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古詩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古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古詩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篇一:長征的詩詞

【原文】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巨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背景】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此時的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充滿了樂觀和自信,他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不朽之作。《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在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總領全詩,以下三聯則緊扣首聯展開。

頷聯、頸聯四句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強調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不可阻擋。“騰”、“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借山水來反襯紅軍的壯舉。“金沙浪”“大渡橋”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紅軍的英雄事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迴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昇華了詩旨。

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萬水千山”,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只等閒”。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篇二:長征詩詞

1、《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清平樂·會昌》

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峯,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葱葱。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篇三:長征中的詩詞

《十六字令三首》

毛澤東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7m47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