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手抄報吧,藉助手抄報可以有效培養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手抄報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第2張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第3張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第4張

有關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第5張

端午節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端午的由來傳説

傳説一:浴蘭節説

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屈原《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此俗流傳至唐宋時代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大戴禮記》為漢文帝時禮學名家戴德選編的是研究上古社會的珍貴資料。如果此説成立端午節在先秦時代已出現迄今歷時二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

傳説二:“惡日”説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撫養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説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户齊將不利其父母。”

《風俗通》佚文“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習俗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説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説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羣花之類。縐紗蜘蛛,綺谷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很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牀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係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髮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闢羣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端午節作文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無為縣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户户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些天,人們買好粽葉,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挨家挨户都在緊鑼密鼓的包着粽子,原來單調的粽子也有了改進,有豆少餡,板栗餡的,紅棗餡的,蛋黃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級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饞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和茶葉蛋,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

划龍舟是節日裏最熱鬧的活動了。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奮力向前划行。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

端午節喝雄黃酒也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端午節那天,大人們準備好了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的雄黃酒,先是大人們喝一杯,隨後在小孩子的額頭擦一點雄黃酒,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象徵着在這一年裏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家鄉的端午節有着家鄉的味道,正如那濃濃的粽香,久久的讓人回味。

端午節祝福語

1、蒲月的驕陽,披髮着火紅的熱浪;蒲月的鮮花,流淌着醉人的芳香;蒲月的節日,點綴着夏日的清涼。端午節,祝你在這個夏天擁有愉快好心情,節日快樂!

2、也許祝福是一種形式,但是卻能給人的心靈帶來温馨,希望我的祝福同樣的能給你心靈帶來温馨!朋友端午節快樂

3、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4、奉上一顆祝福的心,在這喜慶的日子裏,願幸福、如意、快樂、鮮花,一切美好的祝願與你同在。端午節想起你,發個短信問候你,想不起我沒關係,只要你快樂又順心,就是我由衷之愜意。

5、祝你事業過“午”關斬六將,家庭“午”谷豐登,生活“午”彩繽紛,才智學富“午”車,朋友“午”湖四海,人生“午”味俱全,人人都對你“午”體投地。端午節快樂!

6、用千嬌百媚的芭蕉葉把你輕輕包裹,在清香怡人的氣息中點綴快樂、好運、成功和健康,再用思念的線牢牢繫上:一顆幸福大粽子就此誕生。端午快樂!

7、把一根繩子,從中間斷一節,再分別在兩邊再斷一節,最後一邊再斷一節,請問這根繩子總共斷了幾節?沒錯,斷五節,哈哈,祝端午節快樂哦!

8、層疊疊的粽葉層疊疊的香,粘稠稠的米飯粘稠稠的思,紅通通的棗兒紅通通的運,熱乎乎的粽子熱乎乎的情,喜慶慶的節日喜慶慶的過。又至端午,祝你開懷!

9、香粽傳遞世間情,依依問候伴你行;端午節日人歡暢,笑容翩翩樂不停;好運滿滿福運旺,悲傷往後都清零;一路坦蕩一路暢,祝你前途更敞亮!

10、悄悄為你降臨的,是平安。靜靜為你散放的,是温馨。默默為你祝願的,是幸福。深深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誠的祝福:端午節快樂!

11、包一個幸福的粽子,幸福為粽衣,甜蜜有紅棗,好運黏黏是糯米,短信寫寫是心意,一切美好請你品嚐,萬般和美繞你歌唱。“粽”有快樂相伴,“粽”有三兩相知,“粽”有成功相守,“粽”有愛情美妙,“粽”有平安守護。祝端午節開心,“黏黏”有今日,“甜甜”有今朝!

12、友情是花,朋友是瓜,春天開花夏天結瓜;春天是詩,夏天是畫,我的祝福如詩如畫!今日端午,祝願正看短信朋友,天天快樂,四季健康,一生平安!

13、大家都誇你敏而好學,學什麼像什麼,我記得那天你學劉德華唱歌,真的很像耶。平安。祝你端午節幸福美滿,快樂康健,事業如日中天!

15、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

16、端午節各省風俗:山東早起飲杯酒,傳説可以辟邪毒;陝西興安觀競渡,興平端午耍人偶;湖南攸縣供龍首,草船泛水送瘟疫;江蘇嘉定過端午,無論貧富買鰉魚。

17、幸福就象一根根粽繩,緊緊的綁住你,快樂就像一片片粽葉,團團的圍住你。願您的生活就像一陣陣飄香的粽子,永遠幸福甜蜜。祝您端午節快樂!

18、萱草榴花,畫堂永書風清暑。麝團菰黍。助泛菖蒲醑。兵闢神符,命續同心縷。——張孝祥《點絳脣》

19、如果我的字典裏面有愛這個字,那麼後面的解釋一定是你,如果我的詩句裏面有想念這個詞,那麼纏綿的一定是你。親愛的,端午節快樂。

20、清清淡淡酒飄香,醉入愁腸化思量;簡簡單單情不變,千里之外常掛念;長長久久勿忘懷,地老天荒的愛戀;又是一年端午節,彼此雖然難相見,一條短信表思念,端午快樂我心願。

21、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22、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23、端午節快到了,我用幸運米+開心果+美麗豆+愛心棗+美滿仁+如意蜜+健康糖+無憂水+做一個粽子送給你,願你的生活就像它的味道一樣豐富甜美!

