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伊犁師範學院學生法理學教學參與現狀的調查論文

伊犁師範學院學生法理學教學參與現狀的調查論文

法理學的重要性對學生不言而喻,與其重要性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教師激情四射地傳授知識,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學生缺少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師生之間很少有交流與互動。初窺法律門徑者對單一的教學方法並不認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對學生學法理之困難教師似乎也感同身受。結合已有的教學經驗來看,舉例式教學雖有活躍課堂氣氛之功效,卻無法提高學生的法律實務技能。提問式教學雖考察學生記憶能力,但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教材和教師,扼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利於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要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切實解決法理學教學中的現實困境,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正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所説:“一切事物的趨於完善,都是來自適當的改革。”.反思現有的教學理念,施行參與式教學是解決教學困境的重要舉措。

伊犁師範學院學生法理學教學參與現狀的調查論文

為深入瞭解我院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選取伊犁師範學院法政學院2011級、2012級、2013級法學本科專業(其中2012級2個班級)、2013級法律文祕專科班共計五個班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98%.

一、問卷調查內容

(一)對專業的認同度

專業認同是高校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的認知上的瞭解、情感上的接受和認可,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專業學習目標及今後的職業發展。被問及選擇法學專業的原因,其中是個人興趣的有20%,父母意願的有25%,被調劑的有44%,填報志願時一時興起的有6%,容易錄取的有5%.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所選的專業都是由自己決定或與父母商量的。被問及“所學專業對你學習興趣的影響大嗎?”回答很大的有35%,較大的有40%,一般的有15%,沒有的有10%.被問及“學習法學對你是件怎樣的事?”回答快樂的有6%,枯燥的有64%,討厭的有16%,不得不學的有14%.被問及“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你是否對所學專業滿意?”有45.4%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

有54.6%的學生表示如再次選擇將另選專業。從結果看我院學生對所學專業認同度較低,要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首要任務是瞭解學生對專業不滿意的原因,選擇個人不感興趣的有52.3%,專業就業前景不好的有33.7%,不能學到東西的有10%,其他原因的有4%.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新生入校時對所學專業缺乏客觀、正確的認識,對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

(二)對教學方法的認知

課堂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場所,在傳統的教學理念支配下,教師對講台擁有着絕對的控制力,面對教師“獨白式”的演講,學生只有被動地聽課、記筆記,課堂中很少出現師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情景。被問及教師在課堂教學所扮演的角色,認為教師是指導者的有18人,佔9.2%;是控制者的有166人,佔84.7%;不知道的有12人,佔6.1%.從結果看,大多學生將自己定位為參與者,教師是控制者,結果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主張。被問及“課程難易程度如何?”認為簡單的有8%,一般的有30%,較難的有42%,很難得有20%.認為教師授課方式很適合的有10%,比較適合的有35%,不適合的有45%,很不適合的有10%.對於課堂教學的效果,認為教學效果很好的有30人,佔15.3%;比較好的有35人,佔17.9%;一般的有110人,佔56.1%;比較差的有21人,佔10.7%.課堂氣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對於課堂氣氛,學生們認為一般的有84人,佔42.9%;氣氛活躍的有37人,佔18.9%;氣氛死氣沉沉的有75人,佔38.2%.探究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氣氛不活躍的原因,認為主要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有130人,佔66.3%;教學內容的問題2人,佔1.1%;教學環境和手段的問題34人,佔17.3%;課程時間安排的問題 30人,佔15.3%.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的活動。被問及是否會主動和老師溝通和交流,回答會的有4%,偶爾會的有35%,不會的有61%.被問及所在班級與教師的交流情況,選擇經常的有7%,有時的有13%,從不的有80%.被問及師生交流的困難主因,學生回答教師沒時間的有10%,課堂師生地位不平等、沒機會交流的有57%,交流途徑少、不方便的有20%,希望老師能主動找自己的有13%.蘇霍姆林斯基曾説: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育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與學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活動其實就是師生互動,缺少師生互動是目前大學課堂中的普遍現象。

(三)對學習目標的認知

學習目標是個人、羣體和組織從事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或預期結果。明確的學習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凝聚、調控等心理作用,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關鍵。被問及“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併為之付諸行動”,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持之以恆地奮鬥着的學生只有24%,有目標但間斷性地奮鬥的有35%,曾經考慮過學習目標,但是沒找到的有16%,有目標但尚未付出行動的有20%,沒有考慮過的有5%.被問及“進入大學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認為拿文憑、自我增值的有60%,為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有30%,為參加社團的有4%,廣泛社交的有4%,做兼職賺錢的有2%.調查顯示學生對自己上大學的發展目標大部分帶有明顯的現實性和功利色彩。大學學習具有主動性特點,學習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學生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主要體現在課前預習、課堂聽課和課後複習三個環節。被問及“是否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認為會的有8%,一般會的有32%,考前會看的有45%,沒有養成習慣、從不看的有15%.被問及“課堂是否會認真聽講?”回答一直都會的有12%,一般會的有50%,偶爾會的有20%,從不會的有18%.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不能集中聽課的情況突出。探其原因,認為授課方式缺乏吸引力的佔47%,對內容不感興趣的佔18%,跟不上上課節奏的佔14%,缺乏學習上進心的佔11%,受同學影響的佔5%,老師沒有嚴格要求的佔5%.從問卷結果看,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為應付考試才複習的功利目的比較強,並沒有意識到夯實基礎是要日積月累的。

