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感言 >

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

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

感言,指對某些事或人產生髮出的想法,並表達出來,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範文 ,一起來看一下吧。

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

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篇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中,2017年的夏季已悄然而至,這就預示着2017年的暑假就要來臨了。

伏案沉思,已經是這學期的第十八週了。回想過去的十七週時間,令人百感交集。

我捫心自問:為何我所任教的四年四班的數學成績總是不能盡如人意呢?

論時間,我一節課都沒有耽誤;論教案,我也不比別的教師寫得差;論作業,我總是精批細改……

每逢課餘時間,靜下心來,我總在思考這個問題。

俗話説:“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癥結還在於我沒有抓住學生,有的學生一直鑽我的空子。

上課時,趁我不備,亂做小動作,竊竊私語。當我講的正起勁時,他們交頭接耳,擾亂課堂秩序,這時候,我就要停下來進行提醒或警告,勢必耽誤時間。長此以往,課堂教學秩序就會受到影響。

有的學生不光在課堂上進行低效學習,還在課後耍奸溜滑,逃避學習。表現在不按時獨立完交正式作業,家庭作業要麼支差應付,要麼乾脆不做。家長不是不聞不問,就是質問老師,他們家孩子為什麼考試考得不好。

這樣一來,不但沒有起到家庭督促使之進步的目的,反而徒增了教師的煩惱和壓力。

作為老師,只能孤身奮戰在第一線,真的是身心俱疲。但是,誠如我們劉校長經常所説的一句話:“教育又是一件良心活。”學生停滯不前,我寢食難安。

於是,我一直在尋找最好的教學方法。終於,我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那就是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首先,在課堂上,我不但培優補弱,關注優等生,關心學困生,而且軟硬兼施,督促後進生迎難而上。在課堂上提問時,讓優等生回答有難度的問題,中差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做到兩不誤,並且恰到好處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取得成就感。慢慢地他們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後作業也交得及時了,正確率也高了。並且有的學生還會自己提出問題,甚至能解答出來。

其次,在課餘時間,我經常找學生談心,拉近自己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做到無話不説。而且,對個別差生還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結果,在最近一次測試中,全班學生都不同程度的有了進步。我感到很欣慰。

相信,只要我們師生一貫努力,同心協力,一定會在這次期末考試中取得可喜的成績。為四年級的學習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學生信心百倍的跨入五年級。

數學教師教肓教學感言篇二

教學是一種奔跑。有時教師在領跑,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有時學生在自主地奔跑,教師在學生後面助力,在學生旁邊加油吶喊。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不斷改變前後位置,奔向一個又一個終點,又從一個個新的起點出發。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法則、性質、規律、公式、數量關係等都可以視作數學模型,數學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即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數學與生活天然地聯繫在一起,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公園裏有數學、體育中有數學、購物中有數學、圖案中有數學、科技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讓每一位學生擁有一雙發現數學、欣賞數學的眼睛,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思考世界。 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是學生理解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善於創設多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實物、圖、表等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釋同一個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個問題,豐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學問題產生於數學情境,一個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數學情境不等於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於生活的有豐富現實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於數學自身的純數學的問題情境,還可以是源於其他學科的生活常識或科學探索類的情境。在數學情境的問題上,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有的教師設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離教學目標,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二是有的教師不會用好數學情境,沒有發揮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離了目標。

我們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為學生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數學課成功與否的一個簡單標誌就是課堂上學生是否在動腦筋,也就是學生是否積極地思考數學,而不是被動地聽講、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記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學會問數學,要使更多的學生願問、敢問、會問。教師要用一個個問題串起課堂,使學生的學習從問題開始,經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到產生或研究新的問題結束。

教師的課堂智慧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當學生髮表意見的時候,他能夠正確把握問題的實質;當課堂有精彩生成的時候,他能夠敏鋭地捕捉最有價值的信息;當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他能夠妙趣橫生地調整教學;當學生的思路受阻的時候,他能夠引出一條新的通道;當學生無法表達清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能夠引導學生説出來

節外生枝是課堂的一份美麗,學生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課堂裏的一個偶發事件,甚至突如其來的干擾,都可以成為難得的教育資源。對於這些突然出現、稍縱即逝的課程資源,只要教師及時地搶抓並有效利用,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發揮,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試教是一種有爭議的教學,有很多人認為多遍的試教使公開課失去了本真的意義。其實,我認為本沒有試教,每一次教學都是真實的教學(當然,我們反對同一內容對同一批學生的重複教學),在不同班級中的教學怎麼能説試教呢,應該更名為多次教學。多次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感悟學生,感悟課堂,積累教學實踐智慧,提升教學水平。

有位詩人説: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我們很多教師也有這樣的感覺,每天上課、下課,好像也沒什麼好研究的'。其實,課堂是研究的最佳場所,教師處於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師可以從一節課的對比,一個案例的解析、一次學生訪談、一個問題小調查開始進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細、做得實,把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好的研究。於是,當你真正走進研究的時候,你會驚呼:這邊風景獨好!

課例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的研究方式。課例研究使教師經常處於一種反思狀態,有助於教學理論的內化與實踐水平的提升,有利於提高教師形成敏鋭的課堂觀察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領悟能力。教師經常開展課例研究,教學才會常教常新,教學才會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生機、充滿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祕的海洋。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斕,你能聽到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靈的美麗;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錯題的根源在哪裏,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麼,你能知道孩子的個性差異有哪些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走進孩子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ganyan/e080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