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優秀心理學畢業論文

優秀心理學畢業論文

心理學藴涵豐富的德育資源,在心理學教學中採用恰當的策略,使心理學的德育功能現實化並整體提高心理學教學的德育效果,必須把知識教學與品德引導相結合。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優秀心理學畢業論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優秀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一:環境心理學中的智能茶園景觀設計

摘要

結合茶園的具體功能特點和價值需求看,完善的茶園功能佈局不僅是對茶文化體系的展現與詮釋,同時也是對人們生活訴求的有效發揮與表達。因此,做好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不僅能夠優化茶園的功能價值,同時也是滿足茶葉產業科學發展、整體創新的本質性要求。本文擬從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狀況認知入手,結合智能茶園景觀設計的具體需要,通過融入環境心理學的價值內涵,從而分析基於環境心理學角度的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思路。

關鍵詞

環境心理學角度;智能茶園;景觀設計;設計思路

結合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時代特徵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園景觀設計體系建設將為茶文化傳承發展奠定重要支撐。從環境心理學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思路,基礎是社會大眾消費理念實際需要的融入,同時也是整個茶園功能價值的最大發揮。而在融入環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術的過程中,也為茶園景觀設計活動創新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1、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狀況認知

在開展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完善的茶園景觀設計機制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整個茶園的觀賞品質,同時也能實現景觀設計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狀況看,其存在相關問題和不足,尤其是景觀設計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觀設計理念中缺乏文化屬性和價值內涵的有效融入,從而使得茶園景觀設計的實際需要與整個設計活動開展實際之間存在極大差距。但是就整個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內涵,展現生態綠色特性已經成為當前茶園景觀設計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事實上,茶園作為茶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其在今天仍然是人們瞭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當然,在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其實際上是一項內容更加全面豐富、要求更為多樣立體的元素機制,無論是具體的文化要素,還是相關精神內涵,都實現了設計素材與具體設計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實現整個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須立足時代特性,尤其是要準確感知當前人們的實際需要,以滿足社會大眾根本訴求為基礎要求,進而實現茶園經營的最佳效果。結合當前時代前進的具體特徵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標誌,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成熟應用帶來了整個產業的革命性變化。而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融入和全面應用。對於茶園景觀設計活動具體開展來説,其在實施過程中,本身就是一項形式多樣、全新特點的活動,因此,融入智能技術,不僅能夠優化該設計活動的表現形式,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也為我們更好利用各種元素技術提供了有效幫助。因此,在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立足時代特徵,通過具體探究設計訴求,從而實現整個茶園建設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園景觀設計的具體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整體開展實施過程中,其需要對傳統茶園景觀設計活動思路進行整體改造和全面優化,尤其是要將景觀設計活動的價值與特點進行綜合分析,通過融入具體的價值需要和時代內涵,從而滿足智能茶園建設的整體性需要。客觀來説,景觀設計作為茶園的重要外在展現與表達,其不僅是設計理念的詮釋,更是茶園整體觀賞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個時代發展的整體特徵看,完善的景觀設計活動,需要融入具體的要素內容,從而實現景觀設計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園景觀設計過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機制,尤其是要通過文化內涵的詮釋和表達,從而實現整個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園景觀設計,要注重將生態元素融入其中,通過凸顯生態理念內涵,從而實現整個生態價值的最佳呈現。當然,對於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來説,要注重景觀元素的綜合應用需要,通過滿足社會大眾的實際需要,進而實現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而結合環境心理學的具體內涵和價值要素看,在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注重景觀元素與設計內涵的全面統一。

