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柳永 >

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詩文相關介紹

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詩文相關介紹

《雙聲子·晚天蕭索》着首詩抒發了詞人弔古傷今的歷史感慨。

雙聲子·晚天蕭索

【作者】柳永 【朝代】宋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三吳風景,姑蘇台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

想當年、空運籌決戰,圖王取霸無休。江山如畫,雲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

賞析

此詞以“晚秋”作為背景,抒發了詞人弔古傷今的歷史感慨。柳永的遊蹤,從汴京出發,經汴河東下至江淮一 帶,再向南到鎮江、蘇州、杭州,隨着他的愈走愈遠,他內心因羈旅生涯而引發的傷感情緒,也愈來愈濃,到達蘇州時遊姑蘇台就寫下了這首《雙聲子》。詞一開始即以“晚天蕭索”來渲染氣氛,引起下文。接着兩句“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前句寫自己似斷根的蓬草隨風飄蕩,因仕途坎坷不甚得意,而發牢騷之語。後句則表示自己隨遇而安,不妨盡情歡笑,故乘興蘭棹東遊。接下來“三吳風景,姑蘇台榭,牢落暮靄初收”,囂鬧繁華的城市已經是遠遠地消失,清冷荒涼的歷史陳跡觸目驚心地撲入眼簾,境界頓時開闊,並把人帶入歷史的回憶中去。

緊接着便以層層鋪敍之法,推出“夫差舊國”,昔日的香徑已成荒丘,繁華似錦的姑蘇台榭如伍子胥所預言的'那樣成了野鹿出沒之所,那些風流豪奢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了。換頭之後詞人進一步拓開詞境,“想當年”三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歷史畫面,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的你爭我奪,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用一“空”字冠於“運籌決戰”之前,具有了歷史的穿透力,使詞作的主題得到深化。而當人們從歷史的紛爭中又回到現實時,放眼遠眺,只見“江山如畫,雲濤煙浪”,山河依舊,人事全非,只有那激流勇退的范蠡,在越國勝利之後,隨即駕扁舟逍遙於五湖的明智之舉,使人至今仍十分歎服。在這樣的歷史反思之中,功名、利祿,一切都被淡化了,當然詞人的坎坷不平也愈來愈隨之消解了。“驗前經舊史”三句,以“前經舊史”驗之,當時記載的風流人物和他們那轟轟烈烈的事業,早已消失到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在只剩下“斜陽暮草茫茫”,令人勾起“萬古遺愁”。

柳永詞的風格一般是豔而柔,但本詞卻表現了他的另一面,即對現實遭遇的不滿和怨歎,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本詞以深秋蕭索、黯淡的景色為背景,展開了歷史與現實、繁華與荒涼、圖王取霸與江湖隱者之間錯綜的對比,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柳永以詞抒寫登臨懷古之思,感懷身世之情,具有“初發軔”的意義,在拓寬詞的內容方面對後世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項安世《平齋雜説》説他的“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寄奇麗之情,作揮綽之聲”。這個評價是比較客觀準確的。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評價

天性風流,才性高妙,由於父親柳宜身為降臣,所以科場失意,眾紅裙爭相親近;他不屑與達官貴人相往來,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樓,寄情風月,醉卧花叢,憐香惜玉,直把羣妓當倩娘……他是最風流卻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

1.屯田(柳永官屯田員外郎,故稱)北宋專家,其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 ——鄭文火卓

2.“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無以復加” ——胡寅

3.“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 葉夢得

4.“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李清照

5.“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 ——黃裳

6."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陳振孫

7.“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不減唐人高處”。 ——蘇軾

8.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9.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並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uyong/0239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