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發言稿,發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非常榮幸能作為研究生新生代表在此發言,值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全院20xx級研究生向各位領導、老師及同學們致以誠摯的祝福!

一份錄取通知書,承載了太久的嚮往與期盼,承載了太多的努力與汗水,更承載了太多人的殷切希望。今天,一切都不再是夢想。很高興能夠在這樣一個秋風送爽、碩果報喜的日子裏,與各位相聚在**大學**學院,一同分享破繭成蝶後的喜悦,一同來放飛新一段旅程的夢想。我們要把一顆顆夢想和希望的種子深埋在這塊沃土之中,但是,播種並不一定意味着收穫,今天我們以**為榮,但明天**能否以我們為榮,這是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思考與面對的問題。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不僅要擴充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科學觀念,立足學科前沿,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雙手在實踐中鑄就明天的輝煌!

此時此刻,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常常問自己:“路是選好了,如何走下去才能無悔當初呢?”面對更高的平台,我們必須再接再厲。

在接下來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到:

第一,明確目標,學會學習。碩士階段是要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學習過程,這種定位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專業目標,不僅要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更要掌握求取知識的方法。

第二,博採眾長,厚積薄發。在開放、嚴謹、和諧的氛圍凝聚下,我們院擁有一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每一位老師的魅力都是值得我們慢慢品味和認真學習的,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只有加強自己的新陳代謝,以低姿態、高效率“融智”,方能練就高飛的雙翼。

第三,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要學會做事,先學會做人,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能推動社會進步的人。

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暴雨衝過,更顯青松巍峨!經過考研磨練的我們,經過工作磨礪的我們,更加成熟、穩重而自信。如今,在這研究生新的起點上,我們心中更充滿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期待着結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為碩果累累的三年!同學們,正所謂士不可不弘毅,天道酬勤,任重而道遠,讓我們胸懷“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抱負,充滿“白日放歌須縱酒”的豪情,去續寫我們**學院研究生教育的卓越篇章吧!

謝謝大家!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公共衞生學院的xxxxxx。

在這個金色的九月,我們懷着求知的渴望,從五湖四海相聚在這裏——一所百年名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這個萬分激動並值得紀念的日子裏,我謹代表2010級全體研究生向學校各位領導、老師及全體教職員工緻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很榮幸,能在這個美麗的季節和大家相聚在同濟,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悦。我們很激動,能夠憑着自己的努力從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我們很驕傲,能夠在華中科技大學這所全國著名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我們很欣慰,百年的文化積澱、同舟共濟、開拓創新的同濟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激勵着我們。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無論我們出於何種原因選擇讀研,選擇同濟,我們都應當思考未來的`研究生生活該如何度過。是隨波逐流後的迷茫與逃避?還是開拓進取,在實踐中成長,在思考中創新?是擠過獨木橋後的花前月下?還是專注學習,不讓光陰虛度?是在浮躁的社會和學術風氣中迷失自我?還是潛心研究,努力培養個人的科學精神,提升人文修養,用心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未來的研究生生活,應該是一個夢開始的地方,一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新起點!今天,站在研究生這新的起點、新的高度上,我們也將有更加深入的探索與更高層次的追求。這裏我想通過三個詞與大家共勉——目標、品行、責任。

第一, 目標。 經過保研、考研磨練的我們,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和自信。站在一個新的起點,我們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給自己一個適當的定位,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是當下最為重要的。我們的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視為其工學的標杆,不斷為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而奮鬥,剛剛進入研究生行列的我們,也需要一個我們自己的標杆,它或許很偉大,或許很平凡,但是隻要我們為之不懈努力,那就並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俞敏洪在北京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曾説,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個是雄鷹、一個是蝸牛,雄鷹不是蝸牛,蝸牛也不是雄鷹,但是蝸牛和雄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一致。慶幸的是同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現目標的舞台,那麼你準備好了麼?

第二,品行。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有一位老先生,他要求博士生必須會背《老子》和《論語》前七章,他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打就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就是華中科技大學的老校長——楊叔子院士。作為一名醫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醫務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與精湛的醫術同等重要,這是人民醫學家裘法祖院士告訴我們的,除此以外,每一名在同濟讀過書的人都會記得這樣一句話: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這也是裘教授盡其一生感悟的人生哲理,這句話就刻在裘法祖廣場的一個石碑上,在我看來,讀懂這句話的時間不是在同濟的兩年、三年,而是我們的一生。

第三、責任。對這個詞語我們都不陌生,當我們真正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是一份給我們的成年禮;當我們步入一個新環境的時候,責任則是一份見面禮。從我們踏入同濟校門開始,從今天的開學典禮開始,我們身上就多了“同濟人”這一責任。作為同濟人,也許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會對她有一些不滿,會有抱怨,但我們一定不要忘了,作為知名學府,她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我們更不要忘了,她那百年曆史散發出的獨特韻味。她的美麗,在生活,在細微,在悠然,在點滴知味,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發現。作為同濟人,我們肩負着傳承“同舟共濟,開拓創新”這一同濟精神的責任;作為同濟人,我們肩負着讓所有同濟人更加驕傲、更加自豪的責任,作為同濟人,我們肩負着讓同濟綻放出更加璀璨光芒的責任。這需要我們珍愛這片熱土,珍惜這個機會,努力拼搏!。

最後,我想用八個字概括我今天的發言,那就是我們華科大的校訓——“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明德不但是一種要求,要求我們章明倫理,完善品德,她更是一種大目標、大責任,古書《大學》裏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作為一名華科大的學子,我們應該以“明天下人之德,新天下人”為自己的目標,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醫者,我們不但要醫天下人之體,更應該醫天下人之心。這需要我們厚學、求是、創新,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去踐行我們的校訓,去傳承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攜手前進吧!