3、環境心理學的價值內涵

環境心理學是從生態環境應用與心理學認知相結合的理論,而該心理學理論是從心理視角來探究和認知在整個社會環境、人的具體行為。可以説,環境心理學的價值內涵,是整個環境元素應用的最佳效果。當然從系統論視角看,社會環境與生態自然環境之間是整體統一,又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從環境心理學視角來研究各項事物的佈局,能夠實現整個環境營造的最佳效果。對於環境心理學應用來説,其通過優化多樣化元素內容,尤其是將客觀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整體需要,尤其是人文素養相結合,從而實現環境心理學的最佳應用效果。對於茶園生態設計來説,其本身就是客觀生態環境與人文需要的整體性融合,而想要實現整個茶園經營建設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從整體適應性出發,通過探究合適的設計思路,從而實現茶園景觀設計活動的效果展現。在環境心理學理論中,隨着該理論發展應用不斷成熟,如今人們對該理論的價值作用認知不斷成熟,其最關鍵的是對生態理念和綠色內涵的應用價值日益突出。該理論實際上是人與生態社會關係的有效結合與統一,整個理論的本質與核心實際上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存,特別是隨着人們對環境訴求的要求不斷深化,做好環境景觀設計活動就更為成熟。

4、基於環境心理學角度的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思路

環境心理學發展與應用的過程,實際上是人類生活中對生態元素應用價值成熟的重要表現,而從環境心理學角度來看待整個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思路,不僅僅是優化設計元素的選擇,同時更重要的是從社會大眾需要與茶園功能價值角度出發,探究景觀設計活動開展思路。景觀設計是一項綜合化活動,更是茶園整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將智能化信息技術和多樣元素內容應用其中,從而提升消費者在整個茶園參觀體驗中的實際感知度。對於茶園來説,良好的景觀設計活動,不僅能夠展現出茶園的綠色理念,完善的景觀設計機制,實質上也是茶園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茶園景觀設計活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景觀設計元素的應用與融入,同時也為智能茶園的價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動力。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出發來具體看待茶園景觀設計活動,實際上是整個設計活動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從環境心理學角度認知智能茶園景觀設計活動的開展要求,不僅是環境訴求的具體呈現,同時也是滿足社會大眾實際消費理念的必然抉擇。就目前多數茶園的經營狀況看,其仍然處於傳統經營狀態,特別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時代技術元素的綜合融入,進而限制了整個茶園的發展層次,從而無法與時代發展的具體需要相結合。因此,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出發,融入具體的設計思路和元素,其不僅能夠豐富具體的設計體系,同時也能實現整個茶園建設的最佳效果。結合智能茶園建設的整體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園建設機制包含着多種元素的應用,信息技術和景觀設計活動的充分融合,實際上也實現了整個茶園建設的最佳效果。當然,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出發,融入多元化要素的過程,客觀上也是茶園這一茶文化傳承載體功能價值發揮的重要過程,通過滿足社會大眾的具體消費需要,進而形成智能茶園建設的最佳效果。

5、結語

隨着茶葉產業經營科學化程度不斷提升,如今茶園在運營過程中,其元素內容更為豐富,尤其是當前整個時代賦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為整個茶園建設過程中的重要變化。因此,在茶園景觀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融入環境心理元素,能夠實現茶園景觀元素的有效發揮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祖貴.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1):156-159.

[2]劉博新.城市商業外部空間吸引力的物質空間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沙市商業外部空間調查為例[J].中國園林;2015,(04):144-146.

[3]李夢娟.化腐朽為神奇的融合與生長———廢棄物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材料表達[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5,(16):193-195.

篇二: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的理論應用

摘要

在企業的組織管理中,心理學能夠引導其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幫助從業人員分析員工的行為思維。本文將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探討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聯繫,為針對心理學理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應用

作為一個勞動力大國,我國的勞動資源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勞動市場相對複雜。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是一項不可小視的問題。不斷髮展中的心理學理論給人力資源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分析探討這兩者間的聯繫及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時代不斷變遷,“以人為本”成為各行各業非常普及的概念,國與國、企業與企業間需要人力資源管理來提升競爭優勢,人力資源強才能給企業強勁發展帶來重要意義,企業強是國家強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競爭資源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便是人力資源。過去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則是人事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轉變了過去的管理模式,開始使人力資源沿着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變,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也有了全新的解釋。無論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更新概念,其發展之本依然是“以人為本”,在企業中實現員工的最佳配置,最終為企業創造最佳的收益。

