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精選9篇)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精選9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在社會,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精選9篇)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好!

不久之前有位女鄰居生下一個只有一隻手的女嬰。女鄰居和她的丈夫備受打擊。大約一星期後我在集會上遇見這對夫婦,他們問我是否有什麼建議。我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見,只有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可以讓他們分享。

我的心得是:世上有數以百萬的人們將自己的殘疾置之度外,成就了難以想象的功業;你可以學會用與常人不同的方法,將事情做得同樣出色;重要的不是你的殘疾,而是如何面對殘疾給你帶來的挑戰;我們沒有權利把殘疾當作藉口,發揮自己的才能是我們的義務。

我生來沒有右手,但是我從沒感覺不如別人。我從小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我逐漸愛上了運動。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我在自家院裏與父親玩投球接球,就這樣學會了打棒球。唯一的不同是我投球和接球只能用同一隻手,為此我摸索出一個辦法,投球時手套掛在右臂上,投完球左手迅速戴上手套,準備接球。在練習時我總想象自己是我最喜愛的投手,把球投向自家房子的磚牆,然後戴上手套接住彈回的球。我向着牆越走越近,迫使自己不斷加快戴手套的速度。

長大後,運動成為我贏得別人接受的途徑。也許我在內心深處覺得,如果我在賽場上表現出色,別的孩子們就不會覺得我與他們不同。我希望通過這引起別人的注意,卻不喜歡人們關注我的殘疾。最近《洛杉磯時報》報道了一位出色的高中生投手――他也只有一隻手。他提到了我的名字,説不希望自己像我一樣身有殘疾。起初我感覺很受傷,但是後來我理解了,這正是我自己當年的感覺。我不想被人看作是一個殘廢。請將注意力放在我的投球上,而不是我的手上。

我衷心地喜歡投球。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是找到你衷心熱愛的事業。如果你對自己的事業充滿激情,那麼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艱苦道路上也變成享受。

後來的故事你們都已經知道。我加入密歇根大學棒球隊,兩次入選國家隊,還參加了1988年的奧運會。儘管我在職棒大聯盟征戰了將近10年,奧運會仍是我最美好的記憶之一。我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我曾經單賽季贏了18場比賽,也曾一年輸掉18場。

我想告訴女孩的父母,我多麼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鼓勵我參與,但是並不對我的每一舉動指手畫腳。他們從不因為我少了一隻手而放鬆要求,甚至期望我比別人做得更好。我將永遠感謝他們沒有容許我將手有殘疾作為藉口。

我想告訴那位小女孩:”去找尋你熱愛的事業。可能你的選擇並非一目瞭然,也可能它不合邏輯,但是不要因此放棄追求。”對於只有一隻手的人,棒球這個選擇顯然不合邏輯,但是我熱愛它,所以把它當作畢生的追求。不管腳下的路將你帶往何方,不要放棄,直到你的心告訴你,你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使夢想成真。失敗的時候,爬起來繼續努力,不要給自己一點藉口。傾聽你內心深處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你是否已經竭盡全力。

殘疾並不重要,99%的時間我甚至忘記我比常人少了一隻手,我也從來不曾羨慕過擁有雙手的人。重要的不是你比別人少什麼,而是發揮你擁有的才能。想象在你生命的盡頭有人問你:”你被賦予了許多才能,你用它們做了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潛力,不要辜負你的潛力,這是我們人生的責任。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同志們,我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好!

人生有效的時間很短暫,對殘疾人來説這個時間是更短暫。而我們能用來學習和創業的時間就更少了。對於我們殘疾人來説,知識是成才的基礎,能力是成才的關鍵。有人讀書不少,卻寫不出文章,講不出道理,於是人們稱這種人為“兩腳書櫥”。一個善於思維的頭腦比僅僅塞滿知識的頭腦要好得多,在學校能夠接納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來源廣,知識更新快,殘疾人應該注重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接受信息能力,才能把我們所學的書本知識涵義延伸更廣。

“牆報上一隻的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滾落下來,這已是第八次失敗記錄。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開始從牆根往上爬。”看到這,你會怎麼想?由於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人會毫不憂鬱的説“鍥而不捨”、“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説:“放棄”,或者“換個角度在試試”。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求同思維,使人類的許多創造力在搖籃中窒息。

