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主持詞 >

有關清明節主持詞

有關清明節主持詞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們用來祭拜先祖。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有關清明節主持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清明節主持詞

有關清明節主持詞1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今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另外兩個是七月十五、十月一)。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以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成為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這一節氣,也寓意着人們實現美好願望的一個新起點。

作為三大祭祀節日之一,其核心內容是祭祖與掃墓。掃墓俗稱上墳,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祭祀死者的一種具體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逝去的親人的習俗盛行,成為人們清明節不約而同的共同行為,用以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也成為社會全體成員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無論城郊還是鄉野,人羣往來不絕,規模極盛。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去墳上培土、清理墓地是掃墓活動的必要內容,自然對動土就沒有了任何疑慮。

所以我們把提高祖碑碑基、樹立祭祖紀事碑安排在這一特殊的'日子,也就有着特殊的意義。下面進行揭幕、祭祖儀式:

第一項:鑼鼓、編炮齊鳴;

第二項:有請東里村村委會主任李富昌、本村村委會主任李曉軍成為提基後的祖碑揭幕;

第三項:有請主祭人李天成獻金、上香;

第四項:有請林州市政協原主席李金生宣讀《祭文》;

第五項:祭拜,三叩首;

第六項:再次鑼鼓、放炮慶賀;

第七項:宣佈“提高祖碑碑基暨揭幕儀式”結束。家祭開始。

東馬鞍村樹立祭祖記事碑暨揭幕儀式議程

第一項:鑼鼓、編炮齊鳴;

第二項:有請村委會主任李曉軍成致詞;

第三項:有請屯頭村族人代表李喜昌、本村族人代表李秋生為紀事碑揭幕;

第四項:鑼鼓、編炮再鳴慶賀;

第五項:宣佈“樹立紀事碑暨揭幕儀式”結束

有關清明節主持詞2

A:清明的風很柔很軟,輕輕地清掃着烈士的陵園。

B:清明的雨很涼很甜,輕輕地清洗粉英雄遺像的容顏。

A:清明的茶葉很綠很嫩,敬一杯香茶、表一份心願。

B:清明的黃花很素很淡,獻一個花圈、訴萬語千言。

合:烈士墓前悼英魂啊,無限哀思、情懷無限。

(陳博宇副大隊長:下面我宣佈清明祭英烈活動開始,1、全體肅立,敬隊禮、唱隊歌;2、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墓碑洗禮;)

A:搏鬥的身影依然清晰,昨日的槍聲仍響耳邊。

B:風浪里舍生忘死,地震中奮勇搶先。

A:一個個高大鮮活的形象,一個個震撼心靈的畫面。

B:經歷血與淚的洗禮,經歷生與死的考驗。

合:不忘血染的歲月啊,乙:珍惜寶貴的今天‘

(3、請張輔導員介紹烈士生前英勇獻身的光輝事蹟;)

A:我們一定要記住英雄的生,正氣凜然。英雄的死,重於泰山。

B:為了國家的統一和團圓,哪怕槍林彈雨、衝鋒在前。

A: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全,哪怕粉色碎骨、無悔無怨。

B:為了探索科學的真理,和平年代也會有風浪艱險。

合:是烈士為共和國大廈鋪滿基石,是烈士把愛灑向人間。

(4、向烈士敬獻花圈和小白花;5、全體默哀1分鐘,向烈士三鞠躬;)

A:英雄的精神光照千秋,烈士的業績永世相傳。

B:學習英雄的無私無畏,我們傳遞着愛的温暖。

A:學習英雄的不屈不撓,我們知難而上勇於登攀。

合:英雄是熊熊的火焰,噴湧着熾熱的情緣

對祖國的愛是忠誠,對人民的情是奉獻。

(6、全體隊員墓前革命詩歌朗誦;

7、少先隊員代表講話;

8、聶校長講話;

9、全體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

我們是光榮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們在烈士墓前宣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們建立的豐功偉績;我們一定珍惜,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熱愛祖國、誠實勇敢、自律自強、奮發有為、振興中華。繼承先輩遺志,永做革命接班人。

A:清明的風是祈禱,祈禱烈士安詳長眠、笑留人間。

B:清明的雨是眼淚,春雨灑灑淚綿綿。

A:多少朵花兒多少顆心,紅領巾烈士陵園獻花圈。

B:我們肅立在紀念碑前,重温着烈士的遺言。

合:英雄是人民心中永恆的豐碑,共和國永遠把您懷念。

(10、全體隊員合唱革命烈士歌曲,活動結束.)

標籤: 清明節 主持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zhuchici/4nd9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