2、心理學理論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聯繫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關係到人、事等方面的各類技術和概念,幫助企業完成發展目標的管理模式便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競爭不僅表現在企業間,更表現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稀缺人才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國際競爭還是國內競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人才的競爭,這是當前社會競爭的主要內容。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合理開發人力資源都顯得尤為重要。人力資源針對的是人,心理學理論探究的對象也是人,這兩者有很多相通之處。他們都在有意識地認識如何瞭解人、使用人。從這一點出發,在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方面,心理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並且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是這兩者研究的重要資源,也是第一資源。人是無法取代的,也是無法模仿的。如何管理好人,充分發揮好人的潛力,將他們的價值顯示出來,也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學理論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此時在應用人力資源時,心理學理論顯得無可替代。有效應用心理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管理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心理學理論,不僅能夠給使工作開展地更加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企業生產發展的效率。與此同時,對人力資源管理中得到的反饋信息,也為心理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由此可見,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繫非常密切。

3、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應用

3.1在員工招聘、培訓方面的應用

過去的企業招聘中,大多數缺乏科學依據,很多情況下公司的管理層依靠主觀臆斷便招聘員工。但應聘者在應聘的過程中無法將所有的職業能力及素質表現出來,這就導致公司管理層無法全面、客觀地掌握招聘者的能力。這樣做難免會使這樣的招聘方式,招不到合適的員工,最終導致失敗。在實際招聘過程中,如果加入心理學理論的應用,可以提高公司招聘人才的精確度,幫助公司儘早尋找到需要的人才。很多心理學理論中,可以更客觀地反映出應聘者的真實情況。例如,暗示效應在招聘中的使用,正是最常見且最有效的心理學測試手段。例如,在企業招聘中有A、B兩名招聘者,對應聘人員詢問同樣的問題,兩人的回答可以體現兩種不同的暗示內容,比如問題圍繞工作強度、福利待遇、薪酬水平、獎勵制度等內容進行提問,A可以針對應聘者進行積極的暗示,而B對應聘者進行消極的暗示。此時觀察應聘者對相同問題給出的不同答案,不僅能夠了解兩位應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能瞭解他的自信心、意志力、抗壓能力、工作動機等各方面的內容。除了招聘工作以外,面對現有員工的培訓方面也應當將心理學理論應用其中。過去單一的企業員工培訓顯然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發展形勢,並且這種傳統的培訓無法得到員工的認同。如果將心理學理論應用其中,可以得到更多員工的認可。這主要應用的是心理學理論中的“首因效應”理論,也就是培訓者給員工的第一印象。培訓人員應當以和藹可親的姿態和形象面對員工,並且用寬容大度的態度和輕鬆幽默的授課內容吸引員工,給他們帶來良好的印象,讓更多的員工樂於參加培訓,並主動接受培訓課程的內容。

3.2在員工考核方面的應用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一家企業要想得到高效的發展,勢必要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績效考核對員工及企業發展來説都有兩面性,對績效考核的運用應當把握尺度,它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並且對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心理學理論中,“順序效應”理論可以應用到員工的績效考核中來,可以根據員工的職能和具體的考核內容,設置考核內容是按照“先寬後嚴”還是“先嚴後寬”。例如,企業運行一項新的制度,此時應當按照“先寬後嚴”的順序,讓員工在按照新制度工作一段時間後,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適應新工作任務,之後再按照工作目標嚴格考核內容。而對企業的領導幹部進行考核時,或對某些領導幹部進行提拔過程中,應當按照“先嚴後寬”的順序,在考核開始之初要制定較高的門檻,選擇管理能力強的候選人進入考核,這樣有助於企業今後的發展,也關係到個人的發展。

