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對於哈佛大學軟實力淺析論文

對於哈佛大學軟實力淺析論文

摘要:大學軟實力是大學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軟實力建設是提升大學整體實力的重要途徑。哈佛大學軟實力建設的經驗昭示:我國大學提高自身軟實力要弘揚大學精神、注重制度建設、打造大學品牌、發揮教育家校長作用。

對於哈佛大學軟實力淺析論文

關鍵詞:哈佛大學;軟實力;啟示

“先有哈佛,後有美國”,建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又最久負盛名的大學之一,370多年來,它在學術領域和人才培養方面成就輝煌,為美國和世界培養了大量的傑出人才,其中包括7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30多名普利策獎獲得者以及眾多的各行各業領袖,其影響力早已超越美國國界,對世界其他國家也產生深遠影響。目前,我國大學正在着力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形成了以提升大學軟實力來提升大學整體實力的新思路。哈佛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楷模,不僅擁有一流的師資、生源、圖書館等硬實力,還具有無形且強大的軟實力,“誠如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説:‘真正的哈佛乃是一個無形的、內在的、精神的哈佛’。”因而,解析哈佛大學軟實力,對我國大學如何提升自身軟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一、哈佛大學軟實力構成因素

“軟實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教授於1990年提出的,是指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的能力。大學軟實力是從國家軟實力演化而來,是大學價值理念、內在品質和整體精神風貌的反映。李培根、王恭南認為,“大學軟實力是能表現出學校能量,但無明確指標和數據的所有因素的集合,其構成因素有:內在精神、內部管理、外部(軟)資源、領導素養。”下文即從以上四個維度探析哈佛大學的軟實力。

1、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

崇真求是、追求卓越是哈佛大學的精神追求,也是哈佛大學能夠生存、競爭、開拓進取並持續輝煌的力量源泉。哈佛大學在其3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三易校名、歷經28任校長,經歷着美國曆史進程的風雲變幻卻始終堅守着建校初期的辦學宗旨和精神追求。寫着“真理”的校徽和“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的校訓在哈佛大學沿用至今。同樣始於1650年的哈佛學院特許狀也在哈佛大學校長手中傳承,“促進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藉助所有有益的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發展教育年輕人,併為教育本國的青年人提供所有其他必須的東西。”追求真理就成了歷任哈佛校長最執着的追求,如在1933~1953年擔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科南特指出:“如果我們試圖用一句話來概括高等教育的目標,那就是追求真理。”哈佛大學追求真理的同時也注重追求卓越。突出表現在招生和聘請師資方面:一是哈佛大學推行精英教育,招生標準極其嚴格,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不僅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綜合素質,尤其是學術潛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二是“哈佛大學數百年的輝煌,不僅是因為生源的優秀,還在於它有着一支其他任何大學都無法匹敵的教師隊伍,即被人們稱譽的龐大的‘明星教授羣’”。哈佛大學秉承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才使得它成為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的世界一流大學。

2、健全、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

內部管理體現着大學的軟實力,健全、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是大學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哈佛大學的.校長遴選制度、“雙院制”與委託—代理制度、師資管理制度都別具特色。

(1)哈佛大學校長遴選制度。哈佛大學校長的遴選是依據哈佛大學1650年制定、後在1780年經馬薩諸塞州憲確定的《哈佛校章》進行的。“以第27任校長遴選的程序為例:學校首先成立新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共9人,包括哈佛大學校長和理事會、監委會委員。然後向在校生、畢業生以及社會各界名人發出30萬封信函,請他們推薦新校長人選。期間遴選委員會共召開了12次哈佛本科生、各類學科研究生代表參加的討論會,主持了4次不同學院和學科教職工參加的意見收集會,會晤了200多名哈佛教職工和高級管理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歷時一年後,在2011年1月3日哈佛理事會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投票推薦薩默斯為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

(2)“雙院制”與委託—代理制度。哈佛大學實行“雙院制”的管理模式,哈佛大學在建校之初並沒有因襲英國的管理模式,而是設立由校內人士組成的董事會和校外人士組成的校監委員會共同管理學校。在“雙院制”的基礎上,“哈佛大學隸屬成員的聘任實行的是委託-代理制度,在董事會與校長的關係上,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是董事會下的首席執行官,負責學校的教學、科研、人事、學生等各項事務,向董事會負責。校長下屬成員主要由校長考察提名,院系級管理者與校長是委託—代理關係,實施任命制度或者部分選舉制度,院長要首先對校長負責,教授的選聘是業務委託—代理關係,教師要對院系和校長負責。”

(3)哈佛大學師資管理制度。大學的發展必須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勞威爾校長認為“大學是大師雲集之地,如果這所大學的終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麼這所大學必定是最優秀的大學”。但是教師創造知識的潛力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需要一定的激勵與約束制度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哈佛大學實行以下四種制度:一是社會契約式的聘任制度,也稱終身教職制。對校內教師實行“非升即走”的制度,即已聘教師在8年內沒有晉升,必須離開。對校外名師、知名學者的聘任,採用“明星制”。二是評估式的評估制度。由學生和評估委員會共同對教師進行評估,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網上查閲到評估結果。三是採用社會實踐制度。教師必須將科研和教學相結合,深入瞭解社會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四是優質的服務和薪金。哈佛大學教師實行“祕書制”,由祕書負責打字、複印等事務性工作,教師專心教學和科研。哈佛大學還為教師提供健全的社會保障,如醫療、福利,給教師高額的薪金,平均每位教授約15萬美元。

