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文天祥 >

文天祥簡介朝代

文天祥簡介朝代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異族侵略,保衞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學家,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脱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漢族傑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個漢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洋歷13世紀初,蒙古諸部在塞外強大起來,部落首領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幾十年間,蒙古鐵騎席捲歐亞,攻城略地,基本統一了歐亞大陸。次子窩闊台繼位後,相繼滅掉金國,隨即揮鞭南指,完虐南宋。從西元1235-1279年,南宋頑抗了40多年,君臣軍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壯烈的民族存亡抗擊戰爭相始終。他是一個永遠被載入歷史的愛國將領和著名詩人。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自賣家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擊蒙古鐵騎。戰敗被俘後,他義正辭嚴,痛斥漢奸和蒙古汗國,慷慨殉國。文天祥於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歷1236年6月6日)誕生在江西吉州廬陵縣(今江西青原)富田。這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小鄉鎮,鎮旁不遠處正是有丘壑林泉之勝的文山。他的先輩是地地道道的庶民,從未做過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説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為祖輩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鄉間略有名望,被稱為「君子長者」。這對文天祥的漢族士者風骨產生深遠的影響。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匯合,南宋形勢大為好轉。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聲勢比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陳宜中、楊亮節、曾淵子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為抗蒙行動的一大障礙。景炎元年(1276)10月,戰鬥失利。在蒙元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從此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經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打響了收復江西的戰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鐵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劍州開督府時,並奏請楊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讓江氏子弟去軍擇地隱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軍由於沒有作戰經驗和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強,在元軍鐵騎猛烈的衝擊下,文臣武將或死或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俘並押到廣州。張弘範對他説:“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願轉而效元,定會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能再懷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佈滿了全副武裝的衞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瞭方向,隨即向着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説?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説話,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異族侵略,保衞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蒙元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説:“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説:“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説:“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12歲便考取了進士,成為了宋理宗皇帝倍加珍惜的人才。公元1274年,文天祥成為了江西知州。當時元兵入侵,長江告急,文天祥派人召集各路英雄好漢率軍保衞京城。文天祥的軍隊與元兵相比,簡直如同羊羣與猛虎,但他還是想作為表率,希望天下人士奮起衞國。不僅如此,他還捐獻家裏的資產作為軍費。

文天祥上書天子,想把天下劃分為四個地區,各設統帥,一起奮起。由於不好實行,上書無果。公元1275年,文天祥到平江,將帥戰死的戰死,逃跑的逃跑。次年,文天祥委任臨安知府。宋朝投降後,他一直多方聯絡想復興宋朝。在元兵追捕下,文天祥得以逃脱來到了温州。

公元1277年,文天祥請求保衞朝廷,還把替元朝來遊説他的人吊死了。在與元兵的抗爭中,文天祥和他的妻兒都被抓住。但是面對元朝的誘惑,他只想以死報國,絕不叛國偷生。元朝感其仁義,打算放了他,但因種種原因沒被釋放。

元朝召見文天祥的時候,問他還有什麼願望。他從容地回答説,身為宋朝的宰相,他絕不侍奉元朝,願被賜死。上刑場時,文天祥從容向南跪拜,表示心事已經了結,終年47歲。

文天祥的精神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總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所以能名垂史冊。宋元之際,風起雲湧,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仁人義士給後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實寫照。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範抓住,文天祥不願投降,吞龍腦自殺卻沒有成功。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傑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説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麼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範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張弘範讀到詩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於是不再勸降。第二年,張弘範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着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範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世八天,沒有死,於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元朝政府擔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於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後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説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文天祥死後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

對文天祥的評價

公元1283年初,文天祥被元朝政府殺害。但他精忠報國,威武不屈的精神卻為人所欽佩,時人與後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相當高。

在文天祥生前,時人對他的評價就很高。宋理宗曾欽點文天祥為狀元,他雖然昏庸,對文天祥的.才學倒是很欣賞,評價文天祥“此天之祥,宋之瑞也。”與文天祥同朝為官的王積翁認為,論才幹,“南人無如天祥者”。連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對左右説道:“(文天祥)真男子也,不能為我所用,誠可惜哉!”

文天祥死後,後世對他也頗多讚詞。元朝編修的《宋史》評價道:“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意思是,文天祥死後,世上那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説科舉得不到偉人,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這就等於將文天祥評價為“偉人”了。明代負有盛名的士人蔣一葵將文天祥比喻為擎天一柱:“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清代乾隆皇帝也給了文天祥相當高的評價:“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陸以則説:“(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此四人者,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蹟眾所周知,他在受命於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於史書。那麼,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説,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迴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説,“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歎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標籤: 文天祥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wentianxiang/y803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