謝謝大家!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20xx級研究生開學典禮的日子。在這個十分激動值得紀念的日子裏,我謹代表20xx級全體研究生向學校各位領導、老師及全體教職員工緻以崇高的敬意!首都醫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專家雲集、教學科研力量雄厚,醫療技術水平高超,國內知名的醫科大學。在“重教勤學、尊師愛生、艱苦奮鬥、求實創新”校訓的激勵下,經過艱苦拼搏,首醫大人才輩出,碩果累累。我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名學生,心中感到無比自豪。同學們, 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學有所成。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明確目標、虛心好學、博採眾長

研究生的學習是高層次的學習,這種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明確的專業目標,首先應該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求取知識的方法。不僅要完成自己的課程學習,而且應該有意識的培養鍛鍊自己獨立的科學思維能力;不僅要深入學習本專業、本學科,而且要廣泛涉獵其它領域,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我們懂得更多的社會科學邊緣學科,比如心理學、倫理學、衞生法學等。只有博大,才能精深,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既精通本專業又相關知識豐富的名符其實的醫學工作者。

第二、學以致用、勇於開拓、善於創新

我們知道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再是資歷、學歷。我們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更應具備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在認知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實踐,始終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運動總規律。同時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不是隻侷限在書本知識之中。

第三、提高素質、加強修養、接受挑戰

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能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古語云:醫者仁術也。作為未來的一名合格醫務工作者,我們不僅應該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各位同學,我們在即將的學習生活中,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健全自己的人格,培養自己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在醫學實踐中不斷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為把我們培養成一名德藝雙馨的醫務工作者而努力。各位朋友,經過sars的考驗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肩上責任的重大,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讓我們團結起來,以“三個代表”為指導,艱苦奮鬥,求實創新,抓住機遇,在21世紀建設祖國的浪潮中奏響我們青年的樂章。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了我們嚮往已久的醫科學府,我們將謹記校訓,立志成才、勤勉刻苦、決不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同學們,作為一名立志報效祖國的醫務工作者,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因為首醫,我們一定成功!因為我們,首醫明天更美好!

研究生開學典禮學生髮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新入學的師弟師妹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於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博士研究生趙璞。今天,美麗的清華園又迎來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這裏,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報到時的樣子,那時候新生報到還不能自行上載ic卡的照片,於是那天凌亂的髮型便永遠定格在我的學生證上,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痛。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經過了p圖軟件的加工處理,在拿到這張卡的一刻,我們的人生從此將與清華結緣。在這裏,我代表全體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們中的很多人一樣,第一次走進綜體,坐在某一個角落等待着我在清華的第一堂課。今天,我想就自己在這裏學習生活的幾點體會,與大家一同分享。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經讀到過一篇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作者發現很多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研究突破,並非來自於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埋頭苦幹時的“頓悟”,而是產生在不同項目組的研究人員每週的科研討論會上,足見良好的交流環境對我們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清華園裏,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館、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為我們與老師、同學們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場所。在清華,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數據的應用價值,你可以隨時隨地發起一場專題微沙龍,邀請計算機系的同學共同參與討論;在清華,如果你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工科男博士,卻想探討中國a股底在何處,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機會與諾獎大師直面對話;在清華,如果你希望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縷國際化的色彩,各類國際交流支持項目將幫助我們實現在海外研修的願望。因此,我建議大家在校期間,充分利用清華提供的各類平台資源,抓住每一個可能的學科內、跨學科、國際化的交流機會,拓展自己的視野。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營造了追隨榜樣,形塑習慣的氛圍。去年的畢業生代表張如範師兄,在學期間包攬了“學術新秀”和特等獎學金這兩項研究生最高學術榮譽。榮譽的背後,是他堅持每週都寫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錯漏,畢業時他的筆記已經有十幾本之多。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堅持花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閲讀本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幾年下來從未間斷。其實在清華,這些優秀的習慣並不獨屬於這些在同學們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們堅持每晚從實驗室回來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覺;每個工作日的早上我們會發現大師兄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檢查大家昨晚的實驗數據;即使在每年最熱鬧喧天的校慶日,我們發現還是很難在老館搶到一個座位,那裏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同學翻書時的沙沙聲。這些簡單的習慣匯聚成榜樣的力量,共同組成了清華人的精神特質,而這種精神特質也在傳承中不斷激勵着我們前行。

我體會,清華為我們創造了跨越知識邊界的環境。去年化學系的張希院士在給研究生新生的入學第一課上説過,要做到“心中有科學,眼中無學科”。作為研究生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知識,而這種創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對已有知識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錢鍾書先生在清華讀書時,曾發出過“掃平清華圖書館”的誓言。今天,清華這座校園所承載的知識容量不止體現在豐厚的藏書,更體現在為我們突破知識邊界,探索嶄新領域,提供了開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環境。比如,選修一門創新創業課程,你便有機會和來自於不同專業的同學組成創業團隊,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經歷將腦海中的粗淺想法轉化成實體產品的全過程;比如,參加一次到西南邊陲的社會實踐,感受鄉土中國的魅力與文化,豐富自己對國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當自己的研究遭遇跨專業知識缺乏的瓶頸時,嘗試預約真人圖書館中藏有的100多位各專業名師資源,他們將幫助我們打開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門。

同學們,清華足夠大,這裏為我們追求真理、實現夢想提供了優越的環境。這片環境是百年清華人,在奮鬥和實踐中一點一滴、不斷積澱中形成的。它代表着這個園子的歷史、精神和傳統。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這片優越環境的受益者,更是這片環境的維護者和創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華收穫真知、結交摯友,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p03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