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陸游 >

示兒改寫成作文

示兒改寫成作文

引導語:《示兒》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下文是小編整理這首詩改寫成作文版本的,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示兒改寫成作文

示兒改寫成作文篇1:

都説人將死時,會有許多話要説。其中大多數人都是財產分配問題,但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將死時並沒有説到財產半字,卻慷慨的寫下一首詩:死去元之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示兒》。而這位即將西去的老人,就是宋朝的大詩人——陸游。

天已暗下來,屋裏的燭光亮着,陸游躺在牀上,目光空洞,心情異常沉重,呼吸十分急促。他已快要溘然長逝,到天國去了。可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好像在思考着什麼事。這時,他對着月光長歎一聲:“唉——祖國未統一,我大宋還是四分五裂呀!”兩顆豆大的淚珠飛快的滑過臉,世界也好像停止了轉動,四周靜靜的。忽然一陣嘈雜的聲音傳來,屋子裏進來很多人,他們都是陸游的親戚朋友。

妻子為陸游梳了頭,洗了臉,等着陸游説話。“紙”陸游終於開口了,卻説的斷斷續續,有氣無力。一邊説,一邊指着書櫃。可能聲音太小,沒有聽見。陸游把兒子叫來,貼在耳朵上説了句話後,兒子立馬從書櫃找出了一個竹皮的小本,陸游抽出筆,揮筆寫了《示兒》,話重心長的説:“兒子,父親死後再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事了,再也看不到祖國統一的壯麗畫卷了,你要記住,一但祖國統……一,一……定要告訴……我……”大家聽了,個個為陸游遊這種愛國心感動了,而陸游遊卻

已帶着遺憾西逝。

示兒改寫成作文篇2:

很久以前,偉大詩人陸游在臨終前寫下最後一首詩《示兒》。

就天陰沉沉的,有一間茅裏傳來一陣陣悲哀的哭聲.是什麼事讓家人如此傷心?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張牀上躺着一位病危的老人.那位老人就是愛國詩人陸游啊.

天下起了毛毛細雨。

陸游對妻子説:“你不要太傷心,人生老病死是常事。我死後你一定要和孩子們好好活下去。”

陸游對孩兒説:“孩兒啊,你爹最悲傷的事就是不能夠親眼看見祖國統一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祀祖宗,一定要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我呀。“

陸游奄奄一息,指了指桌子上的筆和墨。孩子們馬上會意了,拿了筆和墨。

陸游吟誦着:“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當孩兒記好轉身看父親的時侯,宋朝的偉大詩人陸游就伴隨着一詐流傳千古的詩永遠離開了人世。

現如今,《示兒》這首詩已成傳世佳作,是因為他絕妙的文筆,也是因為他的愛國之心,而我面對科學技術飛展的今天,直想對九泉之下的陸游爺爺説一聲:“陸游爺爺,現在的中國已是國富民強,祖國統一也指日可待,你的《示兒》將會與全國十三億人民的心同在,讓我們一起來迎接中國的真正統一,迎接中國美好的明天!

簡評:改寫的部分,在哪裏呢?

示兒改寫成作文篇3:

在一個幽靜的夜晚,天下着濛濛細雨。

一座小茅屋還亮着的燈光,那是大詩人陸游的住所。着時,詩人陸游正躺在牀上,他病了,而且病的不輕,幾乎是奄奄一息了。

在彌留之際,他叫來了他的孩子們。孩子們來到牀邊,緊握父親的手,大兒子問:“父親,您還有什麼話要囑咐我,説吧,我聽着。”“孩子們啊,”陸游用微弱的聲音説,“唉,我本以為我能毫無牽掛的死去,但是,我有生之年卻沒有看見我國統一,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啊!”“不,不會的!”小兒子律含淚説,“父親,您一定可以看見就九州統一的!”陸游苦笑了一下,回答:“我也想啊,但天命不從人。”説完,他抬起頭望着天花板,突然,一滴淚珠從他的眼角慢慢滑落。大家沉默了,屋子中,只有孩子們微弱的抽泣聲。過了一會兒,陸游又説:“你們也別傷心了,人總有一死,難道你們要我在黃河路上也聽你們哭嗎?子律,笑一下。”子律勉強的一笑,但淚水馬上淹沒了他的笑,他急忙底下頭去。陸游輕輕搖了搖頭,説:“孩子們,我也不在希望我能活久點兒了,就算我今天不死,那明天呢,後天呢,我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了。但是,孩子們那,待到中原統一之日,千萬別望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這個老頭兒啊!”説完,陸游用顫抖的手提起筆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突然,陸游手中的.筆掉到地上,永遠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屋外的雨越下越大,而屋內,只留下了這首基調高昂的愛國詩……

南宋陸游寫的《示兒》全詩詩意,抒發的思想感情

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鋭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着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説得十分概括,他説: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鋭,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裏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標籤: 示兒 改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uyou/nep7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