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必備】土木類實習報告四篇

【必備】土木類實習報告四篇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土木類實習報告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土木類實習報告四篇

土木類實習報告 篇1

土木工程實習報告

一、前言

生產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環節,它是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統一。在實習過程中,我以技術員的身份深入到建築施工單位,以一個高層住宅小區為實習場所,在項目部技術室主任的指導下,參加工程施工工作,順利完成了六週的實習任務。同時,也為大學畢業後從事工程時間打下良好基礎。

二、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西三期西二里小區二期工程

工程地點: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

建設單位:北京新奧廣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北京中招興業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北京華諮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十四項目部

計劃開工日期:20xx年7月20日

計劃竣工日期:20xx年12月15日

三、實習內容

3.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術管理

由於實習時間較短,僅參與了施工過程的具體操作,現作簡要概述如下:

3.1.1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落實技術崗位責任制和技術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並填寫“技術交底記錄”。

3.1.2項目經理責成各專業工程師填寫“施工日誌”。工程經理應記錄並保存一份詳細的“施工日誌”。“施工日誌”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當天施工部位、該部位的施工人數、具體的施工班組、具體的現場負責人、施工用材料和設備情況、依據的作業方法或哪個技術交底、當天氣候、當天施工部位的檢驗和試驗狀態以及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等。

土木類實習報告 篇2

我20xx年七月份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並來到河南送變電建設公司。9月22日,我被分到單位,加進了光榮的送電工隊伍。但我深知,我這個送電工,暫時還未進流,還需要謙虛認真的學習。經過這一年的實習,我感覺自己在工作、學習、思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現作一簡單總結。

在進廠培訓之前,組織部安排我在公司團委協助做好團委的暑期工作。比如青少年課外活動培訓班、暑期社區消夏晚會等。固然這樣的實習與我在學校所學專業盡不相干,但我還是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項工作。

接下來,參加公司組織部安排的進廠前教育培訓。在培訓中,公司技術處、質保部、安監處、勞資處等等多個部分的專家、領導的熱情先容和教育培訓使我在各相關方面對公司有了新的熟悉,接下來又參加了省公司安排的電力系統大中專畢業生上崗前培訓,經過在部隊軍訓、聽省公司專家、領導講課,又進一步鍛鍊了精神毅力、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這些教育培訓使我深深感到公司對我們新進廠職工的關心和期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學習、積極向上的動力之一,為踏上實習崗位打下了良好基礎。

分到施工五隊之後,xx年10月16日,懷着對送電線路施工的好奇和滿腔熱情,我往了正處於架線階段的220kV永商線路工程。當天早上出發,一直到晚上才到施工隊駐地。還好,工地的住宿條件固然比不上城市裏什麼都很方便,但在我自己看來,有吃有住、乾淨整潔就是最好的條件了,不管過往是不是學生,不管過往的校園生活是多麼美好,作為一名河南送變電的職工,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把我們的工作做好。晚上到駐地,隊裏師傅給我找了張牀,行李一展開就躺下睡了。第二天早上五點半天還不太亮就起牀了,天還下着雨,我本以為這樣的天氣可能不會出工,可是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接我們往工地的大卡車一停穩,師傅們、民工們都搶先上了車,我也趕緊擠了上往。上往才知道,車上裝滿了施工用具,車上到處是泥水,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我就那樣站着,車要開的時候,一位師傅不知從哪給我扯了一片塑料布,我只好墊着塑料布坐在冰冷冰冷的沾滿泥水的車廂沿上。車跑開後,雨下的更大些了,我坐在車廂沿上被風雨打的直打哆嗦,於是只好蹲在車廂裏。車上的人們展開一大塊塑料布,車廂四邊的人用手拽着,我在邊上也拽着一角,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我們送變電師傅們的辛勞,這是我過往沒有想象到的。但是我又想也許還有比這還要苦的'在等着我呢吧。到工地時天剛亮,一直工作到進夜才收工,回到家已經是將近八點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跟隨師傅們搭跨越架,護線等等。

