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家長會發言稿模板

家長會發言稿模板

各位家長:大家好!

家長會發言稿模板

大家能在百忙中冒着嚴寒應邀到校參加這樣的會議,足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因為是接任該班數學後的第一次和家長見面,也緣於劉老師的要求,讓我來講講,既是這樣,我就從兩個方面先來説説,大家要是有什麼感想、或在平時遇到什麼問題以及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對學校和老師有什麼好的建議的話,可在後面的時間裏同我或者是劉老師交流。

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講:一、開學以來我對這個班學生的印象以及我的做法和打算。二、就孩子的教育問題給家長們提幾點建議。下面我就圍繞這兩點分別談談。

一、開學以來我對這個班學生的印象以及我的做法和打算。

説實在的,對接任這個班的數學我沒有心理準備。假期裏,人們問我下學期怎麼安排時,我都説是從頭帶,這既是我的心願,也是一種慣例。直到二十八、九號張均寶校長找我談話時,我還再三推辭,可最後還是答應了。因為這個班的班主任劉老師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好老師,既有教學上的能力,更有盡職盡責的精神,實踐證明我的抉擇是正確的。不過儘管如此,在開學伊始的一段時間裏,還是不能適應。一方面是學生不能適應我,因為突然換一個新的老師,由於教學風格、課堂語言、乃至行為舉止,可能與原任老是有所不同,一時間學生不能習慣、甚至不能接納。另一方面我也緣於叫不出學生的姓名,加之教育對象的這種年齡和知識層次上的差異(我是從六年級下來的),深感不適。針對這樣的教育局面,我努力設法改變,先從認識學生上入手,打出學生的座位表,並確定每天記認三到五個學生姓名的方式,同時在課堂教學上去努力適應學生。現在,課堂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氣氛。

三個月來,這個班的學生給我留下了以下的一些印象:

1、這些學生好勝心理強。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打算找幾名學生板演時,這些學生一個個爭先恐後,急不可待。當老師給他們答對了一道題、算對了一個數以表揚時,一個個面似桃花,洋洋得意。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作為老師,是倍加珍惜和呵護的。

2、一個個學生極具靈性。在一開始給他們上課時,常常是當我把一個問題交給他們討論時,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看得出來,它們沒有小組討論的習慣,甚至不知道討論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經過幾次引導和交代,現在當我再這麼去做時,課堂上就會呈現一個熱烈的討論場面。這種只要交給他們就會做,讓我感到了他們的靈性所在。

3、很多同學課堂上積極參與、勇於表達。譬如説在我還不認識所有的同學的情況下,像班裏的趙弘楊同學就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當老師一提出問題,他就舉手回答。其實不管他回答的錯與對,老師都十分高興。就這樣在老師的誘導和部分同學的帶動下,班裏湧現了一大批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這裏比較突出的有:何鑫宸、王鵬成、史濟森、張昕怡、王瑋等等。

4、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裏我舉一個課堂學習的一個片段作為一個例子來證明。前不久我們學到了《淘氣的猴子》,首先要讓學生自己能得出“0除以任何數不為0的.數都得0”這個結論,我是這樣安排進行的:

師:今天,老師首先請大家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在老師的描述中想象。一棵桃樹,樹上有20個桃子,樹下有4只猴子,這會兒它們會在想什麼呢?

生:分桃子。

師:那該怎麼分呢?

生:平均分。

師:那就請大家列出算是吧!

(生列出算式回答結果)。

師:請大家接着再展開想像。樹下有4只猴子,樹上沒了桃子,猴子們還會想什麼?

生:分桃子!

師:為了滿足猴子,你能幫它們列出算式嗎?

生:能!

師:那就請大家列出算是吧。

(生列出算式)

師:每個猴子到底分到了多少啊?

生:0個。因為0÷4=0.

師:那要是5個猴子來分呢你?

生:0÷5=0.

(加快節奏,老師寫算式,學生回答結果。)

師:那麼0÷6、0÷8呢?

學生緊跟着一一作答,這時老師突然寫出“0÷()”,可幾乎全班學生異口同聲“等於0,(為什麼?)因為0除以任何數都得0”,老師板書學生的這個結論後,然後又讓他們翻開課本,讀一讀書上的這段話,在比較中又完善了“0除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能以這樣的語言概括出這個結論,固然有老師引導之功,但沒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做不到的。

5、很多學生能規範地完成各項作業。我這裏帶來了比較突出的幾個同學的家庭作業本(展示給家長看),他們是:周航、程琦玉、王潤澤、王鵬成、何鑫宸、李星月。特別是還有更多的學生,他們的課堂作業做得認真規範,因為作業本子發到座位上給各家長看了,我這裏就不再一一去説了。

孩子已經到了三年級了,知識性與一二年級有着明顯的不同了。知識的抽象性強了,思考問題講邏輯性了。這樣會對學生的學習形成差異,尤其是聽課,老師的教學是環環緊扣,這就要求學生聽課做到步步緊跟,否則就會聽不懂,長期下去,就會造成成績的下降。

