、富勒烯

1985年,科學家克羅託、斯麥利等人在研究太空深處的碳元素時,發現有一種碳分子由60個碳原子組成。它的對稱性極高,而且它比其他碳分子更強也更穩定。其分子模型與那個已在綠茵場滾動了多年,由12塊黑色五邊形與20塊白色六邊形拼合而成的足球竟然毫無二致。因此當斯麥利等人打電話給美國數學會主席告知這一信息時,這位主席竟驚訝地説:"你們發現的是一個足球啊!"克羅託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第一篇關於C60論文時,索性就用一張安放在得克薩斯草坪上的足球照片作為C60的分子模型。這種碳分子被稱為布基球,又叫富勒烯,是繼石墨、金剛石之後發現的純碳的第三種獨立形態。按理説,人們早就該發現C60了。它在蠟燭煙黑中,在煙囱灰裏就有;鑑定其結構所用的質譜儀、核磁共振譜儀幾乎任何一所大學或綜合性研究所都有。可以説,幾乎每一所大學或研究所的化學家都具備發現C60的條件,然而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化學家都與它失之交臂。克羅託、斯麥利等因這一發現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8、哈代的失算

1940年,英國著名數論專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在1940年他的一本書<<一個數學家的辯白>>中寫道:"真正的數學對戰爭沒有影響。還沒有人發現數論或是相對論服務於戰爭目的,在許多年內似乎也不會有人發現這件事。"可是,到了1945年,世界已經目睹了哈代關於相對論對於戰爭無用的可怕的否證:原子彈爆炸了。至於他舉出的另外一個例子————數論,這門"無用"的學科所提供的各種安全體系,正用於控制(也許某一天用於發射)成百上千顆原子彈;自從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後,核導彈的數目已經大大地增加了。數學的發現在整個世界中到處都有可以預見的(或所需要的)應用。碰巧,哈代本人正是從事數論研究的,他自己的某些工作已經被證明有實用價值,儘管他自己宣稱:"我從未做過任何'有實用價值'的事情。沒有一項我的發現,對世界的舒適程度產生過(或可能產生)哪怕是最小的,直接或間接的,好的或壞的影響。"

純粹數學中一些看起來無用而深奧的研究課題,居然成為現代安全體系的基礎,這是在二十世紀數學中發生的最有趣的故事,它向那些隨意宣稱某件科學工作"毫無實用價值"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9、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數學家,1933年出生於福建。在高中時,他的老師講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之後説:“科學的皇冠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

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青年學生陳景潤的心,他下定決心要學數學。1956年底,已先後寫了四十多篇論文的陳景潤調到中國科學院,開始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專心研究數論。1966年5月,他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升上數學的天空,宣佈他已經證明了(1+2)。1973年,關於(1+2)的簡化證明發表了,他的論文轟動了整個數學界。(1+2)即“大偶數都能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超過二個素數的積之和”,被國際公認為“陳景潤定理”。

10、數學博士的“錯誤”

時間王國的全體國民剛剛舉行完一次數學考試,時間博士邀請數學王國的對對博士來做閲卷指導。對對博士高興地拿起一份試卷,可是他越看越生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在檢查試卷的時候,發現所有人的試題都做錯了,例如:

7+6=1;6+6=0;3—7=8

對對博士把問題反映給時間博士,時間博士看着試卷,笑着對他説:“博士,他們做的並沒有錯誤。因為在時間王國中晚上12點就是0點,所以6=6=0;7點鐘再過6小時是13點,也就是1點,即7+6=1;3—7就是表示3點鐘前7個小時是8點鐘”

對對博士一拍腦袋,説:“對呀!哎,看來我這個博士還得繼續學習啊。”

事故講完了,小朋友們,你認識鐘錶嗎?你會計算時間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

有用的“×”

我的名字叫“乘號”。

我是數學符號王國中的一員猛將,大家都離不開我。

對了,我可不是“+”,你們要看清楚,我的方向跟他不一樣。但是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如果“+”兩邊的數字是一樣的,我就可以減輕他的負擔,很容易的得到結果,著名數學家高斯在小的時候,就是用我來解決問題的。

在乘法豎式中,我的位置和“+”、“—”一樣,但是我的運算方式卻不一樣。我是分級運算的,我的準則就是乘法口訣。

除法雖然表面上和我處處做對,但是我們之間互相協助,他可以幫助我發現運算中的錯誤,相反我也可以幫助他。

11、“0”的故事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裏,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裏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説,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裏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於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並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註,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祕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標籤: 手抄報 讚美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nqpp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