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李清照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李清照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千古第一才女”非易安莫屬,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李清照,更多熱點雜文請您繼續訪問()。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羣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婚後,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朝大軍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愛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悽悽”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佚事典故

據説李清照將《醉花陰》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後,趙明誠讚賞不已,自愧寫詞不知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

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説:“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説:“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因為這首《醉花陰》中詠菊之妙,潘天壽評:"南山陶彭澤不比西風李易安。"

賭書消得潑茶香

夫婦二人情投意合,留有不少佳話。二人常常於深夜切磋學問,每當此時,她喜歡點亮一支蠟燭為準,蠟燭不滅,就不結束。有時候二人以猜某事寫在何書、幾卷、幾頁、幾行為樂,猜中者先飲茶水。李清照自幼就博覽羣書且過目不忘,因而往往多有猜中,然而她卻又不好意思先飲,於是便將茶水潑在衣服上。

歷史評價

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李清照的詞多寫閨中思夫及國破家亡之情,她的詞中充斥着深深的愁絲,一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是讓讀者深深為之震撼。李清照當之無愧為四大才女之一。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lrr7v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