土木類實習報告 篇3

作為一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畢業設計是大學階段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對我們大學階段所學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不但使我們各方面的知識系統化,而且使所學知識實踐化。畢業設計實習是在畢業設計前進行一次系統的綜合考察,結合所學知識及自己的畢業設計課題,選擇自己的設計方向。通過畢業設計實習,使我們能夠了解建築設計的全過程,培養我們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並鍛鍊我們調查研究的能力,對畢業設計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實習任務一:蘇州城市建築設計的學習地點:蘇州人民路

實習日期:07。3。3(晴)指導老師:aa

實習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歷史文化古城——蘇州,蘇州素有人間天堂之稱,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第一次來蘇州,感覺沒什麼特別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高樓大廈。聽老師介紹説:蘇州進行現代化建設,受到諸多保護條文規範的制約,關注建築風格成為規劃審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對建築風格的要求,以某種法制法規的形成存在,並對蘇州城市建築的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城市規劃方面採取對古城風貌的保護的原則,所以現代化的建設要兼顧到歷史文化遺產的留存與合理利用。

根據資料介紹:這種源自保護城市風貌的舉措對於創造地方特色而言,並不是一個完全相同的概念,應該承認前者可以用較為穩妥,保守的手法來達成保護的效果,在某些特定場合,甚至可以沿用傳統樣式和仿古建築。而後者相對來説是富有開創性,探索性的創造過程,它關注地方文化,自然環境,建築歷史等眾多地域因素,其表達方式和設計手法具有相當的差異和豐富性。在蘇州,總體文化背景的相對保守和保護任務的緊迫性所導致的對建築風格的專注是蘇州創作環境的一個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説,蘇州地方主義或地方特色的再創造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蘇州市區的建築,不論是什麼結構,都要維持這種現狀,表現蘇州城市的特點。在我們參觀的人民路與干將路的城市建築是反映蘇州地方建築的一對絕好例子。人民路是蘇州古城結構的歷史延續,最北端的北寺塔,中段的觀前街,怡園,文廟和南端的城市園林——滄浪亭使得人民路從北到南有一個完整的景觀序列。干將路着重體現地方性符號以及與城市文脈的關聯,其開發規模較大,改造力度較強,但在追求條理化和程序化的過程當中又體現了人文關懷的場所精神。最典型就是人民路上蘇州圖書館新館,是一棟着力體現蘇州地方文化特色建築。其輕巧靈秀的立面造型手法,與早期人民路建築古樸厚重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也隱藏了時代文化上的對比。對地方“風格”的關注在蘇州圖書館就集中地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和江南其它地區的表現相比更顯突出。

為什麼建築可以這樣隨意的按人們的意願設計成不同的體型?這就和我們結構設計有根本的關係,前面所説的的古代建築都是砌體結構、木結構,而新建的大多數都是

框架,或框—剪結構。其中以框架為主,高層中多使用框—剪結構。框架結構是樑、柱等杆系構件組成的空間承重體系的結構,是多層、高層建築的一種主要結構形式。這種結構體系的優點是建築平面佈置靈活,能獲得較大的使用空間,建築立面容易處理,可以適應不同的房屋造型。所以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各式房屋,就像搭積木一樣,擺出自己喜歡的造型,都能夠用框架來實現,這就是框架結構的優點。所以人民路上的多層建築,不論是辦公樓、商廈、圖書館、行政樓,大都是框架結構,但外形卻是蘇州古典建築形象。

建築的形式就被當作了一種信息交流的媒介和模式。為此,便要求建築形式成為一定含義的符號載體,即意味着使建築形式符碼化。這就是蘇州圖書館的外部立面上眾多變形過的構架、紋飾、披檐的意義,從它們的身上公眾獲取與地域或歷史的溝通。蘇州圖書館內部的設計力圖還原作為園林主人——文人的情趣。

由此,我想到了我所設計的中學辦公樓,也應像蘇州的建築一樣,在建築設計上爭取能被當作一種信息交流的媒介和模式,成為一定含義的符號載體。在結構上採用框架結構,按自己的建築設計思路合理的的安排空間造型,在建築造型上努力體現蘇北的建築風格,把建築物的設計和兩漢古典文化結合起來,在現代建築中融入古代風格,體現徐州的文化風格和韻味。

土木類實習報告 篇4

經過這些天的實習,通過實踐,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通過親身的接觸,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