24、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划龍舟當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

25、五月五,端午到,又是佳節好光景;蕩起漿,破開浪,龍舟水中啟航向;粽子香,祝福響,快樂無憂體健康。祝端午節愉快、甜蜜、幸福。

26、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27、艾草又飄香,快樂明月照大江;粽子情意長,好運清風拂山崗;舉杯飲雄黃,幸福低頭思故鄉;開心佩香囊,朋友祝福伴身旁。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28、那時的端午節每每會到河邊採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着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隻只稜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兩隻,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29、端午節,端午送你五個五:祝你收穫多多,五穀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

30、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31、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龍舟舞。香飄萬里,舞動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繽紛;事業收穫,五穀豐登!端午節快樂!

32、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33、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34、加一勺蜜糖,褪去昨天的苦澀;撒一把芝麻,調製生活的醇香;添幾粒綠豆,消去夏日的炎熱;纏一根絲線,將情意來捆綁;寄一個粽子,祝你端午快樂徜徉!

35、給回憶永不褪去的色彩給思念自由飛翔的翅膀給幸福永恆不朽的生命給生活輕鬆燦爛的微笑給你我所有的祝福,祝端午節快樂!

36、有關端午的優美詩句

37、端午節,賽龍舟,爭先恐後,好熱鬧!一齊來過個開心的端午節吧!

38、歎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王充《滿江紅》

39、夢鎖玉樓,情迷天宇,端午幾度來又去。愁斷魂腸也淒涼,素顏問天悲如許。夜色闌珊,笛簫歌舞,憑欄徘徊寄情處。三更勁頭盼天晴,多情恰似瀟湘雨。端午時節,祝君快樂一如往昔!

40、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41、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42、我不知道流星能飛多久,值不值得追求,我不知道櫻花能開多久,值不值得等候,但我知道你我的友誼能象煙花般美麗,象恆星般永恆,值得我用一生去保留!

43、米飯和包子打架,見包子就打,粽子被逼到死角,情急之下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晰,我是卧底!

44、讓我掛一把艾葉在你門前,願你平安:讓我為你斟一杯雄黃酒,望你安康。讓我把一枝桃枝送予你手上,為你送走災難迎平安:祝你端午節快樂!

45、愛人是路,朋友是樹。有錢的時候莫忘路,有難的時候靠靠樹。人生只有一條路,一條路上多棵樹。幸福時候別迷路,休息時候澆澆樹。端午節快樂!

46、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宋·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47、稽古堂前,恰見四番端午又來江上,聽鳴鼉急鼓。棹歌才發,漠漠一川煙雨。——郭應祥《傳言玉女》

48、單純的你,“粽”是被人關懷;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護;可愛的'你,“粽”是被人疼愛。今天端午節,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節快樂!

49、喜歡一種特別聲音,是微風吹落那細雨,欣賞一幅美好圖畫,是月夜點綴那繁星,淘醉一種迷人氣息,是幽蘭瀰漫那花香,祝福我朋友是笑看短信的你,祝端午節快樂!

50、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諳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訴衷情》

51、五月五,是端午,端出“五好”來祝福。好身體“五”所不能,好事業“五”尚光榮,好收入“五”花八門,好朋友“五”湖四海,好生活“五”彩繽紛!願你端午節,全家幸福!

52、粽子香,艾葉芳,燦爛心情賽春江;龍舟忙,喝雄黃,健康快樂好運長;太陽光,暖洋洋,願你永把幸福嘗;短信響,情飛揚,朋友祝福:端午快樂!

53、我讓葉子伴着風兒遊走,讓水晶隨着花兒飄散,讓太陽跟着藍天回家,讓月亮帶着星星共舞,上帝問我還要什麼,我只要讓看短信的人端午節快樂!

54、“粽”想對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麼強烈;“粽”想對你傾訴,我的祝福是多麼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短信聲聲傳耳邊,啊!祝你快快樂樂端午節。

55、你可能現在正在品味我給你包的粽子,你可能發現粽子裏只有米沒有餡,都怪的包粽子時太想漏餡了,這寓意我對你的愛是無限(餡)的。祝你端午節快樂!

56、粽子可愛,但你比粽子更可愛,我會用全身心的愛來品嚐你,直到牙掉光也不放棄端午到了,別忘了掛艾葉、懸鐘馗、飲黃酒、佩香囊,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吃點粽子,呵呵!

57、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你們,祝爸爸媽媽端午節快樂!

58、米飯和包子打架,米飯仗着人多,見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餃無一倖免。粽子被逼無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祝端午節快樂!

59、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蘇軾《屈原塔》

60、跟着大眾走,絕對不會錯做自己的主人,擁有自己的思惟,支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情感,因為主宰了自己,所以更能深刻地瞭解自己。由於接受了自己,所以更喜歡自己,進而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61、工作的繁忙,不代表遺忘;夏日的到來,願你心情涼爽;小小短信,穿街走巷,帶着我最深的祝福,直達你心上:端午節快樂!幸福永安康!

62、因為一筐雞蛋,所以勾踐伐吳了;因為一杯雄黃酒,所以荊軻刺秦了,因為一隻龍舟,所以屈原投江了;因為一個粽子,所以我騷擾你了!端午快樂!

63、掛一把艾蒿在你門前,願你平安;斟一杯雄黃酒,望你安康;送一盤粽子,祝您全家端午節快樂!

節名涵義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説法。總的來説,端午節起源於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端陽節

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天中節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處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因端午節對於在北迴歸線及以南地區,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裏最當中。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

●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裏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端午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遊戲,繪圖騰神。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

●草藥節

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裏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故名。

●龍節

端午節

龍是吳越部族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上古百越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由於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為“亢龍有悔”;從卦辭而言,“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為“飛龍在天”,龍星處於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處於鼎盛時期,大吉大利。《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運行的闡發。

●浴蘭節

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亦有浴蘭節之稱,如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節的意思。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躲午節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週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雲笈七箋》中説,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為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g4mm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