(四)對教學方法的偏好

在“以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從體系到體系,從概念定義講起,一直講到理論定性的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會漸漸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失去了創新的能力。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問及喜歡的教學方法,結果表明,最能吸引學生的方法是”用生活實例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視生活“,選擇此項的人數為43%;其次是情景式教學”,學生參與案件討論“,佔25%;第三是”成立學習小組,小組收集整理資料,製作專題學習報告“,佔20%;第四是網絡教學平台,佔10%;第五是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佔2%.對於在課堂中哪些教學方法更加能讓學生參與其中,調查顯示52%的學生認為,通過參加庭審式和觀看電影方式比較好,22%的學生認為節目訪談好,18%的學生認為通過”今日説法“等法制欄目好,還有8%的學生認為開展講座好。被問及”課堂中哪些細節會讓你更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回答每次回答教師問題都能加平時分的有20人,佔10.20%;在每個人座位上設姓名牌的有6人,佔3.06%;老師平易近人的態度的有40人,佔20.41%;幽默輕鬆的課堂氛圍的有130人,佔66.32%.數據表明,師生面對面雙向交流,更能引起學生課堂參與度,因此,亟需更新教學理念,切實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

二、調查結論與改進路徑

(一)調查結論

在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裏,學生僅是聆聽者和觀眾,其任務在於吸收教師所講的知識。學生對法律在社會中的真實狀況並不瞭解,也不具備應用法律解決衝突的實際能力,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這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法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追求正義、知法懂法、忠於法律的法律人,而非培養只會機械使用法律的”工匠“.因此,要破解法理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難,老師教學難“兩難困境,必須深化教學改革,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營造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氛圍。

(二)改進路徑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發現造成我院法理學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原因有學生欠缺專業興趣和教學方法的單一。教育的本質重在參與,參與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

如莎士比亞所説: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收益。”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均説明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對專業有興趣,才能深入學習並有效參與到所學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專業興趣關鍵在於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提高專業認同是一項重大工程,離不開以下幾點:第一,學生自身要採取積極措施培養專業興趣。廣泛涉獵閲本專業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多觀看一些法治類的節目,多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擴大自己的視野。正如博登海默説:“為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公僕,法律工作者就必須首先是一個具有文化修養和廣博知識的人”.第二,新生入學後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積極瞭解所學專業,嘗試培養自己的興趣,加大對法學專業學習的精力投入。正如丘吉爾説,“世間的事情,沒有愛什麼幹什麼的,只有幹什麼愛什麼的”.只有深度投入、全心熱愛,才能建立對法學的感情,增加專業興趣。第三,院系高度重視、專業教師要積極引導。首先,院系應先聲奪人,舉行新生入學典禮暨專業教育時,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為各班配備專業教師管理班級,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專業和職業的相關信息,培養學術興趣,增進專業認同。如李開復所説“我總是鼓勵那些對專業沒興趣的學生一方面尋找興趣,一方面嘗試培養對已經開始讀的專業的興趣。”也能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學習和職業選擇方面的困惑。

2.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

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偏愛“用生活實例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視生活”的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可以彌補傳統講授法無法為學生提供情境的缺陷,通過生活中的現實案例或者經典案例力圖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法律實踐的社會空間,為實現教學相長目標打開了一扇窗,將極大調動學生對於法理學教學活動的參與性,通過“參與”掌握“法律的生命力”,使法理學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變成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教學活動,不但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也看到了鮮活的法律與現實,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我院法學專業文理兼收,學生選擇法學專業,大都因高考成績不太理想或被調劑到該專業,存在學習原動力不足之問題。學生大多又來自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在進入大學之前一直使用的是本民族語言,很少接觸漢語言的學習,經過一年的漢語預科學習,掌握一定的漢語知識,但仍不能滿足學習法學的要求。大一階段開設的入門課法理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與廣泛性,對漢語言學生都存在難以適應的問題,對民語言學生無疑更是一大挑戰。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精心選擇具有啟發性、典型性、新穎性的案例,但同時也要注意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不是僅向學生簡單介紹案情或者給出結論,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師生共同探究知識。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其在改善教育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強對他人、對集體的積極情感等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如前文所述,針對我院民漢合班學生中漢語水平有差別這一現狀,作為合作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共同參與者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時,既要考慮到學生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同時注意小組成員水平要均衡,為提高小組學習的積極性,採取組長輪流制,為防止小組成員搭便車情況,制定獎懲措施,組內成員互相監督。課前促使學生獨立學習,更好地思考相關問題;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針對問題講解相關法律規定的內容,教師提出追問,激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最後教師進行反饋與總結;課後要求學生查閲國外相關法律規定並與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9o29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