3.3在員工激勵制度方面的應用

要想增加員工的歸屬感,在企業中找到自我價值,在人力管理方面還可以通過激勵制度的應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只有員工在工作中充滿動力,才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因此,調動員工積極性最好的方式便是激勵制度。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部門及企業的管理層應當從員工的需求出發,瞭解什麼是員工最需要的,然後再製定相應的激勵制度,用以滿足員工的真實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作為企業的管理層,不僅要多聽員工的心裏話,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細觀察,通過員工的行為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從而在制定激勵制度時能夠滿足員工的需求。例如,為員工營造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在管理員工時,制定更加詳盡而科學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情況,安排適度的工作,讓員工力所能及地完成相應的工作,激發他們在企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獲取事業上的成就感。對於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挫折的員工,還要多給予鼓勵和培訓,讓他們重塑信心。此外,在激勵制度中,職務晉升也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但是,選用激勵制度還應當適度,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給員工的激勵不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可能會引起負面效果,反而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從心理學理論的角度講,層次理論及公平理論適用於對員工激勵方面。首先可以根據員工的努力情況,改變員工原本不滿意的崗位,還應當根據公平的原則平衡崗位之間具體工作內容,不讓員工產生心理落差。例如,在企業中,有空缺的職位可以首先在內部公佈,讓員工公平競爭上崗,讓員工根據自己的工作訴求獲得相應的職位和報酬。對於企業中級別相同但工作不同的崗位,管理層可以採取定期輪換崗位的方式,讓員工始終保持工作激情和熱情,保持着工作的新鮮感,時刻面對工作中的挑戰和機遇。

3.4在員工個體心理差異方面的應用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身上都具備獨一無二的特點。即便是處於相同的社會環境或工作環境中,不同的員工所表現出的特點也是不同的,其中心理特徵是最為顯著的個體化差異表現。這些心理特徵受到自身活動的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活動和能力,並且這些心理特徵也會隨着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管理層要充分挖掘員工的優點,將這些內容充分發揮出來,依據員工的不同特點安排適合他們的工作內容。讓員工都能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價值,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例如,在員工中有的性格外向,可以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安排宣傳或公關工作。對於善於表達的員工來説,可以從事組織協調或管理方面的工作。對於性格成熟穩重的員工,可以安排文員等方面的工作。在今後員工的晉升過程中,也應當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根據員工特點,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3.5在人力資源管理其他方面的應用

此外,還應當關注的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出現員工工作狀態欠佳,或與公司中的其他同事關係不和睦等情況。針對這些情況,管理層應當採用心理學理論中的“近因效應”理論,讓員工暫時離開原有的崗位,調換至其他崗位上,暫時離開周圍關係緊張的員工,以此來緩解員工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一段時間後,待員工的心理狀態和工作狀態恢復後,再調回原有崗位,讓員工以全新的狀態改變過去周圍人的印象,這樣也有助於促進員工間的和諧。綜上所述,心理學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應用價值,很多內容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它可以彌補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不足,幫助管理層解決問題。作為企業的管理層還應當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不要拘泥於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在今後的應用中,還有待於企業的管理層及從業人員不懈的努力,去完善挖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應用範圍,使人力資源管理更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羅銀實.心理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5(8).

[2]王玉珅,田瑩.管理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4(8).

[3]鄒火英.淺議管理心理學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1).

[4]商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看心理學的應用[J].滄桑,2014(3).

[5]張志遠.心理學理論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科學應用[J].學理論,2015(27).

篇三:心理學本科生心理諮詢技能提升探析

摘要

針對目前高校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案例督導工作坊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做、評、思”五個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和提升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的心理諮詢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

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心理諮詢技能;實踐教學模式

隨着時代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急速的社會變遷也引發了各種社會心理問題,人們對心理學專業也越來越重視,自從1998年應用心理學專業被列入本科專業之後,全國有23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但是從社會對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來看,學校的培養目標與社會的需求間還存在巨大差距。以某重點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情況為例,就業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雖然只有少數學生畢業後沒有就業,但是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學生找到的工作與所學專業關係不大。這樣的現狀使得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處境非常尷尬。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一般為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監獄、醫院和企事業人力資源管理,但是用人單位認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夠,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則認為是在學校的學習中缺少實踐教學的環節。而應用心理學專職教師也一致認為理論與實踐脱節,缺少心理諮詢的實戰技能,是目前心理學學科發展面臨的困境。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這一短板也直接制約了專業的發展,因此,要提升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必須改進實踐教學的模式,以便培養受社會歡迎的專業型人才。

一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實踐技能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的實踐教學在各高校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的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浙江大學採用導師制與核心課程相結合的核心能力培養模式,北京師範大學“6+1”培養模式以及瀋陽師範大學採取小學期實踐教學的方式[1]。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過程不夠深入,一般都傾向於形式化;第二,學校內的實訓基地的真實度不夠,和校外的基地合作流於形式,沒有讓學生進行長期的實踐,沒有“走出去”的實戰演練。第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分離,以學習心理諮詢技術為例,學生學習了諮詢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學的各個理論流派,也熟記了每個流派的方法,但是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地運用,還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題之一;第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教師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學生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待教學實踐環節,不能主動學習,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創新的精神,習慣於老師的灌輸式學習,面對老師佈置的任務,不能自覺開動腦筋。