一、剛到工地,產生困惑

(1)在去工地實習之前,已經對工地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但對一些具體環節很困惑,如箍筋的製作,鋼筋的綁紮,混凝土試塊的預製、基礎承台的製作等等只有在現場才能看到。

(2)房屋樑、板、柱的混凝土怎麼澆築的。也都需要在現場才能瞭解。

(3)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的形式和內容是什麼樣的。

(4)C1和B4幢樓的樓板裂紋是什麼形狀,有沒有超過限定的寬度以及對結構會不會產生影響,產生哪種影響。都亟待了解。

(5)監理單位通過何種形式來管理施工單位以及怎樣去協調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之間的關係。也是我的困惑之一。並寄希望於這次實習會讓我茅塞頓開。

二、實習收穫,心得體會

首先本次實習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通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工地生活。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問以後做什麼工作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還有就是懂得了在工地上一名監理人員應該如何去和建設方、施工方交流等。

其次,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工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應該説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都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在建材大市場二期審圖的過程中,結合着圖集以及以前聽過講座的經驗,反覆的研究,使自己的識圖能力有很大提高;還有就是在與費老一起統計一期工程的剩餘工程量的時候。讓我對房屋的細部構造有了新的瞭解,知道了房屋的工程量是如何組成的,加深了對書本上概念的理解;在二期工程快開工時,有機會和陶工一起監督施工方複核標高,使我接觸了水準儀、全站儀,並温習了一些它們的使用方法;在參與實習工作的過程中,懂得了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管理。其中信息管理是管理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往的收發文件都是有效管理施工方一種形式。也提高了自己文件管理能力。

最後,因此次實習的一個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寫一篇關於混凝土裂縫的小論文,工地正好給我提供了這個機會,因C1和B4幢樓樓板開裂,所以有檢測單位提供的材料和數據。經過觀察(開裂的樓板和拍攝的照片)、研讀檢測單位提供的材料、分析三個過程,使其成為小論文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也發現了很多現場的東西與書本上講的並不太一致。

(1)工地在合同以及現場管理方面較為混亂。

(2)個別項目在未招標的情況下,建設單位就組織施工單位開始施工,施工單位的施工力量較薄弱、施工隊伍繁雜。例如:一期的門窗工程在開工前未報送任何資料(企業資質文件,主材的合格證及檢測報告,門窗合格證,施工方案等),甲方單獨分包的施工隊伍就有很多家,交叉作業複雜,缺乏統一的管理,導致了現場管理較為混亂的局面,且因人員和設備均不能滿足施工要求而導致進度緩慢。

三、在實習過程中加深的幾點認識

對樓板開裂的認識

首先,樓板裂縫的成因。產生裂縫的因素很多,而且裂縫在混凝土結構中也是無處不在的,每幢建築都會有裂縫,只不過有的裂縫很微小,不易觀察。裂縫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於材料、氣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縮裂縫、幹縮裂縫等。這類裂縫一般對承載力影響較小,可作一般處理或不處理;另一類裂縫明顯影響了樑的承載能力,隨着裂縫的擴展和延伸,鋼筋達到屈服強度,受壓區砼應變量增大,樑剛度大大降低,構件趨向破壞。此類裂縫必須及早採取加固補強,以滿足結構安全需要。

其次,樓板裂縫處理。

(1)對於温度和濕度引起裂縫的處理方式有:

①表面處理法:包括表面塗抹和表面貼補法,表面塗抹適用範圍是漿材難以灌入的細而淺的裂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髮絲裂縫,不漏水的縫,不伸縮的裂縫以及不再活動的裂縫。表面貼補(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適用於大面積漏水(蜂窩麻面等或不易確定具體漏水位置、變形縫)的防滲堵漏;

②填充法。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作業簡單,費用低。

③灌漿法。寬度小於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用灌漿法很難達到效果的裂縫、以及小規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採取開V型槽,然後作填充處理。此法應用範圍廣,從細微裂縫到大裂縫均可適用,處理效果好。

(2)寬度>0.3mm的非貫穿裂縫會引起鋼筋鏽蝕,影響結構持久承載力,影響到裂縫結構安全,可採取圍套加固法、鋼箍加固法、粘貼加固法、碳纖維加固法等結構加固法。此方法屬結構加固,須經設計驗算同意後方可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l0g3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