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1

尊敬的評委、老師、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第一發言人。我演講的題目是:“什麼都學,學做文明人”。

高中的學習時間無疑是寶貴的,所以現在花大家的時間來舉辦這個關於文明修養的講座,足以説明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甚至遠遠超出了文化課的學習。

學習,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社交,學會文明。人和獸是有區別的,因為人類懂得追求知識和美德。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很熟悉文明修養這個類似的話題。為什麼要反覆強調?因為它很重要,因為它是我們不同於自然界其他生物的證據。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有禮的國家,因為中華民族是文質彬彬的!因為中國人民勇敢有禮!荀子云:“不學禮儀,受不了;人如果粗魯,就不會出生;如果你很粗魯,你就做不到;粗魯,不安分”。禮貌是我們祖先的傳統美德。世界瞬息萬變,但美德的傳承卻是不變的。我們希望古聖先賢能夠高興地看到,不僅社會科學在進步,人文素質也在提高。

但現實是什麼呢?這些詞似乎是中國的代名詞,比如“插隊、當眾大聲喊叫、隨地吐痰”。然而,在文明禮儀起源於5000年文化的地方,我們為什麼要在腳下遭受這樣的恥辱?這種情況只能靠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那我們怎麼做呢?校園不文明行為可謂“無處不在”。服裝方面,穿衣不適合身份,過度追求光鮮時尚;在飲食上,浪費食物,吃不下就隨意傾倒;旅行時,騎自行車的學生橫衝直撞,三五成羣走路的學生,甚至造成道路堵塞。再比如亂扔垃圾、打架鬥毆、罵人、同學之間溝通不當……這些現象在學校校園裏依然根深蒂固。

姑且説打打罵罵,聰明人不會用這種低級的方式發泄情緒。我們應該更聰明,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希望大家自己動手,文明禮貌,把不正之風趕出校園。

如果説文明是做人的總綱,那麼修養就是文明指導下的實際行動。讓我從我自己的經歷告訴你一些事情。昨天中午,我騎回家,把車留在走廊裏。我也自責。鎖車後忘記拔鑰匙了。下午去上課的時候,下樓發現不知道誰把車鑰匙掏出來了。沒有鑰匙我無法開鎖。我只能提着車,找人把鎖撬開。很明顯,不是小偷乾的。可能那個人只是覺得自己搞了個惡作劇,卻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即使是這樣的小事,也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既要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我們的道德品質和言談舉止的修養。

看着校園裏的垃圾,想想我們離文明還有多遠。

聽聽周圍學生的語言,想想我們離文明有多遠。

反思過後,我們該怎麼辦?是的,是我們努力學習,做一個文明人,建設一個更加理想和諧的校園的時候了。別忘了行動從這一刻開始。從這一刻開始,行動起來,讓中華文明在我們學校大放異彩!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你。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2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爭當文明小公民》。

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

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

而我和海島的心一樣,參與文明大行動,爭當文明小公民!

“我要爭當文明小公民,做文明的實踐者,做文明的傳播者,做文明的捍衞者!”這是去年的.11月8日,“海南文明大行動”正式啟動時,我們學校三百名的學生在國旗下鄭重的宣誓,這聲音堅定有力,響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此時此刻的我,思緒飛揚。今年是我省全面建設國際旅遊島重要的一年,參與海南文明大行動,是每個海南人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我幸運,因為我居住在這個四季如春的海島;我自豪,因為我成長在這個充滿陽光和歡笑的海島;我激動,因為如今這個美麗的海島已經被世界認可,成為國際旅遊島。

作為被世界關注的海南人,我能為海島做什麼呢?對!我要行動起來,爭當文明“小公民”!

