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辛棄疾 >

《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

《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

《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⑴引導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去品讀

⑵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知識目標

⑴通過反覆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⑵掌握詠史懷古詞的特點

⑶理解詞中所用典故的含義

3.能力目標:通過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⑴通過反覆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⑵掌握詠史懷古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中所用典故的含義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2. 探討法:以學生為主,還課堂於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課堂氣氛。

3. 多媒體輔助法:感知、品讀、印證。

【學法】

誦讀、討論、展示、評價。

【朗讀方式】

1、自由朗讀 2、齊聲朗讀 3、指名朗讀 4、熟讀背誦 5、配樂朗誦 6、範讀。

【教具準備】  CAI課件   MP3朗讀文件   紙質學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案(學習活動)

一、自由朗讀 、齊聲朗讀 、指名朗讀 、熟讀背誦 、配樂朗誦、範讀課文《辛棄疾詞兩首》,以體味語言特色,體會作家的創作風格。(早讀或課外)

二、自由朗讀“參考譯文”。(早讀或課外)

1.《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瀰漫着清爽的秋氣,江河水流向天邊,秋色無際。遠望遙遠的山嶺,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流落江南的遊子,在落日的時候,在失羣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了望。把寶刀吳鈎看完,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台的用意。

不要説鱸魚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嚐,秋風吹遍大地,張季鷹怎麼還沒有回鄉?如果只想像許汜一樣,買田置屋,怕會羞於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可惜年華如水流去,憂愁風雨,樹木猶如此。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着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

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像孫仲謀一樣的英雄豪傑。昔日繁華的歌舞台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歷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烏有。一抹斜陽映着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説劉裕曾在這裏寄住。想當年,他指揮的'金戈鐵騎,氣吞萬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間,劉義隆草草出兵北伐,夢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壇祭天,作為全勝的紀念,卻不料只落得驚慌敗北狼狽逃竄。義隆北伐失敗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遙望中原,揚州路上烽火殺敵的情景歷歷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燾祠廟香火盛燒,一片神鴉鳴嗓,社鼓喧鬧!靠誰來問我:將軍年老,飯量可好?

三、知識積累(12分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遙岑(    )遠目   玉簪(     )螺髻(     )    鱸魚堪膾(     )    倩(   )何人

揾(    )英雄淚     舞榭(  )   巷陌(  )   金戈(  )元嘉(  )  狼居胥(   )     可堪(   )  佛(   )狸祠     拓跋燾(  )      張浚(    )   王玄謨(  )

2、試把下列句子中語序倒置的部分找出來。

⑴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⑵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⑶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3、解釋下列詞語,領會在詞中的意思:

⑴“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                             ,運用了          修辭。

⑵“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中“落日”二字,比喻  。“斷鴻”是失羣的孤雁,比喻  。

⑶“把吳鈎看了,闌干拍遍”一句。“把吳鈎看了”,借吳鈎閒置身旁,烘托出詞人                        的苦悶,“闌干拍遍”形象地表現出作者                          的情態。

⑷氣吞萬里:

⑸草草:

⑹北顧:

⑺可堪:

⑻風流:

四、研讀語文必修4《示範課堂要點掃描》P78-91和語文必修4《目標素養評價》叢書P22-24,並自主完成“整體感知”1-2題。(8分鐘)

1.辛棄疾在創作這兩首詞時,人生處境和心理狀態有什麼異同?

答:

2.辛棄疾這兩首詞的在主旨和風格上有哪些異同點?

答:

五、選擇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6分鐘)

教案(教學過程)

一、分發《辛棄疾詞兩首》紙質學案。

二、作者簡介(內容參見幻燈片2-3) (3分鐘)

三、指名朗讀、齊聲朗讀、MP3範讀課文《辛棄疾詞兩首》。(早讀或課外)

四、精講並點撥“知識積累”1-3題、“整體感知”1-2題 (答案見幻燈片4-8) (10分鐘)

教後反思

第二課時

學案(學習活動)

一、齊聲朗讀、自由背誦課文《辛棄疾詞兩首》。

二、研讀語文必修4《示範課堂要點掃描》P78-91和語文必修4《目標素養評價》叢書P22-24,並自主完成“問題探究”1-6題。(18分鐘)

1.試結合作者的經歷,分析《水龍吟》中所抒發的“登臨意”是怎樣的思緒?上片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

2.在《水龍吟》詞中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來表現自己的“登臨意”的?