二“案例督導工作坊”實踐教學模式的提出

工作坊教學模式是實踐性非常強的教學模式,它最初起源於德國,在20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產生。其主要特色是在一個互助的小團體中形成輕鬆的、有趣的氛圍,每次活動設定一個專題內容,圍繞主題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互動活動。通過心理體驗活動學習理論知識、增加體驗領悟。本文主要以“表達性繪畫藝術案例督導工作坊”為例,從“教、學、做、評、思”五個環節來闡述如何通過心理輔導和體驗互動解決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心理諮詢技能提升遇到的瓶頸,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諮詢專業技能。

(一)“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

“教”指的是在工作坊模式下教師教授參加者關於工作坊主題的相關知識,當然這些知識的講授並非傳統的認知教學模式。傳統的認知教學模式是以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考核為主,而工作坊教學模式下的教師的“教”教的是心理諮詢的技術和方法。以“表達性繪畫藝術案例督導工作坊”為例,在工作坊開始前採用自願報名的原則,在系統學習過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基礎課程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中選取20名對繪畫心理治療感興趣並有意願參加課外實踐教學活動的學生,參加每週一次,每次2.5小時的表達性繪畫藝術工作坊活動,“表達性繪畫藝術督導工作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理論講授的主題是:(1)第一單元:繪畫治療總論;(2)第二單元:線條顏色繪畫心理分析;(3)第三單元:樹木測驗與心理疾病篩查;(4)第四單元:人物測驗與自我認識;(5)第五單元:房樹人測驗繪畫分析;(6)第六單元:五維畫測驗;第二階段為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體繪畫心理活動體驗階段:(1)第一單元:畫出你心中的自己;(2)第二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3)第三單元:心中曼陀羅;(4)第四單元:我的家庭圖;(5)第五單元:風景構成法;(6)第六單元:離別和祝福。相對於傳統教學模式,案例督導工作坊的教學模式是開放的、嶄新的、活潑的,不拘泥於講授形式的,在每個單元課程內容開始前,教師會帶領學生做一個熱身活動,以便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並活躍團體氛圍,會選擇有趣的心理活動,如“大風吹”“松鼠和大樹”“進化論”“輕揉體操”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重要轉變[2]: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播者而是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工作坊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學生思考對活動的感悟,對自我的發現和對人生的理解。

(二)“在做中學”的學習策略

美國教育家泰勒[3]認為:“學生學到什麼取決於他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教了什麼。”在做中學是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活動的實施是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表達性繪畫藝術工作坊”為例,學生的理論學習和體驗活動是和去福利院基地實習一起進行的,講授完一個單元內容,參加的學生們就去福利院給孩子們做相應的心理繪畫體驗活動,再將收集的福利院兒童的畫作在下一週工作坊的時間進行小組分析討論和教師講解,根據每一位孩子的畫作特點(如色彩、畫作內容、表達心情等)進行心理學解讀,明確心理干預方向。所以案例督導工作坊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有以下優勢,第一,在“做”中學習掌握繪畫心理諮詢的技巧,學會了繪畫技術應用於心理輔導工作[4]。學生一邊實習一邊進行理論學習。第二,在“做”中學會運用理論知識,提升了對理論學習的自信心,能夠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提升學習興趣。第三,在“做”中學會了團隊合作,瞭解小組成員的需求和願望,能夠形成凝聚力。例如在“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單元教師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沒有語言交流的團體繪畫,每人每輪畫一筆,然後經過十幾輪過後,形成一幅整體的畫作,再給畫作命名,並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示。整個過程既是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又是心理諮詢技術的運用,增進了小組的成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第四,在“做”中學會了探索,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發現能力。探索自己的內心深處的同時,體察他人的內心世界。比如“畫出你心中的自己”這個單元,教師涉及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發覺自己的性格特點,更加了解自己,增進自我認識。同時也會安排以小組為單位的互相討論,就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

