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衢州市職教特色發展之路論文

衢州市職教特色發展之路論文

摘要:近年來,浙江衢州的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服務地方,做亮特色專業;順應發展,做活農學專業;把握趨勢,創建新興專業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條對接產業創新專業,服務企業促進專業,辦強專業引領產業,學校與企業合作雙贏的特色發展之路。

衢州市職教特色發展之路論文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產業;特色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一個根本點在於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行業企業聯繫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的關鍵環節,更是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進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重要途徑。”在浙江衢州,各中等職業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艱苦創業,改革創新,順應發展,主動服務,對接產業創新專業,服務企業促進專業,辦強專業引領產業,在衢州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中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互動發展,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雙贏,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一、服務地方,做亮特色專業

“中國消防器材之鄉”江山市,從30年前的江山人在外闖蕩“打銅修鎖修滅火器”開始,如今從事消防器材生產、營銷、維修經營人員超過2萬多人,在全國設立消防器材經營點3000多個,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佔全國消防器材產業總產值十分之一,當地政府正制定規劃擬把江山市打造成“中國消防產業城”。隨着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展,專業後備人才明顯不足。江山中專憑藉敏鋭的市場意識和服務精神,主動對接產業發展,在傳統的機械專業基礎上,結合產業進行拓展,於2002年9月在全省率先開設了消防器材專業,服務地方特色經濟。

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合作編寫了《滅火器加工工藝》等系列教材,使教學符合企業生產實際,培養的學生更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學校與江山民安消防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由公司定期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的實訓教學工作,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上述企業實訓鍛鍊,所培養的畢業生優先為當地企業提供服務,從而達到互利雙贏的合作效果。學校還與江山聯城消防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消防器材研發基地,用於技術革新與產品研發。

學校按照“面向社會、立足產業、特色發展”的原則,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實用課程,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並讓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隊伍建設也上了一個新台階,不但辦出了專業特色,也為當地消防產業培養了更多的專業實用人才,使產業發展支撐體系更為完善,產業鏈結構更加優化,對於提升產業形象,培育產業品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很好的助推的作用。

有了江山中專消防器材專業的示範,圍繞衢州10大特色產業,各中等職業學校主動對接,貼心服務,紛紛在傳統專業的基礎上重點建設特色專業:浙西造紙中專創建了製漿造紙工藝專業(省級)、江山職教中心創建了硅酸鹽工藝與商砼專業(省級),巨化職業技術學校創建了化學工藝(省級)、精細化工專業,常山職業中專創建了軸承加工技術專業(省級),開化職教中心創建了硅材料專業。

二、順應發展,做活農學專業

國家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龍遊,是傳統農業縣,更有傳統的養殖歷史。近年來,隨着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生態農業、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立體農業等新興農業模式相繼湧現,養殖企業對養殖專業的人才需求開始增加,對用人的要求也在提高。2006年,憑藉着原有的師資力量,龍遊縣職校開始恢復養殖技術專業,並在提供優質的社會化服務中獲得了社會認可,在產業的升級中顯示了專業的價值,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湧現了一批名師,在全國普遍低迷的農學專業中率先走出了低谷。

學校農學老師周玉清和徐永祥是縣十大農技專家宣講團成員,兩位專業教師都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課餘自覺聯繫農民,送技術下鄉,為農民排憂解難,深得農民歡迎,在當地被成為“農民致富的領路人”。學校充分利用養殖技術的師資、實驗設備、信息等資源優勢,積極為養殖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學校獸醫室、水質分析室總是業務繁忙,養殖户遇到的畜禽疑難雜症再也不用老遠跑省城,學校解剖實驗室、觀察實驗室可以提供檢驗檢疫。由周玉清老師發起成立的綠培養豬專業合作社,各養豬場統一掛牌,社員內部採取了“四個統一”的服務模式: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防疫、統一技術、統一銷售,這樣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利潤,提高合作社及社員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到2009年底,合作社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創利2000多萬。周玉清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為合作社的發展出謀劃策,儼然成為當地畜禽養殖業改造升級的引領者。而被農民親切稱為“魚大夫”的徐永祥老師引近的湘雲鯽在全縣得到百分百推廣,年放養量2000萬尾,僅此一項就為全縣養魚户帶來1000多萬的增收。

憑藉着專業帶頭人的技術引領以及學校提供的良好服務,學校與養殖户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學校先後與龍遊興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合作社指派專業人員指導學校的專業教學,學校下派教師、學生到養殖基地鍛鍊實習。通過合作,雙方及時掌握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養的需求信息,學校為合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企業技術創新,幫助企業培訓在崗員工,同時根據企業生產要求調整課程設置,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應用。