爭當文明“小公民”,我要做文明的實踐者!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講禮貌的人。文明用語在嘴邊,遠離髒話,尊重他人。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着良好衞生習慣,愛護公物的人,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亂扔亂畫。文明的學生,一定是個有愛心的和責任感的人,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爭當文明“小公民”,我要做文明的傳播者!要積極參與文明環境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身邊的人,以文明的生活方式影響身邊的人。

爭當文明“小公民”,我要做文明的捍衞者!要勇於奉獻,積極勸導,敢於制止各種影響文明形象的不良行為。伍思東,一個來自廣西的年輕保安,為了保護他人的財產,敢於同不法分子作鬥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伍思東叔叔的離開,我們痛惜,對於不法分子,我們恨之入骨。英雄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駐在我們海南人民的心。我們要高舉他的旗幟——做文明的先行者!做文明的捍衞者!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同學們,我們滿懷憧憬,我們充滿激情,我們追求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親近文明,表現文明——你是文明小公民,我是文明小公民,把文明禮貌獻給我們的海島,讓海島的天更藍,水更清,山常綠!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八年級三班的魏華露,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用餐,從我做起》。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而我們中學生自然應做到文明就餐,將我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講究衞生。碗筷規範放在指定位置,飯前要洗手;不能把校外的食物帶到學校,也不能把學校的飯菜帶出校外;

二、學校就餐時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覺排隊按次序打飯。在生活委員的帶領下,按指定路線安靜有序的走到食堂,在指定窗口排隊打飯,不插隊;

三、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表現,也是高尚人格的體現。懂得尊重食堂工作人員,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四、教室就餐安靜有序,不東張西望,不與同學説笑,防止食物進入氣管,不挑食,不浪費,不往課桌或地上扔飯菜;

五、用餐結束後,及時清理餐桌衞生。將剩飯菜倒入食堂指定的回收桶內;

六、就餐結束後不要在教室內吵鬧,也不要在室外做劇烈運動,應走出教室適當放鬆,以保障身心健康。

七、在家就餐前,要主動幫助父母擺放碗筷、盛飯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餐時,要先請長輩或客人入座,等長輩或客人動筷後再開始就餐;結束後,要幫助父母收拾飯桌。如出去做客,要大方得體,夾菜要文明,動作要文雅。

八、做到七要七不要:

要學用餐禮儀,要講用餐營養,要有服務意識,要講文明用語,要尊重同餐長輩和客人,要講用餐衞生,要注意用餐安全;不要破壞用餐環境,不要損壞用餐物品,不要干擾他人就餐,不要邊走路邊吃東西,不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東西,不要在走廊和操場上吃東西,不要在校內吃零食。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滴小事,舉手之勞就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與温暖。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文明就餐,從我做起!。我相信因為有你我的參與,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學生演講稿中學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而如今社會人與人間越發越冷漠,人們的表情都是冰冷麻木的,試問如此毫無人情味的社會又應如何提高公民素質呢?

前幾天看了一個報道,一個七旬老人在公交車上由站首搭到站尾都無人讓座,儘管沒有一條法律明文規定公交車上看到老人必須讓座,但是道德的法庭早已冠上了沒有公德,不文明的字眼。我們連尊老愛幼都做不到,説什麼禮儀之邦,創建文明社會呢?

文明的城市是由每一個細節構成的。看我們的生活,就知道我們離文明有多遠。電燈柱上的“牛皮癬”,深夜喧鬧聲,離垃圾桶不遠的垃圾等等,都是牽絆文明到達佛山的障礙。

創建文明城市要從每一個人做起。中華民族需要我們繼承和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但首要的是學習文明,文明是丟失形體的意識,所以有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儘管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改變每一個人的素質,但至少從我們做起。丟棄粗言穢語,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不踐踏草坪,不做一切不該做的事情。提升我們的素質,小而能改變一個城市的人文,大而能改變自己的一生。

一個具有人情味的城市是每一個市民,每一個家庭組成的,而在此之前,文明就是人情味的基礎。瑞士是一個很多狗的國家,但大街上卻很少能看見狗屎,原因是因為每一個狗主都會很負責的清理狗的便溺。所以瑞士有“世界公園”之稱,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一個文明的人能早就一個文明的家庭,無數個文明的家提供就能組成一個富裕的城市。

小小的一個文明禮儀可以毀掉一個國家的名譽,可以破壞個人的名譽,可見它非同小可。朋友們,讓我們舉起手來,讓五千年的中華之興永遠閃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egzkr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