3、外部(軟)資源

資源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基礎與動力,學校的內部資源是指學校的硬實力因素,如校舍、師資等。外部(軟)資源是指學校的軟實力因素,如大學聲譽及大學與政府、企業、校友的良好關係等。哈佛大學是一個自律性較高的組織,它在不斷健全與完善內在機構運行機制的同時,還積極介入社會公眾活動,與社會各階層廣泛接觸,通過媒介發佈大量的報道、公告,出版大量的刊物來宣傳哈佛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術價值取向。“定期參加全國大學協會組織的會議,通過行業組織的自治制度規範哈佛的辦學行為。制定哈佛學生為公眾服務的常規制度,同社區和周邊單位建立聯繫。如1996年在任的斯通副校長專門負責社區和公共事務管理,其職責是監管哈佛同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各個層次的關係,協調大學與相鄰社區的各種活動和媒體的關係,主動協調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其他組織的關係來贏得這些組織的大力支持。”哈佛大學通過這些有效途徑,獲得政府、企業、校友團體和個人的支持與捐助,為哈佛大學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持。 4、領導素養——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改革精神

哈佛大學校長的遴選程序非常嚴格,對校長自身素質也有明確要求:既是學術領域的傑出人才,又要具有優秀的管理才能。“哈佛最大的財富在於它成功的挑選了歷屆的校長,在它歷史上重要的時刻,哈佛總能設法挑選到一位義無反顧地帶領哈佛繼續創新,走向輝煌的領袖。”他們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堅定不移的改革精神,使哈佛大學一步步走向輝煌。1819年,蒂克納參照德國大學模式,對哈佛大學進行改革:倡導選修制,打破傳統的“固定課程”模式,以係為單位重組學院,倡導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實行住校研究生計劃。蒂克納的改革,使哈佛大學邁出了從傳統學院向現代大學的第一步。克拉克·克爾在《大學的功用》中給予了蒂克納以高度的評價:“現代美國大學發展的實際界限起始於1825年哈佛大學的喬治·蒂克納教授。”艾略特在擔任校長期間,改革教學方法,嚴格評價制度;確立大學的科研職能;重視本科生教育,建立選修制度,改革課程體系;創辦研究生院,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艾略特的改革與創新使哈佛大學從區域性大學逐漸發展為全國性研究型大學,為哈佛大學日後迅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任哈佛大學校長雖然任期不一,但他們始終堅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緊密把握時代的脈搏,勇於改革創新。正是這些校長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和改革精神推動了哈佛大學的持續繁榮與發展。

二、對我國大學提升軟實力的啟示

1、弘揚大學精神

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是反映其成員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工作態度和行為取向的核心文化,是一所大學整體風貌的內在表現,具有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精神的大學才能成為學人的精神家園,成為造福國家人民的基地和引導社會精神文明的燈塔。”自1998年開始,我國開啟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招生規模迅速擴張,高校人數也急劇膨脹,但是我國大學長期形成的重硬件、擴規模、謀升格,輕文化建設、內涵發展的格局並未根除,致使我國大學競爭力不足。哈佛大學的發展歷程昭示:一流的大學就要堅持崇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不為局部的、眼前的物質利益而忽略大學精神。這值得我國大學學習與借鑑,破除規模擴張的老思路,走內涵式發展之路,重視大學文化建設,弘揚大學精神。

2、重視大學制度建設

“新制度經濟學理論認為,制度是獨立的生產要素,是一種稀缺資源,它是決定或影響組織效率與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制度也是大學組織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沒有有效的制度供給就勢必遏制大學的發展,無論是國外大學競爭力的提升,還是我國大學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都足以證明制度的價值。”哈佛大學內部機構良好的運行,依靠的是科學高效的制度保障,如嚴格的校長遴選制度、院校管理的委託—代理制度、師資管理制度等。制度是一種隱性的軟資源,但能與大學內部顯性的硬資源產生互動,共同發揮作用。因而我國大學在現階段要建立和完善大學制度,為我國大學的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3、打造大學品牌,吸引外部(軟)資源

大學品牌是大學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綜合體現,是大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文化積澱和辦學實踐所積累的榮譽,是社會公眾對大學的整體性評價。大學品牌影響着社會公眾對大學的看法,影響着大學在招生、就業和院校競爭中的地位。哈佛大學的管理者深悟其中之道,他們通過媒介宣傳哈佛的辦學理念、建立同政府及企業良性的互動關係、加強和校友的聯繫,為哈佛大學吸引優秀師資和生源、獲取政府和校友的捐助提供了潛在的動力。目前,大學實行品牌戰略和品牌經營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的共識,高等教育國際化為世界各國公民提供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享的機會,同時也加劇了世界各國高校間的競爭,我國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脱穎而出,注重大學自身的品牌建設勢在必行。

4、發揮教育家校長的引領作用

大學校長是大學獨立發展的“舵手”,傑出校長往往成為大學發展史上的豐碑。作為大學首腦的校長,肩負着大學組織與改革的重任,他們的辦學理念、領導組織能力往往對大學的發展起到引領、掌控作用,如蔡元培之與北京大學、朱九思之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樣哈佛大學的發展史也是哈佛大學校長的改革創新史,如艾略特推行“選修課程”改革、勞威爾實行“集中與分配製度”改革、科南特倡導的“通識教育”、博克實施的”核心課程”改革。正是這些校長站在戰略的高度審視大學並準確定位,又立足現實穩步改革,才造就了哈佛大學的持續輝煌。目前,我國正處於教育改革的時代浪潮,大學的發展同樣需要教育家校長來引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ek0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