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王安石 >

王安石的古詩作品

王安石的古詩作品

近來不少同學問王安石的古詩作品有哪些?那麼,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王安石的古詩作品

篇一: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篇二: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篇三: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篇四:登飛來峯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峯)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只緣 一作:自緣)

篇五:書湖陰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篇六: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詩人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他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他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説,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説”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説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説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文學成就

從文學角度總觀他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但是,他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説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説佛理,晦澀乾枯,但不失大家風範。

散文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主張,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

他的論説文,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結構謹嚴,説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為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

他的短文,直陳己見,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獨特風貌,如史論《讀孟嘗君傳》,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層次分明,議論周密,詞氣凌厲而貫注,勢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還有一部分山水遊記散文,簡潔明快而省力,亦記遊,亦説理。

詩歌

他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他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前期創作主要是“不平則鳴”,注重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後,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

後期創作“窮而後工”,致力於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張舜民評:“王介甫(詩)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尋繹,不可得矣。” 南宋敖陶孫稱其詩“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絕為功”。

他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大致可分為抒寫情志和闡釋佛理兩類,“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其抒情詞作,寫物詠懷,多選空闊蒼茫、淡遠純樸的形象,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他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豪縱沉鬱,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共開豪放詞之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標籤: 古詩 王安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wanganshi/wnyo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