(三)“互動評價”的教學活動

在案例督導工作坊中,互動討論是工作坊的重要環節,以“心中曼陀羅”活動為例,參加者在創作完曼陀羅作品後,説出自己對畫作的`感知和理解,同時小組成員也會參與到討論之中,與創作者一起討論畫作反應的心理內涵。再如在福利院兒童的畫作中,房樹人繪畫測驗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內容,通過同伴的討論,開闊了眼界,更好的學習繪畫心理諮詢的技術,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利於掌握技術的精髓,所以“互動評價”這一環節在案例督導工作坊教學模式中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質疑的良好品質,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聯繫了表達溝通的能力。

(四)“反思提升”的訓練方法

“反思提升”中的“思”包括以下兩點,第一,是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結束後收穫的反思。在案例督導工作坊中,每次工作坊活動結束前,教師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小組成員用一句話來表達今天參與活動的感受,這也是反思提升的訓練。第二,學生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結束後收穫的反思。在案例督導工作坊中,教師會對參加福利院社會實踐的應用心理學本科生布置家庭作業,每個學生每次去福利院後要形成當天的工作記錄,在整個12次志願服務工作結束後,結合老師同學的案例分析,也要撰寫一份整體的案例報告,案例報告的撰寫過程就是實踐反思的過程。另外,學生的“思”主要是對自己從“教、學、做、評”方面實踐教學訓練狀況進行反思。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定期反思,這樣才有益於學生的成長,達到提升內涵的效果。這樣教與學的雙方經過課後的“反思提升”實現學會反省自己,有益於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5]。

三小結

結合福利院社會實踐基地的效果,我們就以下幾個方面對“案例督導工作坊”實踐教學效果予以評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使其具有從事心理諮詢或人力資源相關行業的基本職業素質和能力。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學生的認識能力顯著增強,學生能夠通過案例督導工作坊活動更加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擴大自我意識範圍,開闊眼界,更客觀地評價他人和周圍環境;其次,學生的專業能力顯著提高,活動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在實踐過程中進行重新體會,針對實踐中的案例教師予以及時準確地指導,實際接觸了真實的心理輔導工作,增加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能夠穩固樹立專業思想;再次,學生的實踐能力迅速提升,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邊學邊做,在做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開拓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了積極性;最後,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綜合能力包括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自我認識能力等綜合素質,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提升,進而使得學生的就業信心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歐賢才,劉惠珍,楊曉玲.應用心理學專業“345”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1(129):139-144.

[2]黃越.工作坊教學模式下的大學教師角色—以翻譯課堂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科學,2011,6(130):56-60.

[3]周永紅.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4,15:122-123.

[4]曾金霞.工作坊教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諮詢技能訓練策略[J].廣西教育,2016,8:112-114,122.

[5]柴亞東.作坊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3,5(14):112-113.

篇四:談心理學視域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從當今的我國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趨向來分析,為高等院校的學生建立內心的精神層面的教育方式是社會對如今高等院校主流的要求,一定要實現對以往心理專業教育方式中,對於一些情況矯枉過正的行為的拋棄,從把高等院校學生正面素質的建立這一方面當成學校工作中的重點了,來建立改良教育的工作過程,努力幫助高校學生深入開發本身的潛力。這篇文章利用正面的心理學專業的知識來分析這種新穎的教育模式和以往的心理專業的教育模式兩者間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勢,產生的影響等,同時對建立改良心理專業培訓系統提出一點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價值;對比;構建;人格

一、音樂

我國教育機構所公佈的《有關加強一般大學中學生精神心理層面健全教育任務的建議》一文中重點指出“強化高校在校學生的精神思想健全教育任務是如今在這個時代中一定要整體落實的黨提出的教育方案,同時也是發展以人為本教育的關鍵措施,是完成加速高校在校學生整體進步的關鍵通道,尤其是高等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任務的關鍵構成成分。”能夠看出來,發展新型的心理專業方面的教育方式對於高校在校學生的精神層面的健全依舊是重點教育任務,是非常關鍵的。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探析