答:

3.試以《水龍吟》這首詞為例,談談你對辛棄疾詞作剛健雄放這一獨特風格的體會。

答:

4.《永遇樂》一詞的主旨歸在結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上,試結合全詞內容,談談你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答:

5.辛詞長於用典。在這兩首詞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藉助這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思?

答:

6.“英雄”一詞在南宋時期的詩詞作品中經常出現,呼喚英雄成了那個時代的聲音。在辛棄疾的這兩首詞都提到了“英雄”,它們分別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你從其他詩詞中再找出幾例。

答:

三、小組討論(3分鐘)

四、選擇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5分鐘)

五、自我創新展示(質疑問難)

①題目(要求就課文提問):

②答案(字數在50-100個之間):

教案(教學過程)

一、指名背誦課文《辛棄疾詞兩首》。(2分鐘)

二、指導研讀語文必修4《示範課堂要點掃描》P78-91和語文必修4《目標素養評價》叢書P22-24,並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問題探究”1-6題。(18分鐘)

三、點撥精講“問題探究”1-6題(10分鐘)(答案見幻燈片9-14)

練案(自主練習)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斷鴻hóng     水龍吟yín      遙岑遠目cén      玉簪螺髻zān

B.拍遍piàn     倩何人qiàn     鱸魚堪膾guì      季鷹歸未wèi

C.元嘉jiā      永遇樂lè       舞榭歌台xiè      尋常巷陌mò

D.倉皇huáng    佛狸祠cí       神鴉社鼓gǔ       尚能飯否fǒu

2.下面對詞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季鷹------作者拿張翰(季鷹)和自己作比,季鷹有鄉可歸,而自己縱然鄉思無限,卻有鄉難歸,因為故鄉仍在金人的鐵蹄蹂躪之下呻吟。

B.寄奴------劉裕率軍北伐,戰勝鮮卑等軍事力量,掃平中原,建立南朝劉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達自己雖年事已老仍然壯心不已的精神氣概。

C.狼居胥------漢代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並在那裏封山誌慶。作者藉以表達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樣的英雄業績。

D.廉頗------作者以廉頗自比,雄心不減當年,切望為國效力,歎無人前來問訊,徒有英雄豪情。

3.對下面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遠處的山嶺,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

B.把吳鈎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把寶刀吳鈎看完,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台的用意。

C.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如果不能買田置屋,建立功業,怕會羞於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

D.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着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

(一)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天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説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4.具體賞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寫法。

答:

(二)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5.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故事的目的是什麼?(用典的用意何在?)

答:

6.詩人寫佛狸祠下祭神廟會的熱鬧景象,是什麼心情?

答:

(答案見幻燈片15-16)

《辛棄疾詞兩首》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品讀吟誦和鑑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對比、用典的寫作手法,領會詞作內涵;

3.能有感情地朗誦,領會作者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詞作的內容、風格和情感;

