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競選十佳衞生委員優秀演講稿

競選十佳衞生委員優秀演講稿

大家晚上好!

競選十佳衞生委員優秀演講稿

我是八班的衞生委員,我叫kk。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

一屋不掃,何以打天下

我們八班是高一年級的乃文班,這裏的同學都是從全縣各初級中學擇優選拔出來的。個個成績優異,能説會道,自信樂觀。但有一點卻很令我這個衞生委員擔憂,那就是他們的衞生習慣。我班54位同學,有四十多位畢業立達、城西、南洲中學,幾乎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掌聲中寶,做過家務事的不多,會做家務事的也不多,能主動替爸媽承擔家務事的同學就更不多了。

我清楚地記得,我班第一次大掃除的情形。勞動任務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打掃、清理教室。可任務一安排下來,像個搞勞動樣子的人真是少得可憐。或三五成羣談笑風生,或在走廊追追趕趕不亦樂乎,或旁若無人伏案埋頭學習,更有甚者,全不把勞動當回事,竟逃之夭夭了。如此種種,實在令我大吃一驚。勞動習慣不好的班級,勢必導致各種集體活動一盤散沙,各種集體活動一盤散沙,勢必很難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更為嚴重的是,很可能從此釀成同學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惡習,以致整個班級呈現出一種離心離德,班不成班的局面,從這樣的班級走出的人,不管成績有多好,也絕對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人才。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應該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説:“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做。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着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很有倒塌的可能。

所以,我當勞衞委員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着力幫助同學養成良好的勞動衞生習慣,並把做好這項工作當作是一件光榮的事,一件為班級盡心盡意的事。我是這樣做的.:

先讓同學們明白做什麼。將班裏每日每週的勞動任務分到每小組每一個人,且全期固定不變,如果個別同學有事的話可以私自找人替代,但責任仍由本人擔當。

再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做。教室的死角如何清除,窗户玻璃開始不能用水擦,走廊護欄如何沖洗,天花板上的蛛絲如何打掃,衞生工具如何擺放等。在教他們之前,我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我要求他們做一份,我就得先做兩份;我要求他們行一步,我就得先行兩步;我要求他們出一分力,我就應該出兩分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的收穫也是很大的,每次勞動中,我幾乎成了他們的大姐大了。

然後就是嚴格驗收耐心反工。在每一次勞動中,每一個同學的勞動任務必須經過我的驗收合格,一次不行重來,兩次不行再重做,至到按質按量完成為止。誰如果私自提前離開,定罰不饒。所以同學們在勞動時總愛傳説着這樣兩句戲語“勞動不搞不行,符禕大人罵人”“衞生不搞好,符禕抓達不得了”。這雖是同學們的玩笑話,但在我聽來,我卻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的工作已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認可,更可喜的是,同學們自覺勞動的習慣已在漸漸養成。共2頁,當前第1頁12競選十佳衞生委員演講稿

在以後的日子裏,每一次勞動都完成又快又好。在上學期,我們八班,多次獲得“衞生示範班級”的光榮稱號,在衞生方面,全期的扣分僅只有2分。作為勞衞委員的我真是看在眼裏,喜在眉梢。這時,我才發現,以前勞動完成得不理想,並不是同學們不積極,而是缺少一個引領人。每當緊迫而快樂的勞動結束時,我只是喜歡獨處窗下,與另一個自己相對,然後思考,這一天,我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明天我得再做什麼。我就是在這種不斷自我解剖中不斷完善我的工作方法,不斷提升我的思想境界的。

在這一點上,我做到了,成功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班的每一次勞動,已不再需要我的命令和指揮,也無需我用那雙挑剔的眼睛來監督了。我們班在整個勞動過程中,以前分的勞動任務已沒了界限,總是你幫我,我幫你;你説笑話,我唱歌。每一次勞動就是快樂心情的釋放與交流;整個勞動場地,就是我們創造的一片歡樂的海洋。在以後的各項活動中,我班就是憑藉這種齊心協力、互幫互助、真誠友善的班級精神,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的。我想,這樣的一羣,走入集體,必將有益於集體;進入社會,必將有益於社會。

我非常感謝八班的老師和同學們,是他們給了我鍛鍊的機會,是他們的包容與幫助成就了我,也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機會參加學校十佳衞生委員的競選活動。

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我將百盡竿頭,更進一步,以回報所有關心我的老師和同學!

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409q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