對事物擁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求異思維,才是創造思維的開始。對正在創業及要創業的殘疾人來説。接受知識並不難,更重要的不是記憶知識的能力,而是運用知識、創造思維的能力。要多想,多問、敢於懷疑和挑戰權威,這既是一種創造思維的培養,又能養成研究、探討問題的習慣。同時,多參加社會活動,增強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與人合作及協調能力。走上勵志創業之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人生逆境七八九,順境不過一二三。”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問題、工作問題、健康問題等錯綜複雜,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難也隨之而來。因此,殘疾人必須具有承受各種挫折的心理素質。

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生存是具有不穩定性和風險性的,弱勢羣體的殘疾人創業尤為艱難。成功和失敗往往在一瞬間發生,成功則一步登天,失敗則是一貧如洗,這種競爭的殘酷性與風險性對一個勵志創業殘疾人來説,需要具備比健全人更硬的心理素質。勵志創業之路不會一路高歌,它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漫漫長路,更是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成才之路,面對這些,殘疾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意識的鍛鍊自己家的意志和品質。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勵志創業對於殘疾人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少殘疾人抓住機遇接受挑戰投身商海,當起了老闆,更多的則是有勵志創業的意願,卻不知從何下手。客觀的説,殘疾人勵志創業是一條充滿艱辛和超越自我價值的道路。時刻保持高昂信心,冷靜分析,理性應對,是每一個勵志創業或即將勵志創業的殘疾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我演講將要結束的時候,我想再説句內心話:殘疾不是我們的錯,殘疾是人類繁衍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而又不得不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就像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風吹過,雨打過,總會有殘損受傷的樹葉樹枝,但我們同樣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

所以希望你們能給勵志創業的殘疾人提供更多幫助與理解。

謝謝!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關愛”。

如果你是盲人,在黑暗中行走,你會為別人點燈嗎?也許你會不屑,為什麼盲人要點燈呢?但你有沒有想過,正是這漆黑夜中的一盞燈,使別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盲人的簡單行為不僅幫助別人,而且避免了自己的不幸。

詩人艾青曾經説過:“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沒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擁抱才能帶來温暖。”是的,愛是如此重要,它是維繫人與人之間美好而良好關係的橋樑。

關心別人並不意味着犧牲自己。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承受着很多的愛。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總是堅定地牽掛;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凝聚着老師的無限關懷。

如為了挽救學生的生命,而被捲入車下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一樣,這樣一種深切的關愛感動了無數人,也震撼了無數冰封已久的心。

五月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今天,以關愛他人為主題,關愛殘疾人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給殘疾人伸出一隻援助之手,只要你付出一隻手的力量,在公共汽車上給他們一個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

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每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幫助殘疾人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除了照顧殘疾人,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

有些同學因為父母早逝,只能與年邁的祖父母住在一起,不僅要養家餬口,還要兼顧學業;有些同學由於父母病重,為了治病而欠債。

雖然他們學習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不能順利完成學業。為了幫助這些貧困學生,我們學校正以班級為單位在校園裏舉辦義賣活動。

義賣所得將全部捐給我們學校的貧困學生和殘疾人。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活動,伸出我們的手,關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同學們,關愛他人吧,學會關愛吧,對於個人,就是儲存幸福;對學校社會來説,它是最大的進步動力。今天我們要建設一個充滿關愛的校園,明天我們要建設一個充滿關愛和付出的社會,這就是對我們的歷史付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令我感動的殘疾人》。

有一個天真無邪、快樂生活着的孩子,卻不幸得了小兒麻痺症,他在上小學時,因為無法走路而由同學揹着上學。他成績很好,但因為身體的缺陷,最終還是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他很傷心,還想過輕生。但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老師和同學,想起了他們是怎麼用心地照顧自己,如果這樣,就太對不起他們了,想到這兒,流下了淚水,也放棄了這個輕生的念頭,於是他堅持着自學成材。

長大後,他決心要當一位老師。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辦了一所學校,成為了老師,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老師,是教聾啞人怎麼説話的老師!因為教他們需要很大的聲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得了非常嚴重的咽喉疾病。

這位殘疾老師真是太偉大了,身患殘疾還教了這麼一幫特殊的孩子,使他們最終能與正常人進行自如的交流,就算自己的喉嚨得了重病也無怨無悔。

我從這裏發現,其實殘疾人有時候可能並不需要我們的幫助,他們可能想的是自力更生,甚至還是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別人,而我們的幫助對他們來説,可能是對他們的歧視,認為我們把他們看成了另一個羣體,就像我們把這些人看的不是同樣生活着的人一樣,讓他們很無地自容。其實很多殘疾人是非常剛強的,並不像我們看到他們的外表那樣脆弱。在我們眼中,可能只是不經意的指點,或是説一句對他

