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陸游 >

訴衷情陸游寫的閲讀答案

訴衷情陸游寫的閲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我們寫閲讀題就會用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閲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訴衷情陸游寫的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訴衷情陸游寫的閲讀答案

原文: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閲讀練習題

1、簡析這首詞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樣的形象;結合詩句簡析形象;形象的意義。

詩歌描寫了一個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鬢先秋”中借秋霜形容鬢髮變白(2分)

3.以下對本詞內容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D)(2分)

A.詞中表達了陸游始終想收復中原失地的抱負。

B.上闕抒發了自己空有雄心壯志卻又無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誰料”表達了抗金事業未成的心有不甘。

D.詞人表達了人生終將年華老去的無奈感懷。

4.首句借用班超投筆從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現什麼?(2分)

5.談談你對詞中“淚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6.這首詞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請結合詞的內容進行簡要分析。(2分)

參考答案:

4.表現了作者報效國家,收拾舊河山的壯志。(2分)

5.一個“空”字既寫了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寫了對君臣盡醉的偏安東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意對即可)(2分)

6.示例:詞人用昔日匹馬馳騁疆場與今日蒙塵貂裘戰袍作對比,心在前線戰場(天山),身卻不得不退居家鄉(滄州)。如此強烈的對比,深層次地揭示了詞人的崇高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和報國無門的憤懣。(意對即可。)(2分)

譯文:

回憶當年奔赴萬里外的邊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衞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醒後不知它在何處?唯有自己在軍中穿過的貂皮裘衣,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敵兵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憑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江湖!

賞析1:

陸游四十八歲,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南鄭(今陝西漢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 開篇兩句,懷着自豪的心情回憶從戎南鄭的生活。起處用“當年”二字領起,化實為虛,點出所敍係指往事。“覓封侯”,謂尋找殺敵立功以取封侯的機會。“匹馬”既是紀實,也刻劃出作者從軍時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體指出駐守的地方。南鄭屬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的春天,陸游接到王炎的邀請書後,便匹馬單身離開夔州,風塵僕僕地奔赴前線,去任“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當時他十分興奮,希望能在萬里邊防線上找到殺敵報國的機會。來到南鄭之後,他身披鐵甲,跨上戰馬,腰懸利劍,手挽長槍,冒着酷暑嚴寒,踏着崎嶇坎坷的山路,奔馳於岐渭蜀隴之間,調查地形,瞭解敵情,積極為北伐進行準備。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充滿了勝利的信心。詩人回憶這段生活,是為了與後文對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關河”兩句一轉,回筆描寫現實。殺敵報國的理想破滅了,而今只有在夢中才能重返前線。可是夢醒之後,一切都消失了,那雄偉險峻的關山江河又在什麼地方呢?只有當年從軍時穿過的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牆上,作為“匹馬戍梁州”的紀念。陸游對這件“舊貂裘”十分珍視,因為他曾穿着它在前線衝鋒陷陣:“貂裘半脱馬如龍,舉鞭指麾氣吐虹。”還穿着它在荒灘上親手剌死過一隻猛虎:“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濺短貂裘”。所以當他離開南鄭後,一直把它藏在身邊保存着。“舊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現在作者眼前的物象,雖然詞中只用一句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此詞的關鍵。原來詩人是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也可以説,“舊貂裘”是這首詞靈感的觸媒。

換頭三句,緊承上片結拍,寫夢醒後的悲涼心情。“胡未滅”,謂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滅,半壁河山還在敵寇的鐵蹄蹂躪之下;“鬢先秋”,慨歎自己發如秋霜,年邁體衰,不能重返前線;“淚空流”,是説壯志成空,憂國憂民的眼淚等於白流。這裏連用“未”、“先”、“空”三個虛詞,表達作者對現實的幻滅感,一唱一歎,感人至深。“未”表達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沒有消滅,功業沒有建成,感到無比遺恨之情;“先”表達了作者歲月不多,兩鬢已蒼,雄心雖在,壯志難酬的沉痛之情;“空”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不滿和憤慨,內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後三句,通過自身的遭遇反映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抒發對南宋統治集團誤國誤民政策的無比憤慨。誰會料到,像他這樣一生志在恢復中原,時刻準備奔赴疆場,為國獻身的人,卻落得如此下場!此時被罷官回鄉,只得披上漁蓑,去作江邊的無名隱士,終老於鏡湖之濱了。這種“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矛盾,不僅體現在陸游身上,南宋許多愛國志士同樣也有切身的體驗。因此陸游所抒發的悲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説:“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名。誰憐愛國千行淚,説到胡塵意不平。”這首詞雖然沒有從正面揭露和譴責南宋投降派,僅就個人的身世經歷和遭遇而言,但通過詩人飽含熱淚的訴説,不難看到投降派迫害愛國志士的罪行,從而激起讀者對他們的憤恨。

此篇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着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歎如訴,沉鬱蒼涼,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游愛國詞作的名篇之一。

賞析2:

此為詠春詞,抒發了客子即將到家時的喜悦心情。全詞圍繞着喜字落筆,輕盈流走,詞意婉麗,為詠春詞的創作開創了新的境界。

開頭一句點出喜還家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聲鞭響,打破了拂曉時的沉寂,啟奏了一支輕快的還鄉曲。詞接着宕開筆墨,描述客子歸程上的情態和周圍的景緻,烘托歡樂的氣氛。宿醉困流露。流露,泛指美酒。昨晚因還家即,把盞痛飲,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馬上猶帶餘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浸潤喜慶的氣氛之中: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曉方停,策馬而行,天朗氣清,更有那一雙春燕,晨風中上下翻飛,似乎也為他起舞助興。雙燕,亦暗示昔日別妻出遊,如同勞燕分飛,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遠。

過片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寫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歸程。此處,詞中歡快的旋律略作頓宕,稍超深沉。遊子回一望一路艱難跋涉的迢迢歸程和浩闊風塵,心中充滿了歷盡滄桑的複雜意緒。客子感慨之餘,但見漫天楊花,撲面而來,便信手拈來一句妙語: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讓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涼滋味,還有家人為我牽腸掛肚、思親念遠的悽苦情懷,統統分付給楊花吧!濛濛楊花,總是報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們傷春的意緒,而今卻成為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負載物。他將邁着鬆快的腳步,去和家人團聚。詞最後以幽默、俏皮將歡情再度揚起,結束了全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uyou/ngmqq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