就目前來看,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1、少數學生課堂表現缺乏勇氣。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也在思考,但就是不舉手回答,老師詢問他為什麼不舉手回答問題時,他説“我怕回答錯了”,我説“你回答錯了老師會批評你、甚至懲罰你嗎?”他説“不會的”,“還是的啊,既然老師不會批評你,更不會懲罰你,那你就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回答,何況你可能還會説的是正確的呢。”這是勇氣不足的突出表現。

2、部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比較差的。雖然前面我説道這個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但是還是有不少學生,也做到了認真聽、認真想,並且提出問題後他也舉手了,可當老師找他起來回答時,站起來後卻遲遲不答,默不作聲。或有的支支吾吾,或有的結句哦呀、言不達意。語言表達能力差,使他們的課堂回答形成障礙。

3、面對課堂上熱烈的學習場面(就像我上面説的那節課一樣),有些學生無動於衷,儼然如局外人一樣。他們不參與課堂學習,或者説他們不聽、不想、不説,這種課堂上“三不”的學生,老師實是無奈。因為當老師在講課的“高潮”時,即便是發現他們不聽課,常常是不願意停下來,因為這樣會打斷老師講課的程序,打亂學生聽課的思路。可不講他,對他來説一節課基本無收穫。

4、少數學生偷懶現象嚴重。我這裏講的主要是表現在學習上,少數學生在課堂上,當老師説來練習幾道題、並準備寫題時,他們一動不動,幾道題寫完了,他還坐在那兒不動,甚至其他學生都已經做完了,他都不知道去做,非得要老師提醒、要求。還有少數學生作業總是常常落下幾道題不做,有的連應用題中答語的幾個字都懶得去寫,即便寫了,也常常是類如“答:24千克”、“答:夠”這樣省的不能再省了的答語了。

5、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項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少數學生的家庭作業不能正常交送,作業亂畫、錯誤嚴重,對批改中的錯題也不去及時訂正。面對這樣的現象,老師苦於沒有時間找這些孩子補上或重做。因為他們上完了這節課還有下一節課,我總不能在別的老師上課時將學生帶出教室,這不禮貌。放學後出於安全考慮,更不能輕易留下學生。

其他方面表現的不足還有:

1、少數學生把在家裏的嬌氣帶到學校裏來了。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這樣説過:“你們在家裏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是來到學校,70多人坐在教室裏,老師不可能把你們當做小公主、小皇帝對待,你們都是老師的學生,老師該關愛的關愛,該批評的也會批評的。”

2、一些學生的團隊與合作意識尚需加強。對於今天獨生子女來説,這既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同時又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方不僅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現在學習的合作性強了),同時也不利於他們將來適應社會。俗話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講的是一個人要有幾個能幫事的朋友,其實就是一種團隊與合作的精神與意識。

3、有時為了掩飾錯誤,及少數學生不夠誠實。這些學生不願意把在學校裏所發生的一切告訴家長,特別是一次考試不夠好、在學校裏犯了錯誤被老師批評了等等。這樣就失去了及時有效的家庭配合教育的時機。

儘管如此,對於學生所表現出的這些不足,我們既不要把它看得過於嚴重,但也不能忽視,更不能迴避。不僅是有了這些不足要及時幫助糾正,即便是沒有,也要注意防微杜漸。

至於我的做法和一些打算,就目前來説,我已經做的或正準備做的是:

1、力圖在學習方式上適應現代數學教學、以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我這裏想和大家説明的是:知識教育對於老師來説固然是萬不可放鬆的,而老師的眼界卻不僅限於此。如果只是為了孩子考個高分,那種機械訓練對於小學生來説,不僅有效,而且效果可能還會“更佳”。我曾打過比方“馴獸師能讓猴子鑽圈、能讓老虎打滾,那就是反覆訓練的結果,何況訓練孩子呢。”我想對於今天的年輕家長來説,可能不願意是這樣,老師也不願意這麼去做。在一節課中,我既考慮要交給他們知識,同時,更要設法讓他們學會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訓練語言表達、訓練思維方式,培養合作意識、強化團隊精神;通過“動手操作”學會觀察方法、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除了每節課前都琢磨如何來上這節課,課堂上我總是充滿激情、感染氣氛,力圖把一節數學課變得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時間就過去了,這樣數學就不再枯燥了,學生自然也會有了興趣了。

2、作業設計力圖科學合理。學生的作業設計之於課堂教學來説,既是課堂教學強化與鞏固的一部分,也是課堂教學拾遺補缺或拓展延伸的有效途徑。重視作業設計,但絕不去搞題海戰術。課堂作業自不必説,家庭作業我始終本着不在量上蠻幹,只在質上求精。這樣做雖然不會帶來過重的課業負擔,也不至於作業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而產生厭惡,但要求學生要能確保高質量地完成。

3、適時檢測、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學校規定的每學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外,每個單元學完後進行一次單元測試,以檢驗學生學的情況和老師教的情況,在對反饋信息分析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並有針對性地調整與家長配合教育的策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jyjk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