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汶川大地震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四川汶川的地震如一場大災難降臨人間。這是老天在和忠誠的人們開了一個太大的玩笑,人們根本沒有力量來避免,讓無數的人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們在不斷逃避,似乎勇氣已離人們遠去,黑暗在四周伸出了它巨大的魔爪,死神在瀕臨死亡的人們身邊走來走去。

於是,他們呻吟着、苦熬着,在巨大的石塊壓下來時,壓碎了一顆顆赤誠的心,壓倒了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們呼喊着、淚流着,在掘開的房屋下面,看見了一具具已毫無知覺的軀體,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嚎,斑斑駁駁的血污染紅了雙眼,似乎肝腸寸斷。

也許我們只要活着就好了,只要快樂的活着就好了。

我們有着黃色的皮膚,胸膛裏流淌着鮮紅的熱血。

我們有着堅韌的毅力,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刻,內心中有着澎湃的聲音猶如戰鼓鳴擊,美好的往事如戰壕的硝煙四散而淡忘,我們竭力伸手,指尖能觸到的也就只是灰燼和看不到頭的廢墟。

我是知道的。那些死去的人是為了活着的人能夠活得更好,而活着的人是為了堅持死去的人的夢想而走下去的。

看着被埋孩子手中緊緊捏着一支筆,不曾放開,即使自己不再能掙開眼;聽那響噹噹的漢子深陷絕境,還自信地對救援人員報以微笑,一定要讓自己的女兒看看父親是怎樣的勇敢;瞧那眼角佈滿血絲的人吶,説着我們再苦再累也要救出被困的同胞。

“中國加油,汶川加油!”

這是堅定的汶川人在吶喊!這是堅定的中國人在吶喊!這是堅定的中國在吶喊!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再大的天災也難不倒中國人!

汶川地震是老天對我們的一個玩笑,可我們沒有放棄,我們積極的面對了老天給我們這個玩笑。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2

天府沉陸,家園塗炭,斯民何辜!北緯31度,東經103.4度處。汶川。連日來,岷江嗚咽,悲傷蔓延。

這已是無須渲染的災情:至5月15日20時15分,汶川地震已造成19509人遇難,四川省受傷人數達102100餘人,被埋12300餘人。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估計,遇難人數將在5萬人以上。這已是絕地馳援的拯救:至15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挺進58個重災(公文有約為您提供)鄉鎮,已有來自台灣地區、香港地區及日本的3支專業救援隊伍到達汶川,理縣到汶川的"生命線"已經打通,目前已經從廢墟中救出13400餘人。這已是刻不容緩的情勢:至15日15時,地震災後救援的"黃金72小時"已過。據地震專家稱,震後第一天生命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僅剩下20%-30%,此後存活即為奇蹟。

願天佑災區,願天佑斯民。願奇蹟出現,願生民不死。願無力者有力,願悲觀者前行。願亡靈能夠安魂,願傷者得到救治,願那些驚恐萬狀的心靈得到撫慰,願那些被掩埋以及失蹤的人們仍擁有向生之門。當災難不由分説,死難仍在發生,悲愴仍在延續,那麼援軍及時的`馳救,生命絕境中的堅守,才可能創造奇蹟。淚盡之後血續,前僕之處後繼。生命需要温暖,士兵需要突擊。每一分鐘都是一個世紀,每一條生命都是全人類。開闢通路,徒步也要提前抵達;尋聲救苦,徒手也要盡力救援。要比"提前一秒"更提前抵達,要比"百倍努力"更加倍救援。

雖然不能替死者死,不能替傷者傷,雖然未能往災難的現場出把力,未能在受傷者身邊搭把手,但念茲在茲的憂切,骨肉不棄的捐助,卻使我們感知與災區人民在一起的力量。

數日以來,全國各地乃至國際社會的組織或個人,向災區獻血以及捐款、捐物的浪潮洶湧。每一分錢幣都帶着體温,每一管血液都流淌愛心,每一件衣物都表達休慼與共。在長沙,由本報發起的"黃絲帶"祈福活動啟動後,"滿城盡飄黃絲帶",這尋找離散親人的絲帶,飄揚同胞手足之情,也招展着回家的方向。災難當頭,我們以這樣的方式手掬一捧燭光、一瓣心香,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為仍在等待營救的同胞祈福,並表達生命頑強之信念。