2.背誦詞作。

【教學難點】詞中的用典。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一、導入: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生於亂世,胸懷抗金復國大志,可惜生不逢時未能在疆場實現自己的報負,卻在詞屆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詞作以澎湃的愛國激情和豪邁的英雄氣概獨立高標,被後人譽為“詞壇飛將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兩首詞,領悟一下詩人豪邁的胸懷和情感。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1127年,靖康之變後,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長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開始了長期對峙。靖康之變時,辛棄疾的祖父,因為家族龐大,沒有跟着朝廷南渡。1161年,金主完顏亮死,金統治區的義軍突起,21歲的辛棄疾聚集兩千人投身抗金隊伍,幾年之後,23歲的辛棄疾,帶領一萬軍隊投奔南宋朝廷。可是,南宋朝廷的主和勢力強大,安於太平,不想與敵人爭鋒,加之辛棄疾是北方人,對他又有所猜忌,所以,辛棄疾歷任建康、鎮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等地做官,作為南宋臣民生活了40年,做官20年,曾37次頻繁調動,20年被閒置,一生力主抗金,但一生抱負始終不能施展。因此,他的許多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種禦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未酬的憤慨之情,詞作風格沉雄豪邁而又不乏細膩柔媚,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宋史》説他“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

三、學生對照註釋自主閲讀,然後集體誦讀。

四、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上片賞析:

這首詞寫在1174年,詞人34歲,在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任上。這時,他自江北率領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多個年頭,卻一直未受朝廷重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以寫景開端,清秋時節,登臨縱目,楚天遼闊,江水悠長。),(覽江山,書愁緒)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移情於物。眺望遠山,其形狀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多姿的景物引發人的憂愁和怨恨。“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樓頭的落日、陣陣的雁啼,更增添了江南遊子的愁怨。)

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作者用兩個動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一是仔細端詳抽出鞘來的寶劍,一是用力拍打亭上的欄杆。動作細節見心性,手握寶劍卻無用武之地,空有力氣卻無地方使用,只好用拍打欄杆發泄自己的怒氣。)

下片賞析:下片抒情。作者用幾個歷史典故,來表述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抒發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憂愁。

休説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用張翰的典故,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既寫了有家難回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之情。)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是説,我如果也像許杞那樣只顧自己買房置地為自己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雄才大略的英雄了,表明詞人為國忘私的胸懷。)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流年”即時光如流;“風雨”指國家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用桓温的典故,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表達了北伐無期的失望)(惜流年,悲不遇)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知音難求,詞人的痛苦無人來安慰,因此只好喚取紅巾翠袖的歌女來揾淚了,表現出詞人的極度孤獨與痛苦。)

這首詞沉雄豪壯,是辛棄疾詞風的代表作。

五、集體誦讀本首詞。

第二課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學生對照註釋自主閲讀,然後集體誦讀。

二、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作於1205年,詞人以66歲的高齡出任浙東安撫使,鎮守京口(鎮江)。京口是三國時吳國所置的軍事重鎮,又是南朝劉裕北伐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登臨後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在這裏活動過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上片欣賞: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吊英雄)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洗盡鉛華江山依舊)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劉裕)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氣勢如虹,掃平中原)

緬懷兩位古代英雄:孫權、劉裕,表達出仰慕之情,頌揚他們所立的赫赫戰功,表達了作者人到老年仍舊壯心不已的精神、氣概。

下片欣賞: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隆:好大喜功,倉皇而敗,與先輩的豐功偉績形成鮮明對照)(刺時政)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引入回憶,戰火紛飛的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佛狸祠曾是劉家祖廟,而今被拓跋燾佔領祭神賽社,居然被金人佔領,奇恥大辱,全被忘記。悲憤之情,油然而生。)(感世情無常)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廉頗這個典故,説自己的運氣連廉頗還不如,慨歎、呼喊、歎息,蒼勁悲壯)(歎不用)

三、小結:這首詞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現實處境、思想主張和內心情感,幾乎全是通過歷史典故的訴説謝謝胡,簡短的語句涵蓋豐富的內容,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盡情地傾瀉而出。

四、用典的作用:

明確:“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劉勰在《文心雕龍》)用典可以以古比今,借古抒懷。詞句典雅,表意委婉,內涵豐富。

五、集體吟誦本首詞。

板書:

水龍吟:覽江山,書愁緒;惜流年,悲不遇。

永遇樂:吊英雄;刺時政,感世情,歎不用。

長於用典,自是詞中聖;悲壯激烈,盡顯國士風。

標籤: 兩首 教學 辛棄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xinqiji/0dp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