們不利的話,甚至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字眼,就會給他們造成傷害,有時這種傷害比肉體上受到的傷害還大,更刺人的心。

所以,讓我們平等地對待每一個殘疾人,而不是更多的嘲笑他們。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愛殘疾人,做禮貌使者》。

人是萬物之靈,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也是用愛編制才能天長地久,如果你留意,每時每刻你都在周圍人的關愛中生活,你是不是也產生了關心他人的想法?要知道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忙!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殘疾人自學成才,自強不息,他們身殘志不殘,如戰國時期的孫臏下肢殘疾,卻寫下了著名的《孫子兵法》;酷愛音樂的`阿炳雖然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但譜寫出了響譽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

張海迪是當代身殘志不殘的典範,她坐在輪椅上寫下許多著名作品,指引着少年兒童自強不息,拼搏奮進!我們身邊的廣大殘疾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辛勤勞動、頑強拼搏,不僅僅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用心貢獻,而且實現了自我壯麗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但殘疾人由於自身功能障礙,使他們在工作、領悟和生活中還是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多數殘疾人尚未得到基本的康復服務;因此,關心幫忙殘疾人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同學們,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説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隻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刻。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職責,讓我們從這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這天,而且是在每一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忙做一個禮貌的使者吧!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講的題目是《獻出純真的愛》。12月3日,是世界殘疾人日。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能夠唱歌,能夠欣賞音樂,能夠聽見樹葉嘩嘩作響,能夠領略小鳥歡快的歌聲,還能幸福的在美麗的校園裏讀書……然而,在我國,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象我們這樣年齡的殘疾兒童,他們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據統計,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兒童,他們有的自出生開始便處於一個無聲的世界,有的至今無緣看到這陽光燦爛的春天,有的因家庭經濟原因面臨失學的困境……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中間也不乏身殘志堅、學有特長的。未來人才,他們渴望社會的關注,熱心人的扶助。他們在克服自身困難的時候,需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樂觀向上精神,需要健全人的理解,需要健全人以春天般的温暖激發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孩子們,你願意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嗎?你願意用你的愛去温暖他們嗎?

同學們,我們應該學習殘疾人的哪些精神呢?我們要學習以鄧樸芳、張海迪、桑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殘疾人,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學習他們在同不幸與困難作鬥爭中表現出來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了人類挑戰自身侷限的勇氣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的壯志豪情。

為此,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在中隊活動中開展"四個一"體驗活動:蒐集、宣傳一個殘疾少年自強不息的小故事;幫助殘疾人解決一個生活小難題;送給殘疾小夥伴一本有意義的書;宣傳一種預防疾病的生活常識。讓我們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傳統美德,大家手拉手,齊努力,關心、愛護、尊重殘疾人,向同在一塊熱土上生活的殘疾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共同築起身邊的希望,讓殘疾人跟我們共享一片藍天!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秋季的光景儼然褪去,隨之而來的就是冬季的寒冷,但是不管在何時,我們的內心都應該是温暖的,因為愛在人間,那麼此時就讓我們將目光投向社會中一羣特殊的人羣——殘疾人。藉此説明我今天的演講主題“平等對待殘疾人”。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可以,誰都想以最完美的姿態生活在這世間,但是遭受不可抗力因素,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所以我們應該在思想上明確:殘疾人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此時此刻我們應該意識到“尊重”一詞的深刻含義。或許有人會問,那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出內心的尊重呢?首先,不向他們投去異樣的陽光,這是我們最應該做到的,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堅強樂觀的活着,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沒有經歷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又有什麼資格對他們指手畫腳呢,相反我們應該為他們的精神點贊!