適應是生存的基礎,龍遊縣職校適應產業發展變化,適時抓住發展機遇,依靠專業帶頭人,憑藉技術優勢,融“教產學研”於一體,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優質服務,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也為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專業價值的充分體現,專業復甦也就水到渠成。如今該校養殖專業已成為市級重點專業,並在今年積極申報浙江省示範專業。

衢州是傳統的農業大市,要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首先要有觀念的轉變,但同時必須要有技術和人才的支撐。“立足於產業,適應於變化,有專業教師引領,在合作中奠定基礎,在服務中體現價值”是衢江職業中專的園林技術(省級)、江山中專的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省級)、開化職教中心的茶藝(省級)等農學專業走向復甦的一條相似之路。

三、把握趨勢,創建新興專業

2007年8月的一天,兩個人15分鐘的聊天,成就了一項十幾億的投資項目,一時傳為美談。這兩個人,一個是企業老總葉志卿,而另一個是衢州中專校長翁孝川。由於有學校引進的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使衢州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地區,像衢州中專這樣的職教龍頭學校作為當地招商引資重要砝碼的價值也再次得以體現。而對於企業來説,廠房建設,設備購置,有錢就不成問題,最難的是沒有合格的員工。在確定投資後,校長翁孝川馬上在學校組建“樂葉光伏班”,專門為企業量身培養新員工,提前做好人才儲備,衢州中專光伏技術專業的創建也由此拉開序幕。   在沒有多少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專業帶頭人鄭軍老師勤跑企業,自力更生,創建了光伏技術綜合實訓室,可完成太陽電池生產線15個工位的實習和實訓內容,堪稱國內一流。同時學校同樂葉光伏公司合作成立了光伏產品創新實訓室,並建設一條5W的太陽電池準生產流水線,進行工業級的電池片生產,進而建設國家級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實訓基地。學校還打破框架約束,全力培養特色人才隊伍,共引進10餘名光伏技術及相關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及企業工程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又聘請由企業、經委、發改、科技、教育、環保、電力、等部門專家領導成立光伏技術專業指導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學校光伏技術專業總體發展規劃、工作指導意見和資金扶持計劃;謀劃和論證光伏技術專業重大教改事項;收集和定期編制光伏產業動態信息;組織專業發展專家論壇,為教學提供服務保障。

學校與本地的光伏企業緊密合作,按照“光伏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光伏產業人才崗位羣調查→光伏產業技能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分析”的程序構建了光伏技術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與課程標準。由鄭軍老師編著的《光伏組件加工工藝》已簽約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將作為國家職業資格證--太陽能電池工技能鑑定指定用書。《光伏技術基礎》已完成第四稿,已作為校本教材使用,現高教和電子出版社爭相要求籤約出版。

隨着技術力量的增強,學校開始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太陽能電池片焊接的方面,存在工藝損耗大的問題,鄭軍老師主動提出用自制的練習片進行替補的加工工藝,企業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層壓機是光伏組件加工中的核心設備,能耗高,價格昂貴,鄭軍老師通過設計了一種根據材料特徵,進一步精確加熱温度的新工藝,它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又降低了能耗。新工藝被江蘇常州市源光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採用,通過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每年為企業節約電能40萬千瓦時。

衢州中專把握趨勢、提前介入、主動服務,率先創建光伏技術專業,並通過先發優勢變成學科優勢和專業優勢,使專業建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在學校的10多個專業中,後來居上,被評為浙江省示範專業,成為衢州中專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學科,並迅速發揮了它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學校先是為寧夏青銅峽職業中心(國家級重點職校)組建了光伏專業,確定光伏實訓室配備,投標購買設備,制定學校計劃。之後又連續接待了嘉善縣信息技術工程學校等多家職校的考察學習,對光伏技術應用專業的建設進行指導。

光伏產業是最有前途的綠色、環保、新能源產業,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如今的衢州已集聚了光伏產業企業60餘家,政府規劃到2015年,衢州要成為全國知名的光伏產業重要基地。衢州中專關注產業發展,從中發掘新機,創建新興專業,並主動參與新興產業的規劃、設計、培育,它不僅僅侷限於為某個企業、某個崗位培養人才,而是為這個產業、為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作人才支持,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又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這無疑是職業教育貼近市場、積極應變、創新機制的最好註釋。接待企業家的實地考察,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成了衢州中專近年來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一年接待200多位老總,學校已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金名片。

引領是為了更好的適應,中等職業教育只有貼近市場,把握髮展的趨勢,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才有發展壯大的空間。如今,新組建的衢州工程技術學校的現代物流專業,龍遊縣職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省級立項),也在着眼未來,緊跟而上,探索新興專業的創建之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rgy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