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詩社年會發言稿

詩社年會發言稿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來參考自己需要的發言稿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社年會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社年會發言稿

在寫作中我似乎越來越不依賴於靈感,越來越趨於理性,結果是越來越沒辦法讓自己驚訝或者驚喜。——有人認為這是成熟的跡象,我卻常有一種離詩歌越來越遠的枯竭感,甚至是惶恐感。

仍然處在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寫作心態更加平和,不再苛求“語不驚人心不死”。常作“驚人語”哪有那麼容易?又有何必要?另一方面,總是希望“下一首”就是“傑作”,我本庸庸之才,豈非自不量力?再者功利心不死,總是希望自己的寫作得到更多認可,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寫作自信。其實是極度缺乏自信。

主題詞2:詩意

對所謂詩意的理解也不同於以往。不再追求那種文藝腔很濃的、花哨的“詩意”,對浮於語言表面的“詩意”不再“感冒”,試圖尋找更內在的詩意,更有痛感的詩意。人人口中所説的狹隘“詩意”,恰恰是詩歌要小心提防的。

詩歌總是試圖呈現主觀經驗觀照之下的客觀世界本然的詩意——但是離開了“人”這個審美主體,所謂客觀世界本然的詩意其實是不存在的。審美永遠是主觀的,純粹的客觀呈現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詩寫都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只有默默觀照這個世界,包括自我,而不發一言,不留一字,才能離世界“本然的詩意”更近一些——假如存在這個“本然的詩意”的話。詩人一旦説出,他偏離世界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切中肯綮的概率。

我們管詩人的寫作行為為“對世界的命名”,既然是“命名”,那還有純粹的“客觀”嗎?

寫作説到底是寫“我”,不是寫“世界”,即便是寫“世界”,歸根結底還是寫“我”。通過處理“我”與世界的關係,寫作最終實現的`還是“我”的價值,“我”的存在意義。“詩意”這個東西,我覺得它既不在客觀世界那裏,也不在“我”這裏,而在“我”與“世界”之間,在“我”與“世界”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中。那裏存在一個時而清晰時而混沌的地帶,我們在那裏尋找詩意,或發現“詩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説的就是這種發現,而不自量力的説法是——“創造”詩意——所有堪稱“創造”的,都是在一定難度和尺度之下的作為。

當然,“創造”詩意是可能的——承認語言

標籤: 發言稿 年會 詩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0p4p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