在世界殘疾人日到來之際,讓我們強化自身的意識,將關愛殘疾人作為自己的一項道德準則,時刻提醒自己,在他們有需要時及時地伸出援手,不要讓他們感覺在這個世界上是如此的孤立無援,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這也在告訴我們不要去歧視殘疾人,都是同住在地球村中的人,我們誰又比誰特殊多少呢?有些殘疾人雖然在身體上存在着不完美,但是他們優秀的品格和極高的思想覺悟卻是我們還沒有觸及的高度,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存在歧視的心理,不只是這一件事,生活中的種種事情皆是如此。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麼我相信我們的生活環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和諧,那麼我們都能做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比如我們可以隨手清理盲道上的障礙物,讓盲人出行時不會因盲道上的障礙而受傷;我麼也可以為上坡困難的人搭把手;亦或是在他們乘車時主動讓一下座位,每一件事情看起來都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對於我們而言也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是卻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讓他們相信,在這個世間依舊是存在愛的。

生活因為愛而變得更加美好,而這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為殘疾人帶來一份專屬的温暖,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關愛殘疾人》。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能夠唱歌,能夠欣賞音樂,還能在美麗的校園裏讀書……當我們再一次沐浴在陽光的温暖之中;當花草又吐露着醉人的芬芳的時侯,也許,你並沒有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不一樣。可是,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永遠都聽不到鳥兒的歌聲;甚至永遠都沒有“站起來”的權力。他們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殘疾人,他們帶着殘缺的身體在這個世界上艱難地活着,忍受着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經歷過無數的磨難,他們哪怕要取得一點點的成績,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他們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用自己的意志去搏擊、去創造,為自己的人生譜寫出了壯麗的章。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春節晚會上那動人的舞蹈——《千手觀音》嗎?看完精彩的節目,你們可能很難想象它是由聾啞女孩邰麗華領着20位聾啞演員排練出來的。《千手觀音》這個節目,整齊度是非常難的,因為21個人的手呈現出來千手這種姿態的時候,每個人手要非常準確的到位,你高一點低一點都不允許的,手的姿態必須統一,一在哪,二在哪,三在哪,都必須非常準確,有一點不到位就會影響了整個畫面。這個舞蹈甚至要求二十個人的呼吸就像一個人一樣,呼吸不能有快慢,否則會影響動作整齊劃一。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排練時,邰麗華等二十名聾啞演員每天都一起圍着錄音機,趴在地上,把耳朵貼在地板上,貼在音響上來感受音樂的節拍,並通過手語老師的分解音樂,來練習音樂的旋律和身體的韻律,他們就是這樣通過這種律動來感受音樂的節拍。

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殘疾人,跟正常人是一樣的,只要靠着他們自己的努力,只要我給予她們機會,正常人能做的,她們同樣也能。

同學們,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此,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大家手拉手,齊努力,關心、愛護、尊重殘疾人,向同在一塊熱土上生活的殘疾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共同築起身邊的希望,讓殘疾人跟我們共享一片藍天!

殘疾人身殘志堅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愛殘疾人,温暖殘疾人。

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每一天清晨從我們睜開雙眼,看到這個世界,聽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只需要設想我們每天到學校的這一段旅途,在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天邊温暖的陽光,聽見鳥兒歡快的歌唱,走進校園裏我們可以聞的到花香,遇見認識的人我們可以跟他們説一聲你好。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或看不到,或聽不到,或不能説話,或腿有殘疾,行動不便,在我們看來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奢望,他們就是殘疾人。而在全中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對於全體中國人而言,6000萬已經不是一個小數字了,他們的每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眼中那些很平常、很簡單的事情,對他們而言卻是那麼的困難,而且不僅日常生活中如此,他們想要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哪怕只是一丁點兒,都要付出比我們多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幾百倍的努力。

當然,對於一個殘疾人而言,無論生活中有多少的困難,都並不可怕,只要他們的內心不殘疾,他們的內心仍然充滿着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憧憬,他們就可以克服這一切困難。他們更害怕的是,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的嘲笑聲和那種譏諷的眼神,他們更需要的是我們的幫助、關心和理解。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聽着音樂,唱着歌,漫步在校園中,可是那些與我們年紀相仿的殘疾人在做些什麼呢?他們因為殘疾,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小的世界裏,是多麼的孤獨與無助。為什麼我們還不能夠伸出我們的手去幫助他們呢?更何況作為人類而言,我們應該去幫助,關愛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不是嗎!這是責任,是義務。哪怕國家沒有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週日是助殘日,我們也應該去幫助他們,不僅僅是在這一天,而是在每一天,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去關愛,幫助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才是真愛,而不是作秀。

我真心的希望,能夠通過我今天的演講,喚醒大家內心的那份良知,或是喚起大家的一點點思考,真正地去愛他人,愛世界。只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温暖了,這個世界才能夠温暖!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ng08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