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

《武陵春》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

風停花香消失,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天色已晚還懶於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説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説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許多憂愁。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鑑賞1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歎,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裏,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裏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隻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於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裏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絃。

詞的下半闋着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説”、“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説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説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遊覽的人遂起出遊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鬆,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悦心情。而“泛輕舟”之前着“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迴,説明詞人出遊之興是一時所起,並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裏,上半闋所説的 “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裏,李清照説:“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誇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跡。我們説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鑑賞2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狂風掃過,春光蕩盡,繁花無存。只餘下委地成泥的花瓣在塵土中殘留的一脈芳痕。

“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景色的不堪,正是詩人心境的不堪。

詩人依然沉浸在憂愁裏,沉浸在迷惘中,意緒皆無,何來興致?太陽已經升起很高了,詩人無心梳洗裝點。

何來這般?風物依稀似當年,只是萬般心愛兩相斷。親愛的丈夫離她而去了,留下她孤苦一人,流落在戰亂中。景依舊,物依舊,人卻不在了。

多少歡快的日子,多少美好的往事,風一般的吹走了,留下了無盡的思念,無邊的愁苦。

失去了生活中最可寶貴的東西,眼前的一切都變了樣子,失去了光彩,“事事休”,悲徹!痛徹!悽徹!哀徹!寫盡離情。

對景難排,牽愁惹恨,不能自已。

一個孤立無依的女子獨自承擔着如此巨大的重負,她多麼希望自己的內心能過得到稍許的平復,抑鬱的愁懷得到片刻的舒緩。

聽説金華雙溪那裏的春光尚好,景色宜人,詩人何嘗不想盪舟遊玩,一釋心中塊壘。然而,雙溪再好,再美,詩人也只不過是動動念頭而已。詩人心中鬱結了太多太多的憂愁,太多太多的悲苦,縱有千江流水也承託不起,又豈是一隻小小的船隻載得動呢?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詩人的愁苦有了重量,有了質地,變得可親,可感。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鑑賞3

此詞寫於作者晚年避難金華期間,時在紹興四年(1134)金與偽齊合兵南犯以後。其時,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因而詞情極為悲苦。

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評曰:“悲深婉篤,猶令人感伉儷之重。”所論甚切。

首句用筆極為細膩:其意不過是説風吹花落,卻不從正面着筆,而落墨於“風住”、“花已盡”的結局。塵土因花落而香,説明落花遍地,而這又反照出風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層曲折,確是匠心獨動。次句寫日色已高,而猶“倦”於梳頭,從側面揭示情懷之苦、心緒之亂,筆法略同於其早期詞作《鳳凰台上憶吹簫》中的 “起來慵自梳頭”,但一為生離之愁,一為死別之恨,鉅細深淺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辭上易“慵”為“倦”,正顯示了二者之間的差別。三、四兩句是漱玉詞中並不多見的直抒胸臆之筆。之所以一改含蓄風格,當是因為洶湧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無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説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東西已盡皆喪失,無一留存,雖是放筆直書,卻具有高度的概括力。過片後“聞説”二句宕開一筆,寫自已有意泛舟雙溪,觀賞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 二句復又折回,跌襯出更趨深重的愁情。“愁”本無形,難以觸摸,而今船載不動,則其重可知、其形可想。這是其構思新穎處。此外,下片中“聞説”、“也擬”、“吸恐”六字前後勾連,也是揭示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

《武陵春》李清照翻譯作者簡介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992k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