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岳陽樓導遊詞範文

岳陽樓導遊詞範文

各位遊客:

岳陽樓導遊詞範文

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江南三名樓之一的岳陽樓。

大家不禁要問,既然是天下名樓,為什麼只建了三層呢?據説當時修建者是取天時、地利、人和之意。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東吳大將魯肅的閲軍樓。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漢建安二十年,東吳的孫權為了和劉務爭奪荊州,派魯肅率領萬名將士,駐守戰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陽。魯肅在洞庭湖操練水軍,並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築堅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揮和檢閲水軍的閲軍樓,這就是岳陽樓的前身。唐朝時閲軍樓擴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好,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嶽樓內參觀。

各位遊客,這裏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在神馳已久的《岳陽樓記》雕屏,它由12塊紫檀木組成。前面我們説到,岳陽樓這一名稱是在唐朝時才啟用的。這時期,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等才華橫溢的風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羈的遷客騷人相繼接踵而來。他們登樓遠眺,泛舟洞庭,奮筆書懷。

但是,岳陽樓真正名揚天下,還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陽樓記》以後。慶曆四年,遭人誣告的滕子京被貶為嶽州知府,他上任後便籌辦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陽樓湖下修築偃虹堤,以便防禦洞庭湖的波濤;二是興辦郡學,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陽樓。重修後的岳陽樓規模宏大壯觀。滕子京是個文武兼備的人,他認為“樓觀非不文字稱記者不為久”。這樣一座樓閣,必需要有一篇名記記述,才能流芳千古。於是,他想到與自己同中進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寫了一封《求記書》,介紹岳陽樓修葺後的結構和氣勢,傾吐了請求范仲淹作記的迫切心情,並請人畫了一幅《洞庭秋晚圖》,抄錄了歷代名士吟詠岳陽樓的詩詞歌賦,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當時被貶的住河南鄧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樣,因為主張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擊,被貶到鄧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後,反覆閲讀,精心構思,終於寫出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這篇文章全文雖然僅有368個字,但是內容博大,哲理精深,氣勢磅礴,語言鏗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傳世名句。其實,《岳陽樓記》之所以能歷代傳頌,主要是由於它把一個重大的思想命題,極其巧妙而生動簡潔地融入對優美景物的描寫之中。它啟迪人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不能不令人扼腕浩歎。先憂後樂,擲地有聲,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作為一種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積澱,《岳陽樓記》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魅力,流傳千古而不朽,滋養着人們的心靈。從那以後,岳陽樓的名聲大震,傳揚中外,這就是人們所説的“文以樓存,樓以文名”。據説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後,喜出望外,當即就請大書法家蘇舜欽書寫,並請著名雕刻家邵竦將它雕刻在木匾上。於是,樓、記、書法、雕刻全稱“四絕”。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並不是“四絕匾”。它早宋神宗年間便已經毀於大火之中。我們所見到的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大書法家、刑部尚書張照書寫的。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請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汀,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z20xwo.html
專題