第一,擁有正面向上的心理專業的內容。積極心理專業指出,一個個體內心的心理素養並不會給這個惡人自身帶來任何額外的能力或技能,然而當內心產生問題的時候,也會促使着人們去改掉自身的缺點,深挖所擁有的無窮的潛力,今兒完成對自身素質的提升,來完成對更加完美的自己的要求。我們能夠這樣説,具有正能量的積極心裏專業可以激活人們內心擁有的無限的潛力,促使人們不斷進步來獲得更上一層樓的生活質量。根據相關信息能夠看出,在人的大腦中,僅僅有百分之五的腦細胞得到了開發,依然有絕大部分的腦細胞還沒有得到有效使用,這證明人們進步發展的未來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從正面心理專業的眼光來觀察人的話,人們在社會中以個體存在時,一個一個的都擁有自身獨有的美好的素質,因此人們一定要重視鑽研含有正能量的心理專業,把相關知識和所學習到的運用到對自己品德素養的培養上,使自己成為更加完美的自己。第二,積極心理專業的內容。積極心理專業包含的內容可謂是森羅萬象,同時需要從許多不同的層面來分析看待這個專業牽扯的到的情況。首先是正面向上的品質,在基督教,伊斯蘭教甚至中國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道教的書中都把智慧,仁德,勇氣,公平,自省,出眾幾種道德品質糅合成一個新的整體,同時指出這些品德都是人們在發展自身的過程中最根本的表現,類似於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誠信,包容,有趣詼諧等這些品德則屬於上述集中品德中衍生髮展出來的,這些衍生的屬性同樣也為人們的發展發揮了正面的作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基於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模式構建

第一,為大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一開始是教育任務中內核部分的明確,當代的社會空間為高等學校學生帶來的是沒有條條框框舒服的,能夠順其自然生長髮育的土壤和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學生帶給了自主化的選擇方案,能夠自定義自身的發展,但是這種多樣性和自主性也導致了高校學生未來發展的不可控,假如高校學生的水平和願望都很明確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一直遭遇挫折,這説明他在最初也許是一個情緒悲觀的學生,因此證明內心情緒是正面向上還是消極停滯的,對一個學生前進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然後就是明確教育培訓的個體是誰,針對高校學生建立的心理專業的培訓目標理所當然是在校的學生,這就和以往的心理培訓方式不同,以往只是選取極個別學生進行培訓,這就有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情緒。第二,從教育內容塑造和強化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情緒。上邊曾經指出,正面的心理專業糅合了幾種主要的道德品質,也衍生出來了二十餘種道德品質的具體細化,因此高等學校心理健全的培訓需要適當培養這些品質,並且擅長去觀察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那些品質,用正面的角度來觀察高等學校在校學生身上產生的心理狀況,利用激勵的方法來和內心產生問題的學生交流,讓他們慢慢放下心中的隔閡,敞開心扉向老師請教,為這些學生設定好以後的發展道路,保證他們內心的健全。然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的道德品質也具有相當水平的教育意義,由於不少高等院校的在校學生所具備的品德是難以察覺到的,這並非他們沒有過人之處,沒有本身的特點,只是因為他們並不會去可以展示這些品德,如此也許會導致高等學校的學生習慣了長久以來的隱忍,最終導致自身的特點和內心的思想慢慢流失。第三,構建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再者就是自助式心理暗示,這種暗示來自於大學生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他通過外部環境來改善被訓練者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強化他們的積極情緒,對大學生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極大提升。利用網站論壇、舞台演出、文字報刊等等傳播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信息,這些心理健康信息的傳播都能激發對大學生的心理暗示,起到一定的積極正向的情緒體驗影響作用,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與時效性[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高等院校應當為這件事負責,主動挑起完成重要社會任務的擔子,為在校學生健全內心品質方面帶來更大的發展,一定要重視這個任務,選擇建立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培訓手段來開發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內心的潛力,表揚他們內心的長處,激勵他們進步,可以徹底實現積極心理專業對於當代高等院校在校學生,為他們健全的內心發展鋪平前進的道路。

參考文獻:

[1]任樹林.積極心理學在構建幸福人生中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3).

[2]李存君.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J].科技風,2016(1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732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