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生活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節的習俗可多了!有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完美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一樣的資料,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嚮往和祝願“福氣”、“福運”,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説:“那家人明白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最終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向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今年,一到農曆12月30日,媽媽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媽媽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媽媽的手説:“媽媽買。”媽媽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説:“媽媽,這些各買一盒。”媽媽親切地對我説:“好!”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着東西,又來到裏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最終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午時,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齊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説:“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説”壞話,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媽媽和我來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説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提高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説:“恭喜發財,新年歡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那裏就不像北方那麼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説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

春節,每年都僅有那麼一次,真是令人回味啊!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節將至,千家萬户張燈結綵,喜迎新春。即使是漸漸變得冷清的深圳,到處也是能看到張貼的紅對聯,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走在街上,已經能夠聽見人們相互的問候一聲“新年快樂”。

濃濃的年味兒瀰漫而出,透出紅紅火火的喜慶。

春節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都是好處非凡的,它代表着一年的結束,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們總結反思過去一年的得失,為新的一年摩拳擦掌。但在此之前,我們要隆重的準備過新年,備齊年貨,張貼對聯和福字,一家人團聚在一齊,準備熱熱鬧鬧的歡樂一場,為一年的努力而慶祝。餃子加十多道菜,擺滿一張八仙桌,舉杯同慶。

對於我們這些不能回家的司機來説,車隊就是我們的家,車隊的兄弟姐妹,就是我們的家人。

我們的領導對我們關懷備至,在我們的塘朗以及長嶺陂運轉值班室、黃貝嶺和前海灣的司機待乘室,張貼了新年對聯、大紅福字和新春祝福語。把我們的工作場所打扮的一片片的紅,看起來格外的討人喜歡。這對於春節不能回家的司機們來説,是一份唯心的厚禮,感謝乘務五室的領導對我們的關懷,讓我們的身邊充滿新年的氣息。

迎新的腳步正在臨近,無論你我他,我們共同期盼新年的到來,和家人一齊,共同慶賀。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4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在我的家鄉大同,每年不同的節日習俗總會吸引我們這些孩童的目光。不過大同最值得一提的,也是最紅火的風俗便是春節風俗了。春節一到,家家户户歡聲笑語,肉菜飄香,鞭炮齊鳴,裏外一新,處處洋溢着濃郁的節日氣氛。

“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是年”。是啊,一過臘月門,我們就開始了備年貨。臘月二十三便是我們北方的小年。到了晚上,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個不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談笑風生。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不管多忙,都會放下手頭事,開始拆洗被褥,灑掃庭院的忙活。媽媽説,這有掃除噩運之意。我一聽便趕緊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井然有序、纖塵不染,為的是能博個好運氣,雖然累並快樂着。

轉眼便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我們穿着新衣服貼春聯;除夕晚上,“爆竹聲聲辭舊歲”,全家人圍坐一起吃着香噴噴的豐盛的年夜飯,看着精彩的晚會載歌載舞,並一起守歲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家鄉的元宵節總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是我心目中最有特色的日子了。白白胖胖的圓滾滾的小湯圓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娃娃飄起來又落下去,在每家每户的鍋裏翻騰着,打着滾。湯圓固然誘人,但對我來説,還是放煙花、遊花燈更勝一籌。

當黑夜緩緩伸出它的“手”,探向人間大地的時候,吃完湯圓的我們便下樓,燃放煙花爆竹。一朵朵美麗的禮花,光彩奪目騰空而起,在天空中閃爍、爆炸,宛如在黑色的幕布中釋放出華麗的翡翠流蘇,我們歡呼着跳躍着,欣賞璀璨的夜空中絢爛綻放的煙花。你看:那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煙花,時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開;時而像彩蝶翩舞、巨龍騰飛;時而像火樹燦漫、虹彩狂舞,花炮升騰五彩斑斕,整個城市的夜空被焰火照亮了、染紅了……

“正月十五鬧花燈”:登城牆、賞花燈、轉旺火、品美食,素來是家鄉人歡慶元宵節的習俗。東風夜放花千樹,華燈似海人如潮。登上古都城牆,穿梭在燈會裏的'時候,眼前只有那流光溢彩的燈,黑夜的孤寂已全然不存,花燈大大小小、形態各異卻都令人歡喜。這邊是有着尖尖耳朵、尖尖鼻子的卡通小老鼠燈,還一動一動地給我們拜年;那邊是小巧精緻的蓮花燈,葉子上白裏透紅,小巧可愛,閃着明亮的光;遠遠看去,最多的還是那圓溜溜的大紅燈籠,紅當熠熠、流蘇飄搖……

春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雖都有些許不同,但也是大同小異。在我的記憶裏,家鄉春節的傳統習俗,永遠充滿幸福、快樂、甜蜜、温馨。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美好的日子是春節,快樂的時光是春節,愉快的回憶也是春節!春節是爸爸媽媽們談天説地的時光,春節是阿姨們逛街的黃金時段,春節更是我們小朋友們玩耍的時期!

你看,春節是一首歌,輕快動人,我們高高興興的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一塊兒走在山間小路上,那涼絲絲的風滑過我們的臉旁,就感覺像薄薄的絲綢從我們身邊掠過;靜靜的傾聽周圍的聲音,有我們的腳步聲,有風颳過的聲音,成羣麻雀的叫聲,那一陣陣動人的聲音交織成了一首優美的詩歌

你瞧,春節是一首詩,裏面包含了種。種的喜悦。有我們在那遊戲中清脆、甜美、爽朗的笑容;有爸爸媽媽在招待客人時忙碌的聲影;有阿姨們逛街時那高興的樣子;還有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坐在家中悠閒的看報的神情,那種。種喜悦真的好似一首詩呀!

LOOK,春節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充滿熱情的夏天,是忙碌而有充實的秋天,更是充滿活力的冬天!

傳承春節傳統文化演講稿6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春節來臨了,今年我們是回老家過年的。

臘月三十上午,我和爸爸準備貼對聯。我們先把舊的對聯撕了,撕得乾乾淨淨的,再貼上新的,因為辭舊迎新嘛。對聯貼好了,我就仔仔細細地讀。從對聯的詞語中,我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午,媽媽和奶奶做飯,媽媽問大家午飯想吃什麼?我報了米飯等菜。飯好後,真是太豐盛了。有牙籤肉,有雞腿,糖醋排骨等一大桌子,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夜晚,我們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我們那裏還有熬年夜的説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等着新年來臨。爸爸和幾個叔叔去打牌熬夜去了,奶奶、媽媽、姐姐和我看春節晚會。姐姐着看着就睡了,而奶奶、媽媽和我還在看。春晚的小品是我最喜歡看的,趣味的節目不時逗得我哈哈大笑。

熬到了十二點多,春晚最終看完了,我去叫正在打牌的爸爸回來放煙花。爸爸點燃了各種各樣的煙花,煙花沖天而起,在半空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奼紫嫣紅,精彩萬分。煙花落下來打在屋頂彩鋼瓦上的聲音,就像是下雨聲,噼裏啪啦的。等煙花放完了,我們大家就去睡覺了。

完美的一天過去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94o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