只有行動着,才是信心的表達。"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説,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的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説,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一個流淚的民族必然充滿悲憫與堅強,但一個迅速開始行動的民族則永不沉淪。因此我們呼喚這樣一種行動着的信心,呼喚更多的人或組織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加入到賑災中來。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救災部門以及慈善機構及時提供賑災指南,向社會公佈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我們也呼籲,在災區交通不暢、物資運輸不便的情形下,請同胞們更多地以捐款的方式表達愛心,也請留心相關部門的捐助提醒,使愛心的表達更有效率。

"黃絲帶"祈福活動中,本報記者拍攝的一張纏着黃絲帶、雙手合十的小女孩圖片,打動着無數的人。尤為令人肅然的是,昨日前來本報捐獻款物的許多人,都以這種"雙手合十"的姿勢表明來意。就從今天起,我們每個人,都是祈福的人。我們祈願在經過72小時之後,生命依然擁有跡象,擁抱依然擁有温暖,淚水依然擁有方向。我們祈願那些等待救援的人們,一定要挺住,一定要堅信,一定要得救。

"5·12",汶川,德陽,茂縣,綿陽……那哀鴻遍野之地,滿目瘡痍之所,風暴的眼,共同的心。在今天,讓我們捧一瓣心香,與災區的人們一起,為逝者守靈,為生者祈福。除此之外,請讓我們各自好好活着。

汶川大地震演講稿3

朋友們: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5·12”汶川特大地震帶來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離的痛苦。又是一年過去,這裏匯聚着普天之下的人間關愛,正從悲壯中生長希望。

兩年來,在政府的積極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全世界海處僑胞和各國人民友好的幫助下,四川災區人民崛起於危難、堅強奮進,用勤勞的雙手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書寫着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精彩篇章。目前,納入國家重建總體規劃的29704個項目已開工97%,已完成投資6600億元,佔概算總投資的70%。18個對口援建省市已確定援建項目3136個、援建資金751億元,已到位援建資金502億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有信心實現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要求。

如今,災區正在發生脱胎換骨的巨大變化。經濟發展勢頭恢復到了震前水平,進入到加快發展的軌道;投資發展環境恢復到了震前水平,國內外資本進入較快增長;幹部羣眾的信心士氣恢復到了震前水平,意氣風發地創造新的生活。浴火重生的新家園,正匯聚升騰起新的希望。

 一、災區規劃建設全面提升

災後重建是一項關係長遠的浩大工程。災區重建效果,關鍵取決於科學規劃、科學重建。重建工作從一開始就注重整體謀劃、科學統籌,堅持用科學規劃保障科學重建。震後第七天,我們就着手災後重建規劃。把恢復重建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優化經濟佈局、轉變發展方式、充分開放合作、改善宏觀環境相結合,積極探索科學重建之路。加強對重建工作的科學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偏,確保災後重建始終科學有序,高水平高質量推進。

科學規劃引導災區全新佈局,催生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按照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10個專項規劃,災區各市州、縣市區都編制了相應的重建規劃。規劃做到了全域全程,覆蓋了災區城鄉,涵蓋了重建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農村建設首次有了科學的規劃作指導,克服了盲目性和隨意性;規劃堅持了開門開放,集中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智慧,確保了規劃和建設的先進性、科學性;規劃體現了前瞻超前,處理好恢復與提升的關係,避免了把恢復重建搞成原樣複製;規劃突出了村鎮佈局和風貌特色,異地重建的北川新縣城初現現代化羌族文化城雛形,震中映秀變身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的旅遊小鎮,原地異址重建的漢旺鎮一派現代色彩,新民居、新村落、新城鎮勾勒出災區發展振興的美好畫卷。

二、災區民生事業長足進步

災後重建,最需要恢復和重建的是民生。重建的進度和質量,羣眾認可是最硬的標準。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羣眾安頓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災區建設好。現在,走進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羣眾。

災後重建中,民生項目進展最快。各級黨委、政府安排重建任務,民生項目是重中之重;調整重建進度,“加快”的主要是民生項目。震後10天,完成1500萬人的應急安置;震後一百天,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完成1200萬人過渡性住房安置攻堅;震後一年內,350多萬户因災受損住房修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震後一年半,150多萬户農房重建全部完成,農村受災羣眾在新房中歡度虎年春節;震後兩年,25萬多户城鎮住房重建基本完成。今年春季開學災區學生全部告別板房校舍,3002所學校今年9月將基本建成;1362個醫療衞生和康復機構已開工94.2%,羣眾受損的家園加快恢復。

災後重建中,民生設施提升顯著。災區公共服務設施全面上檔升級,建設標準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務能力更強。我們着力建設百年工程、精品工程,使重建項目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嚴格執行抗震設防標準,徹底改變了千百年來農房建設無標準、不設防的歷史,學校、醫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場所。一批社會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集貿市場相繼落成,災區綜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飛躍提升。這些災區以往的“短板”,在重建中實現了“跨越”。

救災就是救民,重建就是為民。擴大就業、安全温暖過冬、特困户幫扶、安置失地農民、保障“三孤”人員、傷殘人員治療康復、再生育服務、完善社保體系,一項項舉措聚焦民生,一件件實事雪中送炭。去年,51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震前水平。

三、災區基礎條件顯著改善

地震災區大多處於偏遠山區和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本身就比較薄弱,地震又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破壞。抓住機遇推進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一批關係長遠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整個災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

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災區6條高速公路全部開工建設,88條國省幹道和重要幹線已完工43條、在建45條,恢復修建農村公路2.5萬多公里。震後開工的第一個重大交通重建項目成都至都江堰城際鐵路已建成運營,貫穿和輻射災區的成綿樂城際鐵路、成都至蘭州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四川鐵路正與東部地區同步邁入高速時代。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日益完備通暢的交通網絡為災區重建和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條件。災區骨幹電網和

農村電網重建加快,震損水庫除險加固進展順利,生態重建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災後的搶險救援能力在“4·14”青海玉樹地震救援行動中得到檢驗和體現。

災區基礎設施的加快重建和提升發展,既是災後重建的重要任務,也是保障災後重建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為四川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打下了基礎。

四、災區產業快速恢復振興

災後重建,既是一場“強筋健骨”的重生歷程,更是一場“脱胎換骨”的發展洗禮。東汽漢旺老廠的時鐘,永遠定格在那悲情一瞬,而災區發展振興的腳步一刻也沒有駐留。災區經濟沒有垮,迅速走出地震的陰影,步入了更好更快發展的軌道。

着眼發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發展。我們把產業恢復發展與優化經濟佈局、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增強災區自身發展能力。因災受損企業全面恢復生產,阿壩鋁廠產能倍增,東汽產能和銷售收入創歷史新高,去年6個重災市州工業得到恢復性增長。受援縣市都與對口支援省市建起了產業合作園區,引進了一批重要產業發展項目。飛地工業園區、產業合作園區、現代農業園區,新的園區定位更加清晰、佈局更加合理、區位更具優勢。災區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一批落後產能及時淘汰,一批現代產業紮根興起,產業“小、散、亂”的狀況極大改變,災區正在成為生態農業、綠色經濟的聚集區、示範區。旅遊業快速恢復振興,地震遺址旅遊、鄉村旅遊在災區蓬勃發展。

產業領跑,發展起跳。災區產業發展正在走出一條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生之路。

 五、災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災區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日新月異,所到之處新城拔地而起,村莊煥發生機,道路四通八達。新農村、新城鎮揭開了發展新篇章,開啟了災區新希望。

不僅居民住房條件極大改善,而且城鄉整體佈局得到全面優化。我們在重建中堅持“三打破、三提高”:打破“夾皮溝”、提高村莊佈局水平,打破“軍營式”、提高村落規劃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設計水平,體現山水田園風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城鄉住房既安全美觀,又經濟實用,既特色又現代,村莊佈局、村落設計結束了散亂無序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集中居住、集約用地,城鄉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不僅公共服務設施整體跨越,羣眾生活方式也發生歷史性變遷。通過重建,災區的學校、醫院、敬老院、文化中心、村民活動中心和污水垃圾處理等民生設施全面配套。這也深刻影響和改變着災區羣眾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災區羣眾住上新房,也用上了現代生活設施,告別傳統落後,享受和融入現代文明。

不僅城鄉環境風貌煥然一新,而且羣眾精神狀態實現深刻轉變。在重建過程中,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髒亂差的現象在災區大為改觀,潔齊美的面貌在災區全面展現。更為寶貴的是,災區從物到人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幹部羣眾走出地震災難陰影,重拾生活的信心,自強不息的精神得到昇華,展示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開放意識、創業意識、文明意識得到增強。

經過震後兩年的艱苦努力,災區重建進展快、變化大、效果好,成為城鄉環境治理的樣板,成為改善保障民生的示範,成為幹部鍛鍊成長的課堂,成為展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窗口。四川災區人民永遠銘記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永遠感恩全國人民的無疆大愛!

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堅定支持,有災區人民的堅韌奮鬥,一定能夠早日建成更加美好的新家園!

標籤: 汶川 地震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nqy2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