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李清照開卦館的民間小故事

李清照開卦館的民間小故事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後,由於她花錢花慣了,從山東諸城臨走的時候,驢馱擔挑地帶了些玉石古玩、書畫、文房四寶什麼的,沒有幾年也就折騰光了。

李清照開卦館的民間小故事

過去婦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識字顯文,本來她若開個小茶館啦,或給人家洗洗漿漿啦,又沒有孩子,説實在的一個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趙明誠是個知府呀!不説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當了 “茶鋪西施”,趙明誠的臉往哪裏放呀!

人都是兩肩膀挑粉一個腦袋,每天總得把那個嘴填滿才能過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嚕地叫。

文人實在沒咒兒唸了,還有一條出路,就是賣字、賣畫兒。李清照的文才好,詩、詞、文章寫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狀元”,可聽説她的字寫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樣,看來倒也俊秀,就是沒大有力氣,好象來陣風就刮跑了。再説,這個買賣也不能做,要賣就得賣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宮兒的夫人,金兵打過來還不先拿她開刀?畫畫兒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沒有件件學問都精通的`。

從濟南一塊兒來的倒有幾個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麼人家吃什麼呢?又於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覺,她想啊想,就見她自個兒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説:“有了,天無絕人之路啊!”

你道怎麼回來?她是念過 四書五經的人,當然是念過“易經”的,懂得陰陽五行,會佔卦。會這個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當聖人、活神仙看待,從沒有笑話的。

當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筆來有意地寫了四個梅花篆子:“安易卦館”。臨時使塊黑布縫了個道帽,把頭髮盤到頭頂上,穿上一件青褂子,雖説四十來歲了,看來真象個仙風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書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擱,坐東朝西,又做上了一個白桌圍,幸起筆來畫上了一個八卦圖。她又一端詳,覺得這麼塊大白布畫上這個小圈圈兒,不大好看,又在四個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標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變化。等她畫完天也就明瞭,就洗洗臉,嗽嗽口,吃了一張小餅餅兒。門一開,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臉朝門口兒,門口臨街,過往行人要佔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俗話説:人要倒黴了,喝口涼水都塞牙。從早到晚這個卦館沒開張,眼看就要日落西山,李清照坐了一天,腰也痛、腿也酸、眼也花,正要起身關門,就見身影兒一閃,一個俊俏的姑娘。

這姑娘頭插玉簪,身穿粉紗,站在門口兒。李清照一愣,仔細地看粉那姑娘的一舉一動,就見那姑娘朝東南望了望,恨得她瞪瞪眼。又向西北望了望,酸得她淚汪汪,又望望天,看看地,滿臉掛粉愁雲。

李清照眼尖,她看得一清二楚,心裏猜個八九不離十了。正在琢磨,那姑娘進門來,李清照欠了欠身,讓姑娘在對面椅子上坐下。

李清照開口就説:“姑娘如今十八歲。”姑娘一驚,心想:她怎麼知道我十八歲?莫不是真碰到女神仙啦!就輕輕點點頭。

你知道是為何?其實算卦並不靈,懂“易經”的不過是推理,不懂的就胡謅八扯,主要是靠察顏觀色。

這裏有句俗話:“窮家禍日十五六,富家閨女十七八。”窮人養不起大閨女,就得早出嫁——在十五六歲兒。富家不在乎一張口,就多住兩年——在十七八歲兒。李清照看這閨女的穿戴,知道她雖不是豪富之家,可也是吃不愁穿不愁的茬兒,所以才這麼説。

可萬一姑娘是十七歲,怎麼辦?占卦先生就會説:“我説的是虛歲呀!”若姑娘是十九歲,占卦先生就會説:“我説的是實歲呀!”所以這麼一蒙就蒙準了。

李清照見姑娘一點頭,知道是説對了。開口又是一句:“為婚姻事。不如意的親家在東南!”

姑娘大驚:“真是神仙哪!”

李清照接着又説:“真心的人兒在西北!”

姑娘一聽,張大了口,半天説不出話來。

李清照一看,嘴裏就嘀咕起來:“金克木,水克火,爹孃又沒法兒。哎呀姑娘,你有克沒生呀,你有大災臨頭!”姑娘一聽,“咕咚”一聲就跪下了。

其實,李清照説的金克木,水克火,這都是占卦的家常呱兒,錐子鑽木頭當然能鑽進去,起了火用水救,這是常理,都是陰陽五行的口頭禪啊!

李清照一看姑娘跪在眼前,心想:占卦為餬口,悉心察看,凡有難事求我,給指條明路,沒有大本事的也可給人開開心,倒是一樁好事!就説:“姑娘,不要着急,還有個天乙貴人扶你哪。”姑娘急説:“在哪?我去求求。”李清照説:“如不嫌棄,我可以指條明路,可你要對我説實話。”

姑娘一聽,眼淚汪汪:“從小爹孃把我許配趙家,親上加親,從小同蓋一牀被,同騎一匹馬,哥哥大了就回到西北趙各莊家。半月前,東南錢家鋪的錢老官兒擴仗着有錢有勢,逼我和他那又疤又麻的兒子成婚,爹孃叫人家逼的沒法,收了採禮。請大娘活佛爺指我明路一條!”

姑娘才要磕頭,李清照伸手把她拉了起來,拿起筆在她手心寫了個“逃”字,姑娘不解,瞪眼看她。李清照知道閨女的心,又説:“逃字就是一走準有好兆頭兒,這叫走一走,萬事休。” “往哪走?” “西北呀!”

這下子把姑娘點醒了,就見她連磕三個頭,站起來從腰裏掏出幾錢銀子,放在李清照的卦桌上。李清照一看,笑嘻嘻站起來,把銀子放在姑娘的手心説:“你拿着做盤纏,趁夜快走!”

這一下可來事兒了。過了三天,一男一女手拉手,笑嘻嘻地跑到李清照的卦館,“噗通”一聲雙雙跪下,開口就是“活菩薩”。李清照一看不覺笑了,原來還是那個占卦姑娘,領來一個小夥子,雙雙跪着説:“俺是來投奔你的,還有二老爹孃。”李清照一聽忙問:“兩位老人在哪?”説着,兩位老人也進門來了,又“噗通”一個,“噗通”一個,都跪下了。

這可難壞了李清照,一下子又添了四口,這可怎麼辦呵?

李清照很為難,姑娘她爹看出來了:“不用愁,這幾天折騰了家底兒,手頭還有幾十兩銀子,我從小幹過水食買賣,再拿起老行當,將就過了這一輩子吧!”又指指女兒:“菊英是個女孩兒家,就算是你的閨女,也好伺候你這個救命恩人。”

李清照一看這個情景,也覺滿心歡喜,就又寫了,塊梅花篆字的牌子掛到門口,上面也有意地寫着:“安易飯鋪”,這個飯鋪就由兩個老人和菊英的丈夫照管。後來,聽説買賣做得也怪不錯,飯鋪的小後院裏又蓋了間小耳房,是李清照教菊英唸書的場兒。往後,吃穿也就不用愁了。

聽説又過了幾年,李清照臨死以前,菊英真捨不得她,讓她留下幾句教育自己的話,李清照只説了五個字